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学生也开始肆(sì)意地调侃鲁迅时,文风又转向了另一极端:轻松愉悦已蜕(tuì)变成了俗不可奈的无病呻吟和不可救药的狭隘偏执。 B. 而有地炉、暖炕(kēng)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jìn)的一段蛰居异境。 C. (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jiăo)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rú)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D.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jìng)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shū)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俗不可奈”应是“俗不可耐”;B项,暖炕(kēng)——kàng;D项,窸窸窣窣(shū)——sū。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其实,雪就是雪,无味无情的一种晶状体,所有的一切都是附会上去的。眼前的雪,按它的节奏,有规律地飘着,我们谁都没去惹,任它孤芳自赏。【乙】假如我们产生无限联想,让雪神秘起来,诗意起来,那它便飘飘然了。然而罪过不是它本身,就是观赏者,作俑者。假如吴冠中先生不去发那么多议论,讲那么多骇人听闻的话语,不搞公开撕画,会引来那么多雪球吗?【丙】大概此刻,他正手捧一杯暖茶,面对诗意盎然的银蝶,轻轻呷着……不过,那还是吴冠中吗?性格决定命运,然也。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附会 B. 就是 C. 孤芳自赏 D. 诗意盎然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B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运用。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B项,“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结合“然而罪过不是它本身”“观赏者,作俑者”分析可知,“就是”应为“而是”。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B项,“而是观赏者,作俑者”中的“观赏者”“作俑者”是并列关系,应该把逗号改为顿号。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 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为读者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质量。 C. 《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D. 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语序不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状语语序不当,应该放在“帮助读者”后,直接修饰句子谓语“提高”;C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D项,成分赘余,“来自”与“慕名而至”重复,可删去其一。故选A。 【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技能多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①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②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③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④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⑤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 ①⑥③⑤④② B. ③②⑤⑥①④ C. ④⑤②⑥①③ D. ④⑥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根据语段内容,联系语段第一句“工业技术”“手工智能”可判断出④在内容和顺序上相一致,⑤是对④的进一步说明,故紧随其后;由④⑤总结出②“文化遗产”的观点;由“之所以”可知,⑥在内容上与②具有顺承关系;①是对⑥的解说,③是语段空格后的第一句的原因。由此得出答案为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依据下列语段,概括5G网络的4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 5G最明显的优势将体现在速度上。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在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未来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通过5G接入网络:我们的眼镜、手机、衣服、腰带、鞋子,家中的门窗、门锁、空气净化器、新风机、加湿器、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可能进入智能时代。5G将大大改善能耗以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5G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无法接受。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速度快 ②万物互联(或覆盖广)③低能耗 ④低延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这种题型和普通的压缩语段有所不同,但方法大同小异。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本题划分层次后,分别概括。注意每个长句子的主语及特点。结合“5G最明显的优势将体现在速度上”“未来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通过5G接入网络”“5G将大大改善能耗以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等分析,主要从速度、覆盖、能耗、 延时等角度概括即可。 7.下图是丰子恺题为《欣赏》的漫画,请按要求作答。 (1)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 (2)用一个反问句揭示漫画寓意。(不超过17字) 【答案】(1)一个短衣粗布的老农,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地驮着一个木制花盆。花盆里,鲜花怒放,叶绿欲滴,两只蝴蝶在花朵上盘旋流连。老农身后,跟着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鲜花。 (2)难道老农不是更值得欣赏吗?(或欣赏花的同时怎能忘了种花人?或哪种灿烂的背后没有艰辛的付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及图文转化的能力。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解答时候,需要看漫画的标题,漫画的画面及细节,漫画的文字,漫画的夸张之处等。标题为《欣赏》,要素有一个短衣粗布的老农,怒放的鲜花,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等。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笔法,勾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题,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鲜花,欣赏鲜花的时候,忽视了种花人的艰辛付出。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8.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机器能代替人类处理部分事务性劳动,从而引发业内人士担心会出现失业等社会问题。 C.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D.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B.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重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够,未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 C.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认为,要实现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都能运用,必须先解决“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等与大数据相关的问题。 D. 新科技的诞生对一个国家的崛起有核心驱动作用,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获取了先进技术,引起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 10. 请根据材料内容,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答案】8. B 9. C 10. 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重大原创成果的攻关与突破。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③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④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⑤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结合文本内容“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以及“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可判断B项表述错误,“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带来“替代”的唯一原因,且“部分人士”有此担忧,而非“业内人士”。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结合文本内容“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分析可知,“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的表述绝对化,只能说“亟待完善”。B项,范围扩大。结合材料四文本内容,可概括出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D项,文中没有提及“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获取了先进技术”这信息。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等,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 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很少穿衣服。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汽油钱。 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 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气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鸡如此痴迷,这瞅瞅,那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 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 (选自《文汇报》2014年,有删节) 11. 文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2.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2)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13. 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4. 文章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为什么? 【答案】11. ①母亲是一个生长在天地间的,与万物化而为一的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劳动妇女形象。②谨慎、精打细算。如: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算水的价钱。③勤劳能干,有顽强生命力;④坚忍、坚毅、耐心。如:辛勤劳作等待葵花开。⑤乐观,内心充满希望。如:文中表现的“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12. (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葵花比喻女子,金黄色花朵的绽放比作女子选中一套华服,生动形象,又极贴切写出向日葵开放的隆重、盛大、灿烂、辉煌,表达了对向日葵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荒野一条水渠与江河湖海作对比,突显出水渠通水后万物生长萌发的盎然生机,表达对这块土地的赞美。 13. (1)照应文题,“后来我离开了”与题目中的“遥远”相照应。(2)收束全文,写梦见秋天的向日葵地的金光灿烂与喧哗,恰到好处地收束全文。(3)升华感情,深化主旨。最后一段拉开我与向日葵地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表现了我对那块饱满丰富土地的牵挂、眷恋和魂牵梦萦,是对自然万物的礼赞,是一曲蓬勃而出的生命欢歌。 14. (1)丰富文章内容。更宽广的展现了作者生活的面貌,使文章更富有生活气息。(2)取水、浇水等场景的描写,都是围绕向日葵地的劳作生息而展开的。各种家畜也是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物。(3)作者写向日葵地,不仅仅是为写向日葵的灿烂辉煌,更是写他们对水的渴求,表现生命的美丽与坚韧,以及荒凉粗砾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与物的沉重与欢欣。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分析可知,“母亲”谨慎、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结合“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分析,“母亲”勤劳能干。结合“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分析,“母亲”乐观、内心充满希望。结合“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分析可知,“母亲”坚毅、耐心。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1)结合前句内容“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分析可知,“女子”指的是“葵花”,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结合“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分析,把金光灿烂的葵花的开放比作女子选中一套华服,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葵花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2)结合“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分析可知,运用对比的手法,水渠通水后万物生长萌发的盎然生机,通过对比,表达对这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照应文题。结合“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分析,写梦见秋天的向日葵地的金光灿烂与喧哗,恰到好处地收束全文。结合“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将我从梦中惊醒”等内容分析,拉开我与向日葵地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表现了我的牵挂,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的原因,主要从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的作用、文章的选材、主旨等角度分析。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结合文本内容“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等分析,取水、浇水等场景的描写,都是围绕向日葵地的劳作生息而展开的。结合“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等分析,各种家畜也是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物。结合“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分析可知,写他们对水的渴求,表现生命的美丽与坚韧,当地人与物的沉重与欢欣。 三、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1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备:防备 B. 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指自周以来的分封制 C. 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庶:众多 D.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遽:立即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缇骑按剑而前 C. 岂其虑之未周欤 其皆出于此乎 D. 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谈起,并把这种现象和天道挂上了钩,这是作者立论的核心。 B. 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认为只要君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就可以保证国家不灭。 C. 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尽量发挥了他那犀利而坚定的文风,做到了既能说理透彻,又能通俗易晓,这在他评论前代帝王时可以充分看出。 D. 文章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18.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圣 人 知 天 下 后 世 之 变 非 智 虑 之 所 能 周 非 法 术 之 所 能 制 不 敢 肆 其 私 谋 诡 计 而 唯 积 至 诚 用 大 德 以 结 乎 天 心 19.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答案】15. C 16. D 17. B 18.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19. (1)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2)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他们对国家乱亡的诱因,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庶”,结合后面内容“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分析可知,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犹树有孽生,故称。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为取独;定语后置标志。B项,为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为代词,他们;语气副词,表推测。D项,都是介词,凭、凭借。故选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认为只要君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就可以保证国家不灭”错误。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是为了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作者对“天道”的理解还带有一定的宿命论的色彩。“不可以谋天”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消极态度。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古之圣人”作为句子的主语,后面应该断开;注意两个“非”,表示并列,应该断开;结合连词“而”及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即可。句意: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达到;“宜然”,应该出现的样子;“而”,连词,表并列;“出”,超出;“而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判断句)。(2)“其”,代词,这些;“之”,助词,的;“智”,智慧;“治乱存亡”,乱亡,(偏义复词);“几”,事情的细微迹象或动向;“而”,连词,表并列;“审”,周密。 【点睛】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立即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0.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写出了长安________的地势与________的景色,并与后面的残破之景、黍离之悲形成强烈的对比。 21. 两首元曲结尾划线句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20. (1). 险峻 (2). 壮丽 21. ⑴赵曲结尾用语委婉含蓄,移情入景(以景结情),运用比拟手法,经过一番遐想,骊山似乎也在怀古而生恨发愁,渭水也好像因怀古而汩汩叹息,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徒唤奈何的思想。⑵张曲结尾则直抒胸臆,运用反复,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读懂诗歌所写的景、人、事,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骊山横岫,渭河环秀”,理解这两句所写的内容并加以概括。“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使前后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元曲结尾划线句的表现方法,然后分析不同之处。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长安怀古》以“山,空自愁;河,空自流”八字作结,委婉含蓄,移情入景(以景结情)。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骊山怀古》,直抒胸臆,运用反复。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古诗文默写(共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纵一苇之所如 (6). 凌万顷之茫然 (7). 渚清沙白鸟飞回 (8). 无边落木萧萧下 (9). 疏林不做美 (10). 淡烟暮霭相遮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博”“知”“凌”“萧”“做”“暮”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11月30日,乐清一位11岁男孩走失,其父发布寻子启事,悬赏一路升至50万。事情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极大关注,热心民众或参与搜寻,或积极转发,至12月5日,乐清警方发布通告,男孩系其母藏匿,目的在测试在外经商的丈夫对其及其子是否关心重视。 事件的翻转再次引发热议。有人说男孩母亲浪费了公众资源,消耗了社会良知,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有人说男孩母亲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有人开始反思个人对公众事件发言审慎的必要性;有人则依然给网民的热心大大地点赞;有人则联系当下中国实际,感慨理性公民社会的建设任重道远…… 对于这个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浅论规则 生活在这世上,时时处处都有规则。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它让人放不开手脚,有的人对它不屑一顾,还有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 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可是,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了。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束缚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束缚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它不会是完美的。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但有时,规则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已成了变了味儿的规则,这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规则不是为了束缚人而存在,它不是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了守规则的人而创造,它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的人的一种鞭策。要知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费尽心思,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乐清一位11岁男孩走失,引发社会关注。但是结局为母亲藏匿孩子,测试在外经商的丈夫对其及其子是否关心重视。不同的人对此事件有不同的认识。本作文观点倾向性比较明显,持批判的观点。和社会大众开了这么大的“玩笑”,简直是无知无畏,自欺欺人。夫妻感情,是彼此之间的私事。既不能牵连无辜的孩子,更不能把社会大众扯进去,搭上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警力和社会资源。严重透支了社会诚信和良知,干扰了社会秩序。家长应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结合材料“事情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极大关注,热心民众或参与搜寻,或积极转发”分析,希望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帮到最需要的人。假如面对像陈某这种对爱心“碰瓷”、对警力戏耍的行为,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互联网时代,民众宝贵的善意不能丢失。警方等有关部门的行动也不能迟缓、犹疑。另外,这个作文题旨在训练学生一事一议、就事说理的能力。第一,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件表达。即对事件的转述是有针对性的,能够为证明观点服务,而不是模糊性的概述。第二,观点立意上可以适当宽容。除了材料里提供的,其他如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善良与理性缺一不可,当下非理性偏执的普遍性及其危害等,只要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皆可。第三,论证过程中,既能有针对性,又能见出识见的广度与深度更佳。比如反思公众事件发言的审慎,能够联系到诸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民意的几次翻转等其他公众事件,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第四,倡导理性发言。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