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鹰潭市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鹰潭市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尽管jìn 压轴戏zhòu 卷帙浩繁zhì 碑帖tiě B.龋齿yǔ 文绉绉zhōu 量体裁衣liàng 漱口shù C.露脸lòu 血淋淋xiě 惊魂甫定fǔ 剽悍piāo D.包扎zhā 涨工资zhǎng 书声琅琅láng 刹那chà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狭隘 一炷香 和盘托出 怦然心动 B.装潢 哈密瓜 成群结对 以逸待劳 C.缘分 掉书袋 音相制品 张皇失措 D.稼接 座右铭 渡过难关 真知灼见 ‎3.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 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 玉器收藏爱好者,已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 的局面。‎ A.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C.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4.选出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 ( )‎ A.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作保证。‎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在这白眼和青睐对比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影片《唐山大地震》首播后就取得5个亿的票房收入,成功原因是讲述了一个被撕裂的亲情故事所致。‎ D.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 , ‎ ‎ , , 。 ,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11‎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①②⑤④③‎ ‎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⑥⑤④③‎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屯积的粮草,袁绍的军队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三国演义》)‎ B.一日,众人在大观园芦雪庵联诗,凤姐起头“一夜北风紧”,大家纷纷接句,宝玉又落后了,众人罚他去栊翠庵妙玉处乞梅来。宝玉冒雪前去 ,向妙玉好言相求,求到一枝佳梅。岫烟、宝琴等人又就景写了几首《咏红梅花》。(《红楼梦》)‎ C.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的草地上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做,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她博爱、善良、仁慈、重感情。(《大卫·科波菲尔》)‎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做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上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了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龙的原始雏形 ‎①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 ‎②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 ‎③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 ‎④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 ‎⑤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邀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 11‎ ‎⑥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 ‎⑦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⑧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 ‎⑨据研究,龙崇拜起源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母系氏族时期的人们不了解男欢女爱媾合生子的奥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图腾”一词较早见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我的亲属”,强调 “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 ‎(摘编自公隋《龙年说龙》)‎ ‎7.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便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估计是原龙形象的一种。‎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的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在洪水泛滥时躲避灾难,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其传承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区别在于:红山人仅仅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半坡人却希望拥有超自然力。‎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11‎ B. 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2题。 (9分,每小题3分)‎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①,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 ‎ 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 ‎ 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 ‎1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②木欣欣以向荣 B.①从令者免其赋之半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逃未复者,官与为之 ②去时里正与裹头 D.①贫不能者畀之财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 ( )‎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11‎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4分)‎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5.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五题限选四题)(8分)‎ ‎(1)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2)三岁为妇, 。夙兴夜寐, 。(《诗经 氓》)‎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陶渊明)‎ ‎(4)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赤壁赋》苏轼)‎ 11‎ ‎(5)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王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21分)‎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 ‎(有删改)‎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1‎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17.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18.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认识和感悟。(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七、作文(65分) ‎ ‎20.请结合杜甫《登高》一诗的,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进行扩写。要求:使用描写的方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15分)‎ ‎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毛泽东同志告诉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尽管我们的身体还不够健壮,知识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大,但我们必须勇于担当。‎ 请以“勇于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11‎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1‎ 语文参考答案 ‎1.C(尽管 碑帖 龋齿 包扎)‎ ‎2.A(成群结队、音像制品、嫁接)‎ ‎3.C ‎4.A(B、一面对二面,C、杂糅D、搭配不当)‎ ‎5.D(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C项,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6.A是烧了粮草,而不是抢走粮草 ‎7.D(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筛选。正确选项为D。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C.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D.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 ‎8.B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正确选项为B。本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 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 ‎ ‎9.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正确选项为A.该项以偏概全,对照第⑦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 ‎10.(3分)C (重:重叠)‎ ‎11.(3分)C(A表目的,表修饰B他们,表反诘C介词替给D代词,他的;助词,补语的标志,“得”)‎ ‎12.(3分)D(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13.(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4分,既、以、爱、句意通顺各1分)‎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3分,句式、其、句意通顺各1分)‎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5分,卒、当、果、遣、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 11‎ 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14.(1)(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分)(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 ‎(2)(4分)反衬(乐景衬哀情)(2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1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 ‎15.(1)怅寥廓 谁主沉浮(2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3)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4)目遇之成色 取之无禁(5)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16.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格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2分)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 ‎17.(1)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于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2分)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1分)‎ ‎(2)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分)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2分)‎ ‎18.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是指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心灵的归宿。(2分)‚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与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2分)ƒ 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2分)‎ ‎19.C、E(A.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 ‎20.答题时需要注意:应该是对诗句的扩写,并且要结合《登高》一诗的“意境”;表达方式为“描写”;描写时要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必须在200左右。‎ 11‎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