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十七中、桑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十七中、桑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 现代文阅读答案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 现代文阅读答案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有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1.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 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 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 ‎2.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 ‎ 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 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种没有坚定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 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注】忮:zhÌ,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5分)‎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 [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即指岭南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 ‎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在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之情。‎ D.诗词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表达了对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的愤愤不平之情。‎ E.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之才类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9.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孔子描述人与道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中关于真正的“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14分)‎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乌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耙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小说准确地描写了长命的矛盾心理、行为,他生怕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去餐馆收泔水而被人看不起,但又每天走街串巷去收泔水。‎ ‎12.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5分)‎ ‎13.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四、实用类文木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 分)‎ 新中国兵工先驱吴运铎 万建辉 吴运铎祖籍武汉蔡甸,1917年生于江西萍乡,抗战爆发后加入新四军,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军队的兵工事业。在研制武器弹药中,吴运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瞎、左手4只指头被炸掉,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100多处,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历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从北京来汉的吴运铎的二儿子吴小荣,他回忆起父亲在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 ‎ ‎1938年9月,21岁的吴运铎冒着日机的轰炸,从武汉辗转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司令部,等待上级发枪上前线。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 在《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写了皖南小山村中的“我们的兵工厂”:“一所普通的农家院子,墙角搭起棚子,里面有两个用土筑起的炉子,两个木风箱,那就是锻工间;北屋正中间的工作台旁埋了几根粗树桩,每个树桩上安了一部老虎钳,桌上摆满锤子、锉刀、钻子;枪托修理间,只有一些木工使用的简单工具。我当时就愣住了。” ‎ ‎  就是在这样的兵工厂中,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造出的步枪不断运往前线。吴运铎记下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工厂里来了一名穿草鞋、军装的外国妇女,原来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她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当史沫特莱参观了造出这支枪的农舍中的兵工厂后,她惊叹自己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兵工厂。 ‎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吴运铎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 吴小荣说,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父亲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 ‎ 这次受伤经历在《把一切献给党》中也有记录:“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一次,吴运铎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雷管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 ‎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和兵工厂的一名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厂长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新型的高级炸药。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 ‎ 第二次负伤时,吴运铎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 抗战时期,日伪军在淮南四处修筑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日伪碉堡即刻土崩瓦解。 ‎ 后来他又把炮的口径从36毫米扩大到42毫米,增加射程到4公里。他设计制造的枪榴弹,射程达540米,也很受部队欢迎。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此时,炸弹里面的机件因震荡变形,落弹又相距很近,一个爆炸就会引爆其他。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 吴小荣说,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在武汉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本人就是在这期间出生的,当时父亲被政务院聘为特邀劳模,父亲觉得是莫大的光荣,所以给他起名吴小荣。 ‎ 吴小荣随身携带的一份资料里,有上世纪70年代吴运铎在家里拿锉工作的照片,墙上挂了一排金属工具。晚年的吴运铎除了画画、练书法,每天都不忘在机床上练一下锉刀、钻子。那时他的左眼早已摘除,出门带塑料眼珠子,右眼里也有弹片未取出。 ‎ 今年69岁的吴四月是吴运铎的侄儿,身在蔡甸的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送吴运铎去苏联治疗眼睛,回国后继续忙于兵工事业,仅1954年回过蔡甸家乡一次。 ‎ ‎    相关链接: ‎ ‎1940年,吴运铎在新四军二师淮南根据地担任子弹厂厂长,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上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发行达500余万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中国革命才成功了,中国才发展了起来。《把一切献给党》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吴运铎被安排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时,看到农家院子里简陋的锻工间,树桩上的老虎钳,和只有简单工具的枪托间,当时就愣住房了。‎ B.吴运铎参加工作后,在枪炮制造过程中多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多处,说明了简陋条件下的武器制造是多么危险,也表出了吴运铎超越常人的顽强生命力。‎ C.针对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的日伪碉堡群,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并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大显神威。‎ D.晚年的吴运铎除了画画、练书法,每天都不忘在机床上练一下锉刀、钻子,表现了一个兵工战士对职业的尊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就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 B.在研制武器弹药时,吴运铎全身负伤100多处,既说明了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也表现了吴运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兵工事业。 ‎ C.史沫特莱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从侧面表现了吴运铎和他的战友在简陋的条件下造出的枪支质量高。 ‎ D.吴运铎在拆卸美军投向日占区的未炸炸弹时,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吴运铎为研究武器不顾生命危险,表现了对党的忠诚。 ‎ E.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的精神和作品只在那个时代能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16.结合文本,探究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原因。(5分)‎ 第Ⅱ卷(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②雾霾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对付雾霾不能够听天由命,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更应作出更多的担当。‎ ‎③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④中学生辩论赛进入第二轮后,辩论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双方的一辩都快人快语,语言时而含蓄,时而尖刻,语速之快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⑤一直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很想在考试中有上佳的表现,但事与愿违,这次考试又发挥失常。‎ ‎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连接,掌握其来龙去脉,切不可目无全牛,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餐之所以在申遗路上屡屡受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提交的美食,虽然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只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口味体验,却很难让人体会到文化上的深意。‎ B.2月下旬,北部战区陆军组织的军事理论培训别开生面:几百名来自战区陆军机关的参谋人员和各级兵种部队的指挥员,齐聚一堂共同地学习边海防理论知识。‎ C.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薄弱、力量不足,各地要紧紧依靠政府和基层组织,建立起农村交通安全责任制,发挥好农村派出所、交警队的作用。‎ D.上海大学滑稽戏研究专家张祖健认为,上世纪60至90年代,上海滑稽戏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不少滑稽戏的“老套子”和剧目都成为各地剧团模仿的对象。‎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① , ② 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 ③ 具有公共性质。在朋友圈里 ④ 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⑤ 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个人在朋友圈发布 ⑥ 转发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选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鉴于 ‎/ ‎ 除了 仍要 和 B 因此 依据 还 既 还要 和 C 但是 基于 又 除了 还要 或 D 因此 依据 ‎/‎ 既 仍要 或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       ,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         。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21.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臣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悼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庄子·外物》‎ 请根据以上寓言故事,写一篇800以上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7.04‎ ‎1.D(“不会消亡”说法绝对,原文是“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2.A(答非所问,此项属外在原因,不是内在原因)‎ ‎3.C(强加因果,“道教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与“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并无因果关系;偷换概念,道教是晚起的一种宗教,和先秦时期的“道家” 并不能完全等同。)‎ ‎4、C ‎5、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翻译】‎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二)诗歌鉴赏 ‎8、BD(B从第二句“若为秋月听猿声”中的“秋月”可知送别时是秋天,“青草瘴时过夏口”是诗人想象第二年春草初生之时,友人必被朝廷重用,那时友人要乘船经过夏口奔赴帝京。D.“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属无中生有。此处作者借典是为了劝慰朋友不要伤心自怨,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的诗赋。)(答对一项,2分;全队5分。)‎ ‎9.(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分)(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2分)写到朋友将在长沙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 D (A“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B描写,应是陪衬手法C“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 ‎12、.①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   ②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③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13、①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比喻)“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   ②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巾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   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在农村创造新的业绩,在土地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每点2分)‎ ‎14.B.“超越常人的顽强生命力”理解错误,应该是对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15、【答案】答 B D 给 2 分【解析A“就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错,应是“司令部的同志建 议”,C 应是正面写枪支质量高,E“只在那个时代”错。‎ ‎16、【答案】①在研制武器炸药中,吴云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瞎、左手 4 只指头被炸掉, 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 100 多处,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②受伤时不顾伤情,坚 持完成设计研究工作,甚至在病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体现了 坚强的意志。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送吴运铎去苏联治疗眼睛,回国后继续忙于兵工事业,表 现了他身残志坚。④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上世纪 50 年代脍炙人口,发行 达 500 余万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吴运铎的人生经历,写作《把一切献给党》,都和保尔柯察金有惊人的相似。(每点1分,答满四点得5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18.D 解析:A.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凶”。B“几百名”修饰对象不固定导致歧义。C.成分残缺。在“力量不足”后加“等问题”。‎ ‎19.C ‎20.(1)如果缺少睡眠(2)学习效率反而降低(3)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1.【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第二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分析时,首先要看清各个步骤,理清各步骤之间的关系,同时不能遗漏要点,语言表达要流畅简洁。看图时,可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从下往上叙述,理清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具体内容。‎ 四、作文(60分)‎ ‎[寓意]: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