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九课 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九课 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

- 1 - 第九课 祖孙之间 学 习 目 标 1.体会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大家族的腐朽与没落,歌颂封建大家庭中以觉慧为代表的 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2.了解巴金其人及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小说中运用心理描写来塑 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本文感情真挚、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并通过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来琢磨人物形象 及祖孙之间微妙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 家庭里,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家庭专制对年轻人身心的摧残。他对社会上一切压制人性、妨 碍个性发展的专制制度深恶痛绝。 1927年去巴黎求学,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从此走上文学创作 的道路。1929到 1949年底,他一共创作了 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本随笔散 文集,还有许多翻译作品,为中国新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 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 情三部曲》(即《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 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还有《憩园》 《寒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 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1984年在东京国际笔会上,巴金成为“激动人心的中心”, 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豪”。 2.开阔视野 (1)《家》内容评介 五四运动后,地处四川成都的封建大家庭高家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高觉民和高觉慧 是两个正在读书的进步青年,他们最早觉醒,并反抗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学生运 动。觉民爱上了表妹琴,而觉慧则正热恋着侍女鸣凤。觉新是他们的大哥、高家的长房长孙, 他聪慧好学,却又懦弱顺从,屈服于旧礼教的压力,放弃了学业,挑起料理整个家庭的重担。 - 2 - 觉新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了他爱情生活的不幸:他和从小青梅竹马的梅表妹的爱情被“母 亲之命”断送了。觉新默默地服从长辈的安排,娶了现在的妻子瑞珏。 瑞珏美丽善良,这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出世,使觉新无限欢喜。两 年后,五四运动爆发了,新的思想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 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他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他在花园 散步时,遇到了鸣凤,他们互诉衷情。觉慧对鸣凤说,他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打断了他的 话,凄然说道,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梅出嫁后不久就守寡。这天,为避军阀混战,她被迫躲入高公馆,不期然地与觉新相遇 了,泪眼相对,两人心中的伤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善良的瑞珏知道了他二人的隐情,心里 十分同情梅,她真诚地安慰梅,两人成为知心的朋友。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 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旧思想。可是就在他自己的家里,悲剧照 样在发生——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年近七十岁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小妾。鸣凤欲找觉 慧商量主意,却苦无机会开口。万般无奈下,她喊着觉慧的名字投湖自尽了,另一个丫鬟婉 儿代替她被逼着上了花轿。 高老太爷要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女成婚。觉民逃婚离开了高公馆,高老太爷知道后,勃然 大怒。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要觉新立即找回觉民。 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 姐来。觉新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感到没有一个人理解他。 五叔克定在外养小老婆的事传开了,高老太爷大发雷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悲哀突然袭 击了这个每日做着“长宜子孙”的“发家梦”的老人,他一病不起。妖里妖气的陈姨太提出 请巫师捉鬼给老太爷治病。怕担不孝的名,没有人敢反对。只有觉慧坚决抵制这场无聊的闹 剧。他满怀愤慨和鄙夷地痛斥这群所谓的“长辈”。 高老太爷死了,死前答应不再提觉民的婚事,觉民取得了抗婚的胜利。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 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 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 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 ,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 听从这一切。 陈姨太多次强调瑞珏生产期间,觉新不能进月房。觉新又一次接受了这个要求。产房内, 瑞珏痛苦的叫声阵阵响起,她大叫觉新的名字。然而觉新被关在门外只能跟着她痛心裂肺。 难产使瑞珏痛不欲生地大叫,觉新不顾一切地想要进屋,但没人给他开门。 婴儿的啼哭声响起,然而瑞珏再也没有了声息。觉新突然明白,夺去他妻子生命的是整 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 - 3 - 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想甩开这担子,却无力而懦 弱。 觉慧再也忍受不住这个吃人的家庭了。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 的光芒。觉新感到伤心,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挡不住弟弟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帮助觉慧,并 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 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家》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它表现了 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扼杀人性的“家”,巴金大呼“我 控诉”;而对于青年,他又热情告白“青春是美丽的”。巴金一再声称“我不是一个艺术家”, “是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和巴金其他早期创作的小说比起来,《家》有较雄厚的生活 基础,作家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感同身受而又最能打动同时代青年的题材 与主人公。因此他的作品不假雕饰、直抒心声,用率真的语言和炽烈的情感,反复为青春高 唱赞歌。这使他深受青年们的喜爱。《家》代表着巴金那独具的艺术风格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小说最大的特色是那丰沛的激情,一泻千里,如滚滚江水。他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 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虽然有 的地方缺少锤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觉新这一形象,为中国小说的人物画廊 增加了一幅独特的画像。他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 己所处的可悲的地位和悲剧命运,但却因袭着太多旧家庭的传统而裹足不前,也无力采取任 何积极的行动。他每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自己和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为代价,他将自己 的青春和人格、尊严以及所有他珍爱的东西,都作为毫无意义的祭品,祭献给了他所爱的然 而却最终必将灭亡的旧家庭。这是一个善良而不幸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 极度的痛苦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小说并没有写到他的结局,然 而读者却能预感到最终只有“死”才是他唯一的解脱。 《家》的材料不少来自巴金自己那个封建大家庭。小说中很多人物就是从其家人、亲友 中提炼出来的。就创作素材而言,是巴金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厚丰富的了。巴金在文章中投注 了热烈的感情,又努力把这融入社会现象客观细致的描写中。文章中的觉新不仅只是《家》 中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不但深受读者喜爱,而且由于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它还被翻译成多国 文字,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2)节选前的情节 本文选自小说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 - 4 - 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感 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承继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 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当地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 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加 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3.名句欣赏 (1)“爷爷不见得生来就是古板不近人情的吧。”他心里这样想。于是一首旧诗浮上了他 的心头:“不爱浓妆爱淡妆,天然丰韵压群芳,果然我见犹怜汝,争怪檀郎兴欲狂。”……“但 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这就是他的年轻的心所不了解的了。 点评: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被叫到祖父面前接受训导,“在他的眼前显得非常衰弱”的 祖父一下子唤醒了他对祖父过去的回忆,使他认识到祖父“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 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他的祖父不仅年轻的时候追求女人,即便在现在还追捧戏子,而且 将此视为“风雅”。唯一不能让觉慧理解的事情就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 存不悖呢”。小说通过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生活的 腐化堕落以及道德的虚伪。 (2)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地看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 口。……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了一个手势,于是两个人悄悄地走了出来。 点评: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 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懦弱、顺从的性格,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 不愿意违背他的长辈的意愿,从而断送了自己的个性价值。两个“唯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觉新的这种思想性格。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遁.(dùn)斋诗集 并行不悖.(bèi) 窘.(jiǒng) 瞥.(piē) 2.解释词语 (1)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2)嚣张:(恶势力、邪气)上涨。 (3)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4)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在多含讥讽意)。 3.与《家》有关的成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 - 5 - 旺盛,气氛热烈。荼,茅草的白花。 哀莫大于心死: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觉慧这一人物形象的?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仔细品味人 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主要通过神情描写与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封建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诗书 礼教的道德规范使得觉慧对高老太爷敬而远之。在高老太爷面前,他惶恐,不敢叫醒祖父, 静静地立着,感觉拘束。他不了解,解不透,对祖父的做法感到奇怪,但不敢问。面对祖父 严厉的眼光,他红着脸,迟疑了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在祖父面前,他不敢发作,便掉开脸 不说话,暗暗地用力咬自己的嘴唇皮。但压抑的环境并没有压下觉慧那反抗的心。他把坚定 的目光盯在祖父的身上,对立的祖孙关系,使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 切表示反抗。 2.高老太爷为什么严厉地训斥觉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为封建家长制的象征和代表,高老太爷奉行的是传统的道德准则。 在他看来,“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才是人生的正途。 从维护传统道德的尊严和统治者的威信出发,他严厉地训斥孙子觉慧参加学潮运动的行为, 认为他是误入歧途,需要严加管教。他让人把儿子克明和长孙觉新叫来,目的就是要把他的 旨意层层贯彻并具体实施下去。 3.高老太爷与觉慧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 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的生命为代价。这就又加深 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力量。 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典型恰当的外貌描写。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 到了巨大作用。如:“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 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 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这里对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 写,显示出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 (2)注重发掘人情美的人物塑造方法。 高老太爷与觉慧在思想观念上是对立的。但二人是祖孙关系,不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 对双方。作者在表现二人的新旧思想尖锐冲突的同时,还注意发掘人物之间的亲情美。如: “觉慧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对 于高老太爷,觉慧抱着极为复杂的感情。“坚定的眼光”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体现了理性 的一面;“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表现了觉慧心疼年迈的祖父,有点内疚, 这体现了感性的一面。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疑 难 点 析 1.课文节选部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代表整整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即祖孙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社会上 新旧两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唤醒人们要有“人”的意识,要有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告 诉青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决心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2.赏析“觉慧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 抗”。 高老太爷和觉慧,这祖孙之间的关系,不是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这样简单的教条所 能概括得了的。生活中制造悲剧的真正元凶不是个人,而是个人背后的旧制度。在觉慧的眼 前,祖父是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人,在他的记忆与想象中,祖父曾经青春年少、荒唐放 纵过。是什么使衰朽的老者具有辖制家族的专制力量?又是什么使曾经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读 书人成为“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的人物”?觉慧在惶惑、在思考,他要反抗的并不是祖父, 而是造成祖父这“整整一代人”背后的东西。觉慧朦朦胧胧感到某种觉醒,产生某种意识, “年轻的肩上”压着更沉重的东西,要担负起某种责任和使命。 通过描写觉慧的心理活动,选文揭示了祖孙之间那种微妙的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亲 情关系。 3.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试举例分析。 作者擅长用心理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的心理描 写,细腻而又真实地反映出了祖孙之间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微妙的亲情关系。例如: - 7 - 觉慧被祖父叫去训话时, 第 3段中写道:“起初他觉得非常不安,似乎满屋子的空气都 压迫他,但是他只得静静地立在这里。”写出了高觉慧的不安与压抑。 第 5 段中“爷爷不见得生来就是古板不近人情的吧”“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 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大概他上了年纪以后,才成了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的人物”这些 感想从侧面说明高老太爷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也暗示他的性格特点,除了专制外,也有温 和的一面。 第 21段中有如下描写:“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 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 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 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这 一大段心理描写,说明了觉慧朦朦胧胧感到某种觉醒,产生某种意识,他开始重新审视他和 祖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叛逆心理。 4.有一些评论者指责作家对觉新的剖析不力。试谈谈你的看法。 其实,这正是巴金艺术的胜利。觉新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的,在描写时注入了作者血 缘上的情感。觉新的善良仁爱、忍辱负重、怯懦自私交织在一起,成为当时某种知识分子心 态的概括,使人物形象免于脸谱化和概念化。 (三)针对性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 其中(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________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 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 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情致。其次 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失衡乃至 不惜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情感显得________,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 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行云流水 韵味 悠然自得 阻滞 B.挥洒自如 韵味 安然自若 阻隔 C.行云流水 意蕴 安然自若 阻滞 D.挥洒自如 意蕴 悠然自得 阻隔 【解析】 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 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根据语境应该是说苏轼的书法写得自然不受约束,用“行云流水”。 - 8 - 韵味,含蓄的意味、情趣风味;意蕴,含义。根据语境并非说书法或文章的“含义”,而是 情趣风味,应该填“韵味”。安然自若,意思就是很镇静——像平常一样,一般用来形容一 种良好的心态,常用在遇乱不惊的状态下;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根据后语境“只在 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与其照应的自然是“悠然自得”。阻隔,两地之间隔绝,难以往来; 阻滞,阻碍滞留。根据前语境“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最后一 空与“流畅”相照,选择“阻滞”更好。故选 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 B.力度轻重的控制,节奏缓急的安排与字体大小的变换等,毫无做作之态 C.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安排节奏的缓急等,毫无做作之态 D.在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 【解析】 根据语序规律,排除 B项,先说“力度”不符合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根据 语法规则排除 D项,残缺与介词“在”搭配的中心词“方面”。根据结构特点排除 C项,“力 度轻重”是主谓结构,不能与并列部分的“安排节奏”照应,“安排节奏”是动宾结构,可 见 C项结构混乱。故选 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 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笔法的变换、其字 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诗的内容、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 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解析】 根据上文“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可知首先或直接、主要依靠“内容”, 排除 A项。根据后语境的标点“;”,可知并列的句子排序规则应该大体一致,再看后语境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 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章法”是放在最后的,据此排除 B、C两项。故选 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同古体诗相对而言,为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 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B.明清两代,中国的戏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著名的作品有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 祖的《牡丹亭》、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他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写了处女作《雷雨》,以后又陆续创作 - 9 - 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本。 D.小说《变形记》《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永别了,武器》的作者分别是奥地利的卡夫 卡、法国的罗曼·罗兰和美国的海明威。 【解析】 马致远的《汉宫秋》是元杂剧。 5.下列对小说中的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 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在家中最早参加社会活动,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他不是个人至上,而是 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他的话,显出他的大胆和青春活力,但也显得幼稚。 B.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 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 他所要反抗的并不仅仅是祖父,而是祖父所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思想观念。年轻的 觉慧觉醒了。 C.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 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 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对于高老太爷,觉慧抱着极为复杂的感情。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下的家庭专制者,是旧 道德的恪守者,觉慧是先进的青年,二人是对立关系;但同时二人又是祖孙关系。所以觉慧 对高老太爷是既恨又怕。 D.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地看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 口。觉慧也没有什么表示。 觉新是这一行将崩溃的家庭制度的产物。虽然他也像他的弟弟们一样,清楚地认识到封 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无法甩掉这个包袱轻装前进。他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行 将崩溃的家庭。软弱性与妥协性体现在他的性格中。 【解析】 “既恨又怕”不对。 6.下面对名著《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 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B.《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 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 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C.巴金《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鸣凤对爱情坚贞不 渝,但是“在他们两人的中间横着那一堵不能推倒的墙”。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 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在一个 - 10 - 静静的夜晚,失望无助的鸣凤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 年轻的生命。 D.《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 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的 描写非常细腻深入。 【解析】 不是破坏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