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达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手段。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但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促进治理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仍需要深入探究。‎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枝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人性化城市。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实践证明,智慧城市不仅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在人、物理空间、人工智能方面发辉组合效应,带动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为此,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更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的组成部分,因存在诸多需深入探究的问题而成为时代热点。‎ B. 智慧城市万物互联、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能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升级。‎ C. 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有智无慧”的问题与城市智能管控领域存在的局限性有关。‎ D.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是针对“有产无智”问题提出的发展新理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A. 文章以大量篇幅分析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问题,彰显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B. 文章以一些城市的错误做法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智慧城市建没存在风险的观点。‎ C. 文章指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并没有去分析二者关系。‎ D. 文章围绕智慧城市,明特点,谈作用,摆问题,讲办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一定不会有智慧城市乃至数字中国的建设。‎ B. 即使我们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三大问题,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其理想预期。‎ C. 城市居民只有运用人工智能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才能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 D. 智慧城市建设要避免负面效应,就应该了解城市的真正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 强加因果,“因存在诸多需深入探究的问题而成为时代热点。”错误,原文“但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促进治理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探究。”只是客观叙述,没有因果关系。C选项曲解文意,“城市智能管控领域存在的局限性”错,由原文“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 ‘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可知是“局限在城市智能管控领域”而不是“存在局限性”。选项D“针对‘有产无智’问题提出的发展新理念”错,根据文章可知是针对“有慧无惠”提出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风险的观点”错误,是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选项“只有运用人工智能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才能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错,由“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可知“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和“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没有条件关系。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从家乡到故乡 刘亮程 作家写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家乡的。‎ 你出生时,有一个地方用她的阳光、空气、水、人声、风声、鸟语以及鸡鸣狗吠迎接了你,这就是你进入世界的第一站——家乡,你最初认识的世界是家乡的样子。家乡用她的气息造就了你,使你以后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家乡给了你一些难以改变的东西:长相、口音、口味,看人看事物的眼神、走路架势、笑和哭的表情等等。家乡用她给你的这些使你区别于别处的人。‎ 家乡住着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住着和我们一起长大留有共同记忆的一代,住着那些看着你长大你看着他们变老直到死去的一两代人,还有你从未谋面、只是在家谱和祖坟的基碑上留下名字的先人们。家乡是那个完整保留你祖先记忆,和你人生初年记忆的地方,是祖先的基地和你的出生地。在你之前,无数的先人死在家乡,安睡在家乡,您在厚厚的尘土里醒来,在代复一代的时空交替中,你的时间到来了。家乡把祖先享用过的阳光雨露、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交给您,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丰收与亏欠交给你,把爱欲生养交给你,把她能给予的幸福和安宁交給你,也把所有的苦难和背痛交給您。‎ 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 我们都有一个大地上的家乡和身体心灵里的故乡,优秀的文学具有故乡意义。家乡是地理和文化的,故乡是心灵和精神的。家乡存在于土地,故乡隐藏在心灵。‎ 家乡是一个地址,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地方。故乡在身体里,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我可以离开家乡,但故乡从未离开过我。故乡在心灵里,也就是说,当我离开家乡,我的身体就是我全部的故乡。‎ 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 有的作家一生在写自己的家乡,他的家乡最终没有上升为故乡。优秀的文学都具有故乡意义,那些我们阅读过、影响过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文学作品,都是把一个文字中的故乡留在我们心中。‎ 比如,“锄禾日当午”这一句诗中包含了几千年来农耕社会的所有信息。我们依旧扛着千年前的锄头,禾苗是千年前的品种,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我们喝的水、吃的五谷、呼吸的空气、脚跺的土地、头顶的天空,都是千万年不变的。文学,就是在建立和感知这样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在这里,我们有父母兄弟姐妹,有爱情亲情,有仇很怨恨,有梦幻和幻灭,有生老病死但生生不息,这就是文学中的人间。‎ 这样一个千年不变的人心才是人世间最可靠的故乡。过去数千年,生活的场景变了,居住和生活环境完全不同,衣着和语言完全不同,但人们依旧像在千年前那样在爱,在恨、在生儿育女、在歌唱、在哭注、在快乐在忧伤、在生老病死、在做梦、在幻想。人们外在的一切似乎都变了,但内在的心灵没有变,人还是人,男人、女人、孩子、老人,而构成这一切不变的就是我所说的故乡。‎ 我们心灵中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她未曾改变。‎ ‎(此文为‎2017年7月18日“书香木垒”西部作家班讲稿,有制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作家写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家乡的”,运用类比,点明家乡对作家写作的重要性。‎ B. 作者刘亮程在文中举了自己写作《一个人的村庄》及《在新疆》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如何从家乡到故乡。‎ C. 在作者看来“锄禾日当午”是完成了从家乡到故乡的转变,它包含着千万年不变的农耕社会的所有信息。‎ D. 本文的语言索素淡、明澈,多用短句,使用朴素的语言把来自家乡的生命体验写得内涵丰饶,韵味独特。‎ ‎5.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文章题目“文学一从家乡到故乡”意蕴丰富,综观全文,分析“文学”怎样才能“从家乡到故乡”?‎ ‎【答案】4. B 5. ①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形象地解说了家乡对于每个人的具体意义;②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和“你”对话,写出了每一个人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并传承了家乡的一切,延展范围,增加亲切感。 ‎ ‎6. ①作家文学创作需要一个家乡,要以家乡为出发点;②要写出家乡地理或文化的特点;③要把家乡写成文学中的人间,建立和感知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选项“意在说明文学如何从家乡到故乡。”错误,由原文“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可知,举例子是为了说明“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理解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由“家乡用她的气息造就了你”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个“你”连用,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解说了家乡对于每个人的具体意义。第二人称的运用,写出了“家乡”给了你“一些难以改变的东西”,让你“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使你“区别于别处的人”。说明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并传承了家乡的一切。‎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可知作家的文学创作需要一个家乡,要以家乡为出发点;由原文“家乡是一个地址,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地方。”可知要写出家乡地理或文化的特点;由原文“故乡在身体里。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我可以离开家乡,但故乡从未离开过我。故乡在心灵里。也就是说,当我离开家乡,我的身体就是我全部的故乡。”可知要把家乡写成文学中的人间,建立和感知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被软着陆,首次月倍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4台有效载荷和1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并将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方面。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桥”中继卫星承担,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襄备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即加电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3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下传照片170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年1月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一”。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1月31日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机构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摘编自《2019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任务环球网》,‎2019年1月2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4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他通过逐鹿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 嫦娥4号生物科普实验在河内搭载的6种生物,截止实验结束时,锄棉花成功发芽,为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 《福布斯》网站称2019年1月,人类将开创探岳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1次着陆月球背面,第1次造访月球南极。‎ D. 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4号探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被着陆和雨乐贝的中继通信。‎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携带8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 通过地月L2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实验指令,6种生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 以政治为目的的第1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 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9. 嫦娥4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B 8. C ‎ ‎9. ①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②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③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选项曲解文意,“截止实验结束时”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截至实验结束前”,可见实验还未结束, 该项表述曲解文意。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以偏概全, “以科研为目的”不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可知,是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根据原文“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可知,我们可以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有材料二“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可知,我国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由材料三“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可知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生生所资 维持 B. 求之靡途 没有 C. 彭泽去家百里 距离 D. 因事顺心 顺遂心愿 ‎11. 判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1)耕植不足以自给 (2)诸侯以惠爱为德 (3)家叔以余贫苦 (4)足以为酒。‎ A. (1)(3)相同(2)(4)不同 B. (1)(4)相同(2)(3)不同 C. (1)(2)相同(3)(4)相同 D. (1)(2)不同(3)(4)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C.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D.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13. 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 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出去做官。‎ B.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译文: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C.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译文: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译文: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了。‎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A 14. D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生生”结合语境是指“维持生计”的意思。前一个“生”是动词“维持”,后一个“生”是名词“生计”。‎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如本题考查的是“以”的用法。‎ ‎(1)句中“以”是介词“用来”,句子意思是,耕田植桑不能足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 ‎(2)句中“以” 是介词“把”,句子意思是,地方大吏把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 ‎(3)句中“以”是连词“因为”,句子意思是,家叔因为我家境贫苦。‎ ‎(4)句中“以”是连词“用来”,句子意思是,足够用来酿酒。‎ ‎(1)(4)都是介词“用来”,相同;(2)是介词“把”,(3)是连词“因为”,二者不相同。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做断句题经常采用排除法。本题中没有特别明显的断句标志,我们可以从两个词入手。“从人事”是动宾短语,指做官,不能拆开,排除AC两项,“平生之志”是一个词,不能拆开,排除B项, 才参考“于是怅然慷慨”,“于是”表承接关系,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应该放在后文,也不该断开。对照译文没有问题。‎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错,原文说“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意思是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家叔也因为我家境贫苦。可见陶渊明做官的理由除了“养家糊口”外,还有“亲友的劝说”“自己心有所想”“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等原因。“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这句话也不对。原文是“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见,“有酒可饮”是其一,“战乱未平,害怕到远方服役”是其二。A项两句话表述均绝对。‎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D项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一样,“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D项翻译体现不出“骏”的词类活用,奔,奔驰,能直译尽量别意译,另外“自免去职”应为“自己弃官离职”。‎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 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弃官离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15.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袭,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 颜渊、季路侍 译文:颜渊、子路伺机跟孔子交流。‎ B.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译文: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直到这些东西破旧了才不用。‎ C. 愿无伐善,无施劳 译文:希望不讨伐善良之人,也不烦劳他人。‎ D.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A项,“侍”是“服侍”的意思,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句子翻译是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B项,“愿”是“希望”的意思,“裘”是“皮衣”,“衣裘”泛指“衣服”,“共”是动词“共同享有”的意思,“敝”是使动用法,“使……破(坏)”的意思,“憾”是“抱怨”的意思,句子翻译是希望把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有,用坏了也不抱怨;‎ C项,“伐”是“夸耀”的意思,“施”是“散布,宣扬”的意思,句子翻译是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D项,注意了“安”“信”“怀”三个词的特殊用法。‎ 故选D。‎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颜渊和子路陪伴着孔子,孔子说:“为什么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但愿我乘坐的车马,穿着的轻暖的皮衣,跟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破损了,(我)也没有丝毫抱怨。”颜渊说:“(我)但愿(自己)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对老年人,使他们安享晚年,对于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于年轻人,使他们怀念我。”‎ 注意:“盍各言尔志”,句中的“盍”是一个兼词,“何不”;因而翻译成“为什么不”。衣,破读(yì),名词动用,因此翻译成“穿”。“敝之而无憾”,句中的“敝”,属于使动用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郡斋 李攀龙 金虎署①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②还未成。‎ 注:①金虎署,指刑部。②玄经,指道家经典。‎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 B. “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 C. 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与渺小。‎ D. 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 ‎17.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6. C 17. ①远离官场的心愿:诗人因病或假借生病,不再关心官场之事;②皈依道家之心(或归隐之心):“拟草玄经”表明了其皈依道家的心迹;③未能完全解脱的无奈:“还未成”透露出诗人仕宦之心已无,但还没有完全解脱的无奈。‎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赏析诗歌的手法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审题及答题思路两个角度入手,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选项C,“渺小”不当,诗中重点表现的是“孤单”。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考点的特点及答题注意事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根据对诗歌最后一联的理解,情感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春来病起少吏事”体现了诗人病体缠身的悲痛和愤慨之情。“拟草玄经还未成”从“拟草玄经”上看,作者内心怀着要退出官场的愤慨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____________‎ ‎”的细节,烘托出周瑜“____________”的年轻将领形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雄姿英发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本图宦达 (6). 不矜名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初”“姿”“潦”“暮”“宦”“矜”。‎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9.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蟊(máo)贼 弩马 属(shǔ)文 羽扇纶巾 B. 酒撰 绣闼(dá) 熟稔 撚(niǎn)断脊筋 C. 孱(càn)头 恓惶 睇眄(miǎn) 繁文缛节 D. 矜夸 踹(chuài)水 尺牍(dòu) 敛裳消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弩马”中的“弩”错误,应该为“驽”,“属(shǔ)文”中的“属(shǔ)”读音错误,应改为“zhǔ”,A有错误。‎ B项,“酒撰”中的“撰”错误,应改为“馔”;“绣闼(dá)”中的“闼(dá)”读音错误,应改为“tà”,B有错误。‎ C项,全部正确。‎ D项,“尺牍(dòu)”中的“牍(dòu)”错误,应改为“dú”。D有错误。‎ 故选C。‎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0.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卜儿”属于“杂”,是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B.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箱,外篇15篇,杂篇11篇。‎ D. 《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作家的姓名、国别和作品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C项,“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错误,应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C有错误。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红”的特点就是借势 。自媒体可以以网红方式上位,而传统媒体做不到。“网红”只要让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迅速变现,而传统媒体不行,无论如何转型,传统媒体还是得靠自己的核心内容。当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提升了影响,增加了广告收入,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公信和广告资源。‎ ‎“网红”一般都是 没几天,那种撩读者痛点痒点的套路很快就会让人 。头版营销用的无非就是“网红”那套,事件营销的新鲜劲儿过后,读者和市场都不会吃这一套了,广告主会迅速转向新一个热点和兴奋点。‎ 试想,当新闻纸变成了广告纸,报摊上读者一眼看到的是 的广告,而不是新闻,作为报纸脸面的头版只剩下了报名,读者会选择这样的报纸吗?当一家媒体不是努力去提升新闻品质,不是靠高质量的报道吸引用户,还能叫媒体吗?( ),也没有积累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力资源,这并非聪明之举。‎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声名鹊起 各领风骚 不厌其烦 不可名状 B. 一夜成名 独占鳌头 不胜其烦 莫名其妙 C. 声名鹊起 独占鳌头 不厌其烦 不可名状 D. 一夜成名 各领风骚 不胜其烦 莫名其妙 ‎22.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B. 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赢得用户,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C. 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效应根本不可持续。‎ D. 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2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 B. 媚了广告主,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却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 C. 边缘化了报道,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失去了读者 D. 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 ‎【答案】21. D 22. B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是褒义词。一夜成名:形容快速走红。第一处,主要写“网红”的“迅速”产生,用“一夜成名”更能突出他的速度之快。各领风骚: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领先。独占鳌头: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第二处,因为“网红”有各个行业和领域,分布很广,强调了范围的广度,因此用“各领风骚”。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第三处,从前面“那种撩读者痛点痒点的套路很快就会让人”可知,此处主语是物,而“不厌其烦”的主语应该是人,所以此处应使用“不胜其烦”。不可名状:一般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莫名其妙:泛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第四处形容的是“广告”,而且强调报纸上新闻少,广告多的滑稽行为,所以该用“莫名其妙”。故选D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语序不当;C“为赢得用户,不是......而是靠......赢得用户”句式杂糅;D.“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后文“也没有”接前面的不良后果,所以排除B和D;“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是因果关系,与“使报道边缘化,失去了读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A.‎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O型血的人最招蚊子”的结论是不成立的。研究发现,是否容易被蚊子叮咬①_________。蚊子侦测和定位叮咬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气流,而非血型。通过辨别气流方向,②_________,同时,人体汗液中的丙酮、乳酸等多种化学物质又能引起蚊子的兴趣。因此,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③_________,所以平时要注意防蚊。‎ ‎【答案】 (1). ①与血型无关 (2). ②蚊子才能锁定目标 (3). ③更容易招蚊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而非血型”可知应该填写“与血型无关”,第②空根据前面的“蚊子侦测和定位叮咬目标”可知应该填写“蚊子才能锁定目标”;第③空根据后文“所以平时要注意防蚊”可知应该填写“更容易招蚊子”。‎ ‎2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中新网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在解决扩大内需方面,还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尹成基说,这些方面包括:一是新医改当中关于全面推进城镇居民的医保,要全面覆盖城镇居民。二是医出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要相应提高。三是启动新农保试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增加相应的投入,试点要覆盖全国10%的县市,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四是研究制定再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方案,保证能够启动、实施。‎ ‎【答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推进城镇居民医保、提高报销比例、启动新农保试点和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先概括本段文字的层意或句意。本文段一共有5个句子,第一个句子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第二个句子主要内容是推进城镇居民的医保,第三个句子主要内容是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要提高,第四个句子主要内容是将启动新农保试点,第五个句子主要内容是再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结好句意,不难发现,第一个句子是总括内容,第二三四五个句子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新闻发布会的具体内容。再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70个字”,删去修饰成分,保留主要信息即可。可以这样表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推进城镇居民医保、提高报销比例、启动新农保试点和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也可以这样表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将采取推进城镇居民医保、提高报销比例、启动新农保试点和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有效措施。‎ ‎【点睛】本题是新闻压缩,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首先分层并概括层意(分层很重要), 再归纳整合,去掉举例子的内容,有修辞的要还原。‎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材料二: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材料三: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有美德。”‎ 材料四: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 材料五: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 要求: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当代青少年们写一篇演讲稿,围绕“品德与文化水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生的最高学历是人品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的最高学历是人品》。‎ 人品,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张名片,也是衡量一个人修养高低的重要准则。好的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证书的最高学历。‎ 提到人品,人们常常想到品德高尚的通常是顶尖学者,但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学历不等于人品。‎ 比如新闻上报道的环卫工人拾金不昧的故事,比如地铁里的农民工,怕身上的灰尘弄脏了座位,宁愿自己坐在地上,比如小悦悦受伤后命悬一线,18位路人视而不见,冷漠离去,是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将小悦悦救起,比如香港大学宿舍服务超过四十年的袁苏妹……他们文化程度普遍都不高,但是展现出的人品却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对方的善良和高尚。‎ 反之,有些学历高的人又做了什么?‎ 厦门大学女研究生洁洁良频频在网络上发布辱华言论,频频使用“你支”、“粉红豚”等敏感词汇侮辱同胞。令人震惊的是,此人在校期间还是优秀共青团员,第一批的党员发展对象,中共党员,三好学生。这件事情让人最让人气愤的,不是大学生这个身份,也不是辱华的言论。而是这位同学一边在积极进行党的工作,疯狂的享受着国家的福利待遇和政策,汲取着知识,一边又在用辱华言论批判着国人和社会。‎ 该是什么样的品行,才能让一个人在“爱国”和“辱华”两个如此极端的标签中肆意切换?‎ ‎2017年十月的一个热门事件,陕西科技大学教授葛万银殴打环卫女工,作为一位留学归来的硕士、研究生生导师,光天化日下殴打环卫工人,事后助理还找借口说是在国外待太久,不了解国内情况。‎ 这样的人,虽然具有高等学历,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人品素质却是如此的低劣。‎ ‎  所以说,学历的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品德的好坏。‎ 因此,我们要把品德做为第一步,先做人后做学问。‎ ‎  人品对于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学历文化的影响。品德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会让我们在很多场合里面体现出自身的素养高,更会让别人认为你的家教好。‎ 一个拥有善良正直的美好品德的人做事能时刻为他人着想,懂得换位思考,不占他人便宜,用自己内心的美好人性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到言行一致。‎ ‎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坚守人性中美好的道德品质,因为它是保障人品的最坚实的盾牌。人品的好坏,不一定体现在大事上,更多的时候,是体现在一言一行的细节上。‎ 古人云:“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用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一个人的品德如何,是对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新学期已经开始,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拼搏;同时,也要以德修身,提高自己的人品。牢记“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拥有好人品”这句箴言,让人品成为人生中最高的学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多则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本题由五则材料组成。五则材料围绕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品德与文化水平”。材料一说的是小学生主动为别人让座获赞,文化水平不高却有品德;材料二说的是大学生欺骗做生意的老爷爷,文化水平较高却没有品德;材料三说的是一位没有文化却有美德的母亲;材料四说的是大学教授为学生道歉,教授文化水平高,品德高尚;材料五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反映的是人们对品德与文化水平关系的认识。这五则材料中,前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品德与文化水平不成正比,第四则反映的是品德与文化水平成正比。综合看五则材料,考生应围绕“品德与文化水平”来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可以写品德与文化水平应成正比,也可以写品德与文化水平无关,还可以写如何才能做到有文化又有品德。总之,只要围绕“品德与文化水平”来写,谈出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符合立意要求的。本作文文体要求是面向青少年写一篇演讲稿,要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要提出希望与建议,现实性很强。‎ 参考立意:‎ ‎(1)有文化更应有品德;‎ ‎(2)品德与文化共济,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3)有文化无品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4)品德与文化水平无关,不要用文化水平衡量一个人的品德;‎ ‎(5)没有文化亦可以有品德。‎ 结构层次:‎ 题目《人生的最高学历是人品》。开头给人品下定义,用一组排比句阐述人品的本质,“好的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证书的最高学历”。接着用对比手法举事例阐述学历和人品不成正比。然后明确怎样才能具有好人品以及人品的积极意义,最后面向青少年提出呼告:牢记“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拥有好人品”这句箴言,让人品成为人生中最高的学历。‎ 素材:‎ ‎(1) 我国领导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高是上品;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不高是危险品。”在山西省的一所中学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一位男同学背着另一位同学,从教室到宿舍,从宿舍到食堂,一背就是三年。三年前因为疾病失去了行走能力,作为同学主动承担起了责任。三年里,两人成绩十分优秀,并且是三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优。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道德素质的回归。‎ ‎(2)或许你会反问什么叫道德素养,我无法做出科学而准确地回答,只能例举一些生活现象来说明。清晨,小区附近一些大爷大妈们恣肆地跳着吵人睡眠的广场舞;公园里,宠物狗在草坪上随意大小便;傍晚,居民楼下用来招呼人的鸣笛声不止……这些都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有两条微博信息所记载的便是道德素养高的表现:一条是讲敬老爱老,一条是讲践行环保。打工的刘师傅,用拉货的三轮将年迈父亲载上,逛广场看夜景,他说白天三轮不能上街,只有晚上才能出来逛;17个月大的孩子干了“坏事”,将一个塑料酸奶盒子丢进趵突泉的水池里的,年轻妈妈做出惊人之举——冒着跌落水中的危险用手中的伞努力将塑料盒子勾上来放进垃圾桶,她说,良好的行为是做人的根本。博主最后评论说这位“绿色妈妈”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眼沁人心脾的“趵突泉”。‎ ‎(3)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点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