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二)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顶真、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本题可通过找人名、官职名,分析固定结构,利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来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3分)‎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所给四个选项涉及古代的礼仪和制度,B项“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不当。“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答案】(1)从前武牙将军田顺因为多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败坏法规,自古至今被人痛恨。‎ ‎(2)自从魏末以后,废除不再推行,到石鉴时,诏令恢复宴会,于是把它作为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把句子放回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推知句子大意,然后找出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一一落实,最后再将翻译好的内容按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语序,使自己的答案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需要重点落实的词语有:(1)“以”,因为;“受刑”,被治罪;“诬罔”,期诈;“疾”,恨。(2)“自……已后”,自从……以后;“行”,推行;“会”,动词,恢复宴会;“遂”,于是;“以为”,把……作为。‎ 参考译文 石鉴,字林伯,是乐陵厌次人。出身寒门,志趣高雅,处事公正。在魏做官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对时政人事多有纠正,皇帝都怕他,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接受魏帝禅让,封石鉴为堂阳子。召入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当时秦、凉被异族打败,派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讨吴时虚报杀敌人数被治罪。诏书说:“从前云中守魏尚因斩首人数不对被治罪,武牙将军田顺以多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败坏国法,古今所痛恨。石鉴身为大臣,我很信任他。过去西边战事,公然欺骗朝廷,以败报功,最后未追究。期间免官不久,再次启用,希望能将功补过,但仍与部下共同欺诈。作为大臣,情义何在!有关部门上奏是对的,回头想想又不忍心。现在遣返回家,终身不得再用,但不要剥夺爵位和封地。”很久以后,任光禄勋,再任司隶校尉,不久加特进,升任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册封三公,都要设宴会,以显示三公的重要。自魏末以后,不再推行。到石鉴时,诏令恢复,于是成为制度。太康末年,任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去世,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管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被太傅杨骏怀疑,不敢前去吊唁,在城外驻扎。这时有人报告说司马亮想出兵讨伐杨骏,杨骏很害怕,让太后命令皇帝亲自写诏书,令石鉴和张劭率守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便率兵催石鉴快发兵,石鉴认为不会这样,按兵不动,派人窥视司马亮,司马亮已从另外一条道回许昌,杨骏便停止行动,议论的人都称赞石鉴。守陵完毕,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年,任太尉。八十多岁,慷慨激昂,把自己当成少年:人们都赞美他。不久去世,谧号元。儿子石陋字处贱,继承封爵,担任屯骑校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是·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庠序”,指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项,对“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其实这句的“庠序”仍是“学校”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来投他的,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答案】B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 ‎【答案】(1)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 ‎(2)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 ‎【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舆”、“致谢”、“礼”、“具”;“霖潦”、“暴”、“无虞”、“德”。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奇异,说:“你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当下的学问不是你研治的对象。”于是让他师事朱熹。黄干家的家法很严,于是把这个话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当天就出发了。当时天正下大雪,来到朱熹住所适逢朱熹外出了,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宋宁宗即位后,朱熹让黄干进献奏表,补任将仕郎。黄干遭逢母丧,跟从他在墓地庐舍讲论的人很多。朱熹病重时,把 自己平日所穿的深衣和撰写的著作交给黄干,亲笔写信和黄干诀别说:“我的道的依托都在这里,我没有遗憾了。”‎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抚州知州高商老征用黄干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他极力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平常知道他临川县的政绩,都感到高兴,(所以)不用命令政令就得以施行。‎ 黄干所到之地都重视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面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的士人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 颐、游酢、朱熹先生的祠庙。托病自请充任祠禄官,主管武夷冲佑观。‎ 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沿边境多有警报。于是黄干上书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来(提前)准备好作战或防守,没有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张灯,人士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断。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又用金帛酬劳他们。老婆婆说:“我老婆婆来,是为了全郡的百姓道谢罢了,知府的赏赐不是我所希望的。”她没有接受就离开了。两年以后,金人攻破黄州沙窝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受到震动,唯独安庆(凭依城墙之险)安定如旧。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啊。”‎ 后来同僚忌恨他,他就回归乡里,弟子一天比一天多,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纷纷前来,他编订礼文、著述书籍,白天没有闲暇,(就利用)晚上和他们讲述经学义理,孜孜不倦,(因人多)就借 邻近的寺舍让弟子们居住,早晚来往不断,质疑请教像朱熹在世时一样。黄干去世几年后,因为门人请求赐给黄干谥号,朝廷又特地追赠他为朝奉郎,赐谥号“文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犹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迢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节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B.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C.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D.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答案】C ‎【解析】“太初”做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明年”,时间变化,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太初”做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明年”,时间变化,前面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 B.“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 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 ‎【答案】C ‎【解析】“出”指“京官外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太初入仕后,恪尽职守,敢于直言。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府长官的责任。适逢皇上下诏收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 B.宋太初因部下牵连入狱,后来又被起用。属下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宋太初被捕入狱。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 C.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难以胜任工作。宋太初晚年因长期生病,思维、记忆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汝州、光州两个小州。‎ D.宋太初著有《简谭》并作“自序”。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 ‎【答案】B ‎【解析】“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理解有误,“旧秩”意为“原来的俸禄与品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2)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参考译文:‎ 宋太初,字永初,是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宋太宗下诏嘉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赞善大夫、晋州通判,又转任太常丞。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初又在成都府任通判,皇上赐给他绯鱼袋。适逢宋太宗下诏征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来献上。‎ 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担任盐铁副使,被赐予金鱼袋及紫衣。当时陈恕为盐铁正使,宋太初凡计划的事情,一定去征求陈恕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归功于己,陈恕很是感激他。适逢西部边境需要警戒防务,给养周转不灵,宋太初改任刑部郎中,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部下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次抵达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将全部的粮草一同送往,粮草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下令逮捕宋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入狱。宋太初被责罚贬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都被除去名籍。第二年,宋太初又被起用为祠部郎中,主管梓州。不久便恢复了原来的俸禄与品级。‎ 真宗继承君位后,下旨让其回到朝廷,再次命他管理陕西运送粮食的事务。咸平初年,授予右谏议大夫之职主管江陵府。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第二年,益州雷有终因为母亲年老要求还家,皇上下诏宋太初就位代理。当时把川峡划分为四路,各路均设转运使。皇上因为事情紧急程度不同,难以协调兼顾,命令宋太初担任四路总转运使,重要的事务都让他统一筹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谐,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考虑他们遇到大事会发生矛盾,急切召太初还朝。适逢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犯事被弹劾,皇上便命宋太初临时代理御史中丞。按照先例,查验弹劾有罪必须预先请示朝旨,宋太初认为这样有失风纪法度,于是改成结案后报告皇上,当时的舆论赞同他的做法。宋太初不久出京主管杭州。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以浙右地势低下潮湿不便为由,恳求近地为官,被允许到庐州任职。因为长期有病,糊涂健忘很严重,不能胜任治理大郡,接连调职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宋太初处事周密谨慎,为官所到之处有干练尽职的美誉。曾经著有《简谭》三十八篇,自写序言概要说:“纵观平生编纂文史老释之学,我曾认为儒家主张的中庸,道家主张的自然,佛家主张的无为,其实是统一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对突然间触动耳目的外物,触发内心的感觉,趁势提笔都把它记载下来,以防备脱漏遗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