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资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资阳市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所决定的。一个民族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心怀人民的作家。19世纪初,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中就提出了人民与文学的联系。正因心中装有人民,他最终才能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代表。同时,文学创作具有人民属性,还是由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其它任何制度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少数阶层作为文学创作与工作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其它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学艺术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判别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评判者。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如何面对和迎接人民的判断,中国文学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用实践经历提炼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什么时候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学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反之文学之树就会枯萎凋零。这一点,一再为历史所证明。 对于作家而言,真正实践人民文学的路径就是要自觉了解人民的理想愿望,走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人民的想法,学习人民的经验,表达人民的心声。人民是一切伟大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周扬同志曾讲,“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赵树理。”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山区的生活,了解那个时代晋东南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赵树理的文学是绕不过的。他的《小二黑结婚》写了一对农村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冲破重重封建传统而最终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孟祥英翻身》又写了一个太行山区的受欺压的年轻媳妇在党的引领下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还有李有才、田寡妇,这些农民身上代言着人民的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讲,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发展情况的一面镜子,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内容。何以赵树理能做到?因为他不但来自农民,而且始终不脱离背弃农民,他讲述的是真正属于农民的心灵故事。 另外,作家还要提高服务意识,使创作更好地服务人民。来自于人民生活的文学创造,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有服务于人民的强烈意识。 建国初期,作家柳青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为更深入了解农村,1953年他辞去副书记职务,定居皇甫村,在一个破庙改成的住所里住了14年,从而创造出了《创业史》。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使农民过上好的生活上,这也是他小说的来源。 人民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坚持文学的人民性,作家们还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以及需求的共性与个性,从而面对一个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认清与辨识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精心取舍,多用心在内容、形式、风格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凡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都是由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传达力的作家所传递和表达的。这种艺术传达力的获得,没有捷径可走,必得通过增强艺术本领才能达到。真正优秀的文学,必得有能力提升有需要的读者的精神世界,有能力激发这些读者向上向善的情怀。 (摘编自铁凝《与人民同心与人民同行》,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作家普希金心怀人民,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人民的属性。 B. 在百年发展中,我国文学有过与人民共命运的经历,也有过背离人民的时候。 C. 我们能通过赵树理的作品直观把握我国20世纪中叶晋东南农村发展的特点。 D. 作家要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创作服务人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二段的相关论述增强了后文分析“作家如何与人民同心同行”的说服力。 B. 马克思的言论有力支撑了“人民是判别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评判者”这一观点。 C. 文章举作家柳青为例,说明了作家在服务人民之路上,有时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D. 文章从“深入人民”“提高艺术本领”两方面详细论述了践行人民文学的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与社会制度关系密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特点。 B. 人民是文学作品的享有者、评判者,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 C. 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会给作家的创作提出新挑战,增加他们文学创作的难度。 D.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备了高超的艺术传达力,就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内容”可知“直观把握”有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表述有误”。纵观全文,作者主要从“深入人民”“提高服务意识”两个角度论述了践行人民文学的路径,另外涉及的两个路径“满足多元文化需求”“提高艺术本领”的相关论述则要简略些,所以,“详细论述了‘提高艺术本领”’的表述程度有误。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强加因果”。通读原文可知,“人民是文学作品的享有者、评判者”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于文无据”。结合原文,“会给作家的创作提出新挑战,增加他们文学创作的难度”这样的说法于文无据。 D项,“张冠李戴”。“高超的艺术传达力”指的是作家,而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扩大范围”。结合原文“认清与辨识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精心取舍”可知,“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未来5G应用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型移动宽带是为了发挥5G传输速率快与网络连接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产品与服务等的接入需求与消费。通过这样的提升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消费享受和体验。当前因传输速率和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会借助5G提高性能。 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不同,后两者所带来的应用场景才是未来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大量经济价值的支点。5G通过支持高密度的终端接入,促使海量物联网应用。据IHSMarkit对农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16个产业的评估测算,到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值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占全球实际产出的4.6%。5G可实现精准分析、匹配海量数据,同时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延时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很多智能型应用场景得以顺利实现。以车联网为例,如果道路交通中所有设备之间能实现低时延的通信,那么汽车的安全距离就能缩短,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摘编自金雪涛《5G:引领社会新发展,打造经济新动能》) 材料二: 伴随着5G技术的逐渐落地应用,未来将会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马源。他认为,从2G到4G技术更迭历程看,都增强了网络能力,带动了速率提升。对比之下,5G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与此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也在倍增,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萃取洞见。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可以为各行业提供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等通用能力;一方面,与各行业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可产生海量新兴融合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可以预期,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与医疗、汽车等行业融合渗透,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管理、抄表、应急处置等行业结合起来,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马源《5G商用时代来临》) 材料三: 目前5G商用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5G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此外,在高频、中频、低频等频段上配置足够的频谱资源,对频谱重耕等问题做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合理化解用户担忧。其次,5G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另外,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监管大量的新兴业态。 (摘编自《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4. 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应用于三大场景,其中海量物联网与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所带来的应用场景对未来产业业态、经济价值的影响大。 B. 5G运用于交通中,会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因为5G能实现精准分析与匹配海量数据,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要求。 C. 5G与4G等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表现出超高速、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这些特点是4G根本无法企及的。 D. 5G能够促使万物互联应用,也能提高那些因传输速度慢、低延时达不到而不能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的性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运用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有力地说明了5G在未来生活中的影响,5G会成为经济新动能的增长引擎。 B. 加强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分配频谱资源、解决频谱重耕,能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加快商用步伐。 C. 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5G技术创造财富,就需要具有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思路,主动及时地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D. 三则材料均围绕5G技术展开,分别从运用场景、应用影响以及发展难题等方面展开阐述,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6. 2019年是“5G元年”。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将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促成更多创新产业的出现。②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也能提高那些因传输速度慢、低延时达不到而不能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的性能”错误,原文是“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延时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提高的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5G技术创造财富”曲解文意,原文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并不只是为了“创造财富”。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2019年是‘5G元年’。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然后到材料中圈出5G技术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的语句。“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能得出①;结合一方面,“可以预期,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可得出②;“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可得出③。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又是一年春天 侯发山 那年我高三,有一天,妈告诉我,妗子①捎来信儿,让我周六去给她帮忙,刨树。 终于盼到周末,又要干活啊。我把书包甩到沙发上,很不痛快。还是到舅家去,我心里就更不愿意了。舅家在小关南边的大山里,虎脑村,路也不好走,还要走好远。有时走上半天也瞅不见个人影,瘳得慌。 看到我一脸不高兴,妈说:“你舅,还有你表哥都不在家,难为你妗子了。她有了难,轻易不来信,这次张了口,你就去吧。” “妈,高三课程紧张,还有作业呢。”我推辞道。 “你舅,还有你妗子,平时白疼你了。不说别的,哪年少吃人家的核桃了?”妈恼了。 舅家的门前有条蜿蜒小路,路边长着一棵又高又大的核桃树。核桃每年都结得嘟噜连串,从不空枝。上小学时,一到星期天,就缠着爸妈到舅家去,害怕核桃长熟了,被表哥他们摘吃完。稍微懂事了,知道核桃树是舅家的摇钱树,表哥表姐也很少吃,核桃都卖了,卖核桃的收入要维持全家人平时的一应开销。再到核桃成熟的季节,即便有其他事,我也就不好意思去了。不过,每到过年的时候,舅和妗子到镇上来卖核桃,总要留一些送到我家。 想到这里,我对妈说:“好吧,我明个去……” 当时是春天,那个核桃树已经开花了。一串串、绿绿的核桃花挂在枝头,像女孩的小辫子,在微风中轻盈地舞蹈,煞是好看。 妗子看到我来了,很高兴,忙抓把柴禾去给我煮荷包蛋。 我吃了荷包蛋,背上馒头跟着妗子去刨树。等来到那棵大核桃树下,我愣住了:怎么刨这棵啊?听妈说,这棵核桃树一年结好几百斤核桃,有上千元的收入。树又没干枯,怎么舍得刨啊? 妗子也不说话,使劲抡起镬头,发狠地刨着。 “妗子……”我心里藏着多个问号,想弄清刨这棵树的原因,张开嘴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妗子不说话,也没抬头。 “妗子,您咋啦?”我又叫了一声。 妗子扔掉馒头,抱着树干哭泣起来。 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安慰妗子。没了这棵核桃树,等于妗子家的银行被盗了,她能不伤心吗? “瞧我这没出息样儿……村里要修水泥路,这棵树碍事,不刨掉不中。”妗子朝我凄然一笑,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 原来是这样。我顺嘴说道:“赔偿多少钱?少了可不中!” “哪能这样说话?修路是为了咱自己方便,比起人家,咱,唉!”妗子说罢,摇了摇头。 我看着妗子,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妗子说:“李支书为了咱村,丢了在郑州每年上百万的生意。为了修路,人家带头捐款。 还有在外办厂的苏家,头一次捐了8万,第二次捐了2万……”说罢,妗子又抡起钁头刨起来。 眨眼间,几年光景过去了。 今年春上,得知我从大学回来了,妗子打来电话,让我到南岭新村给她帮几天忙。 南岭新村?妗子家搬家了?挂断电话,我急忙问妈。 没搬家。妈说,小关镇的荻坡、杨树洼、虎脑三个村合成一个村,就是南岭新村。如今那里大变样了,城里人都争抢着去旅游呢。 听妈这么一说,我来了兴致,问给妗子帮啥忙。 会是啥忙?妈说。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 我骑上摩托直奔南岭新村。路是水泥路,宽阔,平整,像飘带似的,时而挂上山脊,时而落入谷底,时而钻进树林,时而缠在山腰。不时有各种小轿车、摩托车从我身边经过。 我循着水泥路把车骑到了一栋两层小楼前,楼房像是刚竣工的。没错,就是舅家,因为楼房旁边还保留着原来的石窑。 几年不见,妗子不但不显老,好像年轻了不少,脸色红润,一扫过去的沉重。 跟着妗子来到地里,地里已栽了不少树。相邻的地里,不少村民也在栽树。我问:“妗子,都是栽的啥树啊?” 妗子说:“核桃树。老辈人讲,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妗子你说得老关哩。这些树苗要不少钱吧?” “政府补贴一部分,咱自己掏一点。” 我说:“妗子,都种树,不种庄稼了?” 妗子说:“山上的地,不能机械化,种地不划算。一亩地种40棵,五六年后就能挂果,一棵树按1000块来说,一亩地就是40000块。若是种粮食,也就是千把块钱的收入。” 听妗子这么一说,我感到种核桃是比种地强,但依靠这点收入想脱贫奔小康,那是戴草帽亲嘴,差远喽。我不便打扰妗子的兴致,把话题引开了:“舅呢,在外打工赚了不少钱吧,小楼都盖起来了。” 妗子撇了一下嘴.说:“打工也不中,这不都回来了,打算整农家乐呢。今儿你舅和你表哥去镇里买装修材料了……一个农家乐镇里补助两万块呢。” “不算咱家,村里已经开了十家,生意好的,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妗子说这话的时候,眉毛、眼睛里都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妗子忍不住告诉我:“你表哥找了个对象!明年春上结婚,你可来啊。” “真的?”表哥已经三十好几了,之前谈了几个,都黄了,就是因为住在山窝里,家里还穷。 “一定来!一定来!”我忙不迭地答应,心里也跟吃了表哥的喜糖似的,甜丝丝的。 (有删改) 【注】①妗子:民间用以称呼舅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画线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摹出核桃花花色繁多美丽状态,呼应了前文描述核桃树果实丰硕的文字。 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虎脑村村民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C. 妗子很舍不得自家的核桃树,但想到修路为大家,她主动刨掉了自家珍爱的核桃树,可见妗子顾全大局,目光长远。 D. 小说使用“俺”“不中”等方言词,“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等俚语,让语言通俗且富有地方特色。 8. 小说以“又是一年春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的灵魂是叙述,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7. A 8. ①交待故事时间。本文以“春天”为时间贯穿全文,写了三件在春天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②一语双关。这个“春天”不仅指季节,更指“生活的希望”。③暗示主题。文中,每逢春天前后,舅家以及所在的虎脑村就有所变化,农民的生活就如同“春天”般充满希望和生机,“又是”一词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认可与憧憬。 9. 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以“我”为视角,两次给妗子帮忙串联故事情节,见证舅家由贫穷到富裕的变化过程,见证虎脑村在政府的扶持下变化巨大,增强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②运用插叙手法,叙述了“我”小时候与核桃树的故事,推动行文进程,同时为后文“妗子舍不得挖掉这棵核桃树而落泪”的情节作铺垫。③运用人物对话,通过我与母亲、妗子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丰富叙述形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描摹出核桃花花色繁多美丽的状态”错误,“一串串、绿绿的核桃花挂在枝头”只是绿色的,并没有花色繁多之意,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定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分析标题的作用时,应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标题本身“春天”:从内容上,本文写了三件在春天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每逢春天前后,舅家以及所在的虎脑村就有所变化,这个“春天”不仅指季节,更指“生活的希望”一语双关;结构上,“春天”为时间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 “又是”一词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认可与憧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叙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叙述的划分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按顺序分:顺叙,插叙,倒叙;按人称:第1人称,第2人称,第3人称;按方式:间接叙述,直接叙述,对话,还有客观叙述,主观叙述。按人称,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以“我”为视角,两次给妗子帮忙,见证舅家由贫穷到富裕的变化过程,展现了虎脑村村民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按顺序分:文章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年我高三”“上小学时”“眨眼间,几年光景过去了。今年春上,得知我从大学回来了”,此处运用插叙手法,叙述了“我”小时候与核桃树的故事,推动行文进程,同时为后文“妗子舍不得挖掉这棵核桃树而落泪”的情节作铺垫。按方式:运用人物对话,通过我与母亲、妗子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丰富叙述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长孙冀归,字承业。宣武时,梁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承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元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承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承业后殿。初,承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庭重遣河间王琛等三都督,外声助承业,内实防之。会鲜于修礼反于中山,以承业为大都督北讨。寻诏承业解行台,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策所长。书奏,不纳。寻正平郡蜀反,承业讨蜀,频战有功,复本爵。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承业讨之。承业时背疽未愈。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薛凤贤、薛修义聚河东,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时有诏废盐池税,承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均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调之绢,不复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孝武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承业生而母亡,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大统元年,薨,赠假黄钺,谥曰文宣。 (摘自《北史·长孙冀归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B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C.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D.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一种复姓,复姓的来源有很多,有得名于官职的,也有取自职业的。 B. 都督,古代武官名,最初指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来演变为统率军队的长官。 C. 郡,古行政区域名,秦以前,所辖范围比县小,秦以后,所辖范围比县大。 D. 京畿,指一国都城周围的地方,周代时称“王畿”,汉魏时才改称“京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承业稳重谨慎,招致猜忌怀疑。虽然统领着众多兵马,承业却没有贸然决战,这样举动招致众人猜疑,朝廷专门派遣官员来监督防范他。 B. 长孙承业勇武善战,偕子出征平叛。承业与他的几个儿子都骁勇善战,萧宝夤反叛后,他和儿子子彦不顾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显著。 C. 长孙承业心怀国事,劝留盐税制度。得知朝廷要废除盐池税收一事后,承业上奏,认为盐池是上天资助朝廷的财货,应该珍视并保留征收制度。 D. 长孙承业知恩图报,主动辞让功名。幼年凶母亲去世,被姨表哥哥元洪超之母养大,承业一直铭记恩德,后来将本属于自己的功名让给了元洪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 (2)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承业派遣儿子子裕上奏表,称说承业同元琛都承受着国家的患难,元琛失败而臣下(承业)保全了军队,于是产生了嫌隙(矛盾)。 (2)我们充数为大臣,各自处于优宠的职位,国家危难的时候,患病的人先出动,(这)恐怕不合适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译为“灵太后安慰他说:‘你的病这么重,我想让你休息,但没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办?’长孙稚回答说:‘臣死而后已,怎敢不尽力而为呢?’”,“卿疹源如此”,“卿疹”“源如此”构成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如此”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译为“我想让你休息,但没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办”,“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语意不当,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京畿,指一国都城周围地方”错误,“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还包括“国都”在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后来将本属于自己的功名让给了元洪超”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应该是让给了袁洪超的次子。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奉表”,上奏表。“当”,承受;“胶扰”,惊扰;“臣”,臣下;“全”,保全了军队。“隙”,嫌隙、矛盾。 (2)“备”,充数;“无乃……乎”,恐怕不……吧! 译文:长孙冀归,字承业。萧衍的将领裴邃、虞鸿袭击并占据了寿春,长孙稚的几个儿子骁勇果敢,裴邃感到非常难以对付,称他们为“铁小儿”。诏令河间王元琛总领军队援助他。元琛想要决战,长孙稚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下雨,需要格外慎重。元琛不听,于是交战,结果被贼人抓住了机会,长孙稚殿后。当初,长孙稚总领强大的军队后,长期不与敌人决战,朝廷有人议论他有其他的想法。于是朝廷重新派河间王元琛及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三位都督前往,对外声称帮助长孙稚,实际上是防范他。正赶上鲜于脩礼在中山反叛,朝廷以长孙稚担任大都督北进讨伐他。不久以本身使命到达邺城。诏令长孙稚解除行台职务,罢免大使职务,派河间王元琛担任大都督,郦道元担任行台。长孙稚派自己的儿子长孙子裕呈上奏章,说自己与元琛一同守在淮河以南,一同承担为国纾难的任务,元琛失败而臣下保全,于是产生了个人恩怨。况且临战换帅,并不是很好的计策。奏章呈上后,没有被采纳。不久,而正平郡(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新绛县西南二十里)的蜀人反叛,又委任长孙稚为镇西将军、讨蜀都督。连续作战有功,授予平东将军,恢复原来的爵位。后又授予尚书右仆射。不久,雍州刺史萧宝夤依据州城反叛,又任命长孙稚担任行台讨伐他。长孙稚这时背上的痈疽还未痊愈,灵太后安慰他说:“你的病这么重,我想让你休息,但没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办?”长孙稚回答说:“臣死而后已,怎敢不尽力而为呢?”当时长孙子彦(长孙稚之子)也患有脚麻痹的病,他拄着拐杖入宫告辞。尚书仆射元顺回头对众人说:“我等身为朝廷大臣,都处在受宠爱的官位上,危难之时,却让生病的人先行,这恐怕不行吧?”没有人能够回答。当时,薛凤贤在正平郡反叛,薛脩义在河东聚集兵力,占据盐池,围攻蒲坂,东西连结,以响应萧宝夤。当时有诏令废除盐池税,长孙稚上表说:“盐池是上天资助的财货,靠近京城,必须像宝贝一样爱护它,按规律正确使用它。现在四境多事,国库空虚。可是冀州、定州的百姓处于逃亡混乱的状态,日常征收的绢税,不能再正常收取。昔日高祖在太平的年份,并不缺少什么,还单独设置盐官加以保护。臣已经下令管理盐税的将尉仍率所属官吏,依常例征收盐税,另外听取陛下今后的命令。” 出帝初年,转任太傅、录尚书事。因制定策略有功,再封为开国子爵。承业上表请求将这个爵位转封给他的姨哥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元惲。当初,长孙稚出生时母亲去世,被元洪超的母亲所抚养,因此请求转让。出帝答应了。大统元年,去世,追赠假黄钺,谥号文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15. 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曲解文意,“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住,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强调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每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而所创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让他们要记住,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袁枚强调的诗的“新”也就是强调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便是新诗。这一切都在表明袁枚鼓励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麦熟后,家中妇幼为田里劳作的男子们送饭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紧承“孔子从师多人”的现象,得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说明了老师的学识不一定比弟子丰厚。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两句,起拂的春风勾起了李煜对自己家国的思念之情。 【答案】 (1). 妇姑荷箪食 (2). 童稚携壶浆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小楼昨夜又东风 (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箪”“浆”“堪”。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工艺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中,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 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工艺生态的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来、 的战略眼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 ( )。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艺文化的参与热情。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 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生产力变革改变着工艺生态。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 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给予 高瞻远瞩 窥视 斗转星移 B. 赋予 高屋建瓴 窥视 斗转参横 C. 赋予 高瞻远瞩 窥见 斗转星移 D. 给予 高屋建瓴 窥见 斗转参横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B.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C.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 D.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工艺人的地位 B.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 C. 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地位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D. 整个行业的地位和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给予意思是赠送,使别人得到:常表示不含感情色彩的、或双方平等状态下的是对方得到各种帮助、各种物质,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付出(关心、爱护等)。赋予:一般表示主观的,常用于非物质的形式,如:赋予意义、象征等。第一处语境是“很难赋予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故选赋予。高瞻远瞩,意思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高屋建瓴,意思是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思维。第一处语境是修饰“战略眼光”,故选高瞻远瞩。窥视:暗中观察,偷看;窥见:暗中看见。第三处语境是“暗中看见工艺人的愿望”,故选“窥见”。“斗转参横”与“斗转星移”字面必较接近,但前者指天将亮的时候,后者表示岁月流逝。语境是“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强调岁月流逝,故选斗转星移。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中途易辙,排除AB两项;“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不合逻辑。排除D,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承接前文“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再联系下文“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此处强调对象应该是“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排除CD两项;对应下文的“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可以知道此处存在递进关系,可得出答案“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温泉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不同种类的温泉水里含有不同种类的天然矿物元素,_______。比如含硫磺的温泉可以软化角质,使肌肤滑嫩;含活性有机锗的温泉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很有好处;含二氧化碳的温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______ ,但如果微量元素含量过高,那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就以活性有机锗温泉为例,合适含量的活性有机锗可以唤醒人体的免疫系统,但如果含量过高,_________,使人出现脱发、精神失常等现象。 【答案】 (1). ①对人体的功效自然也不相同 (2). ②少量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3). ③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此语段是介绍温泉这种养生方式,①是照应不同种类的温泉水里含有不同种类的天然矿物元素,后面分述“含硫磺的温泉”“含活性有机锗的温泉”“含二氧化碳的温泉”的功效,所以此空应为“对人体的功效自然也不相同”; ②后面是但如果微量元素含量过高,参照“活性有机锗温泉为例”,所以此空应为“少量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③参照“合适含量的活性有机锗可以唤醒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此空应为“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在9月29日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0击败阿根廷队,取得11连胜,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夺得史上第五个世界杯冠军。在颁奖典礼上,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揭晓,中国队共有4人入选,分别是最佳主攻朱婷、最佳副攻颜妮、最佳二传丁霞、最佳自由人王梦洁。同时,朱婷荣膺了本届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这也是她继2015年世界杯后再次夺得这一奖项,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蝉联最有价值球员的球员。 【答案】①2019年9月29日;②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③中国队4人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④朱婷成为首位蝉联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新闻报道的文字,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本题新闻文字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新闻,应点出新闻的时间和时间,时间是2019年9月29日,事件是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第二部分介绍最佳阵容入选者和最有价值球员,中国队共有4人入选,朱婷成为首位蝉联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爱我的祖国,我绝不会做任何有损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事。——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19年媒体座谈会上的发言 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一习近平在2019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③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2019年阅兵背景音乐《强军战歌》歌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怀祖国 情系天下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爱国,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是一面飘扬在生命之上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人生的方向。 华为总裁任正非爱国,绝不做任何有损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事;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爱国,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载史册;《强军战歌》歌词凸显爱国: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作为祖国一员,我们更应心怀祖国,情系天下,让爱国精神像永不熄灭的阳光照耀着每个人前行。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爱国突显人格的伟大。 爱国的人,总是为国家奉献一切。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任正非爱国,绝不做有损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事;黄旭华爱国,为建设中国核潜艇工程,甘做沉默的砥柱;于敏爱国,为研制氢弹,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杨科璋爱国,在灭火行动中为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而牺牲,他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他离开,是灿烂的晚霞。他们为祖国献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在世界风云中,在科学事业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己生。 金盘炫目,光照云表。爱国散发人生的光芒。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光耀史册;爱国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无畏气势;爱国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而读书”的远大抱负;爱国是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的巨大气魄……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却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蜓,却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遥望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怀念,一种英雄的敬仰,早已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不可磨灭。 素月分辉,银河其影。爱国映照心灵的高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19年阅兵背景音乐《强军战歌》歌词中说:“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这是何等的气魄。从古至今,无数人为国家奋斗,将国家置于生命之上。楚国灭亡,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黄继光以身体做砧板抵挡子弹,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飞机被美军撞毁,跳伞落海,光荣牺牲。正是出于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仁人志士们才会抛头颅洒热血,以命效国,书写了一部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创造了一个个人类奇迹。 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像前仆后继的英雄们,像任正非一样,以爱国为己任,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行动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心怀祖国,情系天下,把一腔爱国热忱播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多则材料作文。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是,先分析每一则材料(子材料)确定主题,然后加以综合,取交集或者并集。几个子材料间有相同点的取交集,看似没有关联的就合并一起。 (一)分析每一则材料确定子命题。 材料(1)爱国,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材料(2)英雄身上体现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爱国),国家铭记人民英雄。我们要崇尚英雄,争做英雄。 材料(3)不惧强敌,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二)综合三则材料的主旨大意确定母话题,即作文立意。 本次作文可以立意为:热爱祖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凡是作文围绕这个角度立意的均可 立意: (1) 我爱这脚下的土地 (2) 站起的雄狮 (3) 我的心在沸腾 (4) 血染五星红旗,志染九州大地 (5) 青山不改,爱国长存 素材: 1、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爱国志士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进入21 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2、在我的心中,祖国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巍峨的高山,有澎湃的江河,怎么看都看不厌;在我的心中,祖国又像一首感人的歌,有时舒缓,有时激昂,怎么唱都唱不完。读着祖国母亲那沧桑的历史,我饱含着激动的泪水。风风雨雨,永不停步;坎坎坷坷,奋力拼搏。我们的祖国母亲用坚强的臂膀、挺拔的身躯、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4、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5、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6、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哺育之恩。 结构层次: 《心怀祖国 情系天下》 本文是一篇并列式议论文,题目是《心怀祖国 情系天下》。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祖国”这个关键词语,采用总分总形式,共写了三部分。 开头部分:以诗词引入,亮明观点:爱国,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是一面飘扬在生命之上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人生的方向。自然过渡到第二自然段。 中间部分:采用并列形式,分别阐述了 “爱国突显人格的伟大”“爱国散发人生的光芒”“爱国映照心灵的高尚”三种观点。既分出了层次,又震撼人心。 结尾部分:总结并在结尾处抒发感慨,要求真正做到心怀祖国,情系天下,把一腔爱国热忱播撒!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