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8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2018.12‎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9 10两题各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笨拙(zhuō) 嗥叫(háo) 处(chù)理品 跌宕起伏( dàng )‎ B.作揖( yī )  笔杆(gān) 黑魆( xū)魆 铩羽而归(shā)‎ C.缱(qiǎn)绻 槎(chá)桠 盥(guàn )洗室 含蓄隽永(juàn)‎ D.贫瘠(jí) 饿殍(piǎo) 什刹海(chà) 按捺不住(n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乐视的危机是资金链危机,而不是一个骗局被曝光。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不防给乐视一个相对宽容的舆论环境。‎ ‎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正是在这简陋的侧屋里诞生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肖邦。‎ C.孩子的失踪,让6个原本平凡而圆满的家庭分崩离析。有人结束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寻子,‎ 生活拮据;有老人含恨离世,父母只盼孩子回来,能给老人上一柱香。‎ ‎ D.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经苍 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威给予李谷一艺术创新的包容,脍炙人口的《乡恋》就不会有登上大雅之堂的机会。‎ ‎ B.这几年法治最大的进步是,社会群体学会了置疑,学会了将任何一条生命的消失与自己的生命作关联。‎ ‎ C.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严重损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努力背道而驰。‎ ‎ D.走在西栅大街上,就能看见大师展览;吃着定胜糕时,后面排队的就是国内外的戏剧 大腕,这是不是为你的文艺生活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公众人物:有名有钱别太任性!从艺当知感恩,做人当知敬畏;‎ 名气伴随担当,别因自我放纵,遗憾终身。‎ ‎ B.近年来,北非地区冲突加剧,越来越多的难民纷纷涌入欧洲,一些组织估计难民和非法移民总数甚至接近1万人左右。‎ ‎ C.经过建设者十余年的苦战,舟山跨海大桥在建成通车后,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终于脱离了孤悬海外的海岛行列,成为与大陆相连的半岛。‎ ‎ D.中方再次敦促美方认真反省、纠正自己的错误,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任何挑衅行为,停止任 何损害中方主权、影响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台湾美学家蒋勋在《美的沉思》一书中如是说:我习惯于把诗歌 ,把绘画 ,把雕塑 ,把建筑归回 ,……在形式的背后,有更为本质的形式。‎ ‎①解散为形状与色彩 ② 还原为材质的体积、重量与质感 ‎ ‎③ 拆散为文字、音节 ④ 成为初始的空间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六月,我们看海去》)‎ ‎ B.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想北平》)‎ ‎ C.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神的一滴》)‎ ‎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 (《获得教养的途径》)‎ ‎7.以下的生活情境交流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一家餐厅里用餐后,李明觉得很满意,正遇到厨师出来向顾客征求意见,就说:“下个 星期我有两次重要的宴请,就订你们这儿。”‎ ‎ B.考试之前,刘伟发现没有带直尺,就向旁边其他班的同学借用,并客气地说:“真的非常感谢。我太粗心了,等会还请多多指教。”‎ ‎ C.王梅新买了一件时髦的衣服,穿着到了公司里后,同事们都纷纷称赞这件衣服的布料、款式、做工……她随意地说:“这只是地摊上淘来的便宜货。”‎ ‎ D.在一次产品订货的年会上,张强看到了一位十几年前在广交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客商,于是他热情地走了过去打招呼:“你还记得我吗?真是巧遇啊……”‎ ‎8.高中母校的校庆之日即将到来,同学们纷纷写下了对母校的祝愿,下列对联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A.枝繁叶茂造福一方桑梓 天高地阔浇灌八面桃李 ‎ B.杏坛吐故风送济济人才 绛帐纳新云别莘莘学子 ‎ C.忆往昔书生意气同窗数载 看今朝赤子情怀欢聚一堂 ‎ D.依山观海吞吐日月真卓越 教书育人彰显师德更辉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西望夏口 ‎ A.登高而招 B.泣孤舟之嫠妇 C.非能水也 D.日与其徒上高山 ‎10.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蚓无爪牙之利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句读之不知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不仅蕴含着四季更迭的奥秘,更蕴藏着生命脉动的哲学。请你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中另选一个写一句话。(4分)‎ 示例:(立春)大寒过后便是立春,咬一口春饼,世界顿时开朗起来了,好一派鸟语花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张恨水(著名作家)、刘海粟(国画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莫砺锋(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郁文(即郁达夫,著名作家)”五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句式大体一致即可。(4分)‎ 示例:“朝闻道,夕死可矢”,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是一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 在儒家体系中,对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但无论如何演变,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而且“礼”、“五伦”、“三纲”的伦理,之于“仁”、“四德”、“五常”的道德总是处在优先地位。‎ 孔子以后,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尤其是儒家体系中,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而修养则是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修养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身”即人的个别性或所谓“单一物”,“性”即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 普遍物”。“性”作为普遍本质为人所共有,因而需要“养”;“身”作为个别的感性存在则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因而有待“修”。“修身养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 可见,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说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伦理优先。儒家学说以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采取批判的态度,提出“内圣外王”,“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对“王者”的道德教训。宋明理学通过儒道释的融合,以“理”或“天理”统摄“礼”的伦理与“仁”的道德,也是伦理与道德统一的一种诠释。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 与西方相比,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但人们一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这不仅因为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也不仅因为作为完成形态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伦理必须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所以,中国道德哲学一开始就设置了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到了宋明理学,形成所谓“天理”概念,标志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 ‎“天”与“理”的结合,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不能一般地解释为道德哲学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而是可以看作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在西方,伦理的实体被人格化,这就是上帝。在中国,伦理性的实体被哲学地把握和表达,但由于它同样具有某种终极性的意义,同样具有神圣性,因而寄托于集自然、伦理、宗教于一身的“天”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现。孔子着力于“仁”,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但却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伦”的实现,有赖于“精神”的信念和信仰,“伦理”便是所谓“伦”之“理”。因此,不仅实体性的“伦”,而且作为达到“伦”的条件的“精神”,都具有某种宗教的哲学气息。(有删改)‎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是“理”,它与“天”的结合,其实就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 ‎ ‎ B.在儒家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无论它们的关系如何演变。在儒家思想中说就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道德总是处于优先地位。‎ ‎ C.“修身养性”里的“身”指人的“单一物”,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故而需要“修”。这个过程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 ‎ D.儒家学说里有“内圣外王”的概念,认为“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要先“内圣”,然后才能达到“外王”。‎ ‎14.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伦理与道德的异同点 B.浅谈中西方伦理与道德 C.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D.伦理与道德关系发展历程 ‎15.依据文本内容,概括人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的原因。(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分)‎ 街 沈从文 ‎①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②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③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④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作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兽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⑤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的叹着气,用兽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⑥‎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的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已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⑦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的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 ‎⑧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⑨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他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阵儿,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⑩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的喊出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⑪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⑫“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⑬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⑭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这个信息哭了一整天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 ‎⑮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的起身的人,开了门,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作 ‎16. 请说说第②段中加引号的“国家”和“妻子”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⑤段中“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是指什么事情?请找出文中与之形成呼应的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简要分析第⑭段中“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说这是“一条寂寞的长街”,却在后文反复言说长街在各个时候的“不寂寞”,怎样理解这一点?(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23分 ,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甲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乙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节选自汉·贾谊《过秦论》)‎ ‎20.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 B.始速祸焉 速:加速 ‎ C.然秦以区区之地 区区:少,小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度:推测,估计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辇来于秦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C.不知东方之既白 陈涉之位 ‎ D.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然后以六合为家 ‎2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剖析齐、燕、赵三国因“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史实,着重对“不赂者以赂者丧”进行了申述,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弊在赂秦”中心论点。‎ ‎ B.甲文结尾针对现实抒发感慨,指出北宋朝廷“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意图。‎ ‎ C.乙文写秦始皇去世后,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D.乙文第二段运用对比手法,将陈涉起义与秦王朝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陈涉实力不如诸侯,却打败了强大的秦朝。这正反映出秦朝灭亡,问题不在对手,而在于本身。‎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分)‎ ‎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5—26题。(5分)‎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 注:①蘋,大的浮萍。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25. 本诗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全篇未见“行”字,但从___________,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__________、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2分)‎ ‎26. 结合全诗,简析“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 ‎27.名句名篇默写。(6分)(任选3道作答)‎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苏轼在《赤壁赋》第二段中,模拟屈原的骚体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对天各一方的 “美人”的情思。‎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 28.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有言: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意思是说,小土丘积累起来就成为高山,小江河汇集起来成为大海。‎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也说过:天下之事,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意思是说,天下的事,如果积累的时间不久,那么爆发的规模必然不大。‎ 针对上述两位哲人的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2.B 3.B 4.A 5.C 6.B 7.A 8B 9D 10.C ‎11. 【答案示例】示例①:(清明)春分过后便是清明,吃一口艾青团,世界顿时朦胧起来了,好一派淅淅沥沥。示例②:(立冬)霜降过后便是立冬,尝一口水饺,世界顿时凛冽起来了,好一派雪飘冰封。‎ ‎12.【张恨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著名作家张恨水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那珍惜时间不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流逝的品行是一致的。‎ ‎【刘海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那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是一致的。‎ ‎【李行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那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是一致的。‎ ‎【莫砺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莫砺锋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那不断修炼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是一致的。‎ ‎【郁文】‎ ‎“郁郁乎文哉”,著名作家郁文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和先生对丰富广博的知识,精深浑厚的文化内蕴的追求是一致的。‎ 二(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D ‎【解析】A.“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是‘理’”错误,原文说“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B.“道德总是处于优先地位”错误,原文说“伦理优先”。C.“修身养性”的过程才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  ‎ ‎14.C ‎【解析】A.内容太宽泛,选文只是在谈伦理与道德的关系;B.关于西方伦理只在最后一段有所涉及,至于西方的道德根本没有涉及;D.‎ 伦理与道德关系的发展过程只是在第一段提及,不是整篇文章重心。‎ ‎15.【答案示例】‎ ‎(1)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 ‎(2)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 ‎16. (1)国家:这里所谓的国家,其实是军阀政客统治集团。‎ ‎(2)妻子:妻子儿女,代指自己的亲人、家庭。‎ ‎17. 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期盼丈夫早日平安回家。与之形成呼应的话是:“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或者“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 ‎18. 以乐衬哀,借孩子们的不懂事,营造伤感的氛围,突出失去亲人的哀痛。‎ ‎19. 运用反衬手法,用表面的闹热、不寂寞来反衬小镇长街男人悉数被军阀抓壮丁走后,由妇女艰难维持生活、维系家庭的不完整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寂寞和痛苦之情。 ‎ 三(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B 21 D 22.D ‎ ‎23.‎ ‎24.‎ ‎25. 浮云飘浮、鹊声喧日(2分。一处1分)‎ ‎26.山“不言语”,使用拟人手法,“唤醒三日酲”使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可爱的山色,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手法2分,内容情感分析3分)‎ 四(60分)‎ ‎27①而致千里假舟楫者③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