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实用类文本被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1. 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 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 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 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 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答案】1. A 2. A 3. (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出现,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原文是“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项,“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错,原文是“感知并执行行动”,故排除; C项,“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错,原文“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不是计算机怎么样,是“通过计算机”,故排除; D项,“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错,原文“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可知不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故排除。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题中B项,“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原文第四段“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可知是不同的,故排除; C项,“总有一天会到来”错,原文第五段“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到来的时间还存在争议,故排除; D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原文第六段“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可知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故排除。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所给的材料,抓住题干中“如何不断深化的”,即随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的不断深入,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自然不断深化。阅读所给的材料,找到有效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材料一第二段“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中可概括出“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出现,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材料一第三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可概括出“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材料一第四段“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可概括出“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材料第五段“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对第二、三、四段进行总结,可概括出“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材料二第二段“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可概括出“‘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材料二第五段“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可概括出“‘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材料二第六段“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可概括出“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综合第二、五、六段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姥姥和姥爷把我交给她,扭头就走,根本不管我的哭喊。她凶狠地训斥我:“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不吃就饿死。”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地看着她。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 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眼中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 “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C. “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D. 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5. 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6. 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1-3段)、“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4-8段)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9-15段)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答案】4. D 5. (1)“我”的姥姥等人凶狠地要房契时,“狼外婆”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吓跑。(2)她两次将父母和“我”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3)她暗中为“我”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屋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我”。 6. 观点一:第一部分最精彩。 面对“我”姥姥家的人来洗劫财物,“狼外婆”一声不吭;但被逼要房契时,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形象地展现了她的隐忍和凶悍。“狼外婆”麻利地伺候“我”,对“我”的训斥和谩骂,以及护卫似地搂着“我”,点明她爱的奇特方式。艺术表现上,运用对比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刻画“狼外婆”的形象。 观点二:第二部分最精彩。 “狼外婆”家长般的命令性的语言,即“咱要拉扯她”,显示她在家中的绝对威严和对“我”的爱心。“狼外婆”以闪电似的动作先后两次将照片锁在柜子里,这两个重复出现的细节表现她独特的爱的方式,深化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生动刻画“狼外婆”的形象。 观点三:第三部分最精彩。 显现三叔的刁蛮、贪婪,与下文中“狼外婆”避开他送“我”上大学的情节一脉相承。“狼外婆”从火中抢过录取通知书,以及为“我”提前布置好住房等描述,揭示她对“我”的关爱,深化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照应、悬念、比喻手法及动作、语言、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然后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及主旨,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错,结合文本“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时她拼命留下房子,“狼外婆”从火中抢过录取通知书,以及为“我”提前布置好住房等内容,表现出她对“我”的关爱,“我”称她“狼外婆”只是表达对她的惧怕,并不是她人性的泯灭,故排除; B项,“内心矛盾”错,联系上文“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可知,是防止三叔捣乱而为之,显示她的机智和细心,故排除; C 项“有所悔悟”错,联系上文“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可知,以前是阻止“我”悲伤,现在“我”已经成长起来,使“我”不忘父母,故排除。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及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根据题干的要求“‘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筛选信息时要紧扣“奇特的行为”,结合文本内容对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从“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可概括出“‘我’的姥姥等人凶狠地要房契时,‘狼外婆’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吓跑”;从“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可概括出“她两次将父母和‘我’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从“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可概括出“她暗中为‘我’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屋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同时考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亮明观点,认为某一部分最精彩,答题不要面面俱到,只就其中一点进行赏析,然后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内容上要侧重对人物的分析,形式上从表现手法和结构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认为第一部分最精彩。 “她凶狠地训斥我:‘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不吃就饿死’”,内容上写她对我的伺候及训斥、谩骂,形式上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内容上,“一声不吭”表现 “隐忍”,“搂着我”表现“对我的关爱”,“冲进厨房,拿着菜刀”表现“凶悍”,形式上,通过对姥姥一家的无情扫荡与“狼外婆”的拼命护住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认为第二部分精彩。“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内容上,“瞪起眼睛”“听着”“咱要拉扯她”,显示出她的威严和对“我”的爱,形式上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内容上,写“狼外婆”看似不通情理的行为背后是对“我”的爱,形式上,运用细节、动作描写;“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运用心理描写表达对“狼外婆”的不理解。 认为第三部分精彩。“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内容上,“怒气冲冲”“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表现三叔的“刁蛮、贪婪”,形式上,运用语言描写,同时为下文“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作铺垫,形成照应;“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内容上,“旋风般”“疯了般猛然跳下”“抢过”“锁上”“拼命留下”揭示出“狼外婆”对“我”的关爱,形式上,运用了比喻、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设置了悬念,“我”的学费如何解决,同时推动下文的情节的发展。 【点睛】归纳概括之前,还需要快速捕捉信息,识别有效信息,筛选并判断有无关系;归纳概括之时而要圈画有效信息,删除无关信息;提炼关键词语,对相似同类信息进行合并,对于隐含信息要进行补充。如有比喻、借代等手法,要明确中心事物;如反问手法,要明确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7. 下列对(1)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 (2)文中“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A. 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 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 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 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9. (2)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官名 官名 B. 官名 一般尊称 C. 别号 官名 D. 爵名 官名 10. 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7. B 8. D 9. D 10.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名词“人”作“不如”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为”的意思是“做”,是动词,“无能”做动词“为”的状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句子翻译: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有关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弄清意思,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出正确答案。联系下文“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可知,叹息的原因是“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根据原文“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可知,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汾阳是爵名;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故令公是官名。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词句:(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供给;乏困,缺乏的东西。(2)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厌”;封,使……成为疆界;肆,扩张;阙,侵损。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1)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2)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判官(郭子仪的下属)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因处分官吏要经过宰相)。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军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骄横不法,使朝廷存在疑虑,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郭子仪在河中(河中,唐代方镇名,今山西的南部),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和僚属叹息多次。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郭子仪说:“我的几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可是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11. 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 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12.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11. B 12.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形容夏木之茂密, 环境幽深。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孤寂寡淡”错误,应该是“安逸闲适”。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题干提示“诗中有画”赏析诗句内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三)名言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 (3)悄悄是离别的笙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 【答案】 (1). 曾记否 (2). 到中流击水 (3). 浪遏飞舟 (4). 丁香一样的芬芳 (5). 哀怨又彷徨 (6). 夏虫也为我沉默 (7).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8). 风萧萧兮易水寒 (9).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击”“遏”“彷徨”“萧”“尤”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 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 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 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 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 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14. D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的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备考中可根据资料把近义词归类整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的部分。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衔接恰当。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原句 “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项对应修改正确。故选C。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18. 仿照下面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写两个句子 例句: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是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 。 , 。 【答案】如果说人生是一片辽阔的大海,那么挫折就是其中的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挫折就是其中的一朵倏忽飘过的浮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写题主要考查仿用句式和修辞的能力。考生要认真观察所给句式的句式格式和修辞手法,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前后的逻辑关系要严密。首先概括出句式为如果说人生是……的大海,那么……就是其中的……的浪……;如果说人生是……的天空,那么……就是其中的……的……。接着根据意象找到适当的修饰词语,再根据前后句意的关系确定后半部分内容。从而可以得出以下参考答案:如果说人生是一片辽阔的大海,那么挫折就是其中的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挫折就是其中的一朵倏忽飘过的浮云。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按要求完成题目 荀子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笨是①劣势,也是优势。虽然笨,却可以用百倍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劣势。过程虽然辛苦,付出的汗水要比别人多,但最终还是同时到达理想的彼岸,结果不也是一样吗?笨人的成功来之不易,对成功的意义的体会也更加深切。愚蠢的人则自以为是,刚腹自用,往往目空一切,不接受他人的教导,久而久之,只能故步自封,② (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笨可医治,而蠢却无可救药;笨是不通情理,蠢是蛮不讲理。不通情理可以教化,蛮不讲理只能感化,感化不了,那就没了造化! (1)请为①中加点的字标上正确读音劣 (2)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上正确成语 (3)文中两个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改为 ; 改为 【答案】(1)liè(2)自食其果(3)“腹”改为“愎”;“故”改为“固”。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考查的常常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中的“劣”是常见字,识记读音时要注意它的韵母和声调。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意思,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本题已给出成语的意思“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可知是“自食其果”。 (3)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本题中,“刚腹自用”中“腹”错,应改为“愎”,“刚愎自用”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愎”的意思是“任性”;“故步自封”中“故”错,应改为“固”,“固步自封”的意思是“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有的人都有记忆有的记忆甜蜜,有的苦涩;有的让你感到幸福,有的却让你品尝痛苦然而无论怎样令你不如意的记忆,都是你美好人生的一部分应当说,正是记忆才使人成长成熟起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记忆,那么他也同时失去了他的生活;同样,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也正是凭着记忆才逐步进化到今天的文明程度。 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 ②只写记叙文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美好的记忆 时间如沙漏一般,平滑而又悄无声息地流过,那些过往已不再。翻开古色的相片,一张溢满快乐的脸跃出来,幸福之花开遍了脸庞,美好的记忆徐徐展开。 那该是八年前的相逢吧!家庭的变故让你变得沉默,你那黯淡的眼神中再也没了儿时的活力,一身瘦长的黑外套,将你那原本活泼的心遮得密不透风。无疑,父母离异对你造成太大伤害,来老家已有两日光景了,却从未看你笑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一场小雨将天空洗得格外蓝,空气中早已弥漫了淡淡的菜花香。“蕾,去走走吧!”我看了看窗外,你猛地抬起头,留有泪痕的脸颊变得苍白,“爸妈那时最爱带我春游了,可……”未说完,你又哽咽了,“不,今天我带你去坐船,好久未划船了!”我不由分说地拉起了你。 空气很是清新,杂着些新翻的泥土气息,你我来到河边,一条小木船正紧紧地候着,我一脚踩了上去,回头望你,你却变得局促不安,“来!”我伸出了一只手,你犹豫片刻,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我的手心。 船橹轻摇,船后面荡起了层层涟漪,迎面又吹来凉爽的风,你静静地坐在船内,看着空中鸟儿飞过,“蕾,给你个谜语猜,‘高高的屋檐,漂亮的新娘,新娘嫁人,掀起盖头’是什么?”你微皱了眉头,低着头,往河里望了一眼,“啊!螺狮!”你的眼里泛出了光。“对啊!蕾真聪明!”你嘴角微扬,表情分明轻松了许多。 阳光一点点地出来了,光辉开始洒进河水,泛着银光,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我哼起了歌,隐约着似乎听到合拍,转过身,你也正陶醉其中,笑意在脸上绽开,一副幸福的样子,河岸边的油菜花正开得旺盛,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像是阳光用来装饰的金粉,照得人暖洋洋的。我忙跑过去,不顾沾湿的裤脚,采来一束染得最旺的菜花给你,“蕾,一定要幸福快乐,像暖暖的菜花一样!”你笑了,点了点头,明亮的眸子里溢满了幸福,我连忙拿出了相机,拍下你动人的一刻。 冰心曾说过:“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因为那一刻的幸福的绽放,定格成我心里最美好的记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所谓半命题,意即一半既定,一半自选。本次作文“既定”内容为“记忆”,“自选”信息填写在横线处即可,内容自定,是比较容易把握题旨的一类作文题型。写半命题作文,要巧抓题眼,破题为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根据材料引语的提示,从写作对象角度,可以写个人,也可以写国家、民族;从写作内容角度,不设限制,可以写甜蜜的,也可以写苦涩的;可以写幸福的,也可以写不幸的。无论写哪一种,都应紧扣主题词,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记叙描写,使作文富有感染力。同时注意文体的限制,写一篇记叙文,应写出真情实感。 【立意】1、校园里的记忆让人难忘。 2、最美好的记忆给人以幸福 3、痛苦的记忆使人成长 4、生活不能缺少甜蜜的记忆 5、要尽快忘记不幸的记忆 【素材】1、童年的往事如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上都纪录着我的童年往事,有酸、有苦、有辣、但每一片花瓣都是那么让我回味无穷,开在记忆深处的是粉色的一瓣,是幸福的、是温暖的,是浓郁的母爱的味道。 2、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又一道深深的轮印,在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回首过去,依旧是那一片一眼望不到的田野,一片茫茫的雪白。雪白的棉花开了又落,落了再开。就这样,在花开花落中,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从一个不知世事的男孩子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也还记得,在棉花田里,站着我的奶奶! 3、青春的记忆就像五彩斑斓的花束,散发着淡雅的馨香,我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修剪成干枝夹在《繁星诗集》里陈放多年。是昨夜的雷雨扰我无法入梦,才让我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些文字,读着读着这些文字变得不安生起来,它们硬生生地将我拉回到了中考那年。 【结构】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起来,所有片断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如本题开篇用倒叙的方式点出主题词“美好的记忆”,接着描述相逢时好友的悲伤模样、水上划船的幸福、河岸上的欢快等画面,突出主题词“美好的记忆”;最后照应开头,再点主题词。这种结构在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点睛】记叙文点睛 一、把握主题词,突出主题。记叙文的写作很容易因为人物、事件过多而造成喧宾夺主,导致文章主次不分,主题不突出,甚至出现偏题跑题。强调主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主题词。写作时以主题词为文眼,围绕主题词来组织语句,主体素材的选择也以主题为中心,避免选用有歧义的素材。 二、分清主次,详略得当。记叙文事件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围绕主题,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那么我们需要分清哪些部分是主要的,哪些部分是次要的,不能全都一样写出来。这样就无法突出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了。 三、善用修辞,丰富语言。不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描写、叙述,语言表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一道难关。怎么来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就需要我们善用修辞手法,让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起来。像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