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与姓名写在答题卡上,以便分发答题卡。‎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 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 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 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 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 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 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 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 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 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 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 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 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 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 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 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 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 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 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 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 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 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 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 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 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 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 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 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 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 8 月 14 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 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 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 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 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 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 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 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 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 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 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 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 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 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 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 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 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⑪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 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 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 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 这篇文章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 愤恨。‎ D.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 早日到来的期盼。‎ E. 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 象更为鲜明强烈。‎ ‎5. 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第⑦段)的理解。(5 分)‎ ‎6.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 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 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 措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 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 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 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 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二)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 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善属.文 属:写作 B.初未第. 第:宅子 C.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D.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爱护 ‎8.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杜牧 《阿房宫赋》‎ A.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杜牧晚年居 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人称其“杜樊川”。‎ B.姜夔,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奉旨填词”,布衣终身。 C.《长恨歌》是乐府诗。“乐府诗”指那些配乐演唱的歌辞,简称“乐府”。后来,由 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庖丁解牛》一文节选《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 著作,庄子是老子的学生,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1~12 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 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 分)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 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 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 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 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 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12.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 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3.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 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A.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 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B.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 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C.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D.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 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4.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 合本词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0 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 分)‎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 。‎ ‎(2)《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3)《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 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的句子是 , 。‎ ‎(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 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 ‎16.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凝脂.(zhī)‎ 鼙.鼓(pí)‎ 花钿.(diàn)‎ 云栈萦纡.(yū)‎ B.‎ 踯躅.(chú)‎ 玉簟.(tán)‎ 滟滟.(yàn)‎ 夜雪初霁.(jì)‎ C.‎ 窦穴.(xuè)‎ 巉.然(chán)‎ 俊鹘.(hú)‎ 烽火矶.(jí)‎ D.‎ 砉.然(huá)‎ 肯䋜.(qìng)‎ 媵.嫱(yìng)‎ 直栏横槛.(kǎn)‎ ‎1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羡 B.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怜爱 C.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可惜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怜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路 是 人 类 向 大 山 虔 诚 的 叩 手 , 一 阶 一 阶 地 修 下 来 , 不 异 于 朝 圣 路 上 的 长 揖 匍 匐 。 大 自 然 才 是 时 空 真 正 的 主 人 , 把 地 球 史 浓 缩 成 一 年 的 话 , 人 类 出 现 也 只 在 最 后 一 天 。 葳 蕤 的 植 被 ,把 山 体 包 裹 得 密 密 匝 匝 , 层 层 叠 叠 的 绿 意 中 , 时 时 有 嶙 峋 山 岩 跑 出 来 透 气 , 这 多 少 泄 露 了 山 的 年 龄 , 也 是 对 其 不 俗 来 历 的 一 点 小 小 的 提 示 。 更 有 当 头 的 棒 喝 , ,让 你 心 生 敬 畏 。那 两 三 层 楼 高 的 一 块 碣 石 ,明 明 是 从 山 顶 滚 下 来 的 , 却 如 何 能 在 临 渊 处 戛 然 而 止 ? 如 梦 中 人 的 夜 游 ,在 即 将 失 足 的 顿 然 醒 悟 ,岂 不 惊 出 一 身 冷 汗 ? 那 朵 朵 石 莲 花 ,在 绽 放 之 初 ,肯 定 伴 着 一 声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时 的 巨 响 , 那 声 音 与 光 阴 碰 撞 ,碎 成 了 三 分 烟 尘 、七 分 流 水 。更 有 一 座 天 生 拱 桥 ,掏 心 掏 肺 地 要 渡 你 到 更 遥 远 的 高 山 草 甸 、原 始 森 林 。山 梁 便 是 桥 面 ,宽 敞 到 让 你 放 心 地 忘 记 了 桥 侧 便 是 万 丈 深 渊 , 脚 下 便 是 滔 滔 流 水 。‎ 变 质 片 麻 岩 、冰 川 遗 迹 、灾 害 地 质 遗 迹 ,躺 在 书 本 上 的 这 些 文 字 全 都 立 体 、骨 感 得 。 浩 劫 与 创 伤 、 不 屈 与 桀 骜 , 全 都 原 始 地 裸 露 着 , 棱 棱 角 角 , 没 有 被 精 于 世 故 的 圆 熟 覆 盖 ,也 没 有 来 得 及 被 的 传 说 消 费 。我 的 目 光 与 之 相 撞 ,仿 佛 碰 到 了 时 光 凌 厉 的 刀 锋 上 , 那 刀 刃 伤 着 了 我 的 心 , 好 疼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振聋发聩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穿凿附会 B.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 C.醍醐灌顶 危在旦夕 唾手可得 牵强附会 D.振聋发聩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 最后一天。‎ B.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 一天。‎ C.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 最后一天。‎ D.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 在最后一天。‎ ‎20. 请仿照例句,以“庄子”“陆游”“杜甫”等人为对象,写两段文字(5 分) 在一个现实掩盖浪漫的年代里,李白是一缕逍遥的风,是一缕逍遥地在世间激荡情怀山 河的风。‎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人类对宇宙、生命、人生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叹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张若 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还相似”。‎ 这三人中,你更同意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1.(3 分) B (A 项,原文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 人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 项,“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 政治先改革文风”说法错误,原文“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 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三次重 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 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 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故选 B)‎ ‎2.(3 分)C (C 项,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 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 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故选 C)[]‎ ‎3.(3 分)D (D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 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故选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4.(5 分) C E(选 C 得 3 分,选 E 得 2 分)(A.没有留恋慰藉的意思;B.花是全文线索; D.没有期盼)‎ ‎5.(5 分)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尸体的情况下 了;(3 分)是日军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2 分)‎ ‎6.(5 分)(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2 分)(2)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2 分)(3)花仍在盛 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1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7.(3 分) B(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8.(3 分) C(A 晚唐 B 奉旨填词的是柳永 D 庄子不是老子学生)‎ ‎9.(3 分)B(一起举荐不对)‎ ‎10.(5 分)(1)学生们很多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不拘小节,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 不敢改变。(加黑词各 1 分)‎ ‎(5 分)(2)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 一厘都不放过,像泥沙一样挥霍却毫不珍惜呢?(加黑词各 1 分,句式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1. (3 分)D(陆游以诸葛亮自况,立志北伐恢复中原)[]‎ ‎12. (6 分)不同点:‎ ‎①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1 分)‎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1 分)‎ ‎②个人情感:[]‎ ‎《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 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1 分)‎ ‎《书愤》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 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1 分)‎ ‎③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 分)[]‎ ‎《书愤》用典、白描、对比。(1 分)‎ ‎13.(5 分)A C (选 A 得 2 分,选 C 得 3 分)( A 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 情作铺垫;C 项,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 ‎14.(6 分) 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 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3 分)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 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 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5.(10 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分)‎ ‎16.(3 分) A ( B 躅 zhú 簟 diàn C 穴 xué 矶 jī D 砉 huā 槛 jiàn )‎ ‎17.(3 分) D (可惜)‎ ‎18.(3 分) B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 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 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第一处说“更有当头的棒喝……让你心生敬畏”,由 “当头棒喝”可知,此处应是说受到启发,彻底醒悟,应使用“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 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第二处,说的是“在即将失足的…… 顿然醒悟”,这是说危急的关头,应使用“千钧一发”。“触手可及”,指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是指手上 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第三处,是说“躺在 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让人一下子就可以接触到,应使用“触 ‎ 手可及”。“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不 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牵强附会”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 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第四处,此处是说不 相关的传说,应使用“牵强附会”。故选 B 项)‎ ‎19.(3 分)C (A 项,“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语序不当,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前面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应改为“如果地球 史”;B 项,“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成 分残缺,前面缺少与后面“那么”搭配的关联词;D 项,“把地球史如果被浓 缩成一年的话”结构混乱,“把”字句和“被”字句杂糅到一起,且关联词的 位置也不当,故选 C 项)‎ ‎20.(5 分)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 守心灵月亮的树 在一个昏庸摧残爱国的历史中,陆游是一颗明亮的星,是一颗执着地在天空指 向北方中原的星。‎ 四.写作(60 分)‎ ‎21.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城长安地区人。擅长写文章。当初没有考取进士的时候,他来到东都 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当时任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骑跛足驴慢腾 腾地来拜见崔郾说:“您凭着崇高德行,巨大声望,为圣明的君王选举人才,我怎敢不略给 予如微尘滴露般的微小帮助。以前我偶然见到十几个文士,情绪极其兴奋激昂,一起读一卷 文章。我看了文卷,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此人有辅佐君王的大才。”于是就拿出《阿 房宫赋》的文卷,把笏插在腰带上,(腾出手来双手持卷)朗读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 陵说:“请您点他为头名状元。”崔郾说:“第一名已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能当 状元,就请让他为第五名进士。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语气和面容都很激 烈严厉。崔郾说:“学生们很多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不拘小节,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 指教,不敢改变。”后来杜牧又应试考中了贤良方正科。沈传师(江西观察使)上奏章推荐 他到江西当团练巡官,后来杜牧担任了牛僧孺(淮南节度)的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后来又被 朝廷任为侍御史,逐步升到左补阙,又历任黄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职务 为皇帝起草诏书,后调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强正直,有不平凡的节操,敢于一一论述国 家大事,指明和陈述国事的利弊尤其急切。50 岁的时候去世,临死的时候自己写了墓志, 把自己写的很多文章都烧掉了。他的诗很豪迈,用语都很惊人。赏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 所以称“大杜”“小杜”来分别他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