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湖南长沙市一中 2020 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建取新功,成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成为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 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介绍,武汉市武昌区在社区率 先发放中药,探索形成以“中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重点的防疫方法,筑起阻断疫情蔓 延的防线。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中医药不仅要作出应有贡献,而且应该以此为重 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 疫病动态演变因素复杂,中医治疗新发传染病绝非易事。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如何准 确抓住病机,对中医人是一次大考。如果病机抓不准,病因就看不清,方药自然难见效。新 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总有效率 90% 以上。可以说,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的运用还体现出两个新特点。一个新特点是进入社区,助力守护社区防控阵地、 加固群防群控防线;另一个新特点则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发挥中 医作用。救疫如救火,关键是控制源头、切断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好中医药 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从而降低转重率、病亡率。 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要 内容就是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中医。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也要注重运用最新科技为其服务。面对如此复杂的疫情,在社区、 在隔离点大范围发放中药,医生迫切需要患者服药反馈,患者亟待中医师用药指导。借助大 数据,服药的人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生成病例日志,成为中医药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从 而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使中医药疗效得到客观真实评价。无形助有形,前后方结合,通 过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让中医药诊疗规 律得到总结、优化。古老的中医药历久而弥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焕发出更大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 现代化、产业化”。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让中华文明瑰宝惠及世界,携手应 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就能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2 - (摘编自《人民日报:防治新冠肺炎见证中医实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药作为中国抗疫经验的一大亮点,其采取的“中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重点的防 疫方法是在探索中形成的。 B.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超九成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确诊,且临 床疗效达 90%以上。 C. 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民众能就近看病,既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也能满足实现 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D. 中医药服务要变成数字化医等有形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其提供治疗支撑和帮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中医药运用的新特点以及中医药对科技的利用三方面展开论 述。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在和未来,既突出了中医药的贡献,也强调了其自身创新发展的要求。 C. 文章阐述了中医药运用中的两个新特点,在抗击疫情中,这两者互为前提,相互补充。 D. 文章以中医药阻断疫情蔓延为依据,论证其探索防控传染病现代化之路的必要和可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病动态演变因素复杂,对于那些想成功治疗新发传染病的中医人而言,困难之一在于如 何准确抓住病机和弄清楚病因。 B. 如果能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中医,即可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进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C. 一位从教三十余年的周老师曾说:“我们要继承教育的传统,坚守教育的传统理念。”这 与文中对待中医的态度有相通之处。 D. 中国传统医学从长远角度来看能为人类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在现阶段也能给国外 抗击疫情提供经验。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 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 3 -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使超九成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确诊”说法错误。原文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 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选项偷换概念。 C 项,“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民众能就近看病,既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也能满足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的 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 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中医”,可见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只是加强社区医疗的一个重要内 容,而加强社区医疗是防控疫情和实现健康中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选项说法夸大程 度。 D 项,“大数据、互联网等有形的信息技术手段”说法错误。原文是“无形助有形,前后方结 合,通过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由此可知,大数据、互联网等应该 是无形的信息技术手段。选项说法指代错误。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在抗击疫情中,这两者互为前提,相互补充”说法错误。根据第五段可知,中医药运 用的两个特点“无形助有形,前后方结合”,它们在抗击疫情中可以相互补充,但不是互为 前提。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B 项,“如果能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中医,即可满足疫情防控的 需要,进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 的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中医”,由此可知“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 - 4 - 上中医”,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区治理现代化要以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未 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智慧社区建设,要抓住国家层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 重大机遇,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与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 相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智慧城市发展背景 下的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涉及到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信息安全、行 业标准的制定,以及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政策的制定与落地等诸多领域,涵盖政府部门、 技术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诸多利益群体,必须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 专家论证、企业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调动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深度参与。政府 在其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主动为各方的参与搭建平台。只有构筑起一个行政机制、市场机 制、志愿机制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 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共建共享共治,才能构建起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 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 材料二: XX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图 - 5 - 材料三: 要抓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就要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机制。在本次疫情抗击 过程中,有的城市很好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将社区转化成抗击疫情的坚强阵地。例如, 成都市在第一时间动员 50 万干部群众进入社区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天津市 1 万余名机关干部 下沉到社区防控一线,全市共有 8431 支志愿团队的 277689 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管控、关爱 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工作中,浙江省约 3.4 万家社会组织带动 280 余万名志愿者共同参与防 控工作,广州市一些社工组织进入社区承担起走访排查、探访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这些工 作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展开,得益于对共建共享共治的重视,得益于社区落实了网格化 服务管理手段,得益于平常群众工作经验的积累,更是得益于各级政府支持社区根据实际情 况动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吴晓林《社区疫情防控既要常态化又要科学化》 材料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繁重的防 控任务和巨大的压力迅速落到了基层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肩上,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承 受了巨大考验,在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之下,也暴露出基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社区摸排工作量大,管理层面多、任务重,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排查疏漏的 情况。工作人员工作手段过于传统单一,重大疫情发生时依靠挨门上户、电话随访以及纸质 登记等传统方式费时费力,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同时,社区模式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时能力不足,社区管理机制不完善。单纯依靠各级政 府部门支援,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强大作用,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兜底机制,党组织 在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山西日报》2020 年 4 月 9 日) 4. 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有政府、专家、企业、群众等各个治理主体的深度参与, 而政府工作更要主动,主要是要为其他各方的参与搭建平台。 B. 社区网格员的工作除了要处理重大紧急事项、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帮扶服务管 理、治安安全隐患之外,还要保持与服务管理工作站的互动。 C. 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机制对社区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疫情防 控中,天津市和成都市能短期内迅速控制疫情,正是得益于此。 D. 这次疫情防控,城乡基层社区成为前线战场,但任务重,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工作手段过 - 6 - 于传统单一,基层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社区建设难以在短期完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涉及的领域众多,覆盖群体较广, 打造成熟的智慧社区,任重道远。 B. 若某个社区发现有疑似新冠患者,按照网格员工作流程,他的工作就是根据重大紧急事项 要求立即拨打 120,请求医生支援。 C. 智慧社区注重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强调共建共享共治。此次疫情防控,浙江省调动了人 民群众的力量,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D. 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反映出基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智慧社区的建成和完善,有望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帮助与支撑。 6. 结合以上材料,简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 【答案】4. C 5. B 6. ①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政府搭建平台,各方积极参与。②落实网格化服 务管理制度,明确网格员职责,调动群众,建立“人人尽责”的机制。③优化工作人员工作 手段,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社会组织能力。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 项,无中生有,“天津市和成都市能短期内迅速控制疫情”错,原文材料三中“这些工作之 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展开”可知,并未提及控制疫情。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 项,“他的工作就是根据重大紧急事项要求立即拨打 120,请求医生支援”错,依据材料二 的图表可知,还必须及时上报给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 故选 B。 【6 题详解】 - 7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中“社区治理现代化要以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建设 的核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可知,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从“政府在其中 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主动为各方的参与搭建平台。只有构筑起一个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 愿机制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可知,政府搭建平台,各方积极参与;材料三中“这些工 作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展开,得益于对共建共享共治的重视,得益于社区落实了网格化 服务管理手段,得益于平常群众工作经验的积累,更是得益于各级政府支持社区根据实际情 况动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可知,要落实网格化服务 管理制度,明确网格员职责,调动群众,建立“人人尽责”的机制;依据材料四最后一段中 “社区管理机制不完善。单纯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支援,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强大作用,缺 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兜底机制,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可知,要 优化工作人员工作手段,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社会组织能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城 刘正权 不用抬头,余一菲就知道,妞妞又站在阳台上啃手指。 已是封城第三天了,该死的冠状病毒,若能抓住它的身影,余一菲是不惧与它贴身肉搏 血战到底的,妞妞爸爸那么高大,还是运动员出身,不照样被她给扫地出门了? 这场离婚大战,以余一菲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唯一的遗憾,是妞妞在这五年拉锯战中, 落下了动辄就啃手指头的后遗症。 妞妞六岁了。一岁的孩子啃手指,是因为处于用嘴唇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会习惯性地 吮吸手指。六岁以后还啃手指,心理医生说了,这是孩子情绪紧张,靠啃手指甲分散压力。 - 8 - 离婚前,这个家庭哪天不是兵戎相见?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 卫生间是疗养室。阳台作为唯一的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 余一菲曾经发誓,要把阳台密封起来——妞妞在阳台上啃指甲的一幕,无异于昭告天下, 他们家又“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了。 誓言还未落地,小区已被密封。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是余一菲不曾预料到的,先前忙于内斗,压根没心思过年,等战局 落定,全国已打响抗击肺炎的战疫。 封城封路不封心。话虽这么说,余一菲心里却陷入冰窟窿。她是外省嫁过来的,虽娘家 有人,但鞭长莫及,而妞妞爸爸一气之下远走国外。 小区一封,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妞妞有罕见的自闭症,这也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吵架的一个燃爆点,两人都指责对方应 为此事负责任,双方同时都为自己推卸责任。 望着妞妞,余一菲绝望了。现在流行的说法,宝宝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可你为什么不 让妈妈看到一星半点可以燎原的光芒呢? 病毒肆虐下的小城,没了往日的喧闹,甚至,都有人怀念余一菲家里砸电视机摔玻璃杯 的爆裂声了,怎么说,那都是展示勃勃生机的一种生活态度。 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毕竟可以极目楚天舒呀。 感谢未来得及封闭的阳台,让余一菲有了莫名的慰藉。啃手指头不是孩子的专利,小区 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下意识地啃着手指或抓着头发。 每天水涨船高的确诊病例,每天上升的死亡人数,每天严峻的宣传态势,让人内心由对 病毒的轻慢迅速过渡成对疫情的恐惧。 翻看朋友圈微信,成了余一菲生活的重中之重,她尤其想知道,最早被封城的武汉人是 怎么熬过这一周的。 借鉴一下别人的生活智慧算是曲线救家吧……果真让她看见了一则: 别问我们这些关在家里的武汉人每天怎么过的…… 下午数了一下,我家阳台木地板三百八十块左右,可能存在误差,明天接着数! 我家对面一栋楼,空调挂了一百六十七个,不会错,我数了几遍,我家孩子数了好几遍! 余一菲心中一酸,不是为那个把空调数了好几遍的孩子,是为妞妞。妞妞还会不会数数, 至今还是个谜,这几年只顾吵架了,压根没跟孩子好好待过一天,就从数数弥补吧。阳台对 面是没有楼的,倒是有一条大马路,那就数车吧,人,想数到十位数有相当的难度。 - 9 - 以车代步,总归比步行安全系数高。 一辆!余一菲指着老远驶过来的一辆车尖叫。 妞妞的眼神亮了起来。 二辆!余一菲脖子伸出老长,那车才甲壳虫般大小。 妞妞的手指从嘴唇边挪开。 三辆!余一菲报完数,才有救护车的鸣笛声呼啸而来。 妞妞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 半天下来,路过的车勉强才凑够五十辆。 记得快一岁时,妞妞能从一数到五十的,一岁后,却莫名地不再开口。那正是余一菲和 妞妞爸爸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的矛盾高发时段。 夜幕降临,第一百辆车终于从街上驶过,余一菲打了鸡血般,对躺在怀里的妞妞说,乖, 明天咱们再数,好不? 妞妞眼中亮晶晶的,点点头,再眨眨眼。 数完车辆,数小区上空飞过的鸟,数完小区上空的鸟,数天上飘过的云朵,数完云朵, 数小区绿化带上开了花的腊梅树,四天日子不经意间流淌过去。 那天,余一菲正在厨房煮方便面一家里储备的食物已空了,忽然有个似曾熟悉的口音从 阳台蹿进厨房:好多人,有一百零八个呢! 余一菲激动起来,这不是妞妞的声音吗? 果然是妞妞,阳台上,妞妞正凝神看着小区门口数人头。 顺着妞妞目光望下去,封闭的小区门已打开,有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的车一溜 儿排在门口,忙个不停卸车的人有当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不多不少, 真的一百零八人。 车是从山东开来支援湖北疫区的,每辆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宣传标语:隔山,隔水,不隔 爱! 余一菲把妞妞抱起来,指着车上的大红宣传标语说,来,乖妞妞,跟妈妈念! 妞妞小脸胀得通红,喉咙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跟着念:隔山,隔水,不隔爱!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 年第 5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卫生间是疗养室”,这个排比句突出了 离婚前余一菲与丈夫剧烈的矛盾冲突,也展示了余一菲强悍的“战斗”性格。 - 10 - B. “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真实地写出了疫情严峻时人们 的无奈,也从中表现出疫情中的人们一种自我调适的态度。 C. 翻看朋友圈微信,借鉴别人的生活智慧,交流应对困境的办法,传递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说再现了疫情肆虐期间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D. 患有深度自闭症的妞妞居然开口说话,是疫情期间的奇迹,是“隔山,隔水,不隔爱”的 无疆大爱创造的奇迹。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的理念。 8. 文章后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见画线部分),这些数字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作简 要的概括与分析。 9. 在《封城》中,“阳台”既是具体场所,又有象征意义,是小说构思的关键,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这些数字使故事具有真实性,真实地反映当时紧张而充满恐慌的社会 现状。如妞妞所见窗外的汽车数量,以及种类,表明封城期间疫情的危险与形势的紧张。② 这些数字从侧面烘托了封城之中寂寞无聊、然而坚韧、乐观的人物形象。如数空调、地板的 数目,余--菲与妞妞数车辆的数目等突出封城中人们的孤独无聊,而变化中的数字则使母女 逐步由隔膜走向了交流,由寂寞孤独走向了坚强乐观。③这些数字使主题更为鲜明。如从车 少到车多、从人少到人多,突出了国家的关怀、同胞的友爱,帮助城中人突破“围城”,战 胜了疫情。 9. ①阳台是过去和当下的交汇地。过去,余一菲和丈夫闹离婚,阳台是妞妞的“战时”避难 所;现在,疫情来袭,余一菲能好好陪伴妞妞。阳台又成了修复妞妞自闭症的场所。②阳台 是封闭和开放的衔接点。阳台以内,是人们被限制的活动范围;阳台以外,有广阔的自然空 间,阳台是感受飞鸟、云朵、腊梅之美的地方。③阳台是小家庭与大社会的相望处。阳台以 内,人们自觉遵守约束,承受种种不便和困难;阳台以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阳台是展示 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窗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 类题型,首先要浏览选项,带着选项当中的信息去阅读文本;其次要简要分清“内容理解类” 选项和“鉴赏评价类”选项,将选项当中提到的信息和原文作比对;再次,本着“知识性错 误”优先的原则,选出题干中要求的选项。 - 11 - D 项,“患有深度自闭症的妞妞居然开口说话,是疫情期间的奇迹……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的理 念”说法错误。患有深度自闭症的妞妞居然开口说话,是疫情期间的奇迹。文中说余一菲“这 几年只顾吵架了,压根没跟孩子好好待过一天,就从数数弥补吧”,并且带着妞妞从第一辆 车一直数到“夜幕降临,第一百辆车终于从街上驶过”,而且余一菲“对躺在怀里的妞妞说, 乖,明天咱们再数,好不?”“数完车辆,数小区上空飞过的鸟,数完小区上空的鸟,数天 上飘过的云朵,数完云朵,数小区绿化带上开了花的腊梅树,四天日子不经意间流淌过去”, 可见作者真正要赞颂的是余一菲在这段时间日夜陪伴,以母爱和耐心让妞妞感到温暖,克服 了自闭症的举动。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其中人物、情节和环境是 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核心,“三要素”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而三要素之间又是相 互影响的关系。小说就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是一个 “循环解题思路”。其次,考查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本身、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来分 析。再次,还要规范答题模式,这类题型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 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作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采用“观点+具体阐释”式。 本题中,首先从内容上看,“三百八十块”“一百六十七个”“一辆”“二辆”“三辆”“五 十辆”“一百辆”“一百零八个”这些数字非常真实,汽车的数量和种类说明了封城期间疫 情的危险;而大家都在家里留守,不能出门,以数地板和空调打发时间,真实地反映当时紧 张而充满恐慌的社会现状。从手法上看,数空调、数地板、数车料的行为,表现出了封城期 间人们在家的孤独和无聊;但“下午数了一下,我家阳台木地板三百八十块左右,可能存在 误差,明天接着数!”“我家对面一栋楼,空调挂了一百六十七个,不会错,我数了几遍, 我家孩子数了好几遍!”这些数字所在的句子,语气轻松活泼,也侧面烘托出了人们虽然不 能出门,但仍然乐观、坚韧的品格。余一菲与妞妞数车辆时,“一辆!余一菲指着老远驶过 来的一辆车尖叫”,妞妞的表现“是眼神亮了起来”;余一菲数第二辆时,“妞妞的手指从 嘴唇边挪开”;余一菲数第三辆时,“妞妞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数到第一百辆时,余一 菲说“乖,明天咱们再数,好不”,妞妞“眼中亮晶晶的,点点头,再眨眨眼”;一直到“忽 然有个似曾熟悉的口音从阳台蹿进厨房:好多人,有一百零八个呢!” 余一菲看到“妞妞正 凝神看着小区门口数人头”这些数字的变化,体现了母女逐步由隔膜走向了交流,由寂寞孤 - 12 - 独走向了坚强乐观。从主题上看,从车少到车多、从人少到人多,从小区封闭到“封闭的小 区门已打开,有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的车一溜儿排在门口,忙个不停卸车的人有当 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不多不少,真的一百零八人”“车是从山东开来 支援湖北疫区的”,这些数字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了国家的关怀、同胞的友爱,帮助城中 人突破“围城”,战胜了疫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构思的能力。解答此类此题,可以对事件叙述、情节发展、场景转换等方 面的作用入手加以探究,并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论述,注意思路清晰,分条阐述。具体地说, 首先要考虑这样安排的表达效果;其次,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虑其对小说的叙事有何 作用。 本题中,首先从内容上分析,从时间上看,过去,余一菲和丈夫闹离婚,“阳台作为唯一的 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阳台是妞妞的避难所;现在,余一菲“感 谢未来得及封闭的阳台”,她想“阳台对面是没有楼的,倒是有一条大马路,那就数车吧”, 疫情来袭,余一菲能好好陪伴妞妞。阳台又成了修复妞妞自闭症的场所。从空间上看,阳台 以内,象征着封闭,“余一菲曾经发誓,要把阳台密封起来”“小区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 下意识地啃着手指或抓着头发”“我家阳台木地板三百八十块左右”,可见阳台以内,是人 们被限制的活动范围;阳台以外,象征着开放,阳台外“对面是没有楼的,倒是有一条大马 路”,有“小区上空飞过的鸟”有“天上飘过的云朵”,有“绿化带上开了花的腊梅树”…… 阳台外有广阔的自然空间,阳台是感受飞鸟、云朵、腊梅之美的地方,是封闭和开放的衔接 点。其次,从主题上来看,余一菲“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 而“小区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下意识地啃着手指或抓着头发”,网友们“我家阳台木地 板三百八十块左右”……都体现出人们自觉遵守约束,承受种种不便和困难,这是阳台以内 的景观;阳台以外,“救护车的鸣笛声呼啸而来”“有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的车一 溜儿排在门口,忙个不停卸车的人有当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车是从 山东开来支援湖北疫区的,每辆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宣传标语:隔山,隔水,不隔爱”,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阳台是展示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窗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 - 13 - 第一。同治二年,成进士,廷对策..不循常式。十二年,典试四川,就授学政。所取士多俊才。 之洞以文儒致清要,遇事敢为大言。俄人议归伊犁,与使俄大臣崇厚订新约十八条。之洞论 奏其失,疏上,乃褫崇厚职治罪。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同时宝廷、陈宝琛、 张佩纶辈崛起,纠弹时政,号为清流。七年,由侍讲学士擢阁学..。俄授山西巡抚。条上治晋 要务,未及行,移督两广。 八年,法越事起。法攻越未能下,复分兵攻台湾,其后遂据基隆。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 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授李鸿章全权大臣,定约。之洞耻言和, 则阴自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疏请大治水师,岁提专款购兵舰。 二十一年,代刘坤一督两江,至则巡阅江防,购新出后膛炮,改筑西式炮台,设专将专 兵领之。募德人教练,名曰“江南自强军”。采东西规制,广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 军医诸学堂。时国威新挫,朝士日议变法,废时文,改试策论。之洞言“废时文,非废五经、 四书也。否则国家重教之旨不显,必致不读经文,背道忘本,非细故也。今宜首场试史论及 本朝政法,二场试时务,三场以经义终焉。”又言“武科宜罢骑射、刀石,专试火器。欲挽重 文轻武之习,必使兵皆识字,励行伍以科举。”二十六年,与坤一合上变法三疏,其论中国 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 学。皆次第行焉。 德宗暨慈禧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议立海军,之洞言海军费绌可缓立, 争之不得。移疾..,遂卒,年七十三,朝野震悼。赠太保,谥文襄。 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爱才好客,名 流文士争趋之。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云。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B. 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C. 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延议许焉 D. 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最初是一种设置问题由应试者回答的察举方式。文中指殿试时回答皇帝的策问。 B. 阁学,官名别称。明清时用它来称呼内阁大学士,即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 移疾,是指古时官员上书称病。实际上它与“下车”一样,都是为官者求退的婉辞。 - 14 - D. 疆寄,字面意是将疆土托付臣子。可引申为保疆守土的地方大员,文中即用此义。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之洞为国选才,用心治理地方。他主持科考,选人重真才实学;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后, 便着手思考治理当地的重要事务。 B. 张之洞遇事敢言,引领风气之先。他上书指明与俄新约不妥之处,崇厚因此被革职问罪; 他还与宝廷等人因纠弹时政被誉为清流。 C. 张之洞忠心爱国,多谋强国之策。任职两广、两江期间,他设立学堂,培养专业人才;购 买军备,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D. 张之洞主张变革,以应时代潮流。他与同僚上疏,认为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是未采取西方 的先进做法,其提出的建议此后都得以推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 (2)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以往的文臣一般都做事懒散培养虚名,从张之洞开始文臣喜欢议论政事。 (2)他每到一处任职,一定会兴建建筑。而且追求规模宏大,不过问花费多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 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 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 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闽”和“浙”都是地名,“法提督孤拔”是主语,故此“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 句意完整,后面断开,由此排除 B、C 项;“殪”意即“死”,“而”表示转折关系,“原停 战”的主语是“法”,所以“而”之前应断开,“法”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 A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 15 -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C 项,“它与‘下车’一样,都是为官者求退的婉辞”说法错误。“下车”是指官吏上任,而 不是求退。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 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 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 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 导致误判。 D 项,“认为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是未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与坤 一合上变法三疏,其论中国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 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由此可见张之洞分析了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但并没有提到 是因为没有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 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 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 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往者”:以往;“词臣”:文臣;“率”:都;“雍容”: 懒散;“望”:虚名;“自”:从……开始;“莅”:到任;“兴作”:兴建建筑;“务”: 追求;“费”:花费。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 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 - 16 - 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 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意译。 参考译文: 张之洞,字香涛,是直隶南皮人。年轻时就有远大的谋略,努力博览群书,写文章,记 忆背诵的本领超出其他人。十六岁时,考中乡试第一名。同治二年,考取进士,廷试时回答 皇帝的策问不遵循常规。同治十二年,主持四川考试。随即被授予学政之职。他所录取的人 士大多有卓越的才能。张之洞凭借文士身份终获高官要职,遇事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俄国 人与清政府商议归还伊犁,与出使俄国的大臣崇厚签订了新约十八条。张之洞上书指出新约 的不妥之处,奏章呈上之后,(皇帝)就将崇厚革职问罪。以往的文臣一般都做事懒散培养虚 名,从张之洞开始文臣喜欢议论政事。与此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人渐掌要职,对当 时政务督查弹劾,他们被称为清流。光绪七年,张之洞从侍讲学士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不 久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他分条上陈治理山西的各项重大任务,还没来得及推行,便被调去督 查两广。 光绪八年,法越战争爆发。法国还没攻下越南,又分兵攻打台湾,之后又霸占了基隆。这 时,恰好法国提督孤拔率军攻打福建、浙江,清军大炮击沉了他的船只,孤拔毙命,但我军 并不了解实情,法国希望(原)停止战争,朝廷经过商议答应了。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与法国签订条约。张之洞认为与法国讲和是种耻辱,就暗地里自己谋求强国之法,设立广东 水陆师学堂,创建枪炮工厂,开办矿务局。上书请求大力发展水军,并每年拨专款用于购买 战舰。 光绪二十一年,代替刘坤一任两江总督,到任就巡视长江防务,购买新出的后膛炮,改 建西式炮台,设立专人负责。招募德国人来训练士兵,起名叫“江南自强军”。(张之洞)) 采用中西规格模式,在多处设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等各种学堂。当时清政府 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朝臣每天商议变法,废除八股文,改用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 献策的文章。张之洞说:“废除八股文,并不是要废除五经、四书。否则国家重视教化的宗 旨难以显现,必定导致读书人不读经书,背弃道义忘记根本,这并非小事。现在应该首场测 试史论以及国家政策法令,第二场测试当下重大事务或客观形势,第三场用测试经籍义理来 作结。”又说:“武科考试应取消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及个人力量等测试,只测试枪炮。想 改变重文轻武的习气,一定要让士兵都能识字,借科举考试的改变来振兴军队。”光绪二十 - 17 - 六年,与刘坤一一同三次上书变法,其中分析了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提出十二个方面应顺 时而变,十一个方面应采用西方做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立学堂,停止科举考试,奖 励出国学习。这些都一一推行了。 光绪及慈禧皇太后相继驾崩,由醇亲王载沣监管国事处理朝政。(朝廷)商议设立海军, 而张之洞认为海军军费不足可延缓设立,最终争辩无果。便上书称病,不久去世,享年七十 三,朝野惊愕悲悼。加封太保衔,谥号文襄。 张之洞个头不高胡子很长,风度仪表严肃庄重。他每到一处任职,一定会兴建建筑。而 且追求规模宏大,不过问花费多少。爱惜人才,喜结宾客,社会上的名士才子争相接近他。 他担任地方大员几十年,等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增加一亩田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①有桓子②,赋就一篇怀马融③。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注]①三弄:指《梅花三弄》。②桓子:晋朝的桓伊,音乐家。③马融:汉朝人,有《笛赋》 一篇。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询问吹笛之人,将“画楼”与笛声相互映衬,创造了一种轻灵的艺术境界。 B. 颔联集中笔墨描摹笛声的特点,既有句式上的对仗工整,又有情感上的交融递进。 C. 本诗虽只有 56 个字,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 D. 诗歌以“闻笛”为题,扣“笛声”而作,内容丰富充实,给读者以真切的艺术感受。 15. 本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吹笛人技艺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通过描绘笛声之美来渲染,如颔联用“响遏行云”和“月到帘栊” 正面描写笛声。②通过“用典”手法来凸显,如颈联写笛声优美,让诗人想起当年古人弹奏 的曲子。③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强化,尾联说笛声悠长,使诗人久久不能忘怀。 【解析】 【14 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错误,“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 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是耳朵听的,作者却诉诸了视觉, 使用了通感和夸张的手法;本诗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 析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颔联“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 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直接描写乐声 的美妙,说笛声响起阻遏了行云的流动,像是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这是正面描写,突 出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颈联“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意思是“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 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结合注解可知 采用了典故,优美的笛声让人想起了名曲《梅花三弄》,想起了马融笛赋中的词句,用典展现 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尾联“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意思是“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 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不能淡散”,通过人的主观感受,间接 展现他技艺的高超,笛声悠长,久久飘在空中,有绕梁三日之感。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 19 -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_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屈原《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 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回朕车以复路兮 (4). 及行迷之未远 (5). 使之然也 (6). 善假于物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弘毅”“朕”“复”“及”“迷”“ ”“善”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0 - 绿色生活方式的 ,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上推一把,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 识和集体行动。垃圾分类的刚性制度和市民的环保意识本来就是 的,不可能等到环 保意识完全成熟之后,再让相关措施落地。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下,让 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觉,进而推动树立绿色风尚的标杆。 环保意识,最终要落实到人们的生活细节中。一些关乎环境保护的宏大命题,也与个人 生活细节 。 对于一些商家来说,环保升级也是一次转型升级的 。对消费者来说,细节 的变化,促使自己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尽可能自备餐具,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 才能让环保意识成为生活中那条细细的红线,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塑造 相得益彰 休戚相关 时机 B. 形成 相辅相成 息息相关 契机 C. 形成 相得益彰 息息相关 时机 D. 塑造 相辅相成 休戚相关 契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下,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 觉 B. 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在制度的推动下,让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文明自觉 C. 正是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觉 D. 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在制度的推动下,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 明自觉 19. 下面填人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人人行动起来,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 B. 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只有人人行动起来 C. 只有人人的行动,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D. 人人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积极行动起来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 21 -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 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 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塑造: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通过培养 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 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语境中,对象是“生活方式”,不属于人物形象,故用“形成”。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语境中强调的是“刚性制度和环保意识的互相补充”,同时存在,不可缺少,而非强调能够 作用更加凸显,故用“相辅相成”。 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 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语境中强调的是环保的命题与生活细节关系密切,并不强调之间 利害相关,故用“息息相关”。 时机: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多指有利的),特定时间的特殊机会,具有时间限制性。契机: 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机会。语境中,只是突出有这样的机会,并不具有 时间限制性,故用“契机”。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 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有两处语病,第--处“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下”搭配不当,可以说 “在制度的推动下”,但不能说“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下”。第二处“在……下”结构是 状语,后文“让”使得句子缺少主语。 A 项,“正是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下”搭配不当; B 项,介词“让”滥用导致主语残缺; C 项,中途易辙,“正是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和制度的推动”并未言说完,另起炉灶言说“相 关理论”。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 22 - 结合语境,所填句子是后文的条件,存在“只有……才”的关联搭配关系,由此排除 D 项。 “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也是后文的条件,同时应该是“人人”的行动内容,由此排 除 B 项。 C 项,“人人的行动”和“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二者是并列关系,不符合原文语境中 二者之间的顺承关系。 故选 A。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 10 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 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自然之友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积极倡导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机构。最近,该机构拍摄了“大 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海洋》《雨林》《刺猬》《企鹅》。 请你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 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超过 70 字。 所选对象:________ - 23 - 70 【答案】参考示例: 海洋:我是海洋,我覆盖了地球大部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我。人类也不例外。 请你们不要随意抛洒垃圾,否则你们美丽的家园将失去美丽。 雨林:人类需要我这片雨林做什么呢?我有求必应。我慷慨大方。现在一切不复返。人类总得 呼吸吧,而我制造了氧气。人类,你想明白了吗? 刺猬:我虽然全身长满尖刺,却无法保护自己。我最喜欢的食物是白蚁、昆虫、老鼠和蛇, 为什么我也被用来满足人类的口欲呢?人类啊,别用刺扎我的心啊。 企鹅:我一袭黑白相间的礼服,如今变得污脏不堪。温室效应,蚕食了我们南极的家园。人 类啊,保护好环境吧,我的家园毁环了。你们不也一样会受到损害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 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 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 简明,合理,得体。本题的审题重点是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 象,不能另起炉灶。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 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比如选择“海洋”抓的是它的覆盖面积之广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意 义。再如“刺猬”,虽然浑身长刺,形象不好看,但它是有益的动物,专吃白蚁、老鼠等有 害生物。一定要写出它对人类的意义,同时要用拟人的手法和第一人称来写,然后是对人类 发出呼告。 21.阅读下面几句话,提取关键信息,在空白处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定义。要求:不超 过 60 个字。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 2019 年 12 月开始在武汉市发生的由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引起 的病毒性肺炎。 - 24 - ②武汉市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胸片呈双肺浸润性 病灶。 ③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④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⑤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人传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病毒性肺炎。 【答案】①以发热、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为临床主要表现的,②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 播的,③人传人的,④可感染各年龄段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需要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 确切地说明。下定义一般用……是……的句式,需要学生首先分析材料,确定属概念,然后 筛选信息,分析种差,最后整合信息,合理表达。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已经给出主语和宾语,需要学生筛选出关键信息。①交代了时间,可以 删去;②交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 灶;③交代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④交代传染对象的年龄;⑤交代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可以人传人。然后根据关键信息和字数限制,将其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插进句 中,充当定语。 【点睛】下定义技巧: 一、查找整理特点 1.查找特点。认真阅读材料,将事物特点依文字顺序找出来,用横线画出 来,并用序号标明,尽可能找全,不要遗漏。 2.整理特点。分析所找到的若干特点,如果不 属于事物的内涵则要删掉,如果有重合重复则要合并。 二、进行文字表述 1.压缩文字。根 据简洁明确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字数要求(有的没有字数限制),对表明若干特点的文字进行 压缩处理。 2.调整顺序。要根据若干特点的内在关系,适当调整彼此之间的顺序,使语句连 贯,顺序合理。三、整体斟酌修改 将整理好的各个特点要点,填到格式的空白处,根据答题 要求和所给材料,全面检查对照,加以修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84 岁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疫情中逆行;李兰娟院士果敢建议,阻挡疫情 传播;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罹患绝症,坚守在抗疫前线;快递小哥汪勇,侠肝义胆,护送 医务人员;22 岁护士朱海秀噙住泪水,帮助病人与病毒抗争……他们都是疫情中我们民族的 - 25 - 脊梁。 材料二:当国内疫情显著向好、全球疫情日益加剧时,中国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责任和 使命。分别向意大利、塞尔维亚、西班牙、伊朗、伊拉克、日本、韩国等多国提供了援助。 在全球疫情防控中,正是中国,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挺过了重重难关,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 什么是一个真正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抗疫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材料三: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 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华夏民族自古便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民族,这是骨子里的基因。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 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此次疫情与历史人物,写一篇演讲稿,参与兴华中学“勇担使命,绽放 青春”的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标题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勇担使命,绽放青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勇担时代责任,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2020 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席卷武汉乃至全国,2020 年春节虽然很 冷,但最美的逆行者,温暖了我们的心。84 岁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李兰娟院士果敢建议, 阻挡疫情传播;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罹患绝症,坚守在抗疫前线;快递小哥汪勇,护送医 务人员;22 岁护士朱海秀帮助病人与病毒抗争。此次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人的担 当与责任,也看到了在全球疫情压力下中国的大国担当,此时我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 时期,青年更应该迎难而上,为国家勇挑重担。 120 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 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 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与机缘,也都有自己所应承担的时代 - 26 - 责任。从戊戌六君子“我辈死,中国强矣”的视死如归,到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 雄心壮志,再到雷锋“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的积极进取。无论哪一辈青年 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踟蹰的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义无反顾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和 热血,将奋斗的靓丽身影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动、创造力、 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 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负了上天的馈赠,所 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 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 90 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 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 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 发愤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 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 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 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 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 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 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审题】材料一:列举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汪勇、朱海秀等在此次疫情中做出贡献的 个人,强调正是在他们的担当之下,才使得我们赢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他们的担当各有 表现,有人正直敢言,有人专业果敢,有人奉献坚毅,有人勇敢无畏,有人医者仁心……他 们都坚守自我的岗位,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抗争精神、肩负责任的使命意识。这是责任担当精 神在个人的体现。材料二:介绍在全球疫情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中国担起责任是使命,主 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给子援助,展现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形象。材料并未展开,但担 - 27 - 当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可以联想到的,比如公开病毒序列、共享抗疫经验、派出医疗专家组、 捐赠抗疫物资等。这则材料是从国家层面表现责任担当精神的。材料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 对青年的要求与期待,也是重点突出要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这是在前两则材料提出中华 民族有担当责任基础之上,对青年一辈的要求与希望。材料最后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和要 求。内容指令非常明晰,“从材料中联想与思考”,“结合疫情与历史人物”,而贯穿这一 切的是“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另外,要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既要体现基本的演讲格式, 包括称呼、开场白结束语等,更要在行文中体现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演讲的对象是非 常明确的,应为兴华中学的同学,在行文中要特别注意内容,应该要贴近对象身份。 参考立意: 1.勇担时代先锋,绽放青春力量 2.志存高远,勇做时代弄潮儿 3.肩负使命,放飞青春梦想 4.担当历史重任,书写人生华章 行文结构:作为演讲稿,首先要有称呼和开场白,然后直接切入主题,明确“勇担使命,绽 放青春”的观点。正文部分以材料中出现的疫情引出人的担当,国家的担当,从而归向“青 年应为国家勇挑重担”。接下来由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来再次强调青年在国家发展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分析青年为何要担此重任,并列举在时代的发展中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的事 迹,对其进行赞美。最后,以鲁迅的“我便是唯一的光”来收束全文,阐明我们应抛开尘俗 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的观点。 素材: 1.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祖国的脊梁。据统计,在 4.2 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 员中,就有 1.2 万多名是“90 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 后”甚至“00 后”。除此以 外,还有很多“90 后”幕后英雄同样战斗在基层。他们是下沉一线、落实群防群控的基层干 部,维持秩序、全力以赴筑起安全屏障的人民警察,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报道的记者,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居民生活的快递小哥, 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新建医院工程建设的建筑工人……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无私奉献、 勇于担当,在抗疫一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是一座淬炼烈火英雄和青年榜样的大熔炉。疫情暴发以来,一 张张冲先锋、打头阵的请战书上,“90 后”的红手印见证了他们不悔的青春、无畏的力量; - 28 - 一个个“90 后”逆风而行、冲锋在前的矫健身影,犹如疫情防控战斗堡垒中一面面迎风飘扬 的鲜艳战旗……广大“90 后”在党和人民需要时舍生忘死,在社会期待中勇挑重担,在疫情 防控人民战争中施展抱负,在艰苦磨砺中绽放青春。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新时代的 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3.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只 有代代相传,才能生生不息。我们期待,历经此次大战洗礼的“90 后”们,将会更深刻地理 解大爱、责任与担当的丰富内涵,变得更加坚毅、独立、成熟、出彩;我们坚信,在疫情大 考中经受住考验并彰显青春蓬勃力量的“90 后”们,必将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让青春之 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4.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 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从青年的脸上看国家的未来,青年就是国 家未来的象征。 5. “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 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掷地有声,无论古今 中外,青年人的培养一直是社会中的重要问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 春是用来奋斗的,国家和社会也会为每一个青年的奋斗保驾护航。 6.当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等改靳放 40 周年代表人物一再强调“梦想不是想出来的,是实践 得来的”,更多的 80 后、90 后青年投身于民营企业孕育和发展中。他们的拼搏精神、创新精 神、感恩精神便是当代青年书写的最动人的故事。新时代,它将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勇于奋斗 创新,专注中国创造,承担起更多青年责任与担当。 7.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立足当下,珍惜韶华,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 一起,青年一代才能在接力奋斗中勇立潮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征程中贡献青春 力量,展现青春智慧,实现青春担当。这是时代给予当代青年的希冀,更是历代中国青年留 下的真实写照。 【点睛】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 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讲话人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口吻、语言 应有所不同。演讲稿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标题可以是:(1) 标明会议性质、演讲内容。(2)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3)前两者的结合。正文部分有开头, 主体,结尾。开头除了对不同对象加上不同的称呼外,开头一句要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 - 29 - 论点或主要内容,说明演讲意图。主体要突出和强调讲话的中心问题,不可轻重不分,面面 俱到。结尾要总结全文,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给人以启示,充满激情给人以鼓舞, 提出奋斗口号,发出号召,展示美好前景等。写作要求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 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 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一篇演讲 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 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 刻的印象。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 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