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乐山外校高2021届第三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15分)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他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的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做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承认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答: 一、 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 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 B.遂而鸡豚(成,养大) 故病且怠(穷困) 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 D.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 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5=10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答: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答: 8.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指定篇目中所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4=7分)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 《祭十二郎文》) 答: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 《六国论》) 答: 9.用“/”给下列出自《论语》中的划线句子断句,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12.11)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9分) 寒食 文天祥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 【注】本诗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三月寒食节,当时文天祥已被俘三年,有八年没在家过清明、寒食祭祀先人之墓了。诗中的“丘首”即“首丘”,原指狐狸死的时候头部朝向自己出生的土丘。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被俘被囚,犹如茫茫大海失去了往来的航船,孤独苦闷更向谁言,只有泪洒天南。 B.第二联中,以“龙蛇泽”“燕雀笼”比喻牢房,写尽了作者八年牢狱斗争的艰难和辛酸。 C.囚禁中的节日是那样的萧索冷漠,只有风沙的刺痛,霜露的苦寒,提醒诗人生命仍在。 D.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首尾两联遥相呼应,全诗语言流畅,凄怆而又不失神韵。 11.这首诗的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抒发的情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闻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6)《马嵬(其二)》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 (7)《论语·子罕》中“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16.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也写出了“蜀道”的艰险、奇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四句诗,80字左右。(6分)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答: 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5分)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 答: 一、 写作(60分) 18.结合注释,阅读《孔子世家》选段,按要求作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②。”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④。”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⑤。”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⑥,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长⑦,眼如望羊⑧,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⑨,曰:“师盖云《文王操》也⑩。” ①鼓琴:弹琴。 ②数:指演奏乐曲的技术、方法。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志:指乐曲的情感意蕴。 ⑤为人:乐曲作者的人品。 ⑥穆然:沉默静思的样子。穆,通“默”,沉默。 ⑦黯然:黑的样子;幾然:通“颀”,修长的样子。 ⑧望羊:又作“望洋”,远望。 ⑨辟:同“避”。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这是表示尊敬的动作。再拜,拜两拜。 ⑩《文王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操,琴曲。 作文一: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此段文字中孔子向师襄学鼓琴的经过改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作文二:请总结孔子向师襄学鼓琴过程中的方法、心得,结合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乐器)生活,调动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可以讨论学习进阶之路,也可以讨论学习境界,还可以谈学习态度。参考论题:乐学、好学、会学、善学;学与悟;高效学习。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乐山外校高2021届第三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15分)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他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 ,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的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做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承认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 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1.D 2.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不同:①在细节的描述上更加具体,如细致地描写了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过程。②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仙女带来的各种美味佳肴与孩子的喜好有直接的关系。③故事的场景与孩子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如奔向自己家里的八仙桌,往来于桌子与水缸之间。 作用:①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的重要意义。②表现出儿童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条件下儿童独特心理。 3.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3. 寓意:①“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②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 效果:①既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虚实结合,凸显主题。 二、 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 B.遂而鸡豚(成,养大) 故病且怠(穷困) 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 D.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 4、C 。本(树干) 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5、D.名词用如动词 / 名词作状语 / 使动用法 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 .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6、D.“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有误,应是“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格外长久而且结实格外多,只不过能顺应树木的天然生长规律来使它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性生长罢了。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译: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 8.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指定篇目中所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 《祭十二郎文》) 译: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嫂。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 《六国论》) 译:倘若凭借天下广大的土地,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 9.用“/”给下列出自《论语》中的划线句子断句,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12.11)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道:“好极了!如果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粮食)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寒食 文天祥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 【注】本诗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 )三月寒食节,当时文天祥已被俘三年,有八年没在家过清明、寒食祭祀先人之墓了。诗中的“丘首”即“首丘”,原指狐狸死的时候头部朝向自己出生的土丘。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被俘被囚,犹如茫茫大海失去了往来的航船,孤独苦闷更向谁言,只有泪洒天南。 B.第二联中,以“龙蛇泽”“燕雀笼”比喻牢房,写尽了作者八年牢狱斗争的艰难和辛酸。 C.囚禁中的节日是那样的萧索冷漠,只有风沙的刺痛,霜露的苦寒,提醒诗人生命仍在。 D.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首尾两联遥相呼应,全诗语言流畅,凄怆而又不失神韵。 10.B【解析】应该是“龙蛇泽”喻战场,“燕雀笼”喻牢房; 写了五年的抗元斗争,三年的牢狱斗争,而不是八年的牢狱斗争。 11.这首诗的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抒发的情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6分) 11.相同:都抒发了不屈不挠、慷慨赴死的情志;不同:这首诗的尾联期望归骨祖茔、无愧先人,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念家的情怀;《过零丁洋》的尾联写期望以死殉国、名垂青史,更多地表现了爱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闻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6)《马嵬(其二)》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 (7)《论语·子罕》中“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 ”两句意思一致。 答案:(1)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6)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7)逝者如斯夫 (8)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13. D 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语意不符。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语意不符。 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不符合语境。 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语意不符。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14. B(解析:A,C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C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D“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15. C(解析: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故选C) 16.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也写出了“蜀道”的艰险、奇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四句诗,80字左右。(5分)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答: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如同腾云驾雾一般。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山下的一江春水绕过蜀城流向远方。 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5分)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 答: 【答案】“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分析,可以概括为编辑需要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分析,概括为使用比较方法。结合“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分析,可以概括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把概括出来的内容压缩为一段话,主语为“走出去” 图书的组稿编辑,内容主要是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等。 四、写作(60分) 结合注释,阅读《孔子世家》选段,按要求作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②。”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④。”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⑤。”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⑥,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长⑦,眼如望羊⑧,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⑨,曰:“师盖云《文王操》也⑩。” ①鼓琴:弹琴。 ②数:指演奏乐曲的技术、方法。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志:指乐曲的情感意蕴。 ⑤为人:乐曲作者的人品。 ⑥穆然:沉默静思的样子。穆,通“默”,沉默。 ⑦黯然:黑的样子;幾然:通“颀”,修长的样子。 ⑧望羊:又作“望洋”,远望。 ⑨辟:同“避”。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这是表示尊敬的动作。再拜,拜两拜。 ⑩《文王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操,琴曲。 作文一: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此段文字中孔子向师襄学鼓琴的经过改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作文二:请总结孔子向师襄学鼓琴过程中的方法、心得,结合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乐器)生活,调动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可以讨论学习进阶之路,也可以讨论学习境界,还可以谈学习态度。参考论题:乐学、好学、会学、善学;学与悟;高效学习。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