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镜埃菲尔铁塔沉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镜埃菲尔铁塔沉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埃菲尔铁塔沉思 【助读博览】 一、作者名片 执着追求真善美的作家——张抗抗 简介:张抗抗,当代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69年 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 工作八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 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 今。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成就: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 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著有长篇小说《隐形伴 侣》、短篇小说集《爱的权利》和散文集《橄榄》等。 作品《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最后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 以敏锐、潇洒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底蕴,包含着更多 的理性思考。 二、相关知识 “云中牧女”——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 广场。1887年1月动工,1889年5月15日 开放,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 决定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 在700多份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 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 都能望见的巨塔。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 的名字——“云中牧女”。 【语用视窗】 一、音形识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窥视(kuī)  轻飏(yánɡ)   坠落(duò) B.逃遁(dùn) 抽搐(xù) 鞭笞(chī) C.怜悯(mǐn) 无恙(yànɡ) 淹没(mò) D.纤绳(xiān) 笼罩(lǒnɡ) 晃悠(huànɡ) ﹒ ﹒ ﹒ ﹒ ﹒ ﹒ ﹒ ﹒ ﹒ ﹒ ﹒ ﹒ 【解析】选C。A项,“坠”应读zhuì; B项,“搐”应读chù;D项,“纤”应读q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绝境  隔绝  博物馆  钢揽铁索 B.压抑 赡仰 铁匣子 文丝不动 C.抚摸 挑逗 望远镜 断裂倒塌 D.耐心 淡漠 塞纳河 标新立义 【解析】选C。A项,揽—缆;B项,赡—瞻,文—纹; D项,义—异。 二、用对词语 1.坠落·堕落 ①“坠落”指人或物体由上而下自然下落。 ②“堕落”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沦落,流落(多 见于早期白话)。 2.逃遁·逃逸 ①“逃遁”指逃跑;逃避。多指隐居,逃离世俗。 ②“逃逸”指逃跑。多指躲避追捕或逃脱责任。 3.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①“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强 调十分稀少。 ②“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强调 事物非常完美。 4.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 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5.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这段出自《旧约》的话告诉了我们撒旦的来历,他 是罪恶和_____的代表,撒旦出现就意味着粉碎和毁 灭,他的到来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坠落·堕落) 堕落 2.高原红是高原特有的专利,拥有这种颜色的人叫高 原人。他们是藏族人、门巴族人……每个人的脸颊都 挂着这种高原红。高原红在阳光下灿烂成一种普遍 的、幸福的、无法_____的记忆。(逃逸·逃遁)逃遁 3.再一次遥望扬州,这个被秋日眷恋的城市展现出 独一无二的美。她美得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 ) 【点拨】“独一无二”是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 相比的,强调十分稀少。应用“无与伦比”。 ×﹒﹒﹒﹒ 4.为了确保校园安全,近日,学校进一步细化举措, 强化督查落实,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力保学生 安然无恙。( ) 【点拨】“安然无恙”是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 任何损伤。 ﹒﹒﹒﹒ × 5.在谈到解决方法时,濮存昕委员建议,“艺术教 学要重视技法、基本功,不应过早对学生强调 标新立异,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现实认 知”。 ( )√ ﹒﹒﹒﹒ 【初读思考】 初读文本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本文的文眼则是“沉思”,由登临铁塔而触发的感 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中心议题。 B.本文中作者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索 中,铁塔仿佛只是触发作者“沉思”的契机和媒介。 C.在登临的过程中,作者的感觉神经和思维细胞处于 高度兴奋和极度活跃的状态,及时捕捉并展示了作者 独特的感受和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D.“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 者登塔的收获,更是对塔征服的一种自豪感。 【明确】选D。主客颠倒。应为“这是作者登塔的收获, 更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 【审美鉴赏】 微课一:赏析文中重要句子 1.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老父”喻“铁塔 ”,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博大胸襟,又表现了作 者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的敬仰之情。 2.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 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 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 独而寂寞的心理世界。 微课二:探究文章的内涵 3.本文文眼是什么?游览经过是怎样的? 【明确】“沉思”是本文的文眼。由登临铁塔而触发 的感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中心议题。在本文中,作 者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索之中,铁塔 仿佛只是触发作者“沉思”的契机和媒介。 游览经过:登塔前——登塔中——登塔后。 4.《埃菲尔铁塔沉思》一文中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 【明确】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 孤独而寂寞的内心世界。这是作者“沉思”的独特之 处和深刻之处。 从文中可以知道,一百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在 一片嘘声里”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异的怪物” 而受到“强烈排斥和憎恶”,今天,尽管它已经成为 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众多的人,如登塔前的作者那 样的人,对它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因此,从 这个角度而言,它的确是孤独的。 【思维锤炼】 1.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态度和感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点拨】(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 认为“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 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 “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 巴黎下沉,反衬铁塔之高,更表明自己受到强烈 的震撼。是自己空间的上升,更是登塔过程中思想的 上升。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 会晃悠颤栗……此时它却纹丝不动”“我原以为你是 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 色的老父”,认识到过去“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感 悟到“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在登 塔中境界、精神得到了升华。 2.作者由登临埃菲尔铁塔悟得的哲理是什么? 【点拨】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任何一种事物,你没 有接近,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 萌生之初都会受到保守势力的排斥憎恶。 作者想表达一种深沉的见解:人类啊,不要被自己 的无知与偏见束缚住对外界正确认识的双眼与大脑。 【备选要点】 1.赏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点拨】(1)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理变 化的过程。由心存偏见与戒心,到无限赞美与崇敬。 这种变化过程是作者被铁塔魅力征服的过程,也是作 者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蓄有 力地表现了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 (2)由实而虚,虚实结合 作者由实写登临埃菲尔铁塔入手,却虚化描写登 临的感受,由实而虚,虚又寄托在实之上,虚实相生, 所见与所思巧妙地融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著特色,本文是如何表现 作者的感悟的? 【点拨】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 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了自己登临埃菲尔铁 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如“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 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 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在这里,作者通过错觉 表现登临铁塔的独特感受,很有特色,文中类似这样 的描写还很多。 【技法提炼】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课内·回扣】 本文中,作者起初也对埃菲尔铁塔充满了偏见, 登塔后才触摸到了埃菲尔铁塔的内涵和精神,被其 征服。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敬仰之情,引起了读者的 共鸣。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课外·拓展】 1.概念阐释 欲扬先抑: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 法,使情节的安排、事物的发展等呈起伏变化的写作 方法。“抑”就是抑制、下压,指对人、事、物的贬 低,情调的低沉;“扬”就是褒奖、抬高,指对人、 事、物的褒赏,情调的高昂。抑与扬是辩证统一 的。实际运用起来,有时欲扬先抑,有时欲抑先扬, 有时抑扬交错,有时几抑几扬等。例如茅盾的《白杨 礼赞》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先说白杨树“没有婆 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是抑;接着连 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 伟丈夫”,这是扬。 2.欲扬先抑法三注意 (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 是欲抑先扬,或者抑扬交错,总有一个主次之分,写 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 力。 (2)应有较强的“落差”。抑要抑得足,扬要扬 得高。只有抑够,才能扬高;只有扬重,才能抑狠。 (3)要找出抑与扬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先抑还是 先扬,“抑”与“扬”都是现象,因此必须找出事物 “抑”“扬”两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 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艺术转化。 【迁移·运用】 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树”为对象,写一篇短 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几年前,办公室前有一棵木棉树,足有四层楼 那么高,想必已经在那里生长很久了。不过,我却不 大喜欢它,因为它让我的办公室变得昏暗,而且阻挡 了我眺望远景的视线。为此,我懊恼了好长一段时间, 曾建议将它砍掉,但这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但是,一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透气,却意外 地发现了树枝的异常:树枝上星星点点的,微微泛着 绿光。我仔细察看,原来,这棵几乎被我遗忘的树, 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一层淡绿也 呈现在它的枝头上。这个发现立即拉近了我和它的距 离。它也好像为了讨好我似的,很努力地绽放自己, 一天比一天精妙,一天比一天深奥……从此,树的形 象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变得光辉起来。 【类文阅读】 梦 幻 同 里 张抗抗 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 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 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 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 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 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 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 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 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 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 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 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 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 意。因是戴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 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 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 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 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 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 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凤颍六泗兵备道道台 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 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 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 ,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罢了。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 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 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 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 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 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 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 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 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舶有一艘旱船,好似 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 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 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 是为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 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 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 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吗?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 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 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江南小镇,被罩 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三言两语 话主题 (思维发 展) (1)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由景物写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含蓄提醒世人应该从古人身上汲取教训。 内外 联系 找不 同 (思维 发展) (2)分析本文与《梦幻同里》写作思路的不同。 【明确】《埃菲尔铁塔沉思》侧重于感受的丰 富性。充分调动自己敏锐的感觉、错觉、幻觉, 全方位、多角度表现登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梦幻同里》作者从对退思园从众的向往欣赏 到独具个性的寻思咂味,由古到今,以退思园 为触发点,写出了诸多人生思考。 【备选美文】 建筑的阅读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 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 《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 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 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 家阅读建筑,在心理与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 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 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 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 拥有一个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 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 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 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 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其大致 意思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 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 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 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 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 的形式”,形式依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 只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时,它实际上已完成了 “意味”的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 望遥远的澳洲那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 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的海水 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 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 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 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 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 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 人类的文化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鸿篇巨制,填补了人在 世俗庸碌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的每一 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 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当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 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 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 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语 言究竟是什么?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 筑,第一次全部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 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 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 的内容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使用同样 的钢铁作为“词汇”,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 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 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 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 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 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 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砌出了窑 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 成了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了炮 台,炮台表达着顽强。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 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有改动) 【赏析】文章结构明晰,把建筑与文学的相似之 处,条分缕析,逐层写来,动人心神。同时运用了拟 人、排比(整句)等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气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