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科试卷 命题者:黄燕紫 审核者:蔡秀怨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此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城市候鸟 ‎ 李凌 秋风过去,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一场一场的秋雨带着寒意散落在行人的脸上。人字形的雁阵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从头顶缓缓飞过。 ‎ 当秋生看雁阵飞过的时候,他开始想家了。秋生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正是天空飘着满天春雪的季节。他刚走出车站,就被职业介绍所的服务员拦住了,服务员带他来到一个正在挖地基的建筑工地,对他说,干好了有钞票,干不好就走人。秋生以前听人们说过城市遍地都是黄金,只要弯腰就可以拾到。就像去年出门的邻家闺女,不到一年,竟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回家还坐了飞机,惹得自己的老婆眼热得快要冒出火来。秋生经受不住老婆半个月的抗议,终于答应出门到城市里打工。 ‎ 工地上恶毒刻薄的老板总是让人马不停蹄地干活,除了吃饭连零花钱都给得十分吝啬。眼看着楼房在不断地拔节长高,可是秋生的拾金梦却像飘在空中的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地破灭。尽管妻子一次一次打来电话催要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化肥、农药、种子钱,可是老板却在关键时候没有了踪影。 ‎ 无奈,秋生和两个老乡结伴独立干了起来。他们通常呆在一个只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守着一部电话等着老板有活的时候通知他们,实在等不来电话的时候就去菜市场或者商贸货场帮别人装卸货物扛大包挣苦力钱。 ‎ 到了秋风落叶的时候,竟然也有了一笔可以回老家的盘缠。尽管到了年底到处都在传来火车票汽车票涨价的坏消息,可是他一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不辞劳苦地向南飞翔,他就觉得他就是那群大雁中的一只。 ‎ 一想到回家,晚上他的梦里也似乎多了许多甜蜜的期待。他梦到两个孩子早早就等在村口围着他讨要好吃的东西,梦见老婆正向着他走来……这样的梦境使他回家的路程变得漫长而亲切。 ‎ 火车载着这些欢乐的梦境日夜兼程地向着离梦最近的地方飞驰。当车窗外小贩的叫卖声变得越来越亲切的时候,他知道梦中的家离他越来越近了。 ‎ 邻家的闺女比他早几天坐着飞机回来了。穿金戴银的她领着一个年龄可以做他爹的中年男人一出现在村庄,就使得秋生老婆的心情和脚下的土地变得黯淡起来。 ‎ 妻子迫不及待地将他迎进家门,孩子还没有放学,秋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妻子,猴急地脱下了贴身的裤子,随后从里面露山一沓花花绿绿的钞票。老婆温柔地看他一眼,就从枕头下面掏出一个账本来,一阵三下五去二的算计,化肥钱、种子钱、孩子学杂费、各种税费……花花绿绿的钞票从床上变得越来越薄。当最后一张钞票从床上消失的时候,妻子用一种疑问的眼神看着丈夫。丈夫终于低下了在外面再苦再累、受人侮辱也没有低下的头颅,默默无语地拐到了厨房的一个角落,喝起了劣质的闷酒。他的女人看着逐渐醉意的丈夫,悄悄地出去了。 ‎ 日子虽然黯淡而无聊,可是终究还得往前过。秋生因为出门长了见识,春节的时候竟然能够和长辈们坐在同一张桌上喝酒吃饭。以往他在城里的种种心酸遭遇居然成了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伸长脖子仔细聆听的样子使得秋生有了一些从未有过的快意,他突然觉得他的话竟然也有那么多令人兴奋和骄傲的东西。 ‎ 乡村的春节在鞭炮声中渐行渐远,当家乡的柳梢露出一点嫩黄时,人字形的大雁向着秋天相反的方向飞去,一种莫名的牵挂涌起在秋生的心中。他不自觉地就将目光投向大雁飞行的远方,久久地眺望。走在乡村的田埂上,他发现村人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似乎与自己心中希望的某种东西相去甚远,山村和门前的那些鸡鸭们在他的眼里变得有些讨厌了。 ‎ 秋生像在城市想念家乡一样开始想念起那个远方的城市了……‎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语言质朴流畅,情节简单,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秋生的形象,他渴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困苦不堪的生活,他的生活也是诸多进城务工者生活的缩影。‎ B.本文从小处着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推及到思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城市靠什么魅力吸引了前来打工的人们,而乡村为什么留不住自然闲适的生活?‎ C.从小说的题目“城市候鸟”来看,作者揭示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归依感困境:他们远离亲人,忍受孤独与辛酸,既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又回归不了旧有的生活方式。‎ D.“邻家闺女”的形象在小说中寥寥几笔,用意深刻,她看似进城实现了淘金梦,并激发更多村民加入城市淘金行列,实则是将拜金主义引入乡村的罪魁祸首。 ‎ E.文章的结尾很是耐人寻味,秋生对城市的思念以及对眼前不紧不慢的农村生活的讨厌,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喧嚣浮华背后的还有先进与文明,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 ‎(2)简析大雁这一形象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4分)‎ ‎(3)小说中秋生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4)秋生眼中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一现象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 ‎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6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公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5分)‎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 。‎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 ,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 ‎ (3)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四)课内文言文(10分)(每小题2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抑:还是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下雨 思厥先祖父 厥:代词,相当于“其”‎ 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重金悬赏 骊山北构而西折 构:架房建屋 C.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安慰      虽然,每至于族 族:交错聚结的地方 遽去吾而殁    遽:急、突然 批大郤,导大窾 导:顺着、循着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凭吊 ‎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字:养育 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13.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而”的用法与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     ) (2分)‎ A.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B. 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4.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非有能硕茂之也”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 ‎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经营 B.旦视而暮抚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D.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5.下列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砉然向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技盖至此乎 ‎ 敛不凭其棺 少纵则逝矣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母立于兹                ‎ D.长人者好烦其令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6.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2分) ‎ ‎① 其又何尤     ②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④骑能属者百余人   ⑤洎牧以谗诛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⑦唯兄嫂是依       ⑧智勇多困于所溺 ⑨苟以天下之大 ‎ ‎⑩故不我若也 ⑾使不上漏 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A、②③⑩ / ④⑾⑿/① ⑤⑦/⑥⑧ ⑨         B、①②⑤⑿/ ④⑥/ ⑦⑧⑩/③⑨⑾ ‎ C、①②⑦/⑨⑿/ ③④⑩⑤/⑥⑧⑾       D、①⑦⑩/②⑾/③⑤⑧⑿/④⑨/ ⑥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凡涉及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正本清源,一查到底,并应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工作。‎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繁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社区最近开展了大规模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项目丰富,但由于活动多安排在上班时间,参加的人大多以离退休人员、儿童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B、“羊城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中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C、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夜生活过度等。‎ D、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弥合社会信任链条,可供选择的力量有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手段在重塑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于是,    ①    ‎ ‎,而政府理所当然成首选。②     ,然而,制度建设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无序发展。那么,     ③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20.下表是以某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请根据表中数据得出该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三个特点。(5分)‎ 年级 总平均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二 ‎24.80‎ ‎18.90‎ ‎4.04‎ 三 ‎28.65‎ ‎22.15‎ ‎9.15‎ 四 ‎21.38‎ ‎16.57‎ ‎6.69‎ 五 ‎40.37‎ ‎30.95‎ ‎13.25‎ 六 ‎35.66‎ ‎25.00‎ ‎12.18‎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2.C(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4. (1)(5分)C B ‎ ‎【评分标准】选C给3分,B给2分, E 给1分;选A 、D不给分。‎ ‎【解析】A 项“困苦不堪”用语过重,进城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境。D项“罪魁祸首”错误,原文没有支撑信息。 E项 “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拔得高了,此时的秋生还没有这种认识。‎ ‎(2)(4分)①大雁这一候鸟形象同题目“城市候鸟”相呼应,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出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与乡村间穿梭谋生但最终难以融入城市的生存境遇。② 大雁这一形象多次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出现,既引发秋生的思乡之情,归乡之意,也引发秋生渴望走出乡村的情怀。‎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4分)①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进城务工挖地基扛大包卸货物,干的都是最出力的活,被欺骗受侮辱,却不低头。②看重亲情,有责任感。在城市中思念亲人,梦回家乡。为了挣到家庭基本费用,在城市中受苦却依然坚持。也为了带回的钱满足不了家用而低头。③能思考,有梦想。被迫外出打工的他,经历坎坷艰辛,仍会渴望再次闯荡,不满足于单调缓慢的乡村生活节奏。‎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 (6分)① 城乡的物质生活差距太大,城市拥有的繁华富裕远大于乡村,迫使大多数人为生计进城。②城市没有保障进城务工者的基本权益,他们常常受骗受辱,付出劳动得不到回报。③城市的浮华拜金对淳朴的乡村生活是一种冲击,自由安逸松散慵懒的乡村生活乐趣被吞噬。④城市的先进与文明也在潜移默化进城的村民,使他们不满现状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5.D(原文标点: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6.B(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 ‎7.B(“邀”的意思是半路拦截)‎ ‎8.(1)下诏令贺拔胜出任治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得分点:牧、谓、之各1分,句意2分)‎ ‎(2)贺拔胜和卢柔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入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得分点:赢、秋霖、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无或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以卢柔为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 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并送给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入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理解赏析】(5分)‎ B、E(A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申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0.【分析鉴赏】(6分)‎ 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课内文言文(10分)(每小题2分)‎ ‎12.【C】‎ ‎13.【D】‎ ‎14.【C】A.【鉴,意动用法,以之为鉴】 【履,踩,踏,名词活用为动词】‎ ‎ 【蕃,使动用法,使……繁衍】 【收藏,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藏的珍宝】‎ B.【旦,名词做状语,在早上】 【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 【礼,名词做动词,礼待】‎ C. 【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弦,名词做动词,弹奏】‎ ‎ 【传,名词做动词,用“传”形式记录】 【业,名词做动词,继承……的事业】‎ D.【致,使动用法,使……来】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 【手,名词做状语,亲手】 【忽微,形容词做动词,微小的事】‎ ‎15、【B】‎ ‎16、【D】‎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 ‎ B(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的文章。)‎ ‎18. C (A项,句式杂糅,“大多……”与“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羊城好作业网”是“公益活动”,主语与宾语不搭配;D项,不合逻辑,“不仅……,还……’’ 递进关系语意不当,可将语句内容对调。)‎ ‎19. ①人们将目光聚焦于政府和社会  ②制度建设很重要 ③社会化手段成为选择 ‎(答对1处给1分,答对2处给3分,答对3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20. ①整个创造性思维呈波动性发展趋势  ②四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低,五年级最高  ③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   ‎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表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独立性”找出他们在不同年级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找出最高和最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1)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从海因茨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偷,却充满道德光辉。选择药剂师作为角度,立意可以是: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等。选择警察作为角度,立意有: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 ‎(2)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