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7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文化创意产品,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赋和文化积淀,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一个新鲜的创意让一件产品附加上超出用户期待的文化艺术价值、智慧创意价值,使大众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产生购买行为,便是文创产品通行天下的理由。这些年,有一些相当“火”的文创产品,不但“萌萌哒”地让人脑洞大开,还精致典雅、霸气十足,相当接地气。‎ ‎2014年,故宫设计的一款“入耳式”朝珠耳机一夜间成了被热捧的“爆款”潮品。这款耳机样子酷似清代朝服上的朝珠,有红黄两色珠子装饰,使用时佩戴在脖子上即可。朝珠是清代朝服上的珠串,形状与和尚胸前挂的念珠相似,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朝珠耳机的创意则是将这一清代宫廷特有的物品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材料为仿蜜蜡,佩戴时外观为整圈朝珠,肩部两侧延伸出入耳式耳机,底部为插口接头,体现出复古、时尚、实用的特点。‎ ‎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款“朕知道了”纸胶带以其霸气、幽默、集文物知识与时尚趣味于一身的独特气质风靡海峡两岸,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朕知道了”是台北故宫首次推出的皇帝朱批纸胶带,以康熙帝御笔朱批真迹印刷而成,共有黄、白、红三款颜色。其创意源于2006年,院长冯明珠曾策划过一个朱批奏折展,其中有康熙朱批的“知道了”三个字,后来又截取康熙在其他朱批中的“朕”字,联合运用到胶带纸上。借电视剧《甄传》风行的契机,至2014年3月即售出139000组,取得共计2660万元的惊人成绩。现在到台湾观光的大陆旅客,这款胶带几乎是必买的纪念品。‎ ‎(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资料)‎ 材料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年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并且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文创衍生品的宝贵资源,结合现代资源开发理念,优化、升级相关产业,使博物馆资源重新焕发了生机。‎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授权机制以图像授权为基础。博物馆往往不仅对所辖区域的文创产品具有管理权,而且对自己拍摄的文创产品图片享有知识产权。博物馆通过有偿授权的方式转让给相关部门使用,以此实现本博物馆的开发价值。众多的研究表明,这种开发模式也是世界大多数博物馆的通行策略。‎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在营销渠道上的开发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即委托承销以及品牌授权。其中委托承销包括了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台北故宫馆员工组织、消费合作社等多个单位或者部门。而品牌授权主要包括了通过授权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由合作品牌专卖店营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商品。这种授权合作,必须缴纳销售回馈金,同时还要缴纳商标授权金,以便能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双品牌”商标,如法蓝瓷、 Alessi、琉园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管理在强大的专业人才支持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现代自动化管理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相应的监控设备连接,实时调取各个细节的资料,查漏补缺,及时改进、完善营销方案,尽可能地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注重“以人为本”,其管理机制具有强大的可调节性,根据文创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实际问题,如文创产品营销问题(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等),及时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国外先进的营销经验,发展有自己特色且具有浓郁区域色彩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进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博物馆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价值的双赢。‎ 总而言之,博物馆资源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探究所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提升核心价值与市场竞争力,才能维护博物馆文创产品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实现商业利益与公益价值的平衡发展。‎ ‎(取材于岳妍、李梦婷的文章)‎ 材料三 博物馆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馆藏资源总量和展览设计上,文创产品开发能力也是影响其地位的一大因素。一些博物馆领域的佼佼者,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它们的文创产品开发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博物馆馆藏文化艺术品是其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宝库。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大多遵循从藏品中获得灵感的原则。国内也有从藏品资源获得创意灵感的例子。吉林省博物院设计的双陆棋调料盒以馆藏双陆棋棋盒为蓝本,盒身为瓷质,盒底为实木材料,于2015年9月向观众正式推出,由于其有较好的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才入市便得到了观众的大量好评。‎ 现在,许多博物馆尚未建立完备的文创团队,文创人员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专业的文创人员。但是博物馆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文创灵感的搜集者,尤其是展览设计部和藏品部的人员。文创带头人可以整合馆内人力资源,定期开展文创金点子活动,每期提供几件或者几类藏品,供参与者创意,或者由参与者自行选择院藏产品,设计文创产品,限定上交时间,并请同行专业人士进行评比。被选中的创意作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作品如果参与展览或销售,都要标注作者名字,甚至用作者的名字给作品命名,用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组建创意“智囊团”。‎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14年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中说:“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是故宫博物院创意产品开发的原则。”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故宫博物院一改过去产品研发的“沉闷”局面,突破了文创产品研发的瓶颈。例如,当今,手机已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在用手机,故宫博物院就以此为契机,研发了一百多款符合各类品牌手机的外壳,深受观众喜爱。此外研发产品还有朝珠耳机、朱门金钉旅行箱等群众平时生活中用到的产品。截止2014年8月,共计研发文创产品675项,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产品基本上生产一组卖出一组。所以博物馆文创产品应该倾向于老百姓喜闻乐见,又融合历史文化元素的产品,这样才能让文创产品真正融入群众生活。‎ ‎(取材于连冠、杨贵峰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特的创意是文创产品通行天下的重要因素。‎ B.念珠同朝珠一样是和尚地位身份的标志之一。‎ C.冯明珠对藏品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利用。‎ D.台北皇帝朱批纸胶带成功借助影视东风热卖。‎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基本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基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是和尚地位身份的标志之一”错误,由原文“朝珠是清代朝服上的珠串,形状与和尚胸前挂的念珠相似,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可知,朝珠不是和尚的饰品,是官员地位身份的标志。B错误。‎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名思义:“顾”与“眷顾”一词中的“顾”同意。‎ B.朝珠:“朝”读zhāo,是古代朝服上的一种饰物。‎ C.风靡:“靡”读mí,与“靡有朝矣”中读音相同。‎ D.契机:“契”读qì,指事物转化的关键;也指机会。‎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基本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顾名思义”中的“顾”是“看”的意思,“眷顾”中的“顾”的意思是“挂念”的意思,所以两个“顾”不同意。‎ B项,“‘朝’读zhāo”错误,“朝珠”中的“朝”读“cháo”。‎ C项,“靡有朝矣”中的“靡”读“mǐ”,所以读音不相同。‎ D项,正确。‎ 故选D。‎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要素的一项是( )‎ A.有偿授权 B.多渠道营销 C.强化管理 D.价值双赢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基本能力。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D项,“双赢”是开发的结果,不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要素。‎ 故选D。‎ ‎4.根据“材料二”,不能直接给博物馆带来经济利益的一项是( )‎ A.优化、升级相关产业 B.转让图片知识产权 C.合作品牌专卖店营销 D.印制“双品牌”商标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基本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A项,首先要注意题干:根据“材料二”,不能直接给博物馆带来经济利益的一项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到“优化、升级相关产业”,属于没有任何依据。A错误。‎ 故选A。‎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创产品营销要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听取专家指导 B.结合国外实践经验 C.凸显产品区域特色 D.调整价格避免风险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基本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D项,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题干的把握,“调整价格避免风险”在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到这一内容,所以D属于无中生有。D错误。‎ 故选D。‎ ‎6.根据“材料三”,与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竞争力无关的一项是( )‎ A.从馆藏资源中寻求创意灵感 B.不断丰富壮大文化创意队伍 C.整合资源,奖励观众的参与 D.与时代接轨,更新设计理念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基本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整合资源,奖励观众的参与”错误,由原文“被选中的创意作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可知,只是“被选中的创意作品” 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非奖励观众的参与。C错误。‎ 故选C。‎ ‎7.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某红学博物馆拟用“通灵宝玉”开发文创产品,如果请你主持,你将设计怎样的开发、营销流程?(注意顺序)‎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答案】组建文创智囊团队;明确产品特色,即“通灵宝玉”与现代时尚的结合,力求精致典雅、实用性强;收集新鲜创意;委托承销以及品牌授权商销售;在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国外先进的营销经验;利用现代自动化管理设备、互联网技术及时调整营销方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探究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 要注意题干中要求是根据文本意思的理解,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脱离文本内容,同时也要添加自己的创意和理解。解答时要把握文本内容,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探究即可,言之成理即可。首先要组建文创智囊团队,再明确“通灵宝玉”的特色,然后收集新鲜创意,借鉴外国营销经验,利用互联网营销等。‎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之学者往往溺之 溺:沉溺 B.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品 皇皇:匆匆忙忙的样子 C.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 游:游览 D.此其病也 病:缺陷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C项,“游:游览”错误,“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的意思是: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所以“游”的意思是“交往”。C错误。‎ 故选C。‎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者有所溺焉尔 方勉焉以模言语 B.盖文之为言 圣人之义虽不可及 C.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 文不难而自至也 D.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 是以言之不敢隐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焉”,代词,“其他方面”的意思;第二个“焉”,助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 B项,第一个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C项,第一个“至”,名词,“境地”的意思;第二个“至”,动词,“达到”的意思。‎ D项,两个“是”,都是指示代词,“这样”“这”的意思。‎ 故选D。‎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义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因文章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喜悦,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B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却要勉强写作的文人。‎ C.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会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D.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 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这样世人看后才会果断勇敢。‎ ‎【答案】D ‎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D项,“这样世人看后才会果断勇敢”错误,“施于世者果敢”的意思是: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D错误。‎ 故选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答案】(1)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以为学习的仅是文采罢了,所以越是用力(于文章的文采),越是勤勉(学习文章的技巧),反而越是写不好文章。(2)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 ‎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之:代词,那些。惑者:不明白事理的人。徒:只是。传:流传了下来。学者:学习的,古今异义。文:文采。而已:罢了;愈,越。(2)学者:做学问的人。师:名词活用成动词,学习。经:经书。求:探求。意:真意。‎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文章都阐述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认为二者之间,道应为先。‎ B.欧阳修注重实践以求道,反对弃百事不关心,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C.欧阳修在书信中批评了当世学者过于追求文辞的现象。‎ D.欧阳修认为祖择之的文章言高趣远,议论精深,因此大加赞赏。‎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因此大加赞赏”错误,由原文“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可知,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一,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由此可知,并没有大加赞赏,而且还指出了不足。D错误。‎ 故选D。‎ ‎1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以下试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注】①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②馔:吃喝。‎ 请概括这两则内容中“孝”的内涵。春节来临,你认为践行“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1)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还应做到诚心孝敬,除物质的供养外还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对父母心存感激、和颜悦色,这才是真正的“孝”。(2)当今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父母有自己的收入而不需要儿女供养,所以父母注重的是儿女“常回家看看”的精神慰藉。春节来临,做儿女的应理解父母的心情,多在家陪陪父母,与父母多交谈,多聚餐,多一份欣赏,多一些笑脸,让父母快快乐乐地过个年。‎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由句子“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知,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由此可知,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还应做到诚心孝敬,除物质的供养外还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对父母心存感激、和颜悦色,这才是真正的“孝”。‎ ‎(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孔子的孝道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的子女都在外奔波,只能做到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而忽略了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孔子认为“敬”才是孝最为实质的内容,才能显示出人与动物的区别。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值得人们深思反省。只有做到了养亲、事亲、敬亲,才是真正行了孝道。因此,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充分认识和理解父母的精神需求,使父母在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生活方面都能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的孝。‎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儒家的)“道”,但是能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者甚至于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之所以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作“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读《易经》好像没有《春秋》,读《书经》好像没有《诗经》,他用功是多么少而达到的境地却又是多么高?圣人的文章,虽是(一般人)不可及的,然而大抵是(内容上的)“道”突出,而文章不难自己达到佳妙之处。所以孟子一生栖遑奔波,追求于“道”,以至没有时间著书,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勉强模仿别人的语言模式,著书立说,这就是“道”未充足而硬要发言著述的例子啊。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以为学习的仅是文采罢了,所以愈是用力(于文章的文采),愈是勤勉(学习文章的技巧),反而愈是写不好文章。这就是足下所说的“终日不出书房之门,却不能使文章纵横驰骋,挥洒如意”的原因,是“道”未充足啊。如果“道”已经充足,(文章)就是驰骋于天地之大,沉游于渊泉之深,也是可以无所不到的。‎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一,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一,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 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的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坚定,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一,学问道理纯粹专一,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 如未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ロ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 B.颔联两句,写作者在霜晨里写下菊花诗,笔端像蕴藏优美诗句流泻无穷;月夜吟咏菊花诗,口齿似浸润了菊花香气,沁透心胸。‎ C.颈联两句,写满纸都是作者借菊花来抒发自己的高洁和哀怨,可是无人能通过这些片言只语理解自己的情怀。‎ D.尾联两句,写自从菊花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错误,诗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意思是: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所以是“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而不是“陶渊明的高风亮节”。D错误。‎ 故选D。‎ ‎15.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韦庄《庭前菊》‎ 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写作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本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要求选出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 A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由此可知,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的是人,更多的是托物言志,此诗以人为主,没有直接描写菊花,主要是展现诗人隐逸的闲适之情,与本诗的写法一样。‎ B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由此可知,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的人,所以此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辅,展现与友人真挚的友情,与本诗的写法一样。‎ C项,“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的意思是: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由此可知,把菊花移来栽满庭院的是人,所以此诗主要写的是人,是为了回忆长安的生活,所以把菊花移栽到庭中,与本诗的写法一样。‎ D项,“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的意思是: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它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由此可知,此项有对菊花的具体描写,描写的对象是“一丛白菊”,是以菊花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与本诗写法差别最大。‎ 故选D。‎ ‎16.本诗与下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答案】两首诗虽然都用了“陶令”的典故,但表意有异。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 ‎【解析】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基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两首诗都写到了陶渊明的典故。但是所抒发的感情有所差别。‎ 林黛玉用“陶令”典故,用在尾联,《咏菊》中,林黛玉在“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句之后,紧接着提到了陶渊明:“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渊明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特爱菊花。陶渊明一生写过很多咏菊的诗,菊花也因为他的品题而声名鹊起。林黛玉在此称颂菊花因陶渊明的“评章”而“千古高风说到今”,既是在赞菊,也表达了她对陶渊明的仰慕,隐约中也有自比菊花的内心流露,抒发自己孤高自傲的高洁情趣。‎ 李商隐是在第二联中用到这个典故的。他说菊花曾在隐士陶渊明东篱的边上展现丽色,在罗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菊花”曾被这些人赏识。最后又写到“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说自己愿意被朝廷所用。所以引用典故,不是要学陶渊明归隐田园,而是希望像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一样被人赏识,展现的是入朝升官的急切渴望。‎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醉翁亭记》中,山间朝暮之景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晦明变化。‎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赞赏。‎ ‎【答案】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5)浴乎沂 风乎舞雩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砌”“霾”“絷”“援”“枹”“霏”“暝”“沂”“雩”。‎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1‎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先生们 ‎①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陈继会先生当时看向我的那个又深又长的眼神。那是2000年的深秋,在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一边是苍苍如盖的雪松,一边是整饬干净的草坪,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有一年到深圳去看望陈先生,我忍不住问起那个有意味的眼神,他说:“那不是怀疑,是惊喜!”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他反复读了读题目,笑着说:“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待我后来再回头看那个题目,才知道当初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不懂得天高地厚。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 ‎②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刚上了几次课,我就被他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的讲授震住了。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我内心开始长草。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 ‎③博士论文选题时,我选定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来写“苏曼殊文学论”。我惴惴不安地把提纲呈给孔先生。他看完,喝一口酽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操着一口曲阜普通话说:“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先生顿了顿,接着说:“读书就像撒网,要撒得开,也要能收得住。现在你不要急于发文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 ‎④在我心中,孔先生一直都是不言自威的,但毕业后我越来越发现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一面。2011年,我们在郑州大学相聚,孔先生在宾馆里给在场的三个弟子谈了一天学问,并指导我们“如今,该读哪些书”,还一再告诫我“不要长年熬夜”。至今想起来那一幕都无比温暖。2015年我去看望孔先生。老先生让茶递烟,嘘寒问暖,那样的开心。次日,孔先生请我到一家酒楼重聚。我到时,老先生已先到了,他欣然拉着我翻看菜单,说这个好吃那个好吃,我说,哪能点那么多!他说:“我说了算,都要!”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 ‎⑤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我主笔的“新世纪乡土生态小说研究”部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 ‎⑥丁先生是有多重“身份”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分身有术、游刃有余。会议上,火车上,刚刚还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发言,转眼他已打开笔记本沉入写作,其不竭的学术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许多年轻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实,多年来丁先生患有严重的失眠和耳闷,甚至一度面瘫,但似乎疾病也奈何不了他。他将内在的悲凉与悲悯化作启蒙理性的坚守和文化批判的哲思,其勇猛精进,像是传奇。‎ ‎⑦“拼命三郎”是孔先生和丁先生常对我的戏称。我有一个偏执的想法: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年轻时就要不知疲倦。但近年来我却突如其来地陷入迷茫:所有的尘埃终将会被风雨拍在泥中,所有的事儿也都不再是事儿。我放任了自己一年:睡懒觉,听音乐,看闲书,游游逛逛。但我心里空落落的,混沌中“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 ‎⑧今年5月底的一天,在我工作的校园,偶遇我校著名学者陈飞先生,我本科时的古代文学老师。他问询了我的健康状况后,缓缓地说:“我正想找你谈谈呢。你呢,休整了一年,做了许多你多年来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去做的事,这其实很难得。但我们这类人,仨俩月不读不写可以,时间久了就丢魂落魄。这和进取和名利都无关,就是活不舒服……”他又说:“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管不了的,包括生老病死,随它去吧。但我们是自己的凯撒,是可以管一管的。找准自己的‘事’,专注去做,就好,就是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一位大先生,对着“奔五”的老学生,道出了他的期待,还有忧虑。能听到如此开诚布公的教勉,我很感恩。回想起来,从本科到现在,好像每次走到“十字路口”,陈先生都会适时地“冒出来”,哪怕五六年未通音讯,但是一见面,他总能“一语道破天机”,给我以当头棒喝!‎ ‎⑨这些名满士林的先生们扮演着各有风采的师长角色,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 ‎⑩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 ‎(取材于黄轶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和日丽的方式 风和日丽:形容平和、亲切。‎ B.我就被他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的讲授震住了 纵横捭阖:思路开阔、贯通诸多领域。‎ C.我内心开始长草 长草:无法安心做事。‎ D.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 叠印:交错重叠留下深刻印记。‎ ‎【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词语意思,需要结合语境辨析。C项,结合“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等分析可知,“无法安心做事”错误。应该是对“原典”的渴望,想多读“原典”等。故选C。‎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继会先生听说我要考博时,看向我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饱含着一位师长得知弟子有更高学术追求时的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B.“喝一口酽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孔范今先生给学生建议时的慎重。‎ C.多年来丁帆先生患有严重的失眠、耳闷等疾病,但生命的磨难并没有削弱他的学术激情和生命活力,他在学术之路上反而更加勇猛精进。‎ D.孔先生和丁先生戏称我为“拼命三郎”,既包含对我不知疲倦地博览群书、执着求学的认可、赞许,又包含对我的想法过于偏执的批评。‎ ‎【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又包含对我的想法过于偏执的批评”错误。结合“‘拼命三郎’是孔先生和丁先生常对我的戏称。我有一个偏执的想法……游游逛逛。但我心里空落落的,混沌中‘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分析可知,孔先生和丁先生戏称我为“拼命三郎”,与我的过于偏执的想法无关。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0.本文描写了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对我说话时的“笑”,请简要分析这些“笑”的含义。‎ ‎【答案】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我的选题既不是先生专长的领域,设想又过于宏大,是我当时能力所不及的,要重新考虑;孔范今先生的“嘿嘿一笑”包含着老师对弟子的爱与关心:与弟子相聚时感到格外喜悦,想起前次与弟子相聚时留下遗憾要尽力补偿,表达对弟子的思念;丁帆先生的“呵呵一笑”包含着对我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肯定,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以及让我继续思考的鼓励。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分析可知,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结合“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分析可知,孔范今先生的“嘿嘿一笑”包含着老师对弟子的爱与关心,相聚时感到格外喜悦,表达对弟子的思念。结合“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分析,丁帆先生的“呵呵一笑”包含着对我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肯定,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以及让我继续思考的鼓励。‎ ‎21.作者回忆了自己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阶段的四位老师,为什么把本科时的老师陈飞先生放在最后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的。‎ ‎(2)写前三位先生侧重对我学术方面的指点,写陈飞先生侧重表现他为我人生解惑。‎ ‎(3)陈先生对我的关怀从本科至今,对我的影响最为持久而深远。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今年5月底的一天,在我工作的校园,偶遇我校著名学者陈飞先生,我本科时的古代文学老师”等分析可知,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的。结合“我正想找你谈谈呢。……就是活不舒服……”“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管不了的,包括生老……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等分析,写陈飞先生侧重表现他为我人生解惑,而前面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侧重写对我学术方面的指点。结合“回想起来,从本科到现在,好像每次走到‘十字路口’,陈先生都会适时地‘冒出来’,哪怕五六年未通音讯,但是一见面,他总能‘一语道破天机’,给我以当头棒喝”分析,陈先生对我的关怀从本科至今,对我的影响最为持久而深远。‎ ‎22.作者说先生们“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为学: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重视基础和积淀,严谨治学;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研究要专注并持之以恒;‎ 为师:以和缓温和的态度、耐心厚道的言行引导学生;关心弟子的生活,真诚地肯定学生的长处,给学生树立信心;与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批评和教勉学生,指导学【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先放一放”“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找准自己的‘事’,专注去做,就好,就是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等分析可知,为学: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重视基础和积淀,严谨治学;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研究要专注并持之以恒。结合“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能听到如此开诚布公的教勉,我很感恩。回想起来……给我以当头棒喝”等分析可知,为师:以和缓温和的态度、耐心厚道的言行引导学生;关心弟子的生活,给学生信心;与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批评和教勉学生,指导学生走出迷途。‎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选择一个有“中国味儿”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主题鲜明。‎ ‎②家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红楼梦》,你被定为女(男)一号导演严令禁止你观看任何与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要求你只能自行阅读原著,体会其精髓。请阐述你对导演这一要求的看法。要求:观点清晰,理由充分。‎ ‎【答案】①记忆里中国味最浓郁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江南。也许是因为江南烟雨朦胧,月色迷醉;也许是因为江南青山绵延,流水柔情……江南是诗韵常存的地方。杨柳岸,梅子黄雨,以及拂晓时随风飘来的采莲曲。江南的一颦一笑一回眸,不仅给了诗人灵感,也陶冶了诗人的性情。诗出江南,江南平仄的诗韵正因为有了浓郁的中国味才更加让人怀念,更加令人向往。‎ ‎②我非常支持导演的这一做法。因为要演好角色,我觉得首先就必须认真阅读名著,通过阅读原著,更深入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从而更深刻的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意义之所在,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而不要在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的引导下,形成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要尽量尊重原创。87版《红楼梦》剧组之所以拍出了无法超越的影视经典作品,就和这一点密不可分。他们曾对演员进行一年的培训,让演员深入阅读名著,并请了许多著名的红学家对演员进行集训,最后才精雕细琢出了这部经典之作。可见,导演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 ‎①此题要求选择一个有“中国味儿”的场景,进行描写,描写要生动具体,主题鲜明。由题目可知,“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江南的诗”来写,因为江南的特有的烟雨朦胧,月色迷醉,青山绵延,流水柔情……,才使得江南的诗更具中国味,才更加让人怀念,更加令人向往。‎ ‎②此题微写作和名著阅读捆绑,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程度,作答时要求考生关注试题任务情境的同时能写出自己对名著的深入理解。考查的侧重点在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假如你被定为上述任一部作品的男(女)一号,在开拍前,导演严令禁止你观看任何与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要求你只能自行阅读原著,体会其精髓。请阐述你对导演这一要求的看法。这道题目的核心内容在于明确表达“对导演的要求的看法”,并阐述理由。首先需要假设自己是“男/女一号”,即从一个演员的角度说明理由,否则容易忽略题目情境,写成“我们该怎么读名著”;其次在谈理由的时候对应名著阅读成果,勾连具体名著或人物。此题是让我们思考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区别,提倡学习名著,以阅读名著为主,而不要被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引导,形成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要求观点清晰,理由充分即可。‎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4.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画像”强调描写人物的面貌、姿态、风度和气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将近一个学期,一定有某一个人物深深触动了你。‎ 请以“____________,我为你画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横线上填写某个红楼人物的名字)。要求有情节,有细节。‎ ‎【答案】例文①:‎ 人要读三本大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悦时,读书能使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要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心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可以使人饱览世间万种风情,细品百味人生,在体验审美愉悦的同时,情满意溢其乐不知返。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果戈里说,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培根说,书籍是时代波涛中远航的思想之舟。从这些对书的美誉中,我们不难相信,读书确是医愚、乐志和忘情的绝好方式。‎ 书是一缕阳光,它能融化心间的冰凉,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清除你内心的浮躁,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得明朗,书是一种营养,它能让你精神强壮,书是一壶青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书是灯,读书照亮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连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 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加精彩。‎ 例文②:‎ 林黛玉,我为你画像 你是桃花,新红凝碧。你是芙蓉,风露清愁;你是一缕不朽的花魂,你是一曲曼妙的琴谣。‎ 你有让西施自惭形秽的容貌,有让比干自愧不如的心机。你虽是凡身,却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你是青埂峰下甘露浇灌的仙草,是知恩图报的绛珠仙子。‎ 你是一缕浑然天成的诗魂,多少人艳羡于你!海棠社里,你夺魁菊花诗;凹晶馆边,你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千古绝唱;沁芳桥畔,你荷锄葬花,用泪作墨,在满地桃瓣上写下诗篇……秋窗下,冷雨连绵,烛已被蜡泪淹没,银红的霞纱早已湿透。罗衾裹不住瘦比桃花的身躯,鹦鹉不再重复悲戚的诗词。‎ 你是为报恩郁郁终世的情痴。青埂峰下,你与神瑛侍者缘定凡尘。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你便是泪砌的身躯。《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你将淳淳甘露化作清泪,以报前世之恩,致于终生郁郁寡欢,在潇湘馆的簌簌竹响中泪尽而死。若你的魂魄能俯瞰人世,可知那怡红公子为你的死似痴似狂,伤心欲绝?‎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为你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颦颦,你的刹那芳华永远留在那花冢之中,任风来雨去,花开花谢,苍老再也侵蚀不到你!那一片艳似红霞的桃树,永远不会消亡。“幽僻处,可有人行?‎ 点苍苔,白露泠泠。“湘妃竹林的尽头,可有两株悬着玉带的枯木?薄命司的金陵钗册,早已记下你的历史。‎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你渐行渐远。林黛玉泪已尽,百花池畔,是永远微笑的绛珠仙子。桃花行,一去不返。红颜未衰先死,却留下一缕花魂,在沁芳桥畔,缭绕不散。‎ 黛玉,我执文字之笔,倾心为你画像,画一个水样女儿心的林妹妹,画一个清高孤傲、超越世俗、坚贞不屈、外柔内刚的仙葩奇女子!生命短暂,芳华已逝,但你将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①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题的材料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心灵之书呢,也好理解,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天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所以说,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题旨。把握好题旨,写起来就不太会跑题。其次,这个题目比较有思辩性。它暗含着要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来。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也就是“自我成长”。再则,阅读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以联系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后在灵山取“有字真经”和“无字真经”的故事,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的才华。‎ 立意:‎ ‎(1)怎样去读好人生这本书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4)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 素材:‎ ‎(1)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艺术。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有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可能折射着一个世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想要追求的事情。读书也是一种优雅的素质,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充实、满足。‎ ‎(2)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 艺术。如果没有书的人生那我们就不会有知识,也不可能知道原来阅读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能让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书本,寻找知识深奥的秘密。但也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有用的,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就要读书。读书是人生的一本存折,记录着一点一滴的新鲜事,发现之后,自己也是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3)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到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让我们从中得到阅读过后的快乐和分享阅读。‎ ‎(4)书是灯,带我们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和读书连接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让读书推动了人生关键。读书是一门体会的艺术,因为读书,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精彩、热烈。我们在阅读中得到的分享,一定要也同学好好分享。‎ 结构层次: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书,可以使人饱览世间万种风情,细品百味人生,在体验审美愉悦的同时,情满意溢其乐不知返。文章结尾总结点题: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加精彩。‎ ‎②审题:所给材料中的:“ ‘画像’强调描写人物的面貌、姿态、风度和气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这是对作文内容的要求,这里“画像”运用了比喻修辞,意即本次作文要用文笔塑造人物形象。“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将近一个学期,一定有某一个人物深深触动了你”,这部分材料圈定了写作范围,即作文题材或对象所在——必须是“《红楼梦》中人物”,“一定有某一个人物深深触动了你”,相当于读后感性质,“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但要写成记叙文,这个要求不可疏忽。“请以‘____________,我为你画像’为题……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横线上填写某个红楼人物的名字)”,可见这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有限定,也有自由,但这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填写某个红楼人物的名字”。另外还要注意“有情节,有细节”的要求。‎ 参考立意:(1)贾宝玉,我为你画像(2)薛宝钗,我为你画像(3)探春,我为你画像。‎ 可用素材:‎ ‎1.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2.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 ‎,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3.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4.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 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5.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行文结构:‎ 本文使用第二人称来写作,恰合题目中“我为你画像”的内容视角。开篇便不俗“你是桃花,新红凝碧。你是芙蓉,风露清愁;你是一缕不朽的花魂,你是一曲曼妙的琴谣”,使用一系列比喻修辞,形成排式博喻,来总括我读《红楼梦》对人物的直观感觉、总体印象,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笔美和形象美合二为一,表达了小作者对林黛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正文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以点带面铺叙林黛玉短暂却才华横溢、坚守性灵的凄美人生。如果用大段文字来展开叙述相关情节,不免落入窠臼显得俗套啰嗦,小作者巧妙地借助诗句、典故等耳熟能详俾众周知的经典内容结构篇章,微观选材,宏观把控,融故事情节和相关细节于排比段中,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真挚饱满的情感来感染读者,以唤起二度创作的艺术技巧,丰满人物形象,完成写作任务。可贵的是小作者能感性地写进去又能理智地走出来,结尾照应题目,紧扣材料,升华深化突出主旨思想,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