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西青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沿着弯曲的乡间小道不断行进,时儿在沟壑中,时儿在山脊上,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林区的脚下,眼前一片苍萃、一片墨绿,一股清新淡雅的松香气息轻轻向你袭来,真令人______,心绪激荡,抬头仰望,高耸挺拔的松树直入云端。从山下到顶峰,道路曲折陡峭,真可谓是荆棘在途,道路险峻。一路气喘吁吁,不得已只好停下脚步休息一会儿,也就是在这休息的间隙之间,才能______这林间优美的景致,树木那高大粗壮的躯干,错落有至地展现在你的周围,密集的枝条将蓝天、白云和阳光全都阻挡在外面,没有几缕阳光可直射到林地来,树下那早已换上一身鲜艳绿装的苔藓,厚厚实实地______在树根下,一脚踏下去绵绵软软,好似地毯一样,让人不愿抬起脚步向前行进。‎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沟壑(hè) 山脊(jí) 苍萃(cuì)‎ B. 袭来(xí) 高耸挺拔(sǒnɡ) 陡峭(qiào)‎ C. 荆棘(jí) 气喘吁吁(xū) 间隙(jiān)‎ D. 错落有至(zhì) 几缕阳光(lǜ) 苔藓(tāi)‎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赏心悦目 饱览 萦绕 B. 心旷神怡 欣赏 萦绕 C. 心旷神怡 饱览 围绕 D. 赏心悦目 欣赏 围绕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苍萃”应写作“苍翠”;“山脊”应读(jǐ)。‎ - 22 -‎ C项,“间隙”,应读(jiàn)。‎ D项,“错落有至”,应写作“错落有致”;“缕”,应读(lǚ);“苔藓”,应读(tái)。‎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此处有“松香气息”,应选用“心旷神怡”。‎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欣赏:指领略观赏。此处更强调尽情观赏,一下“饱览”。‎ 萦绕: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围绕:包围;环绕。此处指“苔藓”,应选“围绕”。‎ 故选C。‎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为“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项目定制并提供专用手机100万部,同时在网络、流量、话费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支持。‎ B. 近日,中国辞书学会融媒体辞书专题研讨会暨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机构的20多位辞书专家参加了会议。‎ C. 古代清明的休闲通常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现在交通便利,人们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 D. 语言的演变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上古时代,汉语就有方言的分支,北方有秦晋、燕朝、赵魏、海岱、蜀汉等方言,南方则有吴越方言和楚方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搭配不当。“提出保障和支持”动宾不搭配,把“提出”改为“提供”。‎ C项,语序不当。“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递进分句顺序不当,应把“不仅”“还”所领起的两个句子调换一下顺序。‎ - 22 -‎ D项,结构混乱。“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句式杂糅,把“是因为”改为“与”。‎ 故选B。‎ ‎4.下列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校”“庠”“序”等。办学的形式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后代还有“太学”“国子监”“书院”“私塾”等 。‎ B.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C.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等。‎ D.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不是莎士比亚。‎ 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四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其降落地点在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那么这个着陆点是如何选择出的?探月专家们对此做出了详细解答。‎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在论证嫦娥四号任务时,我们感觉应该给它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和功能,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风险增大了很多,崎岖的地形给我们带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讲,在月面更高精度的着陆是未来所需要的。比如以后我们要去月球南北极,那里地形也很崎岖,如果在永久光照区着陆,对着陆精度要求都很高。”‎ - 22 -‎ ‎“如果我们未来要建设月球科研站,需要多组探测器在一个范围内着陆,联合构成更复杂的系统,这更是需要航天器能高精度着陆。所以解决这次任务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后续的深空探测和小行星探测打下基础。”孙泽洲说,“我们希望未来具备全月球乃至于全太阳系的到达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也能更好地支持深空科学探测。”‎ 专家确定去月球背面后,具体着陆区域的选择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孙泽洲说,嫦娥三号的着陆区在北纬45度左右的虹湾地区,探测器是按照这一纬度的光照条件设计的热控系统和太阳翼。而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设计的嫦娥四号首选着陆区纬度也在40至50度之间。‎ ‎“纬度上划定范围后,再考虑经度,是落在月球背面的正中间还是边缘呢?由于要实现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通信,中继星‘鹊桥’运行在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的Halo轨道上。它的全实时覆盖区域集中在月球背面中心点左右几十度的范围。”孙泽洲说,“而且我们不希望探测器与中继星通信的时候仰角太低,那样有可能会受到周围高山的影响。”‎ 这样,嫦娥四号的着陆区从经纬度上就基本限定下来了。在这个大致范围内,科学家们看中了艾特肯盆地,这个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这里蕴含着月球最早的信息,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比如是不是有水?对这里的探测将对人类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 而在艾特肯盆地这个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13公里的巨大撞击坑内,还有一个直径为180公里的冯·卡门撞击坑,其底部地势相对平坦,能较好地保证着陆安全。‎ 恰好与冯·卡门撞击坑经度上相差约13度的地方,还有一个克雷蒂安撞击坑,非常适合作为备选着陆区。假如嫦娥四号第一天在主选着陆区没有成功着陆,第二天还可以着陆在备选着陆区。‎ 除了科学上的意义,对冯·卡门撞击坑的探测还有另一层意义,它是以20世纪匈牙利裔美国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命名的,他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 五院嫦娥四号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申振荣说,去月球背面探测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嫦娥四号最终能探测到什么,但是这一探测有可能会影响好几代人。”‎ ‎5. 下列对选址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因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崎岖的地形给着陆带来风险,但解决这次任务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后续的深空探测和小行星探测打下基础。‎ - 22 -‎ B. 根据嫦娥三号的设计和中继星“鹊桥”的全实时覆盖区域,确立了嫦娥四号着陆区的经纬度。‎ C. 艾特肯盆地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它是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蕴含着月球最早的信息。‎ D. 在撞击坑经度上相差约13度的地方,还有一个撞击坑,它们正好可以纪念航空时代的中外科学家。‎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明嫦娥四号登月的意义和降落点,然后直截了当提出问题。‎ B. 专家介绍着陆点选址原因时,是按照范围逐渐缩小的逻辑顺序讲解的。‎ C. 文章围绕探月专家解答着陆点选择的问题展开,采用了直接引用的方式。‎ D. 文末高度评价了此次月球背面探测的意义,照应开篇。‎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成功探月说明我国具备全月球的到达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深空科学探测。‎ B. 从专家的具体解说中,可以肯定地说嫦娥四号软着陆点应该是月球背面的中间地带。‎ C. 专家预测如果嫦娥四号第一天没成功着陆,它也能在第二天成功地着陆在备选着陆区。‎ D. 对艾特肯盆地的探测能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过程,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答案】5. D 6. C 7.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在撞击坑经度上相差约13度的地方,还有一个撞击坑,它们正好可以纪念航空时代的中外科学家”错,根据原文第十一段、第十二段可以看到只有冯•卡门撞击坑有这样的纪念意义。‎ 故选D ‎【6题详解】‎ - 22 -‎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直接引用”错,原文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引用,如“孙泽洲说,嫦娥三号的着陆区在北纬45度左右的虹湾地区,探测器是按照这一纬度的光照条件设计的热控系统和太阳翼。而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设计的嫦娥四号首选着陆区纬度也在40至50度之间”。‎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说明我国具备全月球的到达能力”错,根据第四段,是“我们希望未来具备”的能力。‎ C项,“它也能在第二天成功地着陆在备选着陆区”错,根据第十一段,“假如嫦娥四号第一天在主选着陆区没有成功着陆,第二天还可以着陆在备选着陆区”,可以着陆,但未说成功着陆;‎ D项,“对艾特肯盆地的探测意味着能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过程”错,第九段,根据“将对人类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的说法,可见此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2 -‎ 御书带经堂记 ‎(清)朱书 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而天下法之以为治;笔之于书则义详,而万世繇之以为学。新城王公为御史大夫时,御书“带经堂”额大字颁赐,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带经”之说,昉于汉。御史大夫倪宽少贫,常带经而锄。公生华胄,弱冠掇高科①,历显仕四十余年矣,知遇之隆,近古未有。与夫憔悴贱贫之士,杂身都养赁作②间,勤不废经者,相去甚远。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雄才大略如汉武与语经学而悦,其得力于经,有大过人者。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吁乎!经之荒亦已久矣。以宽生平力学,不过采儒术,文封禅,邀明堂,一觚而止。经之用,顾若是与?孔子之圣,摄相三月,断焉不能使鲁为东周,仅与其徒退而讲遗经于洙泗之滨,传之其人而已。于宽又可责焉?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傥回思耰锄之余,岂不曰吾今者御史大夫之尊,殆不若向者都养赁作,得以优游一卷之书之为乐哉?‎ 公以天下万世所系赖之身,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望风求教于门下者,不可数计。名斯堂也,其将礼耕义种,与天下治人情之田乎?抑良农能稼而不能穑,藏之名山,待其人乎?朱子之诗曰:“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公其念经之久荒,而与吾徒锄治之,则当何如也?书固荷锄之田夫也,幸得从公游,故记公堂而卒以锄田之说进。‎ ‎【注】①掇高科,摘取科举功名。②都养,为众人做饭烧菜;赁作,受雇为人劳作。‎ ‎8. 对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孔子不得位 得位:得志 B. 勤不废经者 废:停止 C. 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 乡:向往 D. 而与吾徒锄治之 徒:弟子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其得力于经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殆不若向者都养赁作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D. 藏之名山,待其人乎?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22 -‎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B. 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C. 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D. 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以此强调经学对修身养性、治学行事都十分重要。‎ B. 文章对“带经”之说追根溯源,盛赞倪宽“带经而锄”的精神,认为倪宽之所以深受朝廷恩宠,官场显赫,是因为他对经书的重视。‎ C. 针对经学荒废的现象,作者以孔子为鲁相尚不能“使鲁为东周”为例,为倪宽辩护,指出经学荒废非倪宽之过,评价有合理之处。‎ D. 文章结尾作者揣摩新城王公为“所居之堂”命名的目的,交代自己写作本记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公的敬仰钦佩。‎ ‎1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书的作用的一组是 ‎①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 ‎②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 ‎③而天下法之以为治 ‎④而万世繇之以为学 ‎⑤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⑥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④⑥‎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2)经之用,顾若是与?‎ ‎(3)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 ‎【答案】8. D 9. B 10. B 11. A 12. C ‎ ‎13. (1)朝廷之士都深感荣耀,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带经堂)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2)经书的用途,难道就像这样吗?‎ - 22 -‎ ‎(3)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曲意逢迎,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D项,“而与吾徒锄治之”意思是:就和我们这些人一起来整治。徒,指一类人,一辈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而”,①连词,表转折,但是;②连词,表顺承,不译;‎ B项,“于”,①②都作介词,从;‎ C项,“者”,①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不译;②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不译;‎ D项,“其”,①代词,那、那些;②代词,自己的。‎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翻译是: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又总是心中所想力求表现在做事上。“……不……而……”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不”之前,“而”之前,都需要断开,排除AD;“以祛邪慝”表示“振兴经教”目的,前后需要断开,排除AC;“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这里说的两句话,“不存于心”与“求见诸行事”中间需要断开,排除AC。‎ 故选B。‎ ‎【11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 A项,“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分析错误,据原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可知,原文中说伏羲、神农时并无经文经书。‎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文中体现“经书”作用的语句,然后认真分析翻译语句,分析每个选项,最后对照原文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项。‎ ‎①说的是天地万物之常理,不是经书的作用;⑤说的是倪公提倡读经书的目的;⑥说的是倪公自己的责任。排除①⑤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1)荣,以……为荣;侈,夸大,显耀;记,记述。译文:朝廷之士都深感荣耀,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2)顾,难道;若是,像这样。译文:经书的用途,难道就像这样吗?‎ ‎(3)方,当……的时候;委曲,屈身折节;好,喜好。译文: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 22 -‎ 古时文字尚未出现,天地万物之常理便显豁于世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依据它来修养自己,治理万物,虽无经书之名,但无一不是经书。孔子不得志时,曾著述《诗》《书》,编定《礼》《乐》,编纂《春秋》,后世尊奉它们为六经。世人放在自己身边就能行事精通,天下人取法它用来治理天下;记载在书籍里,义理详备,后世追随它用来治理学问。新城王公做御史大夫时,皇帝亲笔书写“带经堂”匾额三个大字赏赐他,朝廷之士都深感荣耀,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带经”一说,始于汉代。御史大夫倪宽年少贫穷,常带着经书耕种劳作。倪宽本是贵族之后,弱冠之年便摘取科举功名,官途显赫达四十余年,备受朝廷恩宠,是近年来所未有的。这与憔悴贫贱之人,在为众人烧菜做饭劳作之间,勤奋而不停止读经之人,相差很大。倪宽既能让像张汤那样的酷吏向往学习,也能让像汉武帝那样有雄才大略者与他谈论经学而感到愉悦,这与他得益于经书,必定过人之处(大有关系)。倪宽的文章恩泽天下人,因他而懂得重视学习的人到处都是。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又总是心中所想力求表现在做事上。既然如此,那么倪公对于经书,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之人效法它遵循它。‎ 哎!重视经书的风尚荒废也已经很久了。凭借倪宽平生的学问,也只不过是采用儒术,文饰君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迎合君王,赢得君王一杯赏赐的酒罢了。经书的用途,难道就像这样吗?孔子圣明,代理鲁国国相之职三个月,也断然不能使鲁国成为东周,只好与他的弟子退隐而在洙水泗水给他们讲授古代传下来的经书,并将它们传那些人罢了。那对倪宽又怎可指责呢?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只是在回想自己耕种劳作之余,倪宽难道不曾说过我现在御史大夫的尊贵,大概不如从前为他人烧饭煮菜劳作而能够悠闲自得地读一卷经书的快乐吗?‎ 新城王公以自己天下世人所仰赖的身躯,担负传承六经的重托,著书满屋,到他门下仰望其风采向他求教的人,数不胜数。给他的大厅取名带经堂,大概是想以礼耕种,以义种植,和天下一起整修人之常情吧?还是像那农夫能耕种庄稼而不能收获庄稼,就把它藏在名山,等待那合适的人吧?朱熹曾写过“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的诗句,王公大概考虑读经书的风气久已被荒废,就和我们这些人一起来整治,那又怎么样呢?我本来就是一个扛锄头的农夫,很幸运能够和王公交往,所以为王公大厅作了这篇记,最后把自己治经如耕地的见解进献给他。‎ 第Ⅱ卷(114分)‎ 四、(2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后面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 22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阕写景,“故国”点题,为下阕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雄伟高峻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C.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结尾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观照。而本诗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观照。‎ ‎(2)上阕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B ‎(2)上阕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江水、山峰、落日、西风、彩舟、星河)和动静相生(云淡、鹭起)的手法;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美丽而肃杀萧条的金陵晚秋图景。‎ ‎(3)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 ‎【解析】‎ ‎【详解】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比拟”错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比喻修辞。‎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 22 -‎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同时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金陵秋景。前三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意为奔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夕阳之下江上小船时而扬帆疾行时而去棹停歇,岸后西风劲吹,酒旗倾斜直矗。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澄澈的长江比作白练,形象生动;诗人先看远处的长江、群峰、小船,视线继而又回到近旁的酒旗,体现由远而近的顺序;江水、群峰处于静态,小船疾行、西风吹酒旗则是动态,动静结合;“澄江似练”的白、“翠峰如簇”的翠体现了所观景物的色彩美。后三句,“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小题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词的上片描写词人登高所观的肃爽壮丽之景,体现出古都的壮美风貌;词的下片写词人登高所感,“念往昔”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主旨,感怀六朝旧事,既抒发对六朝统治集团奢靡荒淫导致亡国的悲叹,又批评宋人忘记六朝遗训、兴起靡靡之音,借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表达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以史为鉴、励精图治的愤懑、不满。‎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2)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2 -‎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水面清圆 (2). 木欣欣以向荣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可以横绝峨眉巅 (5). 浪淘尽 (6). 烽火扬州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清圆、峨眉巅、淘、烽火。‎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曲风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正值初夏的夜晚,月华如水。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独自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忽然,夜之深处,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顿时,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不禁若醉若痴。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或许是因了地理的优势,这里既承齐鲁儒家文化之底蕴,又兼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所以,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演员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则为女演员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这一带,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它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男女老幼皆宜。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乐意用强健的体魄、洒脱的舞姿,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撩拨心仪姑娘的芳心。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 22 -‎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记得我在北京拜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我就会流泪,就会梦回家乡。我知道,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去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么令人鼓舞!‎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绵绵不断似乎一直到天边。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用自制的竹笛吹奏落子调。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令人叹服。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二人青梅竹马,在一起唱落子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从此,人们都似乎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整天沉默寡言。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以排遣内心的孤苦,向无际的黑夜诉说自己的愁思。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却再也没有回来。他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也永别了他挚爱的落子艺术。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特意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迷迷蒙蒙的,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让人似乎感知到演唱者的心灵。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唱曲者的踪迹,只感觉从池塘那边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再也听不到了。‎ 我望着附近黑黝黝的麦海,还有远处黑的树林,暗自思忖: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05期)‎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落子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与当地人生活联系紧密,跑落子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文化生活。‎ B.‎ - 22 -‎ ‎ 南皮籍电影表演艺术家那番动情的话,深化了“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乡情”这一主题思想,为后文作者希望推广南皮落子这一民间艺术作了铺垫。‎ C. 南皮落子虽发源于民间,但是在作者的努力下,已经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并且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D. 三民哥和水英姐青梅竹马,却被水英姐的父亲强行分开。水英姐远嫁,三民哥心力交瘁而死。回忆他们,我心生同情,更多的则是对水英姐父亲的不满。‎ E. 文章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我”对南皮落子的喜爱和赞美,字里行间,尽是“我”的深深乡土情。‎ ‎17. 全文三次引用南皮落子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南皮落子的特点。‎ ‎19.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16. CD 17. (1)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作用(第一次引入的作用,第二次、第三次承上启下的作用)。(2)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更具儒家特点和乡曲的豪放优美特点。(3)三次引用的词曲,把南皮落子特有的“乡曲风流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4)多次引用,将作者的乡情和乡恋,以及对南皮落子的热爱,浓郁地营造了出来。 ‎ ‎18. (1)音律优美;(2)舞姿优雅;(3)历史悠久;(4)有文武之分;(5)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6)纯朴、真实、原生态之美。 ‎ ‎19. 画线句子采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三民哥演奏技艺的高超。通过写邻居喜欢聚在一起听三民哥吹奏,从侧面写出三民哥的演奏迷入;后一句话采用正面描写,写出三民哥是一个演奏落子调的高手。‎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的基本能力。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C项,“在作者的努力下……”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并没有说作者为此努力。‎ D项,“更多的是对水英姐父亲的不满”理解有误。我同情他们,但并没有不满。我是在多年后听到落子曲回忆起的他们,且在文中提到“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水英姐父亲当年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 故选CD。‎ - 22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作用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的题目,对于反复出现的句子,要充分考虑该句子与内容、形式等的关系。结合文章的结构、内容作答。‎ 三次引用使得文本内容更为详实,突显出文本的线索作用,正是通过这三次引用,展现出儒家的特点和乡曲的豪放之音,更深层次将南皮落子独特的风格进行描绘,凸显出其内涵价值,营造出一种乡情,突出文本思乡的感情基调。‎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概括南皮落子的特点”,首先从文中找到描写南皮落子的的语句,关键信息有:“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演员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则为女演员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它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男女老幼皆宜”“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动人的落子调,迷迷蒙蒙的,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 ‎“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令人叹服”这是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表现其吹奏技艺的高超;“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用自制的竹笛吹奏落子调”描写邻居听竹笛入迷的情态和动作,从侧面表现三民哥的演奏技艺。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描写形象丰满。‎ ‎【点睛】赏析语句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语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语句写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语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④ 词语运用的特色。(对句子中动词、形容词的妙用的分析)‎ - 22 -‎ 六、(10分)‎ ‎20.下面是某厂产品的成品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成品检验如果QC检验合格方可入库。如果QC检验不合格,不可返工的产品直接报废;可返工的产品则进人生产中心返工,然后再按照正常产品的成品检验流程进行检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观察图中箭头的指向、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这是关于产品的成品检验流程,应该从“成品检验”一侧入手,看QC检验合格与否,如果检验不合格,则分为两种情况,分别表述。表述时注意以下细节:找准切入点,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有条理的说明,有两处两种情况都要分别表述清楚。‎ ‎2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使前后语意连贯。‎ 当前,“中国梦”因为习总书记的倡导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宣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优秀儿女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社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生之忧; , ; , 。‎ ‎【答案】中国梦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与无私;‎ 中国梦是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决绝与豪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仿写,注意排比和反问的修辞。‎ 首先,要弄清楚要仿写的画线句子的句式结构为:中国梦是“名人名字”+“名句”+‎ - 22 -‎ 点评。还要明白句子所运用的“引用”修辞格,并能在所引用的诗句中揭示出能体现出国家情怀(中国梦)的个性品质,即一定是“一种精神、一份力量”,激励着世世代代中国人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赴后继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抗争.‎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学识的箭头领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好学以成才 成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而如何成才,更是一个被世人谈论争执了很久的话题。有人说,要靠天赋;有人说,要靠机遇;还有人说,要靠天时地利;而我却要说:只有好学,才能成才。‎ 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没有学问做基础,无以成才。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人物成才史吧。‎ 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古代医药书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原是戏院门口的一个马车夫,他为了学习戏剧,一有机会就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享誉文坛的作家杰克•伦敦总是把抄有好的字句的纸片放在口袋里,或是别在晒衣绳上,以便随时记诵……‎ 李时珍、莎士比亚、杰克•伦敦,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人才了。他们的成才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黑格尔说得好:“再伟大的天才如果朝朝暮暮躺在草地上,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 - 22 -‎ 如果李时珍不博览群书,吸取百家之精华,又何来那本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如果莎士比亚没有日复一日不问断的学习,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恐怕终了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马车夫。“好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探寻先人们成才的足迹,我们得到了这样一条真理。‎ 然而有人终日做着“成才梦”,却不愿付诸行动去学习;羡慕那盛幵的艳丽的鲜花,却不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空把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结果只是黄粱美梦一场空。也有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成才的天赋,便放弃追求,不再奋斗,终日自怨自艾。殊不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如果能勤学好问,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会向每位好学者敞开。‎ ‎“只有好学,才能成才。”威信中外,无一例外。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到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载誉归来的少年英才们,有哪位不是踏着好学之径,叩响成才之门的呢?‎ ‎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年轻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在这多彩的年华里努力学习,奋发攻读;明朝,就让我们圆心中的成才之梦,做中华大地上的栋梁之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心句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第二段是对习近平引用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出处和解说,中心意思是“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综合两段的信息,我们可以把握材料的立意在于:知识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没有学问,就无法发挥才能,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我们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终身学习。‎ 参考立意:1、腹有诗书气自华2、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3、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4、非学无以成才 参考素材:‎ ‎1、学习是托起梦想成就梦想 - 22 -‎ ‎“奠基石”。学习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最根本的落后。未来社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学习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2、作为青年人,在学生阶段,没有工作的压力和世俗的烦扰,可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阅读经典,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这是进行专业训练,打好学术研究基本功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就能够为以后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厚积薄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如《道德经》所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需要认真阅读经典。因为经典的力量和思想是跨越时空的,是经过历史积淀、经过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人类精神的精华。我们需要从经典中不断汲取营养,寻找智慧,提升自己。‎ ‎3、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要仰望星空,以理想为导引,但更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指出,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今天这句话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靠脚踏实地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够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唯此,我们的民族才能够有光辉的未来。‎ ‎4、年轻人要有远大的学习志向。《论语》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则无所得。”古往今来,凡是大有成就的、对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都在青少年时代确立了理想。因此,青年应该拥有理想,只有理想远大,才能够创造更辉煌的成就。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结构示例:《好学以成才》,议论文文体。开篇从“成才”的话题引入,亮明观点:只有好学,才能成才。首先列举历史上名人的成才史,论证勤奋学习的重要;然后指出现实中有人空有成才梦,缺少勤奋好学的精神;最后以习近平的话激励青年人努力学习,奋发攻读,圆梦明天!‎ ‎【点睛】‎ - 22 -‎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