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2017-0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2017-09)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每题3分,共9分)‎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人神话中神岛(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 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4-6题。(共12分)‎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 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庄子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既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 ‎5、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4分)‎ ‎6、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7-9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爱的契约 艾尔克 我和玛吉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很拮据,且不说买汽车和房子,就连玛吉的结婚戒指还是我分期付款购置的。可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人们结婚不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还聘请婚姻顾问,签订夫妇契约。听说有些学校还要开设什么婚姻指导课呢!‎ 我真希望我和玛吉也能领受一下这方面的教益。这倒并不是说我们的夫妻生活不和睦。不,决非如此。要知道,我们在婚前就有了一个共同点——玛吉和我都不爱吃油煎饼。瞧,这不是天生的一对?然而我们结合的基础仅此而已。‎ 我想,签订一份契约也许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走上正轨。于是,我决定和玛吉谈谈。‎ ‎“玛吉,”我说,“婚姻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可是我们结婚的时候……”‎ ‎“你在胡扯些什么?”她不由得一愣,手里的东西掉了下来。‎ ‎“瞧,香蕉皮都掉在地上了。”我有意岔开她的问题,“垃圾筒都满了,要是你及时去倒,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四个孩子,十间房子,你关心的却是香蕉皮。”她生气地说。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名为《婚姻指南》的手册:“这本书是我从药房买来的。”没等我说完,玛吉已拎起垃圾筒赌气地往外走去。没关系,结婚教会我最大的秘决就是忍耐,忍耐就是成功。她回到屋里后,我接着说:“这里有一份夫妇契约的样本,是由一对名叫莫里森和罗莎的夫妇签订的,它适用于任何夫妻。”‎ 玛吉显然对这话题感兴趣,“讲下去。”她催促道。‎ 我打开书念道:“第一,分析每对夫妇过去的生活——是否有遗传病史,是否有吸毒嗜好和犯罪历史,是否有……”‎ ‎“别说了,我不想再听下去。”她失望地说,“只有傻瓜才会和这种人结婚。”‎ ‎“当然,”我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莫里森和罗莎也有过这类事情。但是,了解情人的过去总要比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好得多。这样蜜月结束后,即使碰上令人难堪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为时过晚了。”‎ ‎“怎么会为时过晚昵?一切可以从头开始,要是我们现在也签订一份契约的话……”‎ ‎“签订什么?”玛吉吃惊地问。‎ ‎“签订契——约。”我故意拖长了音调。‎ ‎“为什么?”玛吉疑惑地问。‎ ‎“因为契约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约束力。另外,它还能合理地分配我们之间的责任和权力。”我停顿了一下,建议说,“让我们也签订一份契约吧!比如每逢单年由你决定到哪儿去度假,双年则由我说了算。”‎ ‎“要是轮到我做主时,正碰上手头没钱,那我们不是只有呆在家里了吗?”她反问。‎ ‎“不错,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我说,“另外,契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酌情处理嘛。”‎ ‎“如果契约可以随意改变,那它还有什么用处呢?”玛吉反驳说。‎ ‎“言之有理。”我说,“想不到你还知道这些基本常识。”‎ ‎“如果你也懂得这些常识,就不会提出签订什么契约了。”‎ ‎“要知道,女人经常喜欢谈论平等和自由。一张契约至少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辩解说。‎ ‎“你不懂,亲爱的,”玛吉两眼紧盯着我的脸,激动地说。“平等对女人来说无关紧要,关键是男人是否值得她们爱。要是一个女人真心爱上了一个男人,她就会做一切事情来使他快活。这绝不是那张该死的契约所起的作用,而是她自己情愿这样做。”说完便转身走进隔壁的厨房。‎ 没想到玛吉懂得这么多的道理。我终于认输了。‎ ‎“要喝咖啡吗,亲爱的?我刚煮了一壶。”玛吉探出半个身子温柔地问道。‎ ‎“咖啡?太好了。”我转过身来看见她嘴里咀嚼着什么,“你在吃什么?”‎ ‎“油煎饼,想尝尝吗?”她笑着问。‎ 我的天啊!我和玛吉共同生活了十七年,难道她还不知道我讨厌油煎饼?她自己也是一看到油煎饼就会呕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玛吉,你喜欢吃油煎饼?”我不解地问。‎ ‎“是啊,怎么啦?”她神秘地眨了眨眼。‎ ‎“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我给你要了杯咖啡,问你是否要油煎饼,你拒绝了,说是你不喜欢。”‎ ‎“是的,你记的不错。”她爽快地说,“可是当时你口袋里只有五毛钱,还是向别人借的。”‎ ‎“可油煎饼只需要一角钱呀!”‎ ‎“别打肿脸充胖子,那样你回家的车钱就没啦。”说着,她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下我哑口无言了。“唉——”我窘迫地长叹了一声。‎ 接着,玛吉诙谐地说:“莫里森和罗莎的契约可能是一纸空文,因为罗莎肯定不曾替莫里森考虑过是否有回家的车钱这类事。”她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爱的契约不是签订在纸上的。它只能体现在情人的相互体谅和关怀之中。”‎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玛吉真是个好妻子,谁能像她那样初恋时就如此了解和体贴我啊!我坐在她身边,贪婪地吃着热腾腾的油煎饼,嘿。味道还真不错啊!‎ ‎“我以前不吃油煎饼,但我可以从头学起!”我说。‎ ‎(选自《文苑2007年第10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开头一段叙写“我”与玛吉结婚的物质条件与当下情形的对比,突出了现如今人们结婚观念符合时代的潮流,交待了小说发生的故事背景。‎ B. 小说情节淡化,但是人物的个性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主人公精神风貌,流露出他们的生活观、爱情价值观。‎ C. 玛吉和“我”吃油煎饼的情节写得有趣味,与前面部分不爱吃油煎饼形成鲜明的反差,既是情节上的呼应,又表现爱人之间的心灵相通。‎ D. “我”搬出莫里森和罗莎夫妇签订的契约,想让玛吉也同意与“我”签订婚姻契约,最终被说服放弃,讽刺了所谓契约的不堪一击。‎ E. 小说中的“我”步步为营,列举婚姻生活中会碰到的可能问题,目的是想签契约,但是都被玛吉巧妙化解,从侧面衬托出玛吉的美好心灵。‎ ‎8.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 小说以“爱的契约”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敦元,字金溪,浙江开化人。幼有异禀,过外家,一月尽读其室中书。十岁举神童,学政彭元瑞试以文,如老宿;面问经义,答如流。叹曰:“子异日必为国器!”年十五,举乡试。乾隆五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铨授刑部主事,典山西乡试。累迁郎中。嘉庆二十四年,出为广东高廉道。道光元年,擢江西按察使。‎ 敦元初外任,以情形非素习,苏州多粤商,过访风土利弊,久之始去,尽得要领。至江西,无幕客,延属吏谙刑名者以助,数月清积牍四千余事。道光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厘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曰:“官有养廉,仆御官所豢,何赢余之有?”调湖南,护理巡抚。三年,召授刑部侍郎,自此历十年,未迁他部,专治刑狱,剖析律意,于条例有罅漏,及因时制宜者,数奏请更定。每日部事毕,归坐一室,谢绝宾客。十二年,擢刑部尚书,典会试。十四年,卒,优诏赐恤,称其清介自持,克尽职守,赠太子太保,谥简恪。‎ 敦元博闻强识,目近视,观书与面相磨,过辄不忘。每至一官,积牍览一过,他日吏偶误,辄摘正之,无敢欺者。奏对有所谘询,援引律例,诵故牍一字无舛误,宣宗深重之。及暮,或问僻事;指某书某卷,百不一爽。尝曰:“书籍浩如烟海,人生岂能尽阅?天下惟此义理,古今人所谈,往往雷同。当世以为独得者,大抵昔人唾余。”罕自为文,仅传诗数卷。喜天文、律算,讨论有年,亦未自立一说。卒之日,笥无余衣,囷无余粟,庀其赀不及百金,廉洁盖性成云。‎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光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厘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 B.道光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厘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 C.道光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厘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 D.道光二年/迁山西布政/使单车之任/舆夫馆人莫知为达官/籓署有陋规曰厘头/银上下取给/敦元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的乡试分省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各省主、副考官均由皇帝钦派,考中者为举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C.卒,就是“死”,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对于“死”也有多种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及品德修养给予的一种带有评定性质的寓含善意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敦元对法律条文烂熟于心。在刑部任职长达十余年,他本人也喜欢钻研法律条文,并亲自修改了多条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的律法。‎ B.戴敦元能过目不忘。他眼睛虽近视但记忆力很好,回答皇帝询问时,能一字不错地背诵过去的法律条文,深得皇帝倚重。‎ C.戴敦元为官清廉。他去世时,箱子中没有多余的衣服,粮囤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所有财产加起来连一百两银子都不到。‎ D.戴敦元很少写文章。只有几卷诗流传下来,他认为天下的义理,古人和今人所说大致相同,今天所谓独到见解往往是古人说过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江西,无幕客,延属吏谙刑名者以助,数月清积牍四千余事。‎ ‎(2)及暮,或问僻事;指某书某卷,百不一爽。‎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题扇 ‎(明)徐祯卿 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 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 注:松陵:苏州的乡镇,现称吴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这首诗对仗工整,正体现了近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B.“渺渺”一词显示出“秋水”的宽广,这一句是静态的描摹。‎ C.“扁舟摇动碧琉璃”一句中“摇动”一词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而“碧琉璃”的比喻,使我们想象出湖水的澄碧。‎ D.这首诗写的是扇上之图景,实中有虚,神韵自成。‎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充满了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 ‎15、请简单描绘扇面中应有的景物,并说说它呈现出怎样的意境?(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2)《雨霖铃》(柳永)中的“ ,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如电光石火,让张慈心头郁积的阴霾一扫而空,重新燃起再攀高峰的激情。‎ B.这把小提琴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国,这把琴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祥林嫂虽然改嫁给了贺老六,但人们依然叫她祥林嫂,其实这正是旧社会妇女从一而终观念的影响所致。‎ D.进入高考考场,同学们都敛声屏气,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力争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整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一个部门承担。‎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8个城市房价环比均出现上涨,“国五条”出台已近两个月全国楼市仍没有降温迹象。‎ C.出现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河南省官方强调,严禁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或推诿患者。‎ D.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等问题日益增加。‎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袭家大院坐落在庄北首的东西大街上,进大门左转,是一座砖雕和垂花木雕形成的角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当年东家颇有心计,因榆木梁含有“余粮”之意。‎ ‎①昂首看,房顶檩上嵌着做工精细的方形木片,梁为榆木,粗壮结实 ‎②门前,厦檐下浮雕龙凤栩栩如生,窗棂上刻鸟描梅活灵活现,精工巧艺令现代人感叹 ‎③由此迈进第一重四合院 ‎④观看东西,各有两根立柱顶梁夹间 ‎⑤东、西、南房错落有致,五层台阶衬托起五间高大明亮的北屋 ‎⑥推门进屋,迎面是两根木立柱组成的屏风,据说,屏风上面悬挂的是治家格言与袭家祖训 A.⑤⑥④③①② B.③⑤②⑥④① C.⑤④②⑥③① D.③④⑤②⑥①‎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4分)‎ 在2017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图下半部分文字为“道德标准”(7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60分)‎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出资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的观点。‎ ‎2.C【解析】“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其先人。‎ ‎3.B【解析】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 ‎4.(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脱离原文,没有依据,后面“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没有着落;B项,“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也是想当然,与原文不符;D项,“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闻一多强烈不满的一个原因。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5、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的能力。要找出“狂”的表现,必须找准相关区域,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答案:①做学问自视清高。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实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学,蔑视新文学运动。②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安大学潮时与位高权重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差点儿同他动粗。③授课不拘常规。讲课时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答任2点各得2分,满分4分)‎ ‎6、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答题时,要联系文本,结合实际理解分析。闻一多执意不再聘用刘文典,对于此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闻一多的做法。刘文典的“狂”是他精神上的独立,他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瑕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多看其积极的一面。(4分)‎ ‎(示例二)同意闻一多的做法。刘文典的“狂”虽然有其真才实学、捍卫独立和尊严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不应因自身的嗜好而受人诟病。(4分)‎ ‎【答案】7. EB 8. ①宽容、体贴,对夫夫和家庭全心付出。②‎ 睿智、机敏,清醒认识事理。③朴实、善良,理解、深爱丈夫。 ‎ ‎9. ①表面上指的是夫妻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约定。而互相理解、认同、沟通和宽容才是相爱之道。②表面上的约定只是空文一张,相爱不需要形式上的承诺,而是发自内心深沉的爱和实实在在的付出。③爱需要自己感受,生活价值观和爱情观不能被外界的环境束缚和绑架。【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突出人们的结婚观念符合时代的潮流”不属于作者表达的原意。C项,“表现爱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有夸大的成分。D项与原文不符。‎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性格和写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有关“女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然后再结合着小说的主旨、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如睿智、机敏,清醒认识事理等。‎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内涵。理解标题的本义和象征义。“爱的契约“,表面上指的是夫妻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约定。爱需要自己感受,生活价值观和爱情观不能被外界的环境束缚和绑架。‎ 点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10.(3分)A ‎ ‎11.(3分)D“谥”分官谥和私谥两种,私谥是由亲朋、门人给予的谥号,另谥号也并非都寓含善意,隋炀帝的“炀”就不含善意。‎ ‎12.(3分)AA项将原文中的“数奏请更定”理解为戴敦元自己修改了法律条文。‎ ‎13.(1)到江西任职时没有幕宾,聘请熟悉刑律的下属小吏来帮助自己,几个月就清理了积压的公文所涉及的四千多件事。(“延”“谙”,定语后置,“牍”各1分,整体意思1分)‎ ‎(2)等到戴敦元老年时,有人问他很冷僻的事情,他都能指出(这件事)在哪本书哪一卷,一百次中没有一次错误。(“暮”“或”“僻”“爽”各1分,整体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戴敦元,字金溪,是浙江开化人。自幼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在外祖父家借住时,一个月时间就读完了外祖父书房里的藏书。十岁被推举参加神童试,学政彭元瑞用写文章的方式考他,他的文章就像上年纪的读书人一样老道;当面提问他经义,对答如流。彭元瑞赞叹道:“这个孩子将来定会成为治国之才。”十五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乾隆五十五年中了进士,又被选为庶吉士,庶吉士学习期满后改任礼部主事,后又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主持山西乡试,多次升迁后官至郎中。嘉庆二十四年,戴敦元被外派为广东高廉道道员。‎ 戴敦元刚接到去广东高廉道任职的命令时,因为对那里的情况很不熟悉,而苏州有很多广东客商,他路过苏州时去拜访这些客商,了解广东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事务中的利弊。在苏州待了很长时间才离去,获得了治理广东的全部要领。到江西任职时,没有幕宾,就聘请熟悉刑律的下属官吏来帮助自己,到任后几个月就清理了积压的公文所涉及到的四千余件事。道光二年,升为山西布政使,他乘单车前往赴任,车夫和馆舍接待人员都不知道他是一位高官。布政使衙门有不好的惯例叫“厘头钱”,衙门上下大小官吏都从中得到好处。戴敦元革除了这一惯例。他说:“官员都是有养廉银的,仆人车夫这些服务人员都是官员雇佣的,为何还要索取多余的收入?”后来调到湖南担任护理巡抚。道光三年被召回北京担任刑部侍郎,自此后十年没有调动到其他部门,专门分析辨别法律的含义。对有疏漏以及应该因时制宜的法律条文多次上奏请求修订。他每天结束公务回家后,就自己坐在书房里,谢绝宾客来访。道光十二年,被提升为刑部尚书,主持会议。道光十四年去世,皇帝下褒奖的诏书对他的家属优加抚恤,诏书称赞他耿直,能自我约束,恪尽职守,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荣衔,谥号为简恪。‎ 戴敦元博闻强识,眼睛近视,看书时几乎要将书贴到脸上,但过目不忘。每到新的官任上,将累积的文件浏览一遍。日后,如果小吏偶然有失误,总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没有人敢欺骗他。当面回答皇帝询问时,援引律例条文,背诵过去的条文一字不错,道光皇帝非常看重他。戴敦元老年时,有人问他很冷僻的事情,他都能指出(这件事)在哪本书哪一卷,一百次中没有一次错误。他曾经说:“书籍浩如烟海,人一生怎能看完呢?天下只有这么些义理,古人和今人所说大致相同。当代人自以为是独到见解的,其实不过是古人说过的话罢了。”他很少写文章,只有几卷诗流传下来。戴敦元喜欢天文和律算,但研究论证了多年,也没能自立一说。他去世的时候,箱子中没有多余的衣服,粮囤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整理他的财产连一百两银子都不到,他的廉洁大概是天性生成的。‎ ‎14. 答案:AE ‎15、请简单描述扇面中应有的景物,并说说它呈现出怎样的意境?(6分)‎ 答案:画面中太湖秋水,波光浩渺,湖中有一叶扁舟,舟中还载着几个游客,他们透过叶子快要飘落殆尽的枫林,凝望着松陵古镇上酒家的酒旗。‎ 整幅画面呈现出淡远悠然的意境。‎ ‎16.(5分,每错一处扣1分)(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C【(2013课标卷)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2014年大纲卷)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的小提琴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2012课标卷)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数。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 ‎18.C(A项,成分残缺,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补出“的职责”;B项,句式杂糅,应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D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增加”不搭配,“增加”改为“突出”或“凸显”。)‎ ‎19.B(这段文字的叙述由进入“四合院”写起,从“高大明亮的北屋”写到“门前”,然后“推门进屋”,接着“观看东西”,最后“昂首看”。移步换景是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要认真把握。)‎ ‎20、【答案】(1)社会各方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2)大学生自身要提升就业能力。‎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1、【答案】 (1). 内容:画面上是 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胖、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在后面,是正艰难地大步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4分 (2).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却不能同步的现象。(或答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但其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3分 ‎22.【答案】 环境与行为相辅相成 是什么造就了头等舱中的人与经济舱中的人的巨大差距?是环境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还是他们的行为影响了环境?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遇到无数次环境与行为的“等价交换”。我想,也许就在这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交易”中,成就了每个不同的人生差异。‎ 环境是行为的天然土壤。环境,是外界从我们一出生起就赐予我们的一块土壤。我们所处的最初的环境,就是我们家里的父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因为当一个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的时候,父母的所作所为,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在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必然会懂得善待他人,分享快乐;而在一个父母整日争吵,甚至双方大打出手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小内心就留下了一块伤疤,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懦弱胆小,更有甚者还会仇视社会,做出冷酷无情的事来。因此,很明显,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就像肥沃的土壤能开出娇艳的花朵,而一片有毒的土地能开出的只是狼毒花一样。‎ 行为是环境的后天养料。行为,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想法。你想将来拥有什么样的环境,你就要为此付诸什么样的行动。想想看,每天大家都来到同一个班级,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写同样的作业,那为什么分数会有高有低?现在,仅仅也就是分数的差距,那么10年后呢?20年后呢?差距会变成什么样?我不是强调学习能怎样,学习不仅仅能决定什么,到却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人能比你多一份努力与执着,意味着别人正在为他自己将来采取行动。如果将人生比作你修建房子,,我们现在做的点滴就是在为他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有的人偷工减料,有的人精心打造,那么等房子建好的那天,你是希望住简陋狭小的房子,还是住宽敞明亮的房子?所以,到了那时候,再有什么希望,都为时已晚矣。‎ 环境行为是成功的双翼。拥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帮助你形成良好的行为,从而赢得更美好的环境。正所谓,内外双修方能成大器。一个人一直很努力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他的努力是成功的主动力,若是给予他更能施展才能的美好的外部环境,他定如虎添翼,加速冲向成功。可见,环境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坐在头等舱里,他们现在的位置,来源于过去的汗水与艰辛。坐在头等舱里的人更不会是玩手机,因为当周围都在读书时,你是不是显得太愚昧无知、太无聊浅陋?这就是环境与行为,看似矛盾却十分合理的“等价交换”。人生不能重来,请慎重考虑你周围的两个朋友:“环境”和“行为”的和谐相处,让他们帮你成就你的美好的未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构思时,要注意“看书”“阅读”与“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玩手机”代表着不同身份的人的行为与习惯,学习与娱乐这两种行为习惯与身份的不同关系密切。能坐头等舱和在贵宾厅候机的旅客,基本上都是成功者。成功者,不仅仅是获得了暂时的地位和财富,而是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人。他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坐公务舱、经济舱的人,在普通候机区的旅客,大多是资深公务员或资深公司职员。他们业务熟练、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心态也稳定――已经没有了更上一层楼的闯劲,有的是维持现状的怠惰之情。给我们深刻的启发。故可参考以下立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与创新。人不能总是满足于现状,要有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境界的欲望。人要有进取心,志存高远。‎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