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3单元 11 种树郭橐驼传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3单元 11 种树郭橐驼传 Word版含解析

- 1 - 一、读准字音 橐.驼(tuó) 病偻.(lǚ) 早实以蕃.(fán) 寿且孳.(zī) 勖.尔植(xù) 早缫.而绪(sāo) 飧饔..(sūn yōnɡ) 莳.(shì) 长.人者(zhǎnɡ) 二、一词多义 (1)病 病.偻,隆然伏行(动词,患病、得病) 故病.且怠(形容词,穷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动词,担心,忧虑)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形容词,疲累,倦困) (2)顾 去不复顾.(动词,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回头) 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只是,不过)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动词,拜访) (3)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副词,姑且) (4)而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并列连词,并且)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转折连词,然而) 字而.幼孩(代词,你们的) - 2 -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予、余、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2.第二人称代词:汝(女)、而、尔、若、乃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3.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厥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三、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 (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3)根拳.而土易(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4)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6)故乡人号.之“驼”(名词作动词,称呼,称作) (7)而卒以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 (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9)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10)驼业.种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11)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果早;使……果实多) (12)非有能硕茂..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四、古今异义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古义:暗中观察。 - 3 - 今义: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 (2)以致..其性焉尔 古义:使……充分发展。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 不好的结果)。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 今义:人格卑劣的人。 (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五、文言句式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译文: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官戒”) 译文: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作为对官吏们的警戒。 六、文白对译 郭橐驼, 不 知 始 何 名。 病 偻, 郭橐驼,不知道原来叫什么名字。(他)患了伛偻病, 隆然伏行, 有 类 橐 驼 者, 故乡 人号 背脊突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同乡人称 之 “驼”。 驼 闻 之 曰: 他为“橐驼”。郭橐驼听到后说: 始:原来,当初。病:动词,“患了…… 病”。偻:脊背弯曲,即伛偻病。 然:形容词词尾。 故:所以。号:称呼。 “甚善。 名 我 固 当。” “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 - 4 - 因 舍 其 名, 亦自 谓“橐 驼” 云。 于是舍弃了原来的名字,自己也称起“橐驼”来了。 固:本来。 因:于是。 其乡 曰 丰乐乡, 在 长 安 西。 驼 业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的西边。郭橐驼以 种 树, 凡 长 安 豪 富 人 为 观 游 及 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豪富人家要种树作为观赏游览的以及 卖 果 者, 皆 争 迎 取 养。 那些种树卖果营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 其:代词,“他的”。业:作动 词,“以……为业”。凡:凡是。 视 驼 所种 树, 看郭橐驼所种植的树, 或 移 徙, 无 不 活; 且 硕 茂, 或者是移栽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都长得茂盛高大, 早 实 以 蕃。 他 植 者 虽 窥 伺 效 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 慕, 莫 能 如 也。 羡慕,(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且:连词,表递进。硕: 大。实:作动词,“结 果实”。以:而且。蕃:多。虽:即使。 效:效仿。莫:不定代词,“没有谁”。 有 问 之, 对 曰:“橐驼非能 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 使 木 寿 且 孳 也,能 顺 木 之 天, 没有本领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殖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生 以 致 其性 焉 尔。 凡 植 木 长发育)的天性,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大凡种树都要用 之 性, 这样的方法, 有:有人。之:代词,代指(这件事的)原因。 非:不是。孳:滋长、繁殖。顺:顺应。天:天性, 指自然生长规律。以:来。第一个 “性”:本性。第二个“性”:性质、方法。 其本欲 舒,其培 欲平, 它的根要舒展,培土要松紧均匀, 其 土 欲故,其 筑欲 密。 既 然 已, 勿 动 要用原有的土,要把土捣坚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动它, 勿 虑,去 不 复 顾。其 莳 也 也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不要再看它。栽的时候,要像抚育子 - 5 - 若 子, 其 置 也 若 弃, 则 其 女一样精心,栽好以后,就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这样它的 天 者 全 而 其 性 得 矣。 天性才能保全,它的本性才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本:根。 培:培土。 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筑:捣土用的杵,这里作 动词,捣土。密:结实。既:已经。已:同“矣”,了。去: 离开。顾:看。莳:念 shì,种植,移植。若:像。置:放,这里 是“放在一边不管”的意思。也:句中语气助词。天:自然本 性。全:保全。性:本 性。得:获得满足。 故 吾不 害 其 长 而 已, 所以我(只是)不妨碍它的生长而已, 非 有 能 硕 茂 之也; 不 抑 耗 其 并没有本领使它长得高大而茂盛;只是不抑制损耗它的 实 而已, 非 有 能 早 而 蕃之 也。 他 植 果实而已,并没有本领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 者 则 不 然。 根 拳 而 土 易, 的人就不是这样。(栽树的时候)树根卷曲就换用新土, 其 培 之 也,若不 过 焉则不及。 苟 有 能 培土时不是超过了要求就是达不到要求。假使有人的 反 是 者,则又 爱之 太 恩, 忧之 太 勤。 做法与此相反,却又对树爱得太过分,担心得太多。 害:妨害。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茂盛”。抑:抑制。其:它的。早:使 动用法,“使……提早结出果实”。蕃:使动用法,“使……之多”。 植者:种树人。然:代词,“这样”。易:更换。若:如果。过:过 多。焉:句中语气助词。反:与…… 相反。是:这。恩:情深,这里指用心。 旦 视 而 暮 抚,已 去 早上去看看,晚上又去摸摸,刚离开 而复 顾。 甚 者, 爪 其 肤 以 验 其 又跑回来看看。严重的还用指甲抓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 生 枯,摇 其 本 以 观 其 疏 密, 而 木 是枯死了,摇动树干来察看土培得疏松还是紧密,这样与 之 性 日 以 离 矣。 虽 曰 爱 之, 树木自然生长的习性就日益背离了。虽说(本意)是爱护它, - 6 - 其 实害 之;虽 曰 忧之,其 实 仇 之;故 不 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视它;因此(他 我 若 也。 吾 又 何能 为 哉!” 们种树就)不如我。(其实)我又有什么能耐呢?” 旦、暮:名 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已:副词,“不久”。顾:看望。甚:严重的。 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验:检验,察看。本:草 木的茎、干。虽:虽然。忧之:担心它。故: 因此。不我若:宾语前置,即“不若我”。 问 者曰:“以 子 之道,移 之 官理, 可乎?” 提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移到为官治民上去,可以吗?” 驼 曰:“我知 种树 而已, 理, 非吾 业也。 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然 吾 居乡, 见 长 人 者 好 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人喜欢经常不断地发布 烦 其 令, 若 甚 怜 焉, 而 卒 繁多的政令,好像很怜爱(老百姓),而最后(给老百姓) 以 祸。 造成了灾祸。 子:对人的尊称。道:道理,方法。业: 职业。然:转折连词。长:念 zhǎnɡ, 治理。烦:繁多。若:好像。怜:怜 爱。卒:终于。祸:动词,“造成灾祸”。 旦 暮 吏 来 (那些)小吏早晚跑来 而呼曰:‘官 命促 尔 耕, 勖 尔 植, 督 尔 获, 而呼说:‘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 早 缫 而 绪, 早 织 而 缕, 字 而 早些缫好你们的丝,早些把你们的丝织成布,抚养好你们 幼 孩,遂 而 鸡 豚。’ 鸣 鼓 而 聚 之, 的孩子,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叫人集合, 击 木 而 召 之。 (一会儿又)敲梆把人家召来。 尔:你们。勖:念 xù,勉 励。督:督促。获:收割。 缫:念 sāo,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而:通“尔”,你们。 绪:丝的头绪。缕:线。字:养育。遂:成。豚:念 tún,小猪。 聚:使动用法,“使之 聚合”。木:梆子。 吾 小人 辍 飧饔 以劳 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碗筷去慰劳 吏者,且不得 暇, 又何 以蕃 吾生 而安 官吏尚且忙不过来,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 吾性耶? 故 病 且 怠。 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大家都弄得穷困并且懈怠。 - 7 - 若 是,则与吾业者 其 亦 有 类 乎?” 像这种(治民的方法),就与我那些同行(的种树方法)大概有些类似吧?” 小人:小民。飧:念 sūn,晚饭。饔:念 yōnɡ,早饭。劳:慰 劳。且:尚且。生:生息。性:生命。病:穷困。怠:懈怠。 是:代词,“这”。吾业者:我这一行 的那些人。其:副词,大概。类:类似。 问 者 曰:“嘻,不亦善夫!吾 问 养 树, 提问的人赞叹地说:“真是太好了!我问栽种树的方法, 得 养 人 术。” 传 其 事 以 为 (却)得到治理百姓的道理。”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作为对 官 戒 也。 官吏们的警戒。 夫:语气词,表示感叹。术:途径,方法, 策略。传:念 zhuàn,记载。其:代词, 这(件)。为:作为。 戒:(做官的)警戒。 [资料链接]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官 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 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 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 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主要作品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这篇寓言体的传记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 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 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 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民不 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 8 - 传 记 传记是一种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体。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 我国古代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史传是正史所载的人物传记,以司马 迁《史记》的撰写为标志,“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的人物传记较为精彩,富有文学性。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 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顾炎武在《日 知录》中说它是“稗官之属”,把它当作小说来看。 [文本鉴赏]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 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其人 其人其号:病偻、橐驼 籍贯:长安西丰乐乡 高超的种树技艺——他植者莫能如也 种树的有效经验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正) ① (反) 官理 长人者好烦其令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反)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② )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②正 任务一 理解文本内容 1.这篇带有寓言性的人物传记是如何塑造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传记主要是从以下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角度 文中语句 人物特征 名字 “不知始何名”“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出身卑微 - 9 - 体貌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身体病残 性格 “甚善,名我固当” 豁达豪爽 技艺(职业)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技术精湛 2.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和结果各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中 的句子回答) 郭橐驼 其他种植者 方法 态度 结果 [答案] 郭橐驼 其他种植者 方法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 欲密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 过焉则不及 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 置也若弃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结果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矣 3.结合文章内容来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这是一个富有 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 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橐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 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 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 描写,使一个不同于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 任务二 赏析艺术手法 4.郭橐驼是怎样将叙述种树之事与评价官吏烦令扰民之理融为一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答案] 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 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 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 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 绘得淋漓尽致。 5.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在这 篇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本文 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 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 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 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把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 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 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 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 6.如何理解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刺、劝诫统治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刺,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 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 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 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 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 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7.文中是如何运用对举和类比手法进行说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中将“种树”和“治民”进行对举。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②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 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 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类比手法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类比手法: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 理”,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用种树 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 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增强 了文章的气势。 定义: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 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作用:(1)可以更浅显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 (2)加深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2.写法指导 运用类比手法“两要求” (1)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 (2)认真思考,处理好两种事物的关系。 3.迁移运用 请恰当地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20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砖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同时它又有坚硬的质地,宁折不弯。 一块普普通通的砖是要从软泥巴脱成胚、晒干,再经过烈火烧制才能变坚硬。由 此而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砖一样?为人处世应方方正正、奉公守法、 个性鲜明,既要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铸就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气节,又要有 过硬的本领。一块砖的作用并不大,但却是组成宏伟建筑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材 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旦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种树寓理 顺天养民 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 传统做法。文章用“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 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 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应用角度】 “顺性养民”“不妄劳作”“宽简为政”等。 2.素材应用 柳宗元以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尊奉顺性养民。为官一方的你,为民打井, 为民办学,解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你以戴罪之身, 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脱贫攻坚战上的时代楷模杨骅, 为困难群众服务,从不在时间上“讨价还价”,他热情饱满,随时准备接听困难 群众的来电。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 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26 年公益谱写大爱的刘长城在百般艰难的 日子里,正是凭借热心的乡亲无私的帮助,才让他们一家渡过了重重难关。刘长 城亲身感受到人情温暖,正是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爱心的种子:做 个好人,长大以后也要像当年帮助过自己家的热心人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 人。2008 年下派文登区侯家镇挂职的刘长城以一颗真心结“穷亲” ,与 38 户贫 - 13 - 困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 [先贤语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 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选自《论语·为政》) [古文今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 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 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 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知行启迪]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 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 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才是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