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1

‎2018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题型,是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命题人选作翻译的句子,总有其特殊之处,或实词、虚词集中,或文言句式明显,具体涉及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鉴于此,考生翻译句子时,一要着眼于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三方面,确保翻译精准到位;二要讲究方法,谨记“6方法”,防范“6失误”。‎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因此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从实词、虚词、句式三处着眼,思考所翻译句子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应用领悟]‎ ‎(2016·全国乙卷,改编)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  ‎ ‎ ‎ ‎ ‎ ‎ (2)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译文:  ‎ ‎ ‎ ‎ ‎ ‎ (3)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  ‎ ‎ ‎ ‎ ‎ 解析:第(1)句中的得分点:“锡”通“赐”,赐予;“是不虔君命也”为判断句;“而”作连词,表假设;“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第(2)句中的得分点:“阴”是“暗中”,“计”是“谋划”,“与”是“参与”;“初荐王安石”省略主语“曾公亮”,在翻译时应补出;“方向”为古今异义词,正偏向。第(3)句中的得分点:“从容”是古今异义词,“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的意思。‎ 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参加,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皇帝正偏向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改革各事,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3)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知县。……英宗即位,授予曾公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职位,不久又加封为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客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参加,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不久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天性吝啬,积累财富非常多。(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皇帝正偏向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改革各事,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皇帝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明确了着眼点,找到了命题点,接下来就要动手翻译了。翻译时要做到:(1)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时再意译;(2)坚持三原则,即“信”(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达”(文通字顺,句意畅达)“雅”(用语得体,简明优雅。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不必苛求);(3)谨记“6方法”,防范“6失误”。‎ ‎———————————[6方法之(一)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1]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①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②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③武帝罢广兴[注]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 广兴:地名。‎ ‎①保留词语: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 关键词语:疑、安置、标 关键句式:“为宋明帝所疑”(“为……所……”式被动句),“被征为黄门郎”(“被”表被动的被动句)‎ 译文:  ‎ ‎ ‎ ‎ ‎ ‎②保留词语:魏、高帝、伯玉 关键词语:履、闻、占 关键句式:“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状语后置句、省略句),“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省略句)‎ 译文:  ‎ ‎ ‎ ‎ ‎ ‎③保留词语:武帝、广兴、伯玉、高帝 关键词语:罢、与、驰、善 关键句式:“伯玉不与(之)”(省略句),“驰以(之)闻”(省略句)‎ 译文:  ‎ ‎ ‎ ‎[解析] ①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皆要翻译成含有“被”的句式。②翻译时,人名不用翻译,根据省略句需要补充的原则,“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需要补充“于”,且要调整语序,“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皆要补充省略的内容。“履”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行走”。③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根据词类活用的解释方式,“善”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做得好”, “伯玉不与(之)”,“驰以(之)闻”皆为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内容。‎ ‎[答案] ①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②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 ‎③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参考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是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官任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本任官职,荀伯玉由此更被太祖当作亲信看待。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被授官奉朝请(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6失误”之(一) 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辽宁高考,改编)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选自《宋史·赵立传》)‎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我来改正] 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6方法之(二) 换]—————————————‎ ‎“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例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安徽高考,改编)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①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②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①需替换的关键词语:生、喜、习、好、视、声利 关键句式:“先生生世族”(省略句)‎ 译文:  ‎ ‎ ‎ ‎ ‎ ‎②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出、知、誓、以、污 关键句式:“不以一钱自污”(宾语前置句)‎ 译文:  ‎ ‎ ‎ ‎ ‎ ‎ [解析] ①重点是把“生”“喜”“习”“好”“视”“声利”等词解释为“出身”“喜欢”“习气”“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介词“于”。②重点是把“出”“知”“誓”“以”“污”解释为“出任”“做……知县”“发誓”“因为”“玷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 ‎[答案] ①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②(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6失误”之(二)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摘自《酉阳杂俎》)[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为“年老的妇人”。‎ ‎[我来改正] 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