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3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移栽 游睿 办公室里放着一盆盆栽,植株矮小,模样普通,常大年却异常珍惜,天天施肥浇水,一有空还端着这株植物仔细欣赏。但盆中的植物似乎并不领情,耷拉着枝叶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宛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常大年为此忧心忡忡,特意到农业局去请教植物专家老严。老严一看这植物,当即说这么个破玩意儿你扔了算了。‎ 常大年说,怎么能扔?这盆盆栽意义重大。我来找你,就是要救活它。‎ 到底有什么意义,说了我就给你支招。老严说。‎ 常大年看着盆栽,叹了口气,就给老严讲起了它的来历。‎ 两年前,常大年到山区采访。那里海拔较高,土地贫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途中,常大年遇到了小光。当时小光读小学四年级,非常懂事,除了读书,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可从出生以来小光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常大年问小光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光说就是希望您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一次年。常大年被感动了,专门策划了一期节目,千方百计让他们一家人相聚。当看到这家人阔别10年后温馨相聚的场面,常大年再次被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小光的父母在家乡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家人从此不用再分开。‎ 常大年离开那里时,小光一家人都来送他。常大年问小光,你高兴么?小光点着头说高兴。‎ 后来小光的爸爸非要送常大年一些土特产,常大年拒绝了,自己却挑了一株山上的植物,就是现在这盆盆栽。‎ 常大年说,每次看到这株植物,都能让我倍感荣耀。你说,这株植物意义重大不?‎ 老严说,重大,相当重大。不过,你要真心救这株植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盆子里装上它生长地的土。‎ 常大年说,不就是原来的土壤么,这有何难?‎ 常大年立即带着这盆盆栽直奔山区,找到了当初给小光父母提供工作的工厂。但厂区负责人告诉常大年,小光父母已离开了工厂。‎ 又出去打工了吗?常大年无不担忧地问。‎ 那倒没有,好像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就在学校旁边。‎ 常大年顿时舒了口气,连忙驱车到镇上的学校门口的小超市。‎ 小光的妈妈连忙热情地招待常大年坐。‎ 常大年连忙说不客气,你们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小光妈说,不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包括这个超市,也是好心人帮忙才开的。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的未来多么重要,真得谢谢您。‎ 常大年说,你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小光妈说,我和他爸就是读书太少了,只能出去打工,可孩子不能再走我们一样的路。只是这孩子不懂事,成绩也不咋样,很伤脑筋。‎ 常大年说,孩子小,不着急。对了,小光他人呢?‎ 小光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说,他爸陪他去补习班了,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补习班?常大年当即一愣。‎ 我们这么多年没管他,他基础太差,马上读初中了,不补怎么能跟上?‎ 恰在这时,常大年看见小光耷拉着脑袋和他爸爸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两年不见,小光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了,高高的个子,反倒让他爸爸显得矮小了许多。‎ 小光,常大年喊了声。‎ 小光抬起头,眯了一下眼睛。小光爸爸瞪了他一眼说,叫人啊。小光才喊了一声常叔叔。‎ 常大年心里一颤,但脸上还是热情地笑了。常大年端出自己的盆栽说,你还记得这个吗?小光,今天常叔叔可是找你帮忙来了。‎ 小光瞥了一眼盆栽说,要我帮忙可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常大年有些意外。‎ 小光又看了一眼他爸爸,趁他不注意才把常大年拉到了一边小声说,你走的时候我搭个顺风车呗。我想去城里打工!越远越好!‎ 小光话音未落,常大年手中的盆栽却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顿时粉碎。‎ ‎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移栽”意蕴丰富,一是指小说中盆栽花苗的移栽,二是指小说中小光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B.老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 C.小说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常大年的乐于助人,小光的认知变化。‎ D.小说结尾写常大年手中的盆栽落到地上,既写出了常大年的惊愕,也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 ‎2.小说中写常大年对老严讲盆栽的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 ‎ ‎ ‎ ‎3.小光先是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来却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答: ‎ ‎ ‎ ‎【答案】‎ ‎1.A(B项,“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错误,这个人物的出现并不是用来衬托的。C项,常大年乐于助人的品质主要是通过插叙来补充的。D项,“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错误,文章并没有表达这种意思)‎ ‎2.①补充交代盆栽的来历,丰富小说内容,既照应上文常大年所说盆栽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因,又与下文小光逃离亲情的举动形成对比。 ②丰富了常大年这个人物形象,突出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 ‎3.①小光的这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小光请求常大年帮他实现与家人团圆的心愿,体现的是留守儿童渴望亲情;后面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体现的是他因基础差而受承了巨大的压力,受不了家人的管束,渴望自由。②作为家长一要认识到小孩子正是处于成长时期,需要家人的陪伴,尤其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关键时期没有在其身边,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到时来纠正就难了,像小光的成绩因为当时基础差就没有跟上去,学习起来特别费力且有压力,没有自信,这种情况在当今留守儿章中比比皆是;二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要看到孩子的品质,如小光小时候的懂事,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孩子有这些美好的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 ‎3.首先表明态度,即针对小光前后的行为是否矛盾表明态度;然后从原因的角度谈思考。小光为什么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为什么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大人应该怎么办?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答案不难得出。‎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铁拐李”传奇 陈圣芳 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 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铁拐李”他有时也会把几分钱给湾里的剃头匠,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捊了又捊。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 ‎“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 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 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那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 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 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 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 ‎                                              (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 B.“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C.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 D.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E.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 ‎5.“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 答: ‎ ‎ ‎ ‎6.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答: ‎ ‎ ‎ ‎【答案】‎ ‎4.BC ‎5.①不修边幅,举止特别。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头发虽理得顺当,却不剪胡子。②能诗能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帮学校老师改正语法错误。③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笔一划地教“苕货”识字,用豌豆糖奖励孩子的进步。④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口哨,还吹出不同的声音。 ‎ ‎6.①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设伏。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忧虑,“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③结尾留白耐人寻味。“铁拐李”如今的境况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坪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 ‎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B.“我”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我”们平时缺少沟通,使“我”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 C.父亲嫌“我”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我”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 D.父亲总是让“我”和他坐同一条板凳,其实是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我”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我”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E.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小说的结尾写“我”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 8. 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 答: ‎ ‎ ‎ ‎9.“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思想性进行分析。 ‎ 答: ‎ ‎ ‎ ‎【答案】‎ 7. BE 8. ‎①“我”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基本不存在沟通,只是被迫坐在一起而已。②一语双关,表面是怕“我”失去平衡而摔倒,其实是暗示“我”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不要一期冲动,得意忘形。‎ 9. ‎①“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友好亲和:来了客人就让他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否则就见外了。②“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化解矛盾、解开疙瘩:父亲为村民调解纠纷,为“我”和妻子解决矛盾,最终都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③“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亲情无间:父亲在“我”家坐沙发时,“我”却坐在沙发帮上,致使父亲只住一晚就离开,从反面证明“坐同一条板凳”就是亲情的表达。④“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沟通教益:“我”升职以后,父亲和“我”“坐同一条板凳”的惊吓让“我”一直恪守本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