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 B. 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C. 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 D. 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 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 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 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 B. 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C. 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D.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错误,选项因果倒置,第一段说的是“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选项将二者的关系颠倒了; B项,“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错误,选项把李琦和蒋浩作品的特点交融到一起了,第四段说的是“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第五段说的是“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诗人蒋浩……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 D项,“……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错误,“不再是”的说法过于绝对,第六段说的是“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文中说的是“不能够很好应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②至⑥段……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几段分别是说“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由此可见,并非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错误,“就要”的说法过于绝对,第六段说的是“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文中说的是不摒弃的话就不能很好地应多,并非是不能应对。 故选C。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媒体融合”上发力,并建立了各自的“方法论”。“侠客岛”“麻辣财经”等一批优秀的融媒体品牌纷纷面世,共同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矩阵。 媒体融合虽然帮助许多传统媒体成功转型,但仍有一些媒体人在实践中遇到困惑,践行效果不佳。2月26日,第19期“网络传播沙龙”在北京举行。11位新闻业内实操干将、学界知名教授齐聚一堂,以“新形势新融媒”为主题,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最新观点与实战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以敏锐的热点追踪能力和幽默的年轻化语态,多次创造了“10万+”效应。每当出现重大时政新闻事件,“侠客岛”都会把“高大上”的新闻变成普通人读得懂、喜欢读的文章。不抄段子、不做标题党,在极短的时间里,“侠客岛”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 (摘编自《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也迫在眉睫》,《东方财富网》2019年2月23日) 材料二: (数据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 材料三: 微信公众号是目前传统媒体进行融合传播最主要的平台,但是位于新榜指数前500的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公众号破10万+的速度明显放缓,公众号流量红利期正在逐渐消逝。此外,微信、微博类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等资讯类,秒拍、美拍等视频类以及映客、花椒等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也对市场进行了冲击。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当今信息革命中,我们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总体赶上了时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推动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在相当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摘编自《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 材料四: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侠客岛多次创造了“10万+”效应,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其与“麻辣财经”都是媒体融合的典型成功案例。 B. 从材料二可知,目前媒体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各阵营间形成阶梯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视频消费数据约等于美国的二分之一。 C. 位于新榜指数前500的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社交平台,资讯类、视频类以及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 D. 在相当意义上,掌握互联网对把握时代主动权意义重大。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的优势依然存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对媒体融合发展影响深远,其讲话具有指导性意义。 B.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发力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万物皆媒”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C. 在当今之中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媒体融合停滞不前,新闻舆论工作就难以很好开展。 D. 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新型主流媒体矩阵正不断成长壮大,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6. 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 【答案】4. C 5. B 6. ①把握历史机遇,抓紧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②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③重视受众的普及性,多迎合媒体受众的需要、兴趣、习惯等,呈现方式更直观、更大众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主要是因为一些社交平台,资讯类、视频类以及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此外,微信、微博类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等资讯类,秒拍、美拍等视频类以及映客、花椒等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也对市场进行了冲击”可知,社交平台,资讯类、视频类以及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只是对微信公众号造成了冲击,而不是主要原因。文中没有说主要原因是什么。故C项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B项,“这标志着‘万物皆媒’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一段“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可知,全媒体时代只是越来越近了,但是B项说 “已然来临”,是将未然说成了已然。故B项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依据材料一第三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材料三第二段“在相当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可知,要学习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掌握技术主动权,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在当今信息革命中,我们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总体赶上了时代”、材料四第三段“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可知,要学习把握历史机遇和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依据材料一第四段““侠客岛”都会把‘高大上’的新闻变成普通人读得懂、喜欢读的文章……“侠客岛”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材料四第二段“人民日报全新改版……组建了……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可知,要学习迎合媒体受众的需要、兴趣、习惯等,创新呈现方式,使之更大众化、更易于人接受。 考生据此容易整合出答案,准确作答。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当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但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写詹大胖子剪冬青树,好像跟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这采用了儿童化的视角,既体现了儿童对剪树行为形象化的认知,又表现了詹大胖子的细致和认真。 B. 文章写作者寒假到学校去,发现学校空无一人,唯余白雪,内心感伤。这不但写出了作者对五小的深情,还成为对未来作者离校去乡又再度回返却旧物不再的铺垫。 C. 文章结尾两段展现了浓郁的情感,年岁的沧桑和旧物的消失使情感走向低沉哀婉,最后一段的深情告白,以及校歌展现的情感也是悲伤沉郁的。 D. 作者刻画詹大胖子的形象,采取了一种客观中立的情感倾向,记其功劳不露赞美,叙其违纪不加指摘,甚至将其违纪行为塑造为难忘回忆,使其形象立体化。 8. 如何理解标题“岁月钟声”?请简要说明。 9. 作者对五小时光在自己的文学写作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追溯,具体表现有哪些?由此对母校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岁月钟声”就是指詹大胖子在五小的敲钟声。②“岁月钟声”是五小孩子成长岁月的象征,五小的孩子伴随詹大胖子的钟声长大;③“岁月钟声”代表对往昔岁月的感慨,是对时光飞逝、旧物不再产生的心灵回响。 9. 表现:①作者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②作者的小说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③张敬斋先生对《老残游记》有声有色的讲解和《老残游记》中大明湖上的对联给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情感态度:①对五小教育理念的认同;②对母校教育的感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该项考查人物形象和叙述的视角; B项,该项考查段落的作用; D项,该项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C项,“以及校歌展现的情感也是悲伤沉郁的”错误,从校歌的内容来看,“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校歌展现的情感应是充满希望与期待,并非悲伤沉郁。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问的是“如何理解标题‘岁月钟声’?请简要说明”,然后到文中圈出与标题相关的内容,先理解其表面含义,再理解其深层含义。“岁月钟声”的中心词是“钟声”,考生要注意理解“钟声”的双重内涵。从文中来看,“钟声”首先指的是詹大胖子敲出的上课或下课的钟声,到文中圈出写“钟声”的文字,如“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此处的“钟声”伴随孩子的成长,这是成长岁月的象征;同时这钟声也是“我”往昔岁月的象征,从文中来看,詹大胖子摇铃打钟是五小生活的非常典型的构成部分,从文章最后来看,“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这“钟声”中凝结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旧物不再的感慨。这是“钟声”的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对五小时光在自己的文学写作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追溯,具体表现有哪些?由此对母校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圈出五小的时光对自己文学写作影响的文字,根据分值进行概括,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对母校的情感。如“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这是影响之一,从诗中悟出写散文小说的方法;如 “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这是影响之二,作者的作品中有归有光的余韵;如“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影响之三。作者的叙述中隐含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形成因素的追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文学创作的方法到作品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这就展现出五小的生活对作者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表达对五小教育理念的认同,表达对母校教育的感恩。 【点睛】标题是散文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不同的散文,标题的类型又有不同。因此,探究散文标题内涵的方法当然也不尽相同。 1.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这是解答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类题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那么,散文阅读标题有多少种类型呢?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划分,散文标题主要有“偏正结构型”、“主谓短语型”、“名词型”等类型。其次,要理解标题中成分的词性。 2.分析散文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要分析并理解散文标题成分的含义,就必须要知道各成分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联系文章内容,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我们分析了散文标题各成分的表层意,还必须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通过联系文章主旨来找到我们的要找的答案。 4.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深层意也叫引申义、延伸义、语境意,它可以通过象征、双关等手法来表现出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tán姓氏)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jué shù诈术)发擿(tī 揭发)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zhuì酒)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0. 下列对文中开头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去世后,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忙得无法分身,仍然不如王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涣”是主语,“好侠”是谓语,“少”是状语,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这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根据句式对称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三句结构一致,各自形成动宾结构,故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本题D项“‘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表述错误。“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故本题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忙得无法分身,仍然不如王涣”,不合文意。原文说“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意思是“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并不是全都不如王涣。故本题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采分点:(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2)“一岁”译为“一年”;“狱”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 【点睛】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戅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本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味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答案】14. C 15. 含意: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去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警示:①保持刚正不阿的气节,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②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C项,“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指的是:时人认为朱云微不足道。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含义、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找准原文诗句,在理解句子表面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句情感态度。 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意思是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应该留着“阳城驿”的名字,去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依据“益戅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和注解①②可知,警示“朝天者”要保持刚正不阿的气节,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 依据“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和注解③可知,即使像贾谊一样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寻找理想要仰望星空、百折不挠,不要像《蜀道难》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因高远艰险而畏惧叹息;实现目标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要像《劝学》中所说的“③________,④________”,永不止步,勤能补拙;为人处世要树立自信、超越自卑,正如《出师表》中所说“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驽马十驾 (4). 功在不舍 (5). 恢弘志士之气 (6). 不宜妄自菲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扪、胁、抚膺、驽、驾、恢弘、妄、菲薄。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5G是以“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为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4G相比,5G不仅可以用于语音通话、收发视频,还将支持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从这一点上看,( ),而是将通信网络技术推向万物互联的新高度。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技术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可能,激励开发者创造出________的应用场景。在远程医疗领域,基于5G网络“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完成远程手术;在新闻媒体领域,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让未来的新闻向受众提供交互式、沉浸式的3D流媒体影像,真正让人__________。而对广大手机用户而言,因为“大带宽”的特质,5G比4G快10倍左右,看视频更方便快捷只是一个“开胃菜”,5G时代的移动通信或将迎来革命性的发展。而在__________的应用场景中,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将是首先爆发的一个场景。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信息通信技术已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__________,它的发展、进步,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4G不仅是简单升级为5G B. 5G不仅是对4G的简单升级 C. 4G不是简单升级为5G D. 5G不是对4G的简单升级 18.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形形色色 躬逢其盛 纷至沓来 方兴未艾 B. 层出不穷 身临其境 纷至沓来 如日中天 C. 形形色色 身临其境 五花八门 方兴未艾 D. 层出不穷 躬逢其盛 五花八门 如日中天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VR/AR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症状。 B.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症状。 C.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其低时延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D.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升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前面“与4G相比,5G不仅可以用于……”和后面“……而是将通信网络技术推向万物互联的新高度”可知,这是说5G的特点,故应以5G为陈述对象,这就排除AC两项; 再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后面说“而是……”,这是表并列关系的词语,而“不仅”是表递进关系,二者不能搭配,一般是“不是……而是……”,排除B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语境是说激励开发者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应用场景,应使用“形形色色”; 第二处,“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或指太平盛世;“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语境强调可以让人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与“盛况”无关,应使用“身临其境”; 第三处,“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语境是形容“应用场景”之多,应使用“五花八门”; 第四处,“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褒义词;“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语境是形容“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形容其发展的态势,应使用“方兴未艾”。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第一个问题,“增强……效率”搭配不当,应为“提高……效率”,排除C项; 第二个问题,“降低……眩晕感”搭配不当,应该是“缓解……眩晕症状”,排除CD两项; 第三个问题,“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 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结构混乱,前一句句意没有表达完整,第二句就换了话题,可以把前一句中的“同时”放在下一句开头,并在“低时延”前添加代词“其”,指代前一句中的“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排除B项。 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述与论证上有一些问题,请根据要求作答。 多与陌生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①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经常说话,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并且总是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②就能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③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和陌生人交谈时.思维会变得敏锐起来,各种原先没有想到的内容,必定会出现在脑海里。④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性。⑤为了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多与陌生人交谈。 (1)根据文意,必须要删掉的句子是:________(序号) (2)文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句中存在“语序不当”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序号)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 (2)“必定”改为“可能”“有时”“也许”“或许”皆可。 (3)②修改为:就能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中心内容,明确关键词的逻辑事理、谦敬和语意轻重,辨析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和语序是否有问题,从而准确答题。 依据“多与陌生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当自己和陌生人交谈时.思维会变得敏锐起来”“为了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多与陌生人交谈”可知,语段强调的内容是要多和陌生人说话来锻炼自己的大脑。而句④写“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强调他们勤奋做好本职工作,并锻炼头脑的机敏性,这与语段的中心不吻合,故删掉④; 句③“当自己和陌生人交谈时.思维会变得敏锐起来,各种原先没有想到的内容,必定会出现在脑海里”中的“必定”显得太绝对和武断,不合逻辑,故改“必定”为“可能”“或许”等; 句②“就能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错误,在逻辑和语意轻重上,显然先“锻炼大脑的思维”,然后才可能“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故句②修改为:就能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 【点睛】解答语言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的题,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依照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的原则,逐一判定是否有与中心无关的句子、不合逻辑的词句、语序颠倒的词句。 21.下面是某场辩论会决赛的部分辩词,请根据提示作答。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红花,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能起作用。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主持人: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二辩提问。 正方二辩: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个奖项.是颁发给最佳男女配角的,你们认为他们是红花还是绿叶? 反方一辩:是绿叶。 正方二辩: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绿叶呢? 反方二辩:他们是出色的绿叶,像雷锋一生都在默默地为人民服务,而去世后一直被人们传颂,他就是绿叶,而不是红花。 ①双方的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方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主持人”的话语下面,正反双方均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答案】 (1). 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或者人要当红花还是绿叶) (2). 人应该做绿叶 (3). 举例论证(或者事实论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论点、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辩论赛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开头的两段,正方二辩说“我们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正方三辩说“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反方二辩说“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可以推知双方的辩题为“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 根据“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推知正方的观点为“人应该做红花”,进而得出反方的观点为“人应该做绿叶”。在“主持人”讲话后,双方都引述事例,所以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先要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材料二: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责任”,主体是“中国青年”。请综合两道材料,提炼它们强调信息的合集,寻求中心论点。 【答案】责任与担当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 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在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坂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f万不能做。《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等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从而确定立意。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责任”,主体是“中国青年”。宜综合两道材料,提炼它们强调信息的合集,寻求中心论点。第一则材料号召中国青年拒绝冷漠,不惧阻力,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第二则材料与第一则材料相呼应,强调负责任的“苦”和尽责任的“乐”。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突出负责任的意义。 参考立意: ①履行责任,不怕牺牲。 ②责任的乐趣。 ③勇承担责任。 ④责任和担当。 写作素材(名言、事例):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4、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龚靖赟 5、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张丽丽 6、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7、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李增阳 8、责任和权利是双生儿,想要享受权利,那么就勇于承担责任吧。——洪敏丽 9、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马克思 10、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朱明然 1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13、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4、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5、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16 、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17、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1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9、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20、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21、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余秋雨 22、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23、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关于责任的事例: 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一是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是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三是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引材料提出“我们中国青年应该有责任和担当”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这一论点从“这种责任与担当是什么”、“为什么要具有这种责任与担当”、“具有这种责任与担当应该怎么做”三个角度来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