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屯溪一中高二年级线上教学效果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个人与家庭融合,家则与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也可以说,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扩大。同样道理,“孝”能齐家,也能治国,这一传统也是从舜帝开始的。‎ ‎《尚书》说虞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家庭道德原则,人们都能遵从这五种原则,于是实现了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的任务也基本完成。就“齐家”而言,虞舜仅以“孝”就能做到“克谐”;“治国”则需要扩大为“五典”,也就是给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人都确定相应的道德原则,让每个成员都具有“安守本分”的权利和义务。“五典”得到的原则虽说已经扩大了内涵,但“孝”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孝”不仅是家庭道德“五典”之本,也是社会道德“仁”之本。《孟子·离娄上》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样一来,“齐家”的孝道就扩大为治国之道。‎ 以“孝”为纽带,将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结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在《孝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开宗明义章》将孝的含义确定为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进行解释,家庭的“事亲”、国家的“事君”与个人的“立身”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实践路径上还有“始”“中”“终”的实践过程。‎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立身为范,以自己身体力行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在于小心谨慎、循规守法。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际爱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人在家中,家在国中;国依托于家而存在,家依托于人而存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本就是天然生成的。顺应这种天然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路径,以心和、家和、天下和为价值目标,将人生奋斗、家族荣誉、国家治理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传统孝道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遵循和利用人生规律、社会规律的大智慧。几千年来在社会实践和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大成效,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大贡献。‎ ‎(摘编自陈仲庚《心和家和天下和:传统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尚书》记载看出,中国从舜帝开始就形成了“孝”能齐家也能治国的优秀传统。‎ B.只要人们遵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原则,就能完成治国的任务。‎ C.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和普通百姓之孝的规范有本质不同,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 D.《孝经》指出了普通百姓对“孝”道的实践路径,依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整体看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头一段主要是引出论证话题,结尾一段有收束全文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以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涉及孝道的内涵、思维方式、实践路径、核心价值等多方面内容。‎ C.文章在论证孝道的内涵和实践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化经典语句作为论据,正反论证结合,不仅突出了中心论点,也丰富了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不仅是家庭道德“五典”之本,也是社会道德“仁”之本。这意味着“齐家”的孝道就扩大为治国之道了。‎ B.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成了一个整体,让每个人的孝道实践都有目标。‎ C.国依托于家而存在,家依托于人而存在,可见这种个人、家庭和国家三位一体的结构是天然生成的,是天然之道。‎ D.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历经千年且成效显著,可见它是遵循和利用了人生规律、社会规律的大智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3日)‎ 材料二:‎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双眼内转看清字体)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现象同称为近反射,而且是同步产生。如近距离读写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长此以往,这种高强度的调节状态将造成人眼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将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睫状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形成了近视。‎ 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摘自《中华康网》‎2015年9月3日)‎ 材料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表示,青少年如今在做的治疗,比如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而已,并不能起到治愈的作用。也有些家长觉得: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做了近视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近视眼了,也不能就此对眼睛“不管不顾”,如果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一样有可能重新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主任医师康瑛建议: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电子产品)能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使得眼睛能够远近交替使用,以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一般用眼30-40分钟后要有10分钟的休息,可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多看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据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近视概率大大降低。‎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9月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B. 《方案》虽然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设立达标数据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旦超出可实现范围,就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C. 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因为其大多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 D. 岳丽菁认为,像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治疗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并不能真正“治好”近视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眼科专家周行涛认为,只要考虑近视成因的学术因素,并以此来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和目标,就会更符合科学精神。‎ B. 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是同步产生的,但是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 C. 目前近视手术已经比较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但是依然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免复发。‎ D. 康瑛认为,小孩的正常视力一般在1.0以下,给孩子做屈光筛查及早预防,同时教会孩子合理用眼,能够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6.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方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 正 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反映出了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8.请以海爷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的第三段贺府后院的环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 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 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 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 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 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 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牌因一次关键的转向而大放异彩。最初,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______等同于旅游纪念品,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没有新意,口碑不佳。直到2013年,( )。图案是乾隆皇帝比剪刀手的购物袋、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的行李牌……这些文创产品,______中透着俏皮,圈粉无数,爆款不断。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直生存于“体制内”‎ 的博物馆不再捧着金饭碗还饿肚子,开始纷纷“破圈”,集体上线“卖萌”。 两年前,“文创网红”还只有故宫____ __,如今已经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加入文创品牌的开发大军,玩法众多,____ __十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经 新奇 一枝独秀 创造性 B.曾经 新颖 一家独大 创新性 C.一度 新颖 一家独大 创造性 D.一度 新奇 一枝独秀 创新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向是(3分)‎ A.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B.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的故宫淘宝店,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C.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之后,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D.看到故宫淘宝店颠覆性的“卖萌”姿态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彰显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B.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成功获得炸裂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C.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D.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不但口碑炸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20.下面是一段朋友间的对话,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刘:听说你身体不适,顺道来寒舍看望你。‎ 王:谢谢你惦记着我,还带来些东西,我就笑纳了。‎ 刘: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王:你的美意心领了,他日定拨冗登门致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图画的内容,并为这幅画拟一个标题。(标题不超过10个字)(6分)‎ 画面内容:‎ 标题:‎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 ‎ ‎ 图一2020 年,某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 图二 上世纪初,某医院院长查房时, 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 2 月 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A(B 说法绝对,应该是“基本完成国家治理的任务”;C“本质不同”错,本质都是“孝”,只是“孝”的内涵和实践有区别,有差异;D《孝经》实践路径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此的发展与弘扬。)‎ ‎2.D(“正反论证结合”错,文章都是正面的分析论证。)‎ ‎3.B(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集中于第4段末,B项表述仅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选项中“让每个人的孝道实践都有目标”的说法难以体现的。)‎ ‎4.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偷换概念,结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分析,原文是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故选A。‎ ‎5.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只要……就……”错误。结合“‘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分析,“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B项,“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表述不当,结合材料二“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分析,原文为“这是……主要原因”。‎ C 项,“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表述错误。结合“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分析,“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错误。‎ 故选D。‎ ‎6. (1)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依据医学研究,指导青少避免近距离用眼。(3)听取眼科医生的建议,做好屈光筛查,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等分析可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结合“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分析,依据医学研究,指导青少避免近距离用眼。结合“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等分析,听取眼科医生的建议,做好屈光筛查,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7.D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把握文本的手法,然后将理解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D,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故答案选D。‎ ‎8.请以海爷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①用对话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从娘俩走正门,表明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的人;②用心理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看到贺府有人卖狗,就有所感概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富有心计,做事果断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考到群官来到园中,众人惊恐,海爷淡定挺直腰杆。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 ‎9.小说中的第三段贺府后院的环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①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整体结构方面作用显著。小说开头写贺家“门阔院深”,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再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看,其中必有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②,从内容上看,小说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10.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要注意“曰”“乎”“于 ‎”“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前后是对称关系,中间断开;每句中的“者”之后表停顿,也要断开;关联词“若……则……”中间也要断开,“安得”是疑问句中的句首的疑问代词,前面要断开;“然后”也是句首词,前面也要断开来。因此选C项。‎ ‎11.B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魏晋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中“同年”指年龄相同。‎ ‎12.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曲解文意,文中是说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 ‎13.(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劝,鼓励;课,督促;省,减免;用,用度;年,丰余。第二句中,寇,进犯;引,带领;以……为……,任命……担任……。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 文言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 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父刘靖,任镇北将军。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害怕逃走,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其所请。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卒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 ‎14.C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每小句1分,错、漏、多一字,该小句不给分。)‎ 三、语言运用(20分)‎ ‎17.D(“一度”包含曾经怎样,现在却不再怎样的意味,更合语境;“曾经”只是陈述过去怎样。新奇,不但新鲜,还带有奇特之处,文中指奇思妙想,更合语境;新颖只是强调新鲜。一枝独秀,意思是其他花都没有开放,只有这一枝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这里指故宫博物院在文创品牌开发上的先行优势十分突出,更合语境;一家独大,指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文中强调的是,故宫博物院引领,后来者跟上,而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垄断地位。“创新性”强调在原来基础上改变翻新,更符合语境;“创造性”强调从无到有的创造属性。综上,选D)‎ ‎18.A(首先要突出表述的主体——故宫淘宝店, C、D两项的主体都是“大众”,排除。其次,要突出“最初”与“直到‎2013”‎之间的对比,表述格式应当是开始故宫博物院如何如何,后来它又如何如何,这样才能与句首“一次关键的转向”相呼应。综上,选A)‎ ‎19.B(原来句子的语病是:前两个分句间缺少衔接,没有揭示两句的内在关连,造成句意断裂;这也使得“口碑”“效益”“成功”并列起来,都作“示范作用”的限定语,导致谁的“示范作用”表意不清。A项,光从句子来看没有语法问题,但与B项比较,两个“其”指代内容不一样,一个强调“口碑和效益”,一个强调“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相比之下,B项更符合本段所说的“示范作用”。C项存在逻辑不通的问题,不是“口碑和效益”使“品牌开发成功”,而是“品牌开发成功”后获得“口碑和效益”,因果倒置了。一家独大,就是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文中强调的是,故宫博物院引领,后来者跟上,而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垄断地位。综上,选B)‎ ‎20.①“寒舍”改为“家中”或“府上”;②“带来些东西”改为“带来礼物”;③“笑纳”改为“接受”;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拨冗”改为“专程”。‎ ‎21图画的主体是中国地图,地图周围环绕着的是撑开的许多彩色的伞。地图中是黄鹤楼(武汉的象征),下面是一行文字:为武汉撑把伞,为祖国撑把伞。(3分)‎ 标题示例1:武汉,让我们罩着你 示例2:保卫武汉,就是保卫祖国。(3分)‎ ‎22. 【题目解析】‎ 广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题语文学科作文试题继续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为“图文结合”式,包含一组两幅图片和一次“线上课堂”的情境再现,考生须在阅读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两部分组成:图片材料部分包括一组两幅图片及图片中的点题文字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文字材料部分呈现的是师生在线上课堂对两幅图展开讨论的情境。‎ 图片材料中的一组两幅图,来源于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网在‎2020年2月23日刊登的题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相似瞬间”配文新闻照片。照片配文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间。‎2月22日,浙江绍兴,一位3岁小患者向护士鞠躬致敬。孩子有发热症状,排除新冠肺炎,治愈后出院。/巧合的是,一百多年前,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在小患者鞠躬时顺势回礼。/两个鞠躬,看似穿越时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医患之间互信互敬、携手并肩的真情。/人类从未停止与疾病的缠斗,白衣战士勇敢扛起守护的使命。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抗击疫情的当下,你我更加明白,誓言的分量,真情的可贵。”材料图片中的点题文字为新闻原图所有,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则整合自新闻图片的配文。‎ 图片材料部分的一组两幅图和相关文字解说,向考生清楚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两个画面呈现的都是(小)患者和医护之间的友好致意,两幅照片的时间跨度是“一百年前”到“2020年”。‎ 文字材料部分再现了线上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境,由6个小段落构成,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第1段,主要交代了师生在线上课堂讨论这两幅图的背景、原因,建立起文字材料部分与图片材料部分之间关联;同时,在“讨论区”的热烈讨论生动地反映了“线上课堂”的独特之处,如此情境与考生的现实处境极为相似,易于激起考生的共鸣,融入到写作情境之中。‎ 第二层,是第2至4段,由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发言和独立成段的省略号构成,重点呈现学生在线上课堂三种不同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更深的思考。甲生侧重评论“小患者”的举动,认为其让人感动;乙生侧重评论“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认为其“带给我们启发”;丙生侧重于从时间跨度去思考,认为“两幅图”相隔百年,但蕴藏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省略号一方面表明课堂讨论热烈,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提醒考生还可以结合自己对这两幅图的思考展开写作;着意拓宽了写作空间,有助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 第三层,是第6段,老师的总结发言,既是总结也是延伸。从总结的角度看,强调了同学们的收获;从延伸的角度看,引导同学们在下课之后,更广泛地关注当下抗击疫情的更多场景。而其中出现了两个“课”字,前者指“正常的、校内的课堂教学”,后者指“具有教益的事实”。当前学生无法返回校园,不能进行正常的、校内的课程学习,但是可以经由不同媒体获取丰富的资源,从而了解抗击疫情的真实场景,关注、了解和思考这些具有教益的事实,是学生获得精神成长的可行且必要的途径。‎ 图片画面简单,文字语言浅显,但材料蕴意丰富。‎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引导语包括两句话,与材料部分相呼应。‎ 第一句话: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既创设了写作情境,又明确了写作方向。本题的写作情境是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主题征文活动;写作方向是“独特一课,别样收获”,既要写“一课”,更要写“收获”,两者紧密关联,“收获”段由“课”而来,“课”的目的须是有“收获”。‎ 第二句话: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既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该班同学”,又提示了写作目的“向公众号投稿”,还强调了写作重点“认识与思考”。这里的“认识”主要是指认知,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情认识、理性认识;“思考”‎ 主要是指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思考要有底线思维、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前瞻性眼光;“自己的”主要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得体”,即所写文章要符合高三学生身份、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合而言,引导语创设了写作情境,明确了写作目的、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和最核心的写作方向。帮助考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1.结合材料 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展开写作,不能脱离给出的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不能离开“独特一课”去泛泛而谈“别样收获”。‎ ‎2.贴合背景 要求考生在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发表“别样收获”的见解时,必须贴合“课后”这个小背景和“抗击疫情”这个时代大背景展开写作。‎ ‎3.切合身份 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4.自拟标题 文章要求有标题。‎ ‎5.自选角度 ‎①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 ‎②从医者“忙回礼”和“顺势回礼”的角度切入 ‎③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 ‎④从两幅跨越百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 ‎……‎ ‎6.确定立意 ‎①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感恩与信任;对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于担当、尽责奉献等的真诚感谢和深情赞美;对我国尊医重卫优良传统的延续……‎ ‎②从医者鞠躬回礼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关爱、尊重、平等;作为一般意义所理解的“施惠”的一方,医者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接受患者的敬意,而是体现了“功成不居”的大气,正是因为这种不以功自居、不以德自傲的谦恭,成就了这一幅和谐的画面。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正是医者对患者的真诚平等、热情相待、彼此尊重,是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闪光。……‎ ‎③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医患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谐友善……‎ ‎④从两幅跨越百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变化的是时间,而不变的是内心的感受,进而在精神、传统等方面,引发对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的进一步思考。100多年前,我们已经有这种和谐的、堪称典范的医患关系,如果我们能赓续这一美好传统,一定能为医患关系的困境破局;也可以是:发掘历史上的资料与当下的媒体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会对我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改善现状有更深刻的启发。‎ 满分作文:‎ ‎“医患鞠躬照”,给我们上的特别一课 ‎【点评:标题概括事件,表明观点,且呼应“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要求】‎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展示了两幅“最萌医患鞠躬照”。不同平常的内容,视角各异的讨论,传统课堂的延伸,让我们启迪良多。读好有字之书,也学会去读无字的人情人性之书,这无疑是疫情下我们的“独特一课”。‎ ‎【点评:开篇引出材料,言简意赅,点明“独特一课”的主题。】   一边是纯真稚气的孩子,一边是看惯生死的医生。这两张照片,被我们成为“最萌医患鞠躬照”。乍一看,觉得确有萌萌哒,细细一品,又觉得庄重无比,两张照片之间相隔百载光阴,而医患真情绵延犹在。那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诚意,有小患者对医生的由衷感激,也有医护对患者的尊重爱护。无怪乎,大家纷纷表示,表示内心瞬间就照片上流淌的温情融化了。我们之前看过,在课堂上再次见到,而感动有增无减。‎ ‎【点评:回到照片材料,做一些阐释。】   诚然,我们的感动爆棚,也和经历这次空前疫情而情绪日益积蓄有关。新冠肺炎肆虐,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护辞别亲人,立下军令状,甚至留下“遗书”,冲在了战“疫”一线。他们与死神较劲,与病毒角力。从离别车站滚烫的泪水,到防护服里冰凉的汗水,从“请战书”上的鲜红手印,到口罩勒在脸上青色的印痕,他们的“最美逆行”,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的无声之行,不言之教,也给我们上了内涵胜过某篇小说某段诗歌的一堂堂课。‎ ‎【点评:联系疫情背景,分析被照片“感动”的原因,列举多个抗疫的动人场景,照应标题,也符合材料中“老师”所说: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在这个危难关头,“最萌医患鞠躬礼”的重叠再现,击中了每个人的内心。哪怕我们平常对医护有成见有敌意,现在也流露出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与感恩。而当00后最小医护穿上白色战服的那一刻,同样作为00‎ 后一员,我毫不掩饰,我为同龄的代言人而自豪而感动!‎ ‎【点评:再回到材料的“医患鞠躬礼”,注意身份意识:00后的告高三生】‎ 也许是小患者受过医护阿姨的细心照顾,也许是孩子童心未泯而家教有方,他以90度鞠躬,替我们所有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回谢意和敬意。我们在看到照片时,是否也在心里,跟着孩子弯下了直立的腰身?然后不由自主地就开始点赞和转发。我们的课堂上,比孩子大一点的年轻学子,经历的病痛不多,但并不难激起同理之心。‎ ‎【点评:继续分析,从小男孩的情感出发,阐释“医患鞠躬礼”的具体内涵,记得结合自身身份,结合“一课”的场景来写】‎ 不容我们回避的是,人们在平时也对医护有过误解,乃至伤害。这里面的原因,有医患关系链出现断裂,也有个体戾气过重,理智缺失。但大难来临,我们又赧然发现,仇医的心态应该被摒弃,因为医生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国。在这堂语文课上,有同学就评论道:“百年的时光已苍凉,但愿医者间的互爱互敬未冷却。”还有同学说,我们渴望保温的,又何止美好的医患关系?还有互敬互容、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乃至陌生人之间,大抵如此吧!‎ ‎【点评:正反对比,先反面写“误解,乃至伤害”,再正面写疫情背景下我们新的认识。本段最后几句话,有所延伸升华,从医患关系感悟人际关系,且扣材料意识很强,再现“独特一课”的过程与收获】‎ 当疫情散去,医护也褪去英雄的光芒,隐入普通的人群。而美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应存在于大难来临时,也应恒温在相安无事中。这应该是“医患鞠躬照”给全社会人,更是给我们年轻学子上的“独特一课”吧!‎ ‎【点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再次将照片和“独特一课”紧紧关联】‎ 好题示例:‎ n 最暖心互敬,给我们的深刻一课 n 疫情给我们的生动一课 n 疫情下,每一课都很宝贵 n 医患间应有的尊重与关爱 n 关注社会是人生必修课 n 学会感恩,是一生的护身符 n 心有敬畏,知恩识礼 n 百年流逝,仁心不泯 n 穿越百年的医患鞠躬,暖人!‎ n 代代相传的医者仁心 n 医患之间的“礼数”‎ n 以仁心缝合医患矛盾 n 让仁爱留驻人心 n 医患互敬应常态化 n 从医患间的温馨瞬间说起 时评选段:‎ ‎(一)‎ 照片中的老者,是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滕根先生。在巡查病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敬,他顺势弯腰回礼,也被摄影师抓拍了下来。对比两张照片,不仅定格如出一辙,连人物背景也完美复制,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 医患间温馨的瞬间,诠释着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也涌动着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一个世纪后的经典重现,深深感动了大家,网友纷纷评论“仁心皆不变”,“暖心的致敬”。愿医患互爱代代相传!‎ ‎(素材来自“央视新闻网”)‎ 时评选段:‎ ‎(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教养好像阳光,带给人温暖和幸福,赢得人的认可和尊重。良好的教养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对于父母而言,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 有人说,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这个画面犹如一股暖流,将在这个严冬里,给很多人以温暖和宽慰,医生的妙手仁心,患者的感激和尊敬,这样的和谐背后,就是大爱的呈现。‎ 毕淑敏说:有教养的人内心装着一个温暖的春天。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素材来自公众号“人民教育 ”)‎ 时评选段:‎ ‎(三)‎ 一个鞠躬,看似寻常,浓缩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包含了久违的理解和尊重。‎ 眼下,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以怨报怨,只能怨上加怨。人性本善,好人总是大多数。医患之间,与其怀疑防范,不如信任尊重。因为好医生和好患者都不是“偶遇”的,而是相互用心碰撞出来的。一位好医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患者;一位好患者,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医生。‎ ‎(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白剑峰)‎ 时评选段:‎ ‎(四)‎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了战“疫”一线。他们与死神赛跑,与病毒“读秒”。连轴转时,他们有的累瘫在地上;防护物资短缺时,他们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为了少上厕所,有的戴上了尿不湿工作。从那摁满手印的“请战书”,到被护目镜、口罩压出勒痕的脸,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在此次“战疫”中,人们对医护人员流露的情感也几乎“同调”:内心感恩,充满敬意。而“医患鞠躬礼”经典画面再现,就颇具代表性。‎ 也许是小男孩耳濡目染,又或许是家教有方,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感人瞬间,是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树干”长结出的“果子”。而这张图片能在网上走红,也在于小男孩这一记鞠躬能代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谢意,很多人都在点赞跟转发时,将自身情感投射在了那一记鞠躬上。‎ 在以往,顺着信息不对称生成的不理解,加上暴戾与失智,总容易催生出很多医患冲突乃至伤医行为,这让人痛心并遗憾。‎ 但经历这次疫情,有些心态该获得洗礼,那些曾经发生在医患之间的不友好行为,也该得到荡涤。在网上,面对时隔百年的最萌医患鞠躬礼再现,有网友就评论道:“愿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如这般代代传承。”‎ ‎(素材来自公众号“新京报评论 ”,作者 李万友)‎ 下水作文:‎ 不同世纪 相同仁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面对严峻的疫情。每人只能呆在家里,接受老师的网上教学了。那天,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里展示‎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两张图片。一张照片是某医院新冠状隔离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另一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在我看来,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传达出相同价值观,那就是仁心,即仁爱之心。‎ 我记得,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中药铺的名老中医自题了一副春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就是仁心。‎ 仁心,不一定要胸怀天下;英雄,也不一定要杀身成仁。就像这两幅图画一样,都是医者对小患者一种仁爱之心。其实,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上个世纪,还是如今,医者都是展示出相同的仁爱。只要医者爱患者,帮助身边的患者,默默地奉献,他们都是存仁心之人,都是值得我们致敬之人。他们的行为都是让我们感动的,都能够触动我们心灵深处最柔弱的地方,都能够让我们在一瞬间,潸然泪下的。‎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腾飞,面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冷漠之感。我们往往忘记了我们还得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心,永远不能丢了。所以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播放这两幅图片的时候,令我们动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震撼力。这两幅图片的感动点就是“仁”和“爱”。‎ 那么什么是“仁”呢?那就是二人成仁,仁爱之心,永远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就是一个护士和一个小患者,一个小患者和一个院长之间展示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上能够得到爱,学到仁。能够用树立自己的仁心去帮助别人同样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跟同类的人做同一种心灵的频率和同一种的心灵模拟,这就是仁爱践行的简单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上个世纪的院长对于小患者的仁爱,在当下已经完成了,但是他们把它推广开来,经过一百年之后,面对大疫情,大灾难的时候,不需要多么口号,也不需要位高权重,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直接打动了我们彼此心灵深处。这就是仁爱的力量。‎ 反观当今社会,很多人把自己单纯当作一个谋取成功的工具,一个赚钱的工具。很多人很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缺乏仁爱之心。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很多人都是步履匆匆。如果你想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立足,必须每天都得向前看,都得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过别人。一种永无止境的竞争之中,消耗了人的大部分的精力,哪里还有时间是构筑“仁爱之心”呢?这种单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竞争不仅让人变得疲惫不堪,还让人变得狭隘、自私。我们经过这次疫情之后,经过这节独树一格的语文课之后,应该好好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一颗颗仁爱之心。我们每个高中生,从这节课开始,开始构筑和修炼一颗颗仁爱之心。‎ 同学们,朋友们,经过这节别样的课堂,我们收获一个哲理:有仁心者,便如星光,永恒在夜空。大家奋斗吧!‎ 心怀敬畏,识礼知恩 ‎2020“着了魔”,新冠病毒肆虐,席卷全球。疫情期间,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救治下,许多患者终于出院了。看这张照片里,一位小患者出院时向护士鞠躬致敬,以示感恩,护士也鞠躬回礼,仿佛在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画面似曾相识——上个世纪初,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英国医师梅藤更查房时,一位小患者向他鞠躬,他也顺势回礼。两个孩子跨越百年,却同有一颗感恩之心。 ‎ 为什么这样的照片令我们动容?恐怕是因为,这样的画面——太少了。‎ 细回想,疫情的消息占据各大媒体界面之前,我们正沉浸在杀医案的惊恐中。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遭一位患者家属恶性伤害,颈动脉遭拉锯,惨绝人寰;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被砍伤,手掌肌腱及关键神经断裂,难再操刀。在这些事件中,不要说鞠躬致谢,连敬畏之心都荡然无存。在此之前,医患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其背后,正有一种现象——感恩与敬畏之心淡泊,患者的利益已经凌驾到医生的生命之上。唉,我们何德何能?‎ 医护人员的回礼、客气,反映的是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把他们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像照片中孩子一样,心怀敬畏、识礼知恩,才是正道。‎ 疫情期间人人自危,医护人员的壮举也一次次打动了我们。一张请愿书,十枚红手印。当所有人宅在家里远离病毒,他们却前赴后继赶往病毒聚集的地方。每天面对无以计数的患者,体力透支了也只能穿着防护服在医院里席地而躺、和衣而卧;夫妻同在一家医院,也难以在防护服下认出彼此;有战友感染离别,擦干眼泪继续工作。医护人员拥有我们没有的技能,更做出了我们不敢做出的选择。我们普通人无法上前线挽救生灵,至少也要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白衣使者,常存感恩之心。‎ 疫情的泛滥与余悸在为我们敲响警钟,照片里的孩子也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重新正视医护人员的不易,审视自己的判断,驱散自私与高傲的“恶魔”,重修礼仪之道,回归本真之心。‎ 黑白照片可以变成彩色照片,照片中的孩子可以日渐长大,但长大后的我们,不能忘了——心怀敬畏,识礼知恩。‎ 精彩时评:‎ 人民日报评论:‎ 好患者不是偶遇的  ‎ 最近,一组医患鞠躬照在网上热传。‎ 在北大医院,患者李先生来到医学影像科护士孙艳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护士,您好!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您……”孙艳鞠躬回礼,并认真回答了李先生的问题。李先生很满意,又鞠一躬,欣然而去。‎ 一个鞠躬,看似寻常,浓缩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包含了久违的理解和尊重。此情此景,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的一张老照片:在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西装革履的苏格兰医生梅藤更,与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小患者相遇,一老一小,互相鞠躬。‎ 作为医生,谁都希望天天遇到好患者。有人说,假如患者都能如此彬彬有礼,怎么会有医患纠纷?事实上,患者如同自然界的物种,形形色色,良莠不齐。有的知书达理,有的蛮横无理;有的宽容大度,有的刁钻挑剔;有的心怀感激,有的充满敌意。‎ 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医生,可能遇见“好患者”,也可能遇见“坏患者”,谁也无法挑选。但是,医者治病,如同佛陀度人,绝不应有所区别。无论遇见什么样的患者,都应心怀慈悲,一视同仁。不求有所回报,但求无愧于心。医生所能做的,就是善待每一位患者。‎ 生病是人生的一场“自然灾难”。在医院里,到处是愁苦的面孔、痛苦的呻吟。无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都是对人性的摧残与折磨。疾病让人变得更加脆弱敏感,甚至焦虑暴躁,一触即怒。有的患者平时温文尔雅,生病时却脾气怪异、出言不逊,这都是疾病惹的祸。‎ 有时医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可能激怒患者,引发一场意外冲突。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厌恶型刺激”。如果医生不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归咎于患者“素质低”,认为遇到了“坏患者”。如果医生能够体谅患者的疾苦,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纠纷。‎ 医疗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治疗,第二个层次是关怀。事实上,很多患者来到医院,既是来治病的,也是来寻求关怀的。尤其是对于绝症患者来说,明明知道病已无法治愈,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这群“陌生人”的照护和抚慰。‎ 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每天疼痛难忍,止痛药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一位小护士每隔两小时就去他床边一次,握住他的手,说上几句话。结果,每当这位小护士到来的时候,他就不喊疼了。护士的安慰,成了最好的“镇痛剂”。可见,心灵关怀的价值,有时远远超过生理治疗的价值。‎ 医学是一门温暖人心的科学。一位好医生,不应只是“人体修复师”,更应是“心灵按摩师”。笔者认识一位医生,医术并无过人之处,名气也不大,但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举手投足,令人温暖。‎ 例如,接诊之后,总是面带微笑看着患者;听诊之前,先在手心焐热听诊器;检查之后,顺手帮助患者拉好衣服。他行医一生,救人无数,竟不知医疗纠纷为何物。在这样的好医生面前,再难缠的患者也会被感化。‎ 眼下,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以怨报怨,只能怨上加怨。人性本善,好人总是大多数。医患之间,与其怀疑防范,不如信任尊重。因为好医生和好患者都不是“偶遇”的,而是相互用心碰撞出来的。一位好医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患者;一位好患者,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医生。‎ 人民日报评论:‎ 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 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情况随时联系”,本来冷冰冰的病历本瞬间就拥有了人性的温度。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贠健这个坚持了15年的小习惯,近日被网友“爆料”后,在让赴诊患者感动感叹的同时,更收获了无数网友真诚的点赞。在深圳八角门事件、湘潭产妇死亡风波、岳阳“医闹”等多起医患矛盾之后,这个病历本上的小细节、舆论场上的大感动,也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让人思考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医患关系。‎ 医者父母心。正如父母希望孩子碰到问题随时联系到自己一样,医生贠健也作如是想。在他眼里,能用电话解决患者的小问题,就省了患者专门跑医院的奔波之苦。贠健的习惯养成,源于对病人需求的换位体察。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患者凌晨5点或者午夜来电而拒接,也没有因为领导同事不知晓而放弃坚持,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这样一个走心的连线,去坚守和践行大医精诚的圣训。‎ 人们的点赞,也是对贠健式好大夫的渴望。有网友这样写道:“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关心我、愿意了解我的医生,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有没有钱的医生,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的医生,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这种朴素的期待,恰是一个世界著名行医理念的注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赞誉贠健的同时,也有人提示“善良的风险”。曾发生在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的一起医疗纠纷,正是由医生好心电话指导却事与愿违而触发的,当事医生不堪“医闹”选择自杀,好在抢救及时,没让这起纠纷再添人命。也许正是类似的一次次教训,提醒医生要谨慎热心,要学会风险规避。诊断必在医院,常规检查必做,手术风险确认必签字,也渐成医学管理上的一种保险做法。这样一来,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加强戒备,拉开心理距离。‎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谁也不愿意让自我保护与医者仁心相互对立。‎ 当医生都不愿意冒风险时,医学怎么能进步?患者怎么能受益?医患矛盾的今天,不仅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连,也与新闻舆论的“放大效应”有关。解开死扣,消除戾气,需要消除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坚守着初心。‎ 现代医学并不完美,但生命的旅程离不开它的护佑,医生与患者理应结伴而行、相互扶持。不仅医学要从技术主义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轨道上来,医生要会手术又会心术,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只有双方缔结为情感与道德的共同体,有了互信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和谐医患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