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检测(四)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A.瑕瑜互见不容置喙喜闻乐见B.瑕不掩瑜不容小觑乐此不疲C.瑕不掩瑜不容置喙乐此不疲D.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表示客观的评价;“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第一处,是形容短视频这一类的短小的表演,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应使用“瑕瑜互见”。“不容小觑”,指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第二处,是说“展现出来的活力”不能小看,应使用“不容小觑”。“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第三处,是说让青少年喜欢听乐意看,应使用“喜闻乐见”。故选D项。【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8-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那高大绵延的群山深处,不时会有一口口泉眼将自己饱含眷念的深情吐露,,。,,,。看到这秀美而又壮丽的景色,谁都会陶醉其中。①一条条飞跃的俊龙②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跃而下③在山间勾勒出一弯弯绚丽的鸿弧④深情地去拥抱下面的山岩⑤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A.②①⑤③④B.②⑤①④③C.⑤②①③④D.⑤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一口口泉眼”“吐露”分析,首句应该是②;结合“形成”“一片片”“一条条”分析可知,①和⑤在一起;通过“山岩”“山间”分析,④应该在③前面,综合B项正确。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3.下列各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8-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D.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意象、意境、情感,有时需要联系作者以及题目信息,甚至需要一些生活常识,综合得出判断。本题题干“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明确要求。A项,“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槲树的叶片冬天虽干枯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写的是春景。B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联系作品标题,即可得出准确判断。C项“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出自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由“风荷”的意象自然联想到是描写夏天的景象;D项“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出自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由“柳细”“草薰”,“风暖”等意象确定是春景。故选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距:同“拒”,抵抗B.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约:凑集,备办C.勒兵下令军中勒:约束,整顿D.诸将效首虏,毕贺效:献出,呈献【答案】A【解析】-28-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A项“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考查的是通假字的知识,“距”同“拒”,联系下文语境“漳、邺”是地名,所以不是“抵抗”而是“把守”的意思。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庐山后记郓敬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其阴益旷奥益:更加B.出太平宫,漱宝石池漱:饮,吸吮C.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睨:斜着眼看D.蹊坐升仙台蹊:奇怪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8- A.作者听说庐山的背面非常的阴森、宽广而神秘,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B.丙寅日,在无垢小和尚的带领下,作者乘着竹轿子,到了锦秀谷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名字特别不好,所以他认为不如改为“红兰谷”。C.从锦绣谷往上,这里云雾缥缈,视线不佳。所以作者看看自己前后的登山者,皆处于薄纱之中,而云雾好像从人的腋下飘过一般。D.本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刺客列传》)(2)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魏公子列传》)(3)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淮阴侯列传》)8.文中描写了“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5.D6.A7.(1)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吞并,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他的野心不会满足。(2)可我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3)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8.山石:挺拔、俊秀,云: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选项D“蹊坐升仙台”中的“蹊”结合语境应为动词,解释为“踩、踏”,而不是“奇怪”。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A-28- 项说庐山的北面“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说“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意思是,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尽,吞并;臣,使……臣服;厌,满足(2)就,成就;立,让……停;过,拜访(3)务,致力于;集,安定;畔逆,图谋叛乱;宜,应该。【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本题要求概括“‘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首先审清题意,确定描写“庐山高”的答题区间,根据原文“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的描写可概括山石的特点为“挺拔、俊秀”,依据原文“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的描写可概括云的特点为“姿态万千、变化多端”。参考译文:从白鹿洞往西到栗里,都在庐山的南面;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四月庚申日,我因为有事到德化。壬戌日,凌晨,沿着山脚前行,在东林寺的三笑堂吃了点东西。沿着高贤堂,跨过虎溪,来游西林寺,到了香谷泉旁边。出了太平宫,在宝石池喝水。甲子日,过江一览湓口的形势。乙丑日,回来住宿在报国寺。天下大雨,溪谷的水都满了。-28- 丙寅日,带着叫无垢的小和尚,乘竹轿子在涧中曲折行走,这里叫做锦润。度过石桥,叫做锦绣谷,这名字极其不好;这里出过几株红兰,应该改名叫红兰谷。忽然间白云就象野马一样,在腋边飘过去了;看前后的行人,好像就在薄纱之中。白云过后,路旁的草木罗罗发响,清越的声音相互答和。于是踏上半云亭,斜看试心石,经过“庐山高”石坊,石头的形势挺秀高拔无法描述,它们的高峰都飘浮在天际。云彩忽然从脚下升起,慢慢上浮慢慢弥漫,山峰都被淹没了。听到云中的歌声,华美婉转动人心弦,虽然就隔着一润,但不知道唱歌的是谁。白云飘散,每一块大石都有一片云环绕。忽然峰顶有云从数百丈飞下,就像有人驾着飞行,然后飘散为千百缕,慢慢消失至一丝都没有了,一会的功夫就这样了。沿着天池口的路,到了天池寺。寺里有个石头池,水从不枯竭。东边高处是聚仙亭、文殊岩。在岩上俯视,石峰苍翠碧绿,从下面向上矗立,白云环绕,忽然就飘到岩上来了,天地都像是薄丝纱的颜色,五尺之外,看不见别的东西。白云都散尽时,日光和煦,天地又成了薄丝纱的颜色,无法分辨了。返回到天池口,向东到了佛手岩,在浓云中行走,大风从身后推来,把云气吹成雨,淋在衣服上。踏上并小坐在升仙台,抚摩御碑亭,云气更加浓重了。到了半云亭,太阳又暖和了。无垢告辞而去了,我于是独自经过铁塔寺回去了。天池的云,又是我在含鄱岭、神林浦所没有见到的。哪天应该带足了几个月的粮食来住,观察这里春秋、早晚的差异,到山里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一一观览,用文字记载下来,兴许有前人没有提到的,也不一定。【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9.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10.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答案】9.(1)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2)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3)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4)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10.句意是: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合的手法,以声衬静,写出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描写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隐逸之乐。-28-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题中,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首联“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诗人通过写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颔联“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一句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从而表达了垂钓的欣喜之情。颈联“自叹直钩无处使,”一句写出了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下一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尾联“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炼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诗句内容、手法、效果和情感的角度来答题。本题中,让分析“笛声吹彻云山翠”一句的表达效果。首先从内容的角度理解是: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然后从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合的手法;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以声衬静,写出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描写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隐逸之乐。【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28-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6)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7)_____________,大巧若拙。(《老子•第四十五》)(8)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答案】(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2)来吾道夫先路(3).(3)则素湍绿潭(4).(4)艰难苦恨繁霜鬓(5).(5)孰能无惑(6).(6)浩荡离愁白日斜(7).(7)大直若屈(8).(8)切问而近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抟、道、湍、繁霜鬓、孰、屈。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28-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28-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C.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13.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14.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暮鼓”的深刻意蕴。-28- 【答案】12.D13.(1)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3)“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14.(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本文主要讲一个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情节普通平淡。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根据文章第④段“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可知,“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位老头,而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了,根据文章第⑧段可知,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前后的反差使得情节起伏跌宕,造成了戏剧性的效果;母亲的头发落满了灰尘,满脸皱纹,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工的辛苦;情节的反转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14题详解】-28-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题干探究的是“‘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的意蕴,“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从文中来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从会所传出的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模式: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步骤: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签”障目不见经典党云峰①很多文学经典最近被贴上“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幕虚荣的白富美”……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怎么就变成“毁三观”的作品了呢?②标签可能彰显特质,更可能是偏见障目。它会使人无视作品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揭露了造成悲剧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有学者指出:“福楼拜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28- ③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展现其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中关于人性的剖析,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纪德的《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④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的过硬理由。文学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在心境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⑤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夺国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有删改)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标签”会导致解读的简化、遮蔽,是不尊重作品的表现,读者常因此而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动力。B.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他应该真实地呈现人物的逾矩、背德、困境,从而警醒读者,促其反思。C.一部文学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复杂性,反映了时代风云、世态人情,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D.只有同时具有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并能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使心灵净化的文学作品,才有文学价值。16.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为例,指出许多经典被贴“毁三观”标签的现象,引出活题,开启下文的分析论证。-28-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文学与科学的差异,后者通过现象披露生活本质,从而生成意义,实现文学的价值。C.文章指出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再现了一个时代,并以中西方文学经典为例,证明这是作品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D.文章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別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创作者要在时代的现场秉笔直书,作者引用加缪的话加以论证。17.请结合文章,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15.A16.B17.①肤浅地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不能有亏,最好高大全;②评判不是理性的质疑,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③不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解析】【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分析有误。作家要超越简单的道德边界去创作。C项,“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分析有误。作品的意义经由读者得以呈现。D项,“只有同时具有”说法绝对化,不必同时具备相关条件。故选A项。【1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B项,“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有误。没有采用对比论证。故选B项。【17题详解】-28-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节中“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可推断出,“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肤浅地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不能有亏,最好高大全。第四节中“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可推断出,“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二,是评判不是理性的质疑,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第五节“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这才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从中能推断出“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三,不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新网上海4月11日电上海联通携手华山医院打造的沪土首家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11日揭幕,并进行了首场5G远程高清直播手术。现场,联通5G技术对20公里外华山医院西院手术室的两台远程手术进行了4K高清即时直播,通过5G网络传输,超高清手术图像实时地被传到主会场内。此次手术直播解决了目前4G网络经常产生的卡顿、音画不同步等影响体验的问题。现场专家介绍,如果未来能扩大5G网络覆盖,就能打破地域限制,做到医疗资源触手可得,医疗教学、学术交流随时随地进行。据了解,上海拥有丰厚的5G发展基础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已启动5G试用。2019年,上海继续提供政府支持,增大产业投入,将在全市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启动建设若干5G建设应用示范区和5G应用研发创新基地。上海5G应用场景丰富,医疗是5G应用的热门方向之一。(摘编自《5G直播手术-28- 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揭幕》,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11日)材料二:(人民网通讯频道,2018年12月)材料三: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5G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2018年9月)材料四:-28-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5G网络传输,能解决“智慧医疗”应用过程中4G网络经常产生的卡顿、音画不同步等问题,有望打破地域限制,使学术交流随时随地进行。B.2G、3G是以语音业务为主,4G、5G以数据业务为主。在3G时代,丰富的互联网业务已经出现。C.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麒麟980”,采用7nm制程工艺,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D.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只要它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就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2G、3G、4G相比,5G不仅速度极快,而且具备以往制式不具备的特性,如高清视频、万物互联、海量连接等。B.5G时代,在一个工厂里,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些商用业务会同时存在。C.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D.材料二侧重介绍5G相对以往各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侧重介绍华为与深圳在各自领域的领先地位。20.-28- 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8.D19.D20.①产业投入上,政府要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②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文化,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③人才培养上,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④政策支持上,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但只要它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全球领导者”错误。结合“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分析,““只要……就……”绝对化。故选D。【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侧重介绍华为与深圳在各自领域的领先地位”错误。结合“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分析可知,“华为”是材料三的例举,并非整个材料侧重强调的内容;深圳并没有领先地位。故选D。【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目给出的范围是“非技术因素支持”,要在原文中找出“非技术因素支持”的内容。结合“上海继续提供政府支持,增大产业投入,将在全市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启动建设若干-28- 5G建设应用示范区和5G应用研发创新基地”分析,政府要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结合“在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分析,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结合“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分析,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结合“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分析可知,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有人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答案】故土难离——读《最珍贵的礼物》有感再次合上书,我沉浸于故事中久久不能平静。-28- 故事是这样的。外婆,从很远的法国巴黎来,是为了看望三女儿和小外孙女(作者),还带来了许多礼物送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当外婆要回巴黎的时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绞尽脑汁,都想要送点什么给外婆。小朋友送的都是自家故土的特产,有送精致的竹筷的,有送香喷喷的龙井茶的,还有送漂亮的檀木折扇的……而作者送了一盒泥土给外婆。外婆见了,两行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泥土有什么珍贵的呢?我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我又想如果不珍贵的话,作者又怎么会把泥土放进精致的“墨梅”小储蓄盒,盖上白绸并上锁呢?外婆见了又怎么会流下两行滚烫的清泪热泪呢?我带着这个疑难去问表姐。表姐听后,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商人,他在外国发了大财,就在那定居并把家乡的亲人也接了去。一次,他要回家乡时,问妈妈:“您要我给您带回点什么?”他妈妈说:“你给我带一包泥土就够了。”泥土寄托着老妈妈的一颗赤子之心啊!而另一个故事就更加引人深思了。说的是一个国家想去侵略另一个国家,先派使者带了许多礼物,去探听虚实。对方已察觉到来访者的企图,但仍然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并且回送了许多珍贵的礼物让来访者带回去。正当他们要上船时,送行的人们取出很多双新鞋子,请来访者换上。那些人都很奇怪地问:“这鞋还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新的呢?”送行的官员回答说:“我们不容许别国的人带走我们的一点泥土……”多么意味深长的回答啊!听了这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开始领会作者送泥土给外婆的含义和外婆流泪的原因。是啊,泥土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不起眼、很普通的。但是对于久居国外的外婆来说却是最珍贵的。这片曾生她养她的故土,曾经伴她走过了多少春秋,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记忆。她带走的只是一点点乡土,而留下的却是她对故土的无尽思念和眷恋。游子远在别国他乡,那份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是无言可表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思乡之情也就与日俱增了;再说作者的外婆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花甲老人,对她来说一般的礼物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而这一把故乡的泥土,却能寄托她无比深沉、绵长的思乡之情。是的,世上有百种言语,难忘那浓浓的乡音;人间有百般情谊,而对故乡的情意是永恒不变的。【解析】-28-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为材料作文。这则作文材料由三个并列分句构成,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家”。三个分句分别说的是离家、守家和思家。这里的“家”,可以是家庭、家乡,也可以家园、家国,还可以是精神家园、精神故乡。家,是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处所,是遮风挡雨、学习成长的地方,是承载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生活栖息地,更是人的精神港湾。“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家是远行的出发地,当然家也会有局限性,对人的发展可能会形成束缚、限制;选择离家,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有人安土重迁,守家难离”,家是一个人的根,自然不肯轻易迁离,这是不思进取,还是故土难离的拳拳情意?“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这一句隐含的主体是离家之人,“故园之思”是人类的永恒情愫。三个分句意蕴丰富,加之后面的省略号,本题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既可对“家”进行深入思索或具体描述,也可围绕“人对家”的态度来写。在审题立意时,可选择其中一句来写,也可就整体来写。但选择其中一句,写作重心应落在“家”上,必须紧密联系人与家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对于核心概念“家”,要能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避免偷换概念或泛泛而谈。对“家”的概念理解,能自洽即可。不管选择那一句话切入,我们都无法回避“家”“故园”“故乡”这些词。第一句话的“出门”指向“离家”,第二句分句直接出现“守家”二字,第三句则是“故园”。只要稍作思考,我们就知道写作时必定围绕“家”来写。不论是离家还是守家,家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深的牵挂。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语文II(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8- 汉宣帝诏群臣议武帝庙乐,夏侯胜日:“武帝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赤地数千里,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遂下狱,系再更冬,会赦,乃得免。章帝时,孔僖、崔骃游太学,相与论武帝始为天子,崇信圣道,及后恣已,忘其前善。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元帝时,贾捐之论珠崖事日:“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是皆廓也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岂非夏侯非议诏书,僖、骃诽谤,皆汉法所禁,如捐之直指其事,则在所不问乎?(选自《容斋随笔》)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23.《容斋随笔》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24.根据材料,作者认为贾捐之没有受到元帝怪罪的原因是什么?【答案】22.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23.(1).南宋(2).洪迈24.因为贾捐之是直接地指责,而没有责难或诽谤先帝,所以没有受到元帝怪罪。【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先疏通大意,原文“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意思是,被隔壁房里的太学生告了他们诽谤先朝皇帝,指责讥议现在的皇上,被交给狱吏接受审讯。孔僖靠上书自我辩护,才没有问罪。其中,前三句的主语是孔僖、崔骃,后两句的主语是孔僖。再结合动词“刺讥”“受讯”“自讼”进行断句。【2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分析。【24题详解】-28-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本题题干“根据材料,作者认为贾捐之没有受到元帝怪罪的原因是什么”,从原文“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岂非夏侯非议诏书,僖、骃诽谤,皆汉法所禁,如捐之直指其事,则在所不问乎?”可知,三个人指责汉武帝的过失,贾捐之的话最激切,他是直接地指责事情,而夏侯胜责难诏书,孔僖、崔骃诽谤先朝皇帝,所以贾捐之没有受到元帝怪罪。参考译文:汉宣帝下令让大臣们讨论汉武帝宗庙的祭乐,夏侯胜说:“汉武帝竭尽百姓的财力,挥霍浪费没有节制,国家空虚枯竭,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数千里,对人民没有恩惠德泽,不应该为他设立庙乐。”于是宰相、御史们就上奏皇帝,揭发夏侯胜责难诏书,说毁先朝皇帝,不守臣道,于是打入监狱,监禁了两年,遇到大赦,才得到赦免。汉章帝时,孔僖、崔骃在太学学习,互相讨论到汉武帝,说他刚当皇帝时,崇敬相信圣明之道,等到后来,放纵自己、忘记了他以前的善行。被隔壁房里的太学生告了他们诽谤先朝皇帝,指责讥议现在的皇上,被交给狱吏接受审讯。孔僖靠上书自我辩护,才没有问罪。汉元帝时,贾捐之谈论珠崖的事时说:“汉武帝征购马匹磨砺兵器,侵伐征服少数民族,全国被判决的人好几万,外寇内贼都出现了;军队多次出征,父亲先战死,儿子又战伤,女子也登上边塞的堡垒,孤儿在道旁号哭,年老的母亲、丧夫的妻子在街巷中流泪;这些都是过分地扩大地盘、征战没有休止的缘故。”考查三个人所指责的汉武帝的过失,贾捐之的话最激切,而三个皇帝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这难道不是夏侯胜责难诏书和孔僖、崔骃诽谤先朝皇帝,都是汉朝法律禁止的,而象贾捐之那样直接地指责事情,就在不问罪之列吗?【点睛】文言文断句: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马谡自告奋勇,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B.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父子冒死冲出重围,从此坚守不出。C.-28- 钟会与姜维来到成都,派卫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钟会与姜维商议谋反大事,拟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但走漏了消息,卫瓘带兵杀来。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D.在梅死后,琴从梅的死中看到了命运对自己的威胁,她决定无论如何决不做第二个梅。在梅死亡之前,琴的母亲虽然同情琴和觉民,但为了避嫌,她不打算给他们帮忙,甚至不让觉民来看琴;在看到梅身后的情形和钱太太的惨状后,她仍无动于衷,不愿给琴和觉民提供帮助。E.《家》的作者巴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两代人本质的不同。这种对比的手法是贯彻整部作品的。例如:作者在描写正月初八晚上放烟火和初九晚上看龙灯这两次游乐活动便是一次含意深刻的新老两代人的思想感情的对比和审美观的对比。【答案】B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积累文学常识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是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巴金《家》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只有仔细阅读过这本书,并且熟悉该故事情节才能答出。这道题出的好的地方在于,它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程度。B项,“司马懿父子冒死冲出重围”错误,是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的性命,D项,“她仍无动于衷,不愿给琴和觉民提供帮助”错误。应该是琴的母亲很感动,愿意给琴和觉民提供帮助。故选BD。26.简答题(1)得知司马昭的篡逆之心后,诸葛诞有何反应?请简要概述。(2)在家庭生活中,觉新奉行什么“主义”?请简要阐释其含义。【答案】(1)1.怒斥贾充,表示要誓死报效朝廷。2.怒斩乐綝。3.具表声讨司马昭。4.以子质,约东吴合兵。(2)觉新奉行的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就是牺牲自已的利益,企图以对封建势力的退让来换取暂时的家庭平和。【解析】-28-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本题是对《三国演义》和《家》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考查以及对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只有仔细阅读过这本书,并且熟悉并掌握该小说才能答出,它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程度。第一题答四点:1.怒斥贾充,表示要誓死报效朝廷。2.怒斩乐綝。3.具表声讨司马昭。4.以子为质,约东吴合兵。第二题觉新奉行的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就是牺牲自已的利益,企图以对封建势力的退让来换取暂时的家庭平和。事实证明,他越是退让,越是造成了对自己和家人深深的伤害。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甚是好看。其中,“舟中人两三粒”,文有不通而可爱。它有点像大街上以广招徕的霓虹灯。霓虹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明灭交互。因了那“灭”,使灭后的“明”更明,而反复不停地明明灭灭,色彩不仅愈显斑斓,其忽隐忽显、忽进忽退,且似活了起来。“舟中人两三粒”不妨试改为“舟中人两三个”,在字面上可谓通矣。或者省去一字,为“舟中人两三”。可通则通了、简则简了,却成了明而不灭的霓虹灯,虽有光有色,已是平板呆滞、生气全无。“粒”字就字面讲,作为量词用以指“人”,显然不伦不类。然而,在这特定的句式中,这不伦不类反使它飘忽不定,似量词;又似状语,恍兮惚兮,闪闪烁烁,给“两三人”罩上“粒”的影子:瑟缩蜷曲如豆如谷之状,而“渺沧海之一粟”了。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幼孩的话。他母亲抱着他看电视,看了一会儿之后,突然挣扎着要走,母亲问他为什么。他一字一顿地大声说:“看——饱——了!”家人齐声哄笑。这“看饱了”与“舟中人两三粒”,何其相似乃尔!似通非通,实则是在“比喻”上做文章。“非通”是比喻的荒谬的一面;“似通”是比喻的合理的一面,两者相反相成,出乎意料,在于情理之中。(节选自韩羽《文有不通而可爱》,《文学报》2017年3月16日,有删改)27.请分别解释文中“以广招徕的霓虹灯”与“明而不灭的霓虹灯”的含意。28.作者为什么说“看饱了”与“舟中人两三粒”“何其相似乃尔”?29.《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惹得众人笑翻。根据材料,刘姥姥的话是“文有不通而可爱”吗?为什么?【答案】27.以广招徕的霓虹灯:用词效果忽隐忽显,闪闪烁烁,生动灵活,引人注意。明而不灭的霓虹灯:语意通顺、明确,但平板呆滞、生气全无。-28- 28.因为词语搭配都超出常规,都“文有不通而可爱”。29.不是。刘姥姥的话只是平常的比喻,比喻中有夸张,逗众人开心而已,并没有十分灵动的用词,没有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不通而可爱”之处。【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两个加点短语都是比喻,考生需联系上下文分析各自“本体”的内涵。前者的本体是“不通而可爱”的文句,考生需抓住喻体中“以广招徕”和下文对“霓虹灯”的解说进行概括;后者的本体是“通却不可爱”的文句,考生需抓住“虽有光有色,已是平板呆滞、生气全无”进行概括。【28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材料要点的能力。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舟中人两三粒”将“人”与“粒”搭配起来,“看饱了”将“看”与“饱”搭配,作者认为两句相似,在于用法相似,都是打破常规的搭配,都因“不通”而“可爱”。2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能力。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首先要通过分析明确刘姥姥的话并非“文有不通而可爱”,然后要讲明理由。根据材料,作者所举的两个例子,“看饱了”与“舟中人两三粒”,都有超出常规的用词,都有“非通”而“通”的妙处,刘姥姥的话只是平常的比喻,比喻中有夸张,逗众人开心而已,并没有十分灵动的用词,没有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不通而可爱”之处。-28- -2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