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5)

‎2019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港回归之初,许多西方国家并不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甚至唱衰“一国两制”政策,妄言“香港将死”。香港市民也曾________,疑虑重重。但实践无疑是最有力的利器,让谎言________,也让宣言更加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回归20年,香港的活力未变,优势未失,地位未改。20多年来,香港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是亚太地区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调度员”、全球其他国家与中国内地发展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和国际投资中心,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报道称,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此外,香港仍是全球腐败率最低的地区之一。现在,香港的老百姓戏谑地称自己的生活“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自信淡定之情________。“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路径可以遵循,我们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不断发展完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基石。只有始终坚持、严守底线、毫不动摇,(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心向背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不言而喻 B.人心向背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溢于言表 C.人心浮动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溢于言表 D.人心浮动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不言而喻 解析:选C。“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人心浮动”,形容惶恐不安。根据语境,选“人心浮动”。“不攻自破”,形容观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根据使用对象,选“不攻自破”。“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根据前文“戏谑地称”可以知道此处已“言”,故选“溢于言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B.“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才能确保 C.就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D.“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就能确保 解析:选A。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前文“只有”,选项应该用“才”领起,排除C和D项。A项和B项在语意语法上均没问题,但比较看,A项表述有力量,有气势。‎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使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B.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C.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使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D.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解析:选B。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文中画线的语句,前后不连贯,根据语境,应在“后者”前加“给”,至于“取决于”还是“受益于”搭配都没问题。‎ ‎4.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如粪土,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答:                                    ‎ ‎                                    ‎ ‎                                    ‎ ‎(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改为“精神矍铄”;(3)“视名利如粪土”改为“视名利淡如水”;(4)“高足”改为“学生”;(5)“欣慰”改为“荣幸”。‎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白帝江陵,落木长江,李白杜甫,兼容并蓄,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包容性。‎ 材料:‎ 和谐 坚韧 多彩 百折不屈 刚柔相济 天人合一 稼轩易安 东坡五柳 屈子苏武 黄花溪亭 一蓑烟雨 汨罗独吟 铜琶铁板 北海无人 东篱田园 答:                                    ‎ ‎                                    ‎ ‎                                    ‎ 答案:铜琶铁板,黄花溪亭,稼轩易安, 刚柔相济,中华文化具有广博的多彩性。‎ 一蓑烟雨, 东篱田园,东坡五柳,天人合一,中华文化具有完美的和谐性。‎ 汨罗独吟,北海无人,屈子苏武,百折不屈,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坚韧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段时间以来,词曲都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古风音乐”渐渐走红。雅致的文字被谱成唯美的歌曲,诗词歌赋的意象,文人墨客的掌故,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人们发现:(    )‎ 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世界中的ID变成现实生活里的“大咖”,古风音乐诞生之初应声寥寥,如今因何吸引无数“粉丝”?这背后,除了网络平台________、热门影视剧带动热点,优质歌曲本身才是主因。传统文化的宝藏________,诗词、戏曲、建筑无不可入词;而《论语》的人伦日用,《山海经》的神奇诡谲,在现代语言的刻画下,艰涩的文字变得可触可感,“过时”的岁月重新应时当令。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小众爱好也可大众化。‎ 事实上,除了古风音乐,宽衣博带的古风服饰,裙袂飘飘的古风舞蹈,野菜浊酒的古风饮食,甚至________的古风生活,都获得了不少拥趸。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产品,绝非都是舶来品,绝非只有叛逆,古风音乐作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契合,恰恰证明了年轻人的文化创造力。‎ 但“古风”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内涵也需要甄别。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至无病呻吟的爱情故事、堆砌辞藻的“大杂烩”时有出现。换句话说,“古风”走红,________的作品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尤需受众提高鉴别力。‎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B.或是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对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C.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对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D.或是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解析:选D。A项介词“被”误用;B项“对……折服”介词误用、语序不当;C项介词“被”误用、语序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被古风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B.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C.传统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是古风带来的 D.一种新的传统“打开方式”由古风带来 解析:选B。注意前文的陈述对象是“古风音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力相助 取之不尽 琴歌酒赋 鱼目混珠 B.推波助澜 取之无禁 瑟调琴弄 鱼目混珠 C.推波助澜 取之无禁 瑟调琴弄 鱼龙混杂 D.大力相助 取之不尽 琴歌酒赋 鱼龙混杂 解析:选A。大力相助:大力帮助。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取之无禁:获取没有限制。琴歌酒赋: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指逸人高士之事。瑟调琴弄:比喻夫妇感情融洽。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冒充真的。鱼龙混杂: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4.下面是某学生在班级师生相聚30周年的一个发言片段,其中有五处语言运用不当或者不够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30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我们邀请敬爱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共同珍惜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⑥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如今老师们都已年过半百,我们要经常垂询老师,对老师们的事情要鼎力相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师恩。‎ 答:                                    ‎ ‎                                    ‎ 答案:①“珍惜”改为“回忆”。②“耿耿于怀”改为“心存感激”。 ③“养育之恩”错误,应是“培育之恩”。 ④“垂询”改为“问候”。 ⑤“鼎力相助”改为“关心帮助”。‎ ‎5.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 ‎ 答:                                    ‎ ‎                                    ‎ 解析:先仔细阅读图表,理清图表内容,搞清“听”“说”“读”“写”的关系;再根据题目要求“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形成答案。‎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