-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学案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文章的特点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我们 名师点睛 1.明确类别。首先要明确文本体裁。体裁不同,语言的风格特点也就不同。如传记类文本,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诙谐,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和抒情,而科普文章的语言则严谨、简明、准确。如上面的选文为人物传记,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 2.选择重点。无论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还是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考生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必须学会选择出重点作为答题要点,而这个重点应该是在文本中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部分。 3.注重效果。对“表达效果”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角度去考虑,看表达者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一是从阅读者的角度去考虑,看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兔狲,荒原上的独行侠 米飞飞 兔狲看起来毛茸茸的,再加上名字里有个“兔”字,会使人联想到兔子那样温顺的小动物。 从外形上看,兔狲和猫十分相似,因此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野猫。成年的兔狲体重2—3公斤,体长50—65厘米,大小类似家猫,但比家猫粗壮。兔狲的额头很宽,嘴却很短,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长着长长的胡须。兔狲的瞳孔呈淡绿色,眼睛上方有触须似的眉毛。兔狲的耳朵又圆又小,两耳距离较远,位置又低,这使它们即使把耳朵竖起来,在厚厚的体毛中也并不明显,整个脑袋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圆毛球。 兔狲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覆盖全身的长毛,这是因为长年生活在高寒荒漠而进化出来的。兔狲的毛色比较杂,会因为季节而发生变化。大多数时候,全身体毛呈深棕黄色。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兔狲,毛色是有区别的,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兔狲整体看上去呈沙黄色;生活在内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的兔狲呈浅灰色或青灰色。 依仗着厚厚的毛皮,兔狲大多居住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草原、荒漠或戈壁地区,也有少数生活在灌丛、丘陵及山地。几乎在整个亚洲的高原地区,如中国、伊朗、阿富汗、印度,甚至在寒冷的俄罗斯,都能看到兔狲敏捷的身影。 兔狲的视觉和听觉十分灵敏,能够在夜间迅速、准确地捕食猎物,它们主要捕食鼠类、旱獭、野兔等小型动物,偶尔也吃沙鸡等鸟类。在饥饿难耐的时候,它们甚至还会袭击狍子、鹿、猪、羊等体型较大的动物。捕猎时的兔狲睿智而警觉,发现猎物之后,它们会借助草丛、灌丛、石头等物体作为掩体,让自己灰暗的毛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被猎物发现。脚底上厚厚的肉垫使它们能够悄无声息地靠近目标,迅速出击,然后用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将猎物的喉咙撕碎。 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冬季都十分难熬,兔狲也不例外。尽管它们能够忍饥挨饿,数日不食,但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时候也不得不在白天走出巢穴去觅食——很多兔狲的野外照片就是在这时拍下的。有时候,饿极的它们还会悄悄跑到栖息地附近的村落,伺机捕猎人类饲养的家禽、家畜。 尽管兔狲偶尔会损害人类的财产,但草原上的牧民仍然对这种动物爱护有加,因为它们是草原上最出色的捕鼠能手。草原上鼠类泛滥会影响牧草的生长,进而影响牛羊的放牧。兔狲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各种鼠类,因此它们对消灭鼠类、防止传染病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同样喜欢捕食鼠类的蛇和兔狲是死对头。因为食谱相近,它们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大打出手。兔狲搏蛇的战斗在草原和丛林中经常发生。如果是无毒的蛇遇到兔狲,往往只能望风而逃,它们不是对手;如果兔狲遭遇毒蛇,那则会有一场势均力敌的精彩搏斗。毒蛇如果能出其不意地咬到兔狲一口,就能占领先机,继续与兔狲纠缠,并注意防御,等待兔狲毒性发作;但是如果毒蛇偷袭失败,双方就会形成对峙的局面。搏斗的时间越长,招数更为丰富的兔狲获胜的概率就越大。兔狲的战术包括诱使毒蛇喷尽毒液,直接闪电般地用锋利的牙齿咬住毒蛇的七寸等,因此,兔狲绝对是“杀蛇高手”。 独来独往的兔狲,只有在进入发情期繁殖交配的时候,才会成双成对地出现。每年的2—3月,北方草原上仍是白雪皑皑,地广人稀的草原在夜晚尤其安静。但如果这时有“猫叫”划破夜空,那肯定就是兔狲出现了。兔狲发情的号叫声比家猫发情期的叫声更为粗野和刺耳,有时还伴随着激烈的打斗声。 生性凶猛的兔狲到了发情期脾气暴躁,它们的发情期一般持续约42天。经过交配后,妊娠期为9—10周,产崽的时间在食物充沛的夏初,每胎3—4只,最多可达6只。 初生的小兔狲更像是一只小猫,全身披着灰色的绒毛。兔狲的生活里没有父亲,在出生后直到4—6个月的哺乳期里,它们完全依靠母乳生存,之后跟随母亲学习觅食和战斗,1岁左右离开母亲,寻找一片自己的领地独立生活。兔狲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会用尿液标识自己的领地。通常,兔狲的寿命能达到12年。 作为感情最为丰富的猫科动物,兔狲在我国很多地方留下了传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作“双头兔狲”。故事发生在云贵高原丛林中一个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寨子里的家禽家畜在冬季难免会受到野兽袭击,猎人们在蹲守野兽时发现了奇怪的动物: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兔狲。一时间,各种说法传遍村寨,为了保护寨子里的家禽家畜,猎人们精心布置好圈套,最终用渔网和陷阱抓住了这只奇怪的“双头”兔狲。显然,两个脑袋的兔狲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双头”兔狲其实是一只兔狲驮着另一只,因为贴得太近,如同连体,在黑夜里看上去就像是长着两个头。让人感慨的是,背上的那只兔狲两只前腿少了一半,应该是被捕兽器夹断了。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只兔狲演绎的是一段爱情故事:习惯独来独往的两只兔狲在某一年的恋爱季节里相爱了,其中一只兔狲中了猎人的圈套,被斩去了前腿。它的爱人没有抛弃它,为了使爱人免受伤害,它背起自己的爱侣,在暗夜的丛林和村庄中穿梭…… (选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1.在说明兔狲的外形时,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2.兔狲的生活习性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请简要总结本文的写作思路。 1.主要用以下说明方法来说明兔狲外形的:①作比较(大小类似家猫,但比家猫粗壮;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长着长长的胡须);②列数字(成年的兔狲体重2—3公斤,体长50—65厘米);③打比方(整个脑袋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圆毛球);④举例子(举青藏高原地区与内蒙古及西伯利亚一带兔狲的毛色来说明不同地方的兔狲毛色是有区别的)。 2.生活在高寒地区;善于夜间捕食动物;是“杀蛇高手”;能忍饥饿;喜食鼠类;一般独来独往;发情期脾气暴躁;领地意识强;感情丰富。 【解析】写兔狲生活习性的内容很多,也比较分散,这需要结合全文筛选。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信息要全面,不能有缺漏,并且要把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概括,尽可能简练。 3.先从兔狲的外形写起,然后重点写了兔狲的生活习性,最后写了关于兔狲的传奇故事。 【解析】从开头“兔狲看起来毛茸茸的”“从外形上看”等语句可以看出文章先写了兔狲的外形,这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中间主体部分写了兔狲的生活习性;最后一段写“作为感情最为丰富的猫科动物,兔狲在我国很多地方留下了传奇故事”。由此基本可提炼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