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哈32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 ‎ 网络社区,又叫虚拟社区,最早见诸霍华德•莱茵戈德1993年的著作《虚拟社区:在一个电脑化的世界里寻找联系》。今天,网络社区被用来泛指各种各样的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社会群体,但它不意味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纽带。‎ ‎ 法国网络文化理论家皮埃尔•莱维在有机的社会群体(家庭、部族)、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国家、机构、宗教和公司)以及自发组织的群体(如网络社区)之间作了区分,认为最后一种是自愿的、暂时的和善变的组织,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所维系。社区成员在其兴趣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转到其它社区,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可能从属于不止一个社区。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会在一个知识空间内共同生产和分享知识,参与集体讨论、谈判和促进共同发展。‎ 人们可以在一个社区中进行什么投入?有两样东西很容易付出,特别在网上:时间和金钱。金钱往往是最容易的。例如网络服务商每月向用户收取租费,但交钱并不能使你真正成为社区成员,也不能使你感到对社区依依难舍。不过,交钱确实显示了你的某种诚意。从情感上说,你会赋予这笔开销正当的理由,因为你珍惜你花钱得到的东西。时间的投入可能不那么简单。像现实社区一样,良好的网上社区需要精心照顾和培育,成员希望有人出来解决分歧,确定基调、寻找赞助者,还需要有人维护数据库或是令对话正常进行,与支撑社区或同社区有交流的买卖人耐心打交道,并制定社区规划,在社区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对这些规划加以修改。除了归属感外,真正的社区会有很强的义务感,对其成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些要求甚至十分严苛。遗憾的是,许多关于互联网关系的描述从来不曾提到义务、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而这些恰恰是发展一个真正的社区所需要的。 ‎ 有这样几条关于社区的基本规则,它们是极有道理的:每位参与者都应该清楚他付出什么,又希望得到什么,总体说来,虽然每个人的愿望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愿望应该互相吻合;应该有某种办法区别谁是社区成员,谁处在社区之外。否则的话,社区就失去了意义;社区成员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在社区中投入很多,所以离开社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一个紧密团结的社区内,最严厉的惩罚是禁止、开除、剥夺、放逐……所有这些词都显示了如果被一个社区拒之门外,会有多么可怕;社区的规则必须十分清晰,违者必须追究责任。‎ 社区的一个基本价值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最终,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而非仅仅靠规则强行构建。人们无法仅遵循规则而生活,所以他们才会必然地和自己喜爱的人走到一起。网络空间只不过是他们可以从事这类活动的又一个地方,这次他们的活动摆脱了时空限制。但在最后,许多人很有可能要在有形世界找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结识的朋友,因为你根本无法在网上与朋友共享日落美景、体闲桑拿或是美味佳肴。 ‎ ‎1.下列关于“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社区只存在于网络上,群体成员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交往。 ‎ B. 网络社区属于一种自发组织的群体,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所维系。 ‎ C. 网络社区也有其社区的基本规则,而且规则必须十分清晰,违反规则的人也必须追究责任。 ‎ D. 网络社区虽然为虚拟社区,但是成员通过交往也会产生对社区的依恋,各成员自然就会走出网络真正交往起来。 ‎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网络社区,甚至可以同时参与集体讨论、谈判和促进共同发展。‎ B. 时间和金钱都是在社区中要投入的东西,交钱可以体现你的诚意和珍惜,付出时间,体现你对社区的精心照顾和培育。‎ C. 网络社区必须要解决其成员的身份认证问题,否则网络社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 D. 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需要群体成员用相互信任去创造。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网络社区是一种自愿的组织,其群体成员间不存在非常强的纽带,将不可避免具有暂时性和善变性的特点。 ‎ B. 现在的网络社区还不是真正的网络社区,因为它欠缺一个真正社区所需要的义务、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 C. 社区的基本价值是成员间要相互信任,因此,网络社区除了需要建立基本规则后,还需要成员间的彼此信任。‎ D. 社区未来的良好发展趋势建立在规则的完善和人们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槐花 阿来 ‎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 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 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说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儿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 而是冲着儿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儿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儿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儿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 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老人的警察儿子并不太喜欢“小家伙”,是因为“小家伙”横亘在他和父亲之间,造成了他们父子失和。 ‎ B.“小家伙”大大咧咧,身上稚气未脱,能够引起老人的认同,是因为他身上有老人年轻时候的影子。‎ C.老人真实直率,又非常孤独,这种孤独来源于和儿媳妇语言上沟通的不顺畅和对儿媳妇某些行为和做法看不惯。‎ D.“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一句用了拟人手法,渲染了谢拉班和小家伙相处时快乐的气氛。‎ E.老人是一个藏族猎人,眷恋过去的狩猎生活,进入城市后极其不适应,除了城乡生活的反差外,还存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冲突。 ‎ ‎5.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话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 ‎ 记者: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您有什么感想? ‎ 于:其实我是深感惭愧和不安啊!和在岗的老师比,我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紧张程度跟他们不可同日而语;和其他获得荣誉称号的老师比,我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一直认为上课就要打开学生的心门。但是我看到蒋院士把两个星期的课程用一节课就讲得那么清楚,我就觉得自愧不如,对不起学生。又比如湖南农业大学那位六十几岁种葡萄的教授,带领团队攻克难关。他说:“葡萄不是种在黑板上的,是种在地里的。科研论文不是写在纸上的,是要装到农民的腰包里的。”我一直在对照这两句话,我觉得我是真的对不起学生。所以去北京领奖的三天里我一直处于激动、感动和不安当中。我想, 能够受到这样的殊荣绝不仅是个人的光荣。 ‎ 记者:那您想过通过从政,用政策手段去影响更多的人吗? ‎ 于:我还是喜欢教书,做一个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教师,才是我愿意做的事情。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当时带的所有的年轻教师都培养成特级教师,现在基本实现了。培养青年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教师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 ‎ 记者:现在的学生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这个您怎么看? ‎ 于:台湾的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百年语文,内忧外患”。语言本身和国力是有重要关系的,语言中是有霸权的,哪一个国家不重视母语的教育啊! 法国课文《最后一课》里面说:“语言是打开牢门的钥匙”。语言没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消失了。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数理化改成英语了,真的是内忧外患啊。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感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次教育规划纲要里头,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明确的就是“社会责任感”,从一个自然的、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社会的人,负责任的人。所以我们现在不能“重术轻人”,技能技巧是可以学的,但做人的道理从小就要懂得。 ‎ 记者:您和其他教师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吗? ‎ 于:以前有过。1964年全市开始教学改革,我被推上了上公开课的行列。但那时候,我自己教的班级都已学过了,只能借同年级的其他班,学校作了安排。连上了两次公开课,看似热闹,实际上埋下了教师之间不和睦的根。后来在“文革”中的一次批斗会上,有位老教师说“公开教学,借别人的班上课,你知道带给别人怎样的伤害吗?你教得好,到别的班级上课,别人怎么进课堂?”所以做任何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非常重要。教师教学各有各的特点,你去教别人的班级,学生有新奇感,气氛容易调动,当然就会给别人的教学制造难题。我反思,虽然借班上课很紧张,但也夹杂着自我表现的念头。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如果日后还上公开课,绝不借别人的班级。其实借班上课由于对学生情况不了解,违背了教学原则,针对性差,更多的是在展示甚至推销授课教师的“才艺”,有沽名钓誉之嫌。 ‎ 记者:您做了校长之后,有什么感悟? ‎ 于: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人,当了校长,从事行政性工作之后,就不教课了,这样自己会轻松一些。我自己是一辈子都在选择:在一个岗位上你应该做什么。我经常有很多的学术会议要开。我看到现在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如果能再多些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就好了。其中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所以我现在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青年教师要跟培养学生一样,要精心,这样他们就能少走弯路。‎ ‎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于漪没能做到像蒋院士那样“把两个星期的课程用一节课都讲得那么清楚”,所以她对不起学生。 ‎ B.于漪反对以前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也不认同现在学生一味学习英语的现状,表示要重视母语教育。 ‎ C.于漪曾经把自己所带的青年教师都培养成为特级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 现在她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给中国的教育做的一件大好事。 ‎ D.于漪认为自己借其他班上课时,也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这导致了她与其 他老师之间的矛盾,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于漪是一位善于反思的老师。 ‎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于漪认为上课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而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认为把葡萄“种在地里”才是上课,于漪觉得自己不如教授,因此感到“自愧不如” 。‎ B.于漪反对“重术轻人”的教育观念,她认为技能技巧是要学的,但做人的道理一旦缺失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C.“公开教学,借别人的班上课,你知道带给别人怎样的伤害吗?”这里引用别的教师的话,展现了于漪对与其他教师存在矛盾的认识,丰富了于漪的 人物形象。 ‎ D.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成就较高的教师年纪普遍偏大,于漪认为只要精心培育青年教师,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 E.本则材料采用新闻采访问答的方式行文,以文字的方式再现采访场景,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加材料的真实性。 ‎ ‎8.于漪老师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登隆兴元午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 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 程祥者,从伯父待制昌禹来居番阳,昌禹死,遂失所依。祥继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终辞焉。或为迥言其事,迥走告于郡守,月给之钱粟。‎ 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积年雠讼,一语解去。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诈以革。暇则宾礼贤士,从容尽欢,进其子弟之秀者与之均礼,为之陈说《诗》、《书》。质疑问难者,不问蚤暮。‎ 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贵溪民伪作吴渐名,诬诉县令石邦彦,迥言匿名书不当受,转运使不谓然,遂兴大狱,瘐死者十有四人。及闻省寺,讫报如迥言。迥尝授经学于昆山王葆、嘉禾闻人茂德、严陵喻樗。所著甚多。卒官。‎ 迥之子绚以致仕恩调巴陵尉,摄邑事,能理冤狱。孙仲熊,亦有名。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 于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 B.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C.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 D.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丁内外艰”是指遭遇父母去世,其中“内艰”指母亲去世,“外艰”指父亲去世。‎ B.“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登进士第”是指考中进士。‎ C.“为之陈说《诗》、《书》”中的“《诗》和《书》是指《诗经》和《尚书》,均属“五经” 。‎ D.“致仕”是指古代一些人因为有突出的功绩,而被举荐,从而授予官职。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杨大烈财产继承问题上,程迥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杨大烈的财产应为其女继承,女去世则由该女的母亲继承,即使母亲不是杨大烈的正室。 ‎ B.州郡督促收经总钱,但是程迥认为这种赋税应该数量很小,现在却远远超过正赋,百姓不能承受。在他反复进谏之后,最终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 C.对于品行好但生活有困难的人,程迥总是极力帮助。如孝敬婆婆的妇人和程祥的妻子,都是在程迥的帮助之下,获得政府的补助。 ‎ D.关于贵溪人用匿名信诬告县令石邦彦一事,程迥认为不应当受理,但转运使却严厉处罚,致使多人死在狱中,等上级知道此事,回复的和程迥所言一致。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5分)‎ ‎(2)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 廖世美 ‎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 ‎[注]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人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 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 ‎ 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 ‎14.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简要赏析这三句的表达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 ‎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        ,        ”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煜《虞美人》中,“        ,        ”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18.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智能手机  ①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商品,城乡的鸿沟有了拉近的可能,  ②  互不相识也能够同处一室,  ③  不必担心互相加害。曾有人预言,互联网技术会让人们变得空前冷漠,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原子个体。  ④  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正让社会交往变得进步而美好,  ⑤  还未成为现实,  ⑥  是必然的趋势。‎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已经 连 而 可 虽然 但 B 正 就算 也 不过 哪怕 仍 C 已经 哪怕 且 其实 就算 也 D 正 即使 而 但 虽然 却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①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  ②  ,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  ③  。‎ ‎2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10月17日,有群众反映,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共享单车被一群穿制服的人成批运走,丢弃在景区一处沟内。被扔沟内的自行车已经堆成了小山,很多车辆因此损毁。自行车周围全是垃圾。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被毁的自行车是某共享单车公司于去年底在东湖景区磨山段投放的车辆。车辆使用按照半小时计费,每半小时1元。这个价格仅为景区原有自行车租赁价格的十分之一,很受游客们的欢迎。武汉东湖绿道物业管理公司相关人员称:“周末游客往往超过20万人,许多单车乱停放,影响了其他游客,给景区管理带来巨大困难,况且对方也没有和我们沟通过,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看法。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32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选择题(共45分)‎ ‎1‎ ‎2‎ ‎3‎ ‎4‎ ‎6‎ ‎7‎ ‎9‎ ‎10‎ ‎11‎ ‎13‎ ‎16‎ ‎17 ‎ ‎18‎ ‎5. ‎ ‎ ‎ ‎ ‎ ‎ ‎ ‎ (6分) ‎ ‎8. ‎ ‎ ‎ ‎ ‎ ‎ ‎ ‎ (6分) ‎ ‎12. (1) ‎ ‎ (5分) ‎ ‎(2) ‎ ‎ (5分) ‎ ‎14. ‎ ‎ ‎ ‎ ‎ ‎ ‎ ‎ (6分) ‎ ‎15.(每空1分,共6分)‎ ‎ (1) , ‎ ‎(2) , ‎ ‎(3) , ‎ ‎19.① ‎ ‎② ‎ ‎③ (6分) ‎ ‎20.② ‎ ‎③ (5分)‎ ‎21.作文(60分)‎ 哈32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D文中只是说“有可能要在有形世界找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结识的朋友”)‎ ‎2.C(文中只是说“某种办法区别谁是社区成员,谁处在社区之外”,这与身份认证是不同一概念的。)‎ ‎3.B(也是真正的网络社区)‎ ‎4.DE解析: A.“小家伙”未造成他们父子失和。B.“老人年轻时候的影子”没有体现。C.表面原因。‎ ‎5.①就情节角度来说,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 ②就人物塑造来说,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 ③就凸显主旨来说,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④就艺术表现来说,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 ⑤就读者阅读感受来说,文章有起伏,而且增加了信息量。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答对三点即可) ‎ ‎6.A。 “对不起学生”只是于漪个人的感觉或者低调的说法。‎ ‎7.AD 。 A项,湖南大学教授认为的上课并不只是把葡萄“种在地里”,也未提“于漪觉得自己不如教授”。 D项说法过于绝对 ‎8. ①为人谦逊,认为荣誉不仅是个人的; ②善于学习,能从其他老师身上发现优点; ③善于自我批评反思,借别的班上课会给其他教师制造难题,以后不再借班上课; ④有钻研精神,对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思考研究; ⑤提携后进,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⑥淡泊名利,不愿从政,只愿做普通教师。(任选4条)‎ ‎9.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理解大意,然后再从句子结构入手。可以先从句式结构特征入手,“势位不得以交私”与“祠庙非典祀不谒”这是两个结构完整的句子,所以在“私”与“谒”后面停顿,可以排除A、B;“听决狱讼”这是一个动宾结构,后面停顿,排除D,选择C。‎ ‎10.D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的能力 “致仕”是指官员年老正常退休。‎ ‎11.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并概括的能力。B项“最终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属于无中生有。‎ ‎12.(1)程迥考察了解到此事,把这件事记了下来,报告给郡里,郡里便供给这个妇人钱和粮。第(1)句采分点:廉,考察;纪,记下;白,报告。每 个词语1分,句子大意2分。‎ ‎(2)我的孩子还小,如果让我去侍奉别人,那么让母亲不能抚养她的孩子,这样不辜负了我的丈夫吗?第(2)句采分点:事,侍奉;岂……乎,难道……吗;良人,丈夫。每个词语1分,句子大意2分。‎ ‎13.CE ‎14. ①这三句融情于景,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来抒发离愁别恨,尤其是“柳”谐“留”音,见柳思人,以此表达惜别怀远之情。 ②离人似高飞的鸿雁,一去无踪,而最能牵动人们离愁别绪的岸柳却一眼望不到头,“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 构成对比,使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深切。③“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作者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 ‎16.C(①错误。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而不是谨慎。④错误。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7.B ‎ ‎18.D 第一处句中“改变着”是进行时态,排除A与C。第三处有递进意味,用“而”更好。第四处,“但”主要强调事情或者情况跟预期或者常理相反,重点是后面的部分;“不过”也表示转折,用另一种情况对前面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强调前后两方面。‎ ‎19.①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或这个称呼源于董奉的传说)②人们用杏林称代中医 ③称赞医生的医德医术 ‎20.(2)不是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做题效率 ‎ (3)不是提高做题效率在高考中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21.范文参考 沟通,才能获得纷彩共赢 ‎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深情地说:“假如还有明天,我将把冲突与对立写在冰上,然后等待太阳的升起。”生活固然有冲突,不妨学会沟通,以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方能获得纷彩双赢。 ‎ 近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共享单车被物业管理公司以单车乱停放,以给景区管理带来困难且事先并未经过同意停放为由将其运走,丢弃在景区一处沟内。很多车辆损毁,自行车周围全是垃圾。我不禁想问:你们这样做事先和该单车公司沟通过吗? 诚然,物业管理公司或许有权如此处理,单车公司的做法有欠妥当。但是,如果双方都事先沟通过,提前制订管理措施,或许不仅游客们可受到惠利,公司也能有利可得,景区管理的困难也迎刃而解,这不就可纷彩双赢吗? 由此可见,沟通方能获得共赢。 ‎ 纵观历史,沟通改变了民族命运,让中华之栋梁仍伫立至今。 当“中华”二字被日寇凌辱,当九州神迹变为荒原焦土,山河的血泪震荡,在蒋介石与毛泽东心中振痛。本是应刀剑相向的两党,却在面对民族危机时选择了沟通,在民族的召唤中走向双赢。去埃晦朔马,白日照吴戈,国军淞沪之战用肉身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八路军百团大战用宝刀建起了一个国家的围墙,两党在此沟通共生,纷彩共赢。 ‎ 反之,缺乏沟通也足以覆灭一个王朝,只留下时光的哀语。 王安石持矛立于城上,飘扬的衣袂翻清成云海,可为自己的改革措施,固执地与司马光相争,二人龙争虎斗,结果只是双方的败北,国家的心痛,破碎了一个海晏河清的梦。同为忠臣,铮铮铁骨,终落得互伤元气。试想当初,若王安石及时进行沟通,司马光退一步思忖,相与同事,将方案融合,则将天下太平,纷彩共赢。 ‎ 适当地沟通可改写民族甚至王朝的历史,也可成就个人的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学会沟通,个人的国家的双赢则朔漠暖鸿去,荡潇湘春水来。 学会沟通,唯有如此,方能和谐共生,只有这般,才可纷彩共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