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围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祖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龙和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卦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鯀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神话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B. 上古时代,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例如龙是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 C.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有两条途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与内向认同,夷变为夏。 D. 古代神话中蕴含的创造、奋斗、奉献、团结等精神,促进了华夏民族发展壮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神话在华夏民族凝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B. 文章按历史时代顺序,清晰地揭示了龙如何一步步成为华夏民族统一图腾的过程。 C. 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言论,有力论证了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 D. 文章较为具体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其中包含了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B. 华夏民族通过兼并扩张,将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变成其一分子,不断发展壮大。 C. 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尽管荒诞,却使龙成了华夏民族图腾,中华民族成了龙的传人。 D. 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华夏民族品格的铸造、社会责任的形成,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不正确。有的部族有多个图腾,如炎帝部族就有羊图腾与牛图腾。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言论并非论证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而是意在说明神话对于中华(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意义。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并不是所有的图腾都“包含了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文中特指龙。B项,“华夏民族通过兼并扩张”不正确,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成为华夏民族一分子是主动归依。C项,“却使龙成了华夏民族图腾”不正确,早在黄帝入主中原后,龙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故选D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 “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 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 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B. 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C. 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 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5. 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涂弦夫的书斋 名由“守墨斋”改 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答案】4. C 5. 答案要点: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章主旨。 6. ①“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②“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第二点也可从文章具体内容切入,分析“守黑”的含义:面对人生变故能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生活;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能够理解、尊重并包容。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有误,涂弦夫是从吴一品“各是各的享受”一句里慢慢感悟到了人生态度,因而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吴一品是主人公涂弦夫的知己,所以在涂弦夫遭受抢白后把吴一品“叫过来”,所以能听进他的话,所以才有所改变,这不仅是情节的推进,也是主人公形象的完善过程;吴一品能洞悉生活本质,引领主人公进入另一种境界,也引领读者进入另一种境界,无疑对表现主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首先,这一改变,切合了题目“知白守黑”;其次,“知白守黑”的含义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但不要过于执着,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这一改变表明了涂弦夫处世态度的变化。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此题考核欣赏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答题时一般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摘编自林芝罘。 《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7. 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 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 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D. 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 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 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E. 参照2016年,可看出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表现不佳与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采取完全不同的补贴政策。 9. 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CE 9. (1)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 (2)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 (3)“减少补贴金额,并提高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的技术门槛。”或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4)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通过寻找、锁定、分辨、提炼,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本题的阅读范围在题干上已有明确,就是材料四即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的理解。A项来源于“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A项只概述“新能源汽车”正负积分的转让与抵偿办法,对于正积分,用语为“可以”,对于负积分,用语为“只能”,A项选择正确。B项来源与A项相同,是从油耗积分的角度来考查。原文表述为“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可知B项前半句“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积分来抵偿”正确;根据原文“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可知后半句“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正确。C项来源于“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由此可以推知,“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时,不一定需要通过“买分”来解决。所以C项错误。D项内容属于对材料四政策引导效果及作用的理解与推断。应该说,这几则材料都是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府所做的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来展开的。应该结合材料三的表格以及材料四的最后一句“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进行推断,这项自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策的用意,当然包括“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两项内容。材料四“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进一步证明了要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因此D项正确。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为多选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A项内容源于材料一,“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既说明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又能证明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且材料一明确指出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因此,A项中“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表述有误。B项,“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有误,根据材料二,“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免征的车辆购置税直作用于消费者,并非直接给车企,政策表明带给车企实惠的方式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C项,正确,根据材料二,“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由此可以倒推这些车型在续航和电池方面表现不佳。D项,“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有误,材料三显示,2013年比2018年多80-150 公里档位的补贴,“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有误,根据材料三,对2018年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补贴并没有减少。其真实意图是:从总量上减少补贴,同时通过差异化管理,促进纯电动车提高技术,延长续航里程。E项正确,根据材料三,2018年对续航表现不佳车型(80-150、150-200两档)减少补贴,对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300-400、大于400两档)增加补贴。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目要求考生在检索、提取材料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将多个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贯通重新组合,然后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表述来源于材料一,这应该是下面几则材料的背景材料,下面几则材料都是基于这种“大而不强”而采取的各项政策。考生可以从对这则几则材料的时间界限以及这个时间区间内所采取的政策进行概括。这道题是考查概括、整合内容的能力,要有全局观,概括起来不会太难。 点睛:整体上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难度在于阅读心理的影响而不在回答问题上。阅读心理的影响主要是材料看似多而杂,数字、图表、文字的夹杂,给考生在应考心理上制造压力,但是,围绕几则材料涉及的中心话题有一个整体印象和把握,然后再对多则材料稍加梳理,在细致处多用心细读,在问答题上多有整体观、概括提炼,这种意在考查考生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要求的题目,也很难出多么难的题。因此,这类题要心细、沉稳而有求满分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 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 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 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 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 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 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捉到边防的事。 D. 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2)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道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沈介归”一个事件结束,后面断开;“已”是“然后”的意思,表示时间的推移,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错,应是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遽:突然;以:把,介词;俟:等待;白: 报告;既:已经;晏然:平静;比:等到。 参考译文: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起初因族祖恩荫得官。绍兴五年廷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第二,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帝宠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 升为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黄中不答应,官吏私下画图进献。宰相对祭酒周绾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绾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么用?”周绾退下来,对别人说:“黄司业的话精当切实简短扼要,可惜不是谏官。” 担任贺金朝生辰使,出使金国回来,说金国人修治汴宫,必定要迁居逼迫我朝,应当早做准备。皇上吃了一惊。宰相回头对黄中说:“沈介回朝,竟然没听见这话,为什么?”过了几天,黄中告诉宰相,请求因随意说话等待处分。然后授任沈介为吏部侍郎,调黄中补充沈介的位置。黄中还进言戒备边防,又不被采纳,于是请求调到地方任职。皇上不答应,说:“黄中淡泊谦让有操守。” 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说:“这是国家大事,臣子极为哀痛,一旦有所失礼,对天下后世的人怎么交代!”最后得以按照礼节办理。黄中自从出使回朝,每逢拜见皇帝都进言边防大事,又特别陈述守卫防备的方法策略,高宗称好。不过几个月,金朝完颜亮已经聚兵渡过淮河。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乾道改年号时,黄中年龄刚好七十岁,就因年老辞官。过了六年,皇上驾临讲筵,回头对侍臣说:“黄中是位老儒,现在哪里?年纪多大了?精力或许还没衰退吧?”召唤入朝在内殿接见,慰问非常优厚。 授任龙图阁学士,退休。凡是乡里晚辈后生前来拜见,一定用孝悌忠义诚信教育他们。朱熹写信求见,有这样的话:“今天我前来,将在堂下拜两次,希望您坐着接受,使我前进到学生的行列,那就是我的愿望了。”他被人敬慕像这个样子。这以后,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羔。生了病,亲手起草遗表,深深把君主的职权不可以让左右的人代管作为告诫。淳熙七年八月庚寅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①,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B. 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 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 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15. 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4. D 15. 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五六句引用众人的说法,作者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在七八句以这里自古至今漫漫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来作回答,来表达作者的反战思想。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正侧结合的手法”错误,应为“侧面描写的手法”。故本题选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本诗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苦寒景象。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诗中说的“长城战”,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诗人把议论,说理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回答本题时,先总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然后结合诗句分说诗人的反战思想的表现:三、四句中塞外枯旷苦寒景象,五、六句作者不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七、八句以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分点来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中表现屈原坚守前圣的美好品行,甘愿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氓》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比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 ③《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了生死本不相同,长寿短命也不一样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 ,是自己不必后悔的,也是别人不会讥笑的。 【答案】 (1). 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桑之未落 (4). 其叶沃若 (5).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 (7). 舞幽壑之潜蛟, (8). 泣孤舟之嫠妇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殇”“壑”“嫠”的写法。 17.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蓊(wèng)郁 弥(ní)望 猗(yī)郁 混(hùn)沌 B. 肄(yì)业 冶(yě)游 相勖(xù) 訾詈(yán) C. 镣铐 枷锁 蜷缩 峰颠 D.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崇山峻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辨析能力。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本题要求选出“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A项,“蓊郁”中的“蓊”应读“wěng”,“弥望”的“弥”应读“mí”。B项,“訾詈”中的“詈”应读“lì”。C项,“峰颠”应为“巅峰”。故选D。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A项,修短: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短;B项,舞、泣:动词实用用法,使……舞动,使……哭泣;C项,夷、近:形容词作名词,平坦的地方,距离近的地方;D项,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暗昏惑的地方。故选B。 1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A项,被动句,“于”表被动,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集会。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其址舍”,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赤壁之下游”,在赤壁之下游览。故选A。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道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靠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适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壁合的姊妹篇。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使用对象不当。②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③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④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不着边际。⑤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感情色彩不当。⑥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不合句意。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 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 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可在“保密性好”后面加“的优点”;B项,语序不当,可把“尽管”移到句首;D项,搭配不当,可把“扩大”改为“加强”。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B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 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 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 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洗耳恭听”,专心地听。指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B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C项,“内容完全晓得了”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政府公函用语。D项,“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指正”,谦辞,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使用得体。所以选D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任性”一词较为流行,大家议论纷纷。 甲说:“任性率真当然好,不拘束,自由逍遥地生活,成为多少人的向往啊。魏晋风度,名士风韵,多么地惬意!” 乙说:“有钱可以任性,有才也可以任性,但你得先“有”什么才可以啊。” 丙说:“许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太任性,不就成了‘坑爹一族’嘛。” 丁说:“对待任性行为,有的需要欣赏,有的需要守望,有的需要制止。”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任性的浮沉 人常任性,因为任性即人性。 有钱,有貌,有才,有闲……在当今社会的眼里拥有这些便是有了任性的资本。都说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而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那么任性无可厚非投影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心理。 “走红”是近年媒体常用的一个词,那么“任性体”的走红实属偶然还是必然?答案自然是后者。从古至今任性者不可指数,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为杨玉环兴师动众千里送荔枝;滴滴与快的为了争夺市场掀烧钱战争,广电为防资本主义思想侵袭频频发禁令等等。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恣意放纵,他们无所顾忌,他们很任性。 有些人的任性我们远观,他们的火烧不到我们这边,但是我们羡慕、嫉妒,我们不满、不快;有些人的任性我们愕然,他们的洪水掀起滔天巨浪,于是我们骇然、愤懑,我们争执、批判。人人都有任性的时候,但任性须有度,超过了限度跟无理取闹、蛮横便画上了等号。我们常说他人任性,没少带着讽刺和鄙夷的目光,但其实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消解和自嘲。因为我们想任性却任性不起来。 曾经的任性是不听话是执拗,如今的任性是欲望是肆意。“任性”的变质无非是当今社会的产物,我们价值观从流飘荡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有的人一成不变,有的人模棱两可,有的人面目全非。炫富摆阔太多人咬牙眼红,强权硬施太多人气急败坏,这些心情情有可原,但从来都不是我们生活的主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无钱,无貌,无才,无闲我们也并非一无所有,幸福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再去开创更好的未来,我们何必奋不顾身只为一时的任性而冒着失去的危险呢?我们的价值观不是一座天平,让舆论让其他人任其高低任其左右。擦亮眼睛,疏通心脑,别人的任性我们不妨将它看做一道风景,任性像湖中的叶片起起伏伏飘摆不定,看它的浮沉,我们坐在湖边悠然自得地轻抿小酒、吟赏烟霞。 做人要做自己,无拘无束地活着,可以有自己的小任性,却凡事有个度。轻挑一抹笑容面对生活,我们很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社会、时代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和文化积累的能力。 (1)材料一是关于“任性”的典故,详见百度百科。二是网络上“有钱就是任性”的故事:41岁的江西人老刘在明知被骗的情况下仍坚持向骗子汇出54万元巨款,被网友调侃为“有钱就是任性”。 (2)材料解析:本作文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和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明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材料的同时,对其写作范围予以限制,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写作,以便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选材立意来源于现实,但又不限于吐槽与自嘲,思维多向,话题可深可浅,学生有话可谈。 (3)材料内容与含意分析 A.材料的写作内容:主要是关于“任性”的多角度思量。 具体的内容有: ①甲的话是对“任性”的正向解读,即为逍遥自由,不受羁绊的生活方式。并以魏晋风度为例,露出向往、追慕之意。 ②乙的话认为“有”什么才能任性,其实是引导学生思考,任性其实有条件的。有钱,有才,有权,有势,有位,有个性,有嗜好兴趣……对此观点,学生可褒可贬。 ③丙的话,是从“任性”的反向解读,指出“任性”的危害。任性须有“度”,过分过度,就变成了许多年轻人的任意胡为,飙车、炫富、吸毒,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父母,可谓危害大矣。 ④丁的话,则带有总结性质,“欣赏”,是对名士风韵异风的欣赏;“守望”,是对任性的行为要及时引导、转化,避免危害的产生;“制止”,则是对已经产生的危害的“任性”当头棒喝。当然,也可以有其它的态度,如宽容、接纳…… B.材料的“含意”: ①任性是表象,骨子里追求自由:a.成人世界的任性,实质是一种风采。b.魏晋风度,虽不可复制,但可以倾慕。c.人要有点对自由的精神追求,人要有对张扬个性的自身诉求。 ②任性需要“底气”,个性才有“支撑”:a.个性时代,张扬个性但不应轻浮或狂放。b.有钱、有才、有权、有势也不可任性。涵养精神道统,内敛含蓄温和,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c.任性须有度。 ③对待“任性”的心态:a.欣赏与倾慕:对“任性”的肯定与赞扬,就是一种欣赏与倾慕。b.守望与制止。年轻人的任性,需要大人的守望,把握其度,不使发生危险。c.宽容与接纳。对待任性,需要宽容。这是一个社会是否民主的标志。d.反对任性。认为任性是一种放纵、纵容,会产生危害,必须反对与禁止。 (4)立意角度 从对“任性”的多角度解读,从对“任性”的不同态度,从思考如何去“任性自由”,或综合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角度,均可。 立意示例: ①快意人生,常存自我; ②任性人生的守望; ③丰盈的精神,任性的世间; ④不可任性; ⑤任性不可无度; 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任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