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至宋代,也被国际学界视为丝路主干线自欧亚大陆陆路逐渐向海上转移的结点: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造成唐代国力的急剧衰落,吐蕃趁机北上,占据了河西陇右,逐渐强大的回鹘亦南下阿尔泰山一带,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梗阻。然而陆上丝路逐渐被海上丝路所替代,原因不仅在于西域至中亚民族政治版图的更迭与动荡,更多原因则是中国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出口商品的产地靡集在东南一带,再以陆上丝路运输,转运繁复,劳民伤财;反之,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成熟,中国东南地区海岸线长、不冻港数量众多的优势逐渐凸显,运价低廉可靠。不仅如此,中唐之后,随着大食(阿拉伯帝国)定都于巴格达,取代波斯成为中西贸易中最大的中继站,也迫切需要与中国产生商品经济交换与往来。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在同时代全球性文明中,几乎无有可比拟者。根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代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多达70余国,其中将近半数在隋唐前未见诸史册记载。751年怛罗斯之战,虽然使得唐代失去了在中亚的影响力,但被俘的中国工匠将造纸、金银镶雕、丝绸纺织与陶瓷绘画技术传入了阿拉伯世界。《经行记》的作者杜环,即在此役中被俘,后将其旅行见闻编纂为此书,翔实反映了当时中亚各国,以及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国的情况。唐代中后期,随着海路贸易的繁盛,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贸船队从阿曼的苏哈尔或者波斯湾北岸的西拉夫起航,沿着印度西海岸,绕过马来半岛,来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港口。这条航路在唐代人贾耽撰写的《广州通夷海道》有详细的记述,并且在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的《道里邦国志》中得到了印证。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与航行范围的扩大,中国关于世界地理疆域的称谓与认知也在持续进步,曾经泛指北印度洋水域的“西海”也开始逐渐囊括地中海。《隋书·裴矩传》描述自敦煌通西域之道时记载,经葱岭、吐火罗、北婆罗门,能够抵达西海,而杜环在《经行记》中描述佛林国,指出其与大食相邻,“西枕西海”。而大食帝国兴起后,能够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西进的中国海上贸易商人,根据其直接或者间接航行与考察经验,将以往泛泛而称的“大食海”具体划分为“东大食海”与“西大食海”。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称,东大食海在“天竺以西”“渡之则西为大食诸国”,而西大食海,周氏的记载则是“渡之而西则又木兰皮诸国凡千余”,更西则是太阳沉入地平线所在,“不得而闻”。(节选自朱步冲《海上丝绸之路:古典全球化时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安史之乱”和西域与中亚的社会动荡是丝路主干线自欧亚大陆陆路逐渐向海上转移的最根本原因。B.中国东南地区具有海岸线绵长、不冻港众多等地理优势,为唐宋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客观条件。C.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已经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唐大诏令集》《经行记》等文献可以提供佐证。D.唐代人贾耽撰写的《广州通夷海道》对包括地中海在内的“海上丝路”航行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记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唐代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角度运用实例围绕丝路主干线迁移这一论题进行论证。B.文章以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中近半数未见诸隋唐前史册的史实,证明“海上丝路”发展的必要性。C.文章第三段较为概括地说明了“海上丝路”的路线,并举例中外文献加以证明,极大地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东大食国”和“西大食国”划分的说法,证明了古代中国对世界地理疆域的认识与称谓在不断进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后来的贸易发展上看,即使没有唐宋中后期陆上丝路的不畅,海上丝路也会逐渐形成,这是历史的必然。B.阿拉伯帝国的强势发展及其对与中国贸易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海陆贸易的繁盛,推动了“海上丝路”的建设。C.杜环《经行记》“西枕西海”的提法表明曾用来泛指北印度洋水域的“西海”有了更明确的指代范围。D. “不得耳闻”的地方指的是“西大食国”以西的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唐宋商人尚不能到达这些地方。【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比照辨析时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最根本的原因”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更多原因则是中国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C项“任何”表述不严密,原文表述为“几乎”,理解区间为“唐代对外开放性,在同时代全球性文明中,几乎无有可比拟者”。D项“包括地中海在内”原文中没有依据,理解区间为第三段。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对论证知识的深度把握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具备论证的必备知识,阅读文本时注意弄清论题、中心论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统辖的论据,论证方法的类型。答题时注意弄懂各个选项对应的知识,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辨析作答。B项错误,原文“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中近半数未见诸隋唐前史册的史实”是用来证明“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几乎无有可比拟者”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材料的正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流方向。C项,推论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表明曾用来泛指北印度洋水域 ‘西海’有了更明确的指代范围”的阐述,理解区间为“曾经泛指北印度洋水域的‘西海’也开始逐渐囊括地中海。《隋书·裴矩传》描述自敦煌通西域之道时记载,经葱岭、吐火罗、北婆罗门,能够抵达西海,而杜环在《经行记》中描述佛林国,指出其与大食相邻,‘西枕西海’”。其余三项的推理表述正确。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深度把握能力,具体来说是三大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分析能力和简单逻辑推理能力。这是一个合格高中生在议论分析方面的必备能力。阅读文本时,勾画圈点,整体把握。勾画圈点就是要圈点重要词语,勾画重要语句。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通过勾画圈点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思路的过程。答题时,首先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接着在仔细理解各个选项的意思及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把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各个选项对应的语境中进行反复比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出答案。比对时,注意比对以下几个方面:①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②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③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聚焦中国,职教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放眼全球,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目前,全世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为数众多,仅年轻女性就有7300万人之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技能。如何推动青年从学习阶段顺利进入工作阶段,降低失业率?对此,中国正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努力,正在为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1日05版)材料二: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05版)材料三: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这种方式较适合通才和天才的培养,当然也让相当多学生错过了培养“一技之长”的最好时光。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以及类近的英国)。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明白,以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以服务国家的工业化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或者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计划经济脱了钩。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下需要做的是,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很好地重新挂钩。(中新网2015年12月10日)4.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个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能够谋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问题。B.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职教升级版”,这是个人职业选择的需求,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C.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和沈阳中德新松两校的做法,是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而采取的行动。D.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职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与计划经济脱钩之后,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挂钩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B.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所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职业教育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C.西方教育体制无论是以瑞典、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制,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层制,都难以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职业教育中。D.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6.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说明。【答案】4.B5.D6.①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上规模最大,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素材运用的意图。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比照辨析时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表,述无中生有、曲解文意。理解区域为“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仔细比对,便可发现“已进入”混淆时态,“成为社会共识”和“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表明中国职业教育还没有进入职教升级版,最多是正在进入;“也是”表明是并列关系,而“更是”表明是递进关系;“这是个人职业选择的需求”无中生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D项推论表述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列举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而不是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其余三项表述、推论正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重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类。本题题干要求筛选归纳“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可以筛选出第一、二点;概括材料二的大意可得出第三点。注意归纳的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的说明介绍,不要归纳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评价。【点睛】确定选项归属,仔细比对。非连续性文本通常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组合而成的多维度又相互独立阅读文本。简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的综合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读图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答选择题时,确定选项归属,仔细比对。首先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接着在仔细理解各个选项的意思及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把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各个选项对应材料的语境中进行反复比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出答案。比对时,注意比对以下几个方面:①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②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③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车上的女郎(印度)拉斯金·邦德火车开动后,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直到罗哈站才上来一个女郎。前来送行的那对夫妇大概是她的双亲,他们好像对姑娘的这次旅行很不放心。那位太太耐心地告诉女郎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不可把头探出窗外,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等等。我是个盲人,所以无法形容出那女郎的容貌,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我喜欢听她说话的声音。火车驶出站台后,我问她:“您是到德赫拉顿去吗?” 可能因为我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所以我的说话声吓了她一跳。她不禁惊叫一声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起初我也没有看见您,”我说,“不过我听见您进来了。”我想,只要我坐在原处不动,她就不一定发现我是一个瞎子。“我到沙哈兰坡下车,”女郎说,“我的姑妈到车站接我。您到哪儿去?”“我到德赫拉顿,然后去木苏里。”我答道。“啊,你真运气!我也去木苏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是啊,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的脑海浮现出我眼睛没有失明时所见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大多数游客都已离去,万籁俱寂,仿佛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她默默不语,是不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看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白痴?随后我错问了一句话:“外面天气怎么样?” 她对我的问话似乎不以为意,难道她已发觉我是个瞎子了? 不过,她的一句话立刻解除了我的疑虑。“您自己往外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语气十分自然。 我沿着铺位轻轻地挪到车窗边。我在想象中能看到电线杆飞快地从眼前掠过。“你注意到没有,”我试探着说,“树好像是在动,而我们好像是静止的。”“总是这样。”她说。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我们谁也没说话。“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我变得越发大胆了,我知道她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女孩子很少有不喜欢奉承的。她愉快地笑了,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您这样说,我倒挺高兴。”她说,“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这么说,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了。于是我大声地说:“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呀!”“你真会说话。”她说。“你马上就要到站了。”我唐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谢天谢地,路途还不算远,要是在火车上坐二三个小时,可真叫人难熬。” 然而,只要能听见她说话,我坐多久都没关系。她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我想只要一下火车,她就会忘记这次短暂的邂逅。然而对我来说,我会一直想到下车,甚至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女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我不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梳着披肩发?也许剪着短发。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时,门口传来一位女人的尖脆的说话声,我想一定是她姑妈来接她了。“再见!”女郎说。车门口一阵骚乱,一个男人结结巴巴地道着歉走进车厢,接着门“砰”地一声被关上,把我和外间世界又隔开了。列车徐徐开动了。“对不起,我可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那样有魅力。”男人搭讪着说。“那位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的是长发还是短发?”“这我倒没有注意,”他好像有点迷惑不解地说,“不过她的眼睛我倒留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但对她却毫无用处了——她是个瞎子,你没注意吗?” (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我”一开始一个人在座位间里,既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合,也为“我”和“女郎”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诱因。B.“我”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灿烂、明媚、宁静、和平,是“我”失明前见到的,暗含了“我”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C.“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是“我”对“女郎”容貌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我”对“女郎”的喜爱之情,因而获得了对方的好感。D.门“被关上,把我和外面世界又隔开了”一语双关,既指表层空间上的阻隔,也指内心的阻隔,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无奈。8.结尾“男人”说女郎“是个瞎子”,看似突兀,却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小说中的“我”和女郎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C8.作者运用了铺垫或者伏笔的方式来暗示,使最后结果的出现合乎情理。①用家人的行为暗示。如女郎家人送站、接站,特别是送站时细心且周到的安排。②用女郎的行为暗示。如在同一个座位厢里“我”和女郎打招呼,女郎“不禁惊叫”。③用“我”的疑虑和行为暗示。如“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女郎居然没有特殊反应。9.共同性格:①自卑心理严重;②极力维护尊严;③渴望美好生活;④对他人行为敏感;⑤缺乏走出困境的勇气。作者意图:作者通过表现弱势人群的境遇和困惑,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同情,希望他们勇敢地走出自我困境的愿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选择题,主要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结构和写作小说三要素的艺术手法及作用进行考查。错项设点通常针对以上方面的局部设点,多为表述不当。选择题错项设点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明确四个选项分别针对的考点,回归原文语境,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和技能反复体会,寻找这些硬伤。C项无中生有。“客观评价”错误,因为文中的“我”是一个盲人,无法看到“女郎”的容貌。“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是“我”带有奉承的估计评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首先梳理故事情节,然后看情节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文本作答。 本篇小说采用了突转法来安排情节结构,让结局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突转法的结构安排,妙就妙在前面的伏笔为后文揭示真相作铺垫。从文本来看,小说前面为结尾揭示“女郎是个瞎子”作了多次伏笔暗示。具体如下:①第一段送行夫妇事无巨细的叮嘱。②“我”第一次开口说话吓了女郎一跳。③当“我”回想没有失明时所见的景象,女郎默默不语。④“我”问窗外的天气,女郎回答不出而让“我”自己看窗外。⑤“我”朝女郎转过脸去,女郎没有发现“我”是个瞎子。⑥姑妈到车站来接女郎。归纳整理,便可得出答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探究评价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归纳人物形象特点,然后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人物形象,要依据文中对该人物的直接描写(包括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和间接描写(包括他人的评价、环境描写的烘托暗示以及次要人物的映衬等)。答题时注意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同时可简要概括依据。本题首先要分析“我”和女郎形象的共同点,抓住“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和“我”对话时女郎的语言进行分析。从“我”坐在“幽暗的角落”、交谈天气时两人的行为表现以及有意掩盖自己是一个瞎子的行为中可以概括出两人的共同特点是自卑心理严重,极力维护尊严,对他人行为敏感,缺乏走出困境的勇气;从两人都能与陌生人愉快的交谈、都喜欢美丽的木苏里,可以概括出两人都乐观、平和,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从两人的共同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给读者塑造的人物主体具有了矛盾、困惑的特点,既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期待,同时又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弱势群体(瞎子)的境遇和矛盾心理,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他们走出自我困境,引发读者对弱势群体(瞎子)的关注和帮助。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归纳,便可得出答案,注意分条答出。【点睛】概括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应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陆昆,字如玉,归安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清丰知县。以廉干征,擢南京御史。武宗即位,疏陈重风纪八事:“今郎署建言,当加旌擢,而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尚书刘大夏、王轼以病乞休;侍郎张元祯、陈清屡劾不去。贤不肖倒置,实治乱消长之关。宜勉留二人,放元祯等还田里。”又请广开言路,屏绝宴游骑射。帝不能从。时“八党”窃柄,朝政日非。昆偕十三道御史上疏极谏曰:“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如赵高劝二世严刑肆志,以极耳目之娱;仇士良教其党以奢靡导君,勿使亲近儒生,知前代兴亡之故。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乃未几,宠幸奄寺,颠覆典刑。太监马永成、刘瑾、谷大用辈共为蒙蔽,日事宴游。上干天和,灾祲叠告,廷臣屡谏,未蒙省纳。若辈必谓‘宫中行乐,何关治乱’,此正奸人欺君之故术也。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蔀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驰骋宴乐,岂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诉之无路。江南米价腾贵,京城盗贼横行。可恣情纵欲,不一顾念乎?阁部大臣受顾命之寄,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伏望侧身修行,亟屏永成辈以绝祸端,委任大臣,务学亲政,以还至治。”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除名。后列奸党五十三人,昆、彦徽等并与焉。瑾诛,复昆官致仕。世宗初,起用,未行而卒。(《明史·陆昆传》列传第七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B.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C.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D.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十三道御史,指明代分道纠察的十三道监察御史。道,是明清时期在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B.灾祲,指自然灾害和某些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地震等,古时认为这是天对人的警示或惩罚。C.伏望中的“伏”是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时多用。伏望,就是表希望;伏惟,也经常用来表希望。D.致仕,指恢复官职后走上仕途。仕,为官,任职。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中的“仕”就是这个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昆为官廉洁,进言直切。陆昆为官后任清丰县知县,因廉洁干练升任为南京御史;他上疏明武宗,直言要留用贤才,遣放屡被弹劾之徒。B.陆昆借古说今,指斥佞臣。陆昆面对“八党”,以赵高和仇士良两个反面人物为例,劝皇上不要被迷惑,并指出佞臣欺骗君主的惯用伎俩。C.陆昆心系百姓,谏言感人。他在奏疏中将皇帝的生活与百姓的生活进行对比,希望皇帝应该知道普通老百姓辛酸愁苦,要顾念百姓生活。D.陆昆敢于斗争,遭受迫害。他希望皇帝能够斥退马永成等奸邪之徒,亲理政务,以便使国家昌盛,却遭受到刘瑾等五十余名奸党的迫害。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2)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答案】10.C11.D12.D13.(1)那些君主被人迷惑,最终都遭受灾祸。陛下即位以来,天下人仰望着期盼安定太平。(2)应该随时随地匡正挽救过失,在危难时广为救助,如果我们进谏的话陛下不听从,一定直接向皇帝上书冒死进谏,以便使圣意醒悟。【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断句的能力实则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断句,断出来的一定是句子,也就是说断出来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来看一定是一个主谓句。所以主谓结构是断句的重要原则。答题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断句相同的地方,在原文中断出,然后仔细斟酌各项断句不同的地方:找出动词(谓语动词),看前后的搭配,理解意思,确定主谓结构,作出判定。当然,还可借助常见的语尾助词、句首标志词、特殊的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来进行判定。本题,看四个选项,每个选项共断句12处,断句不同的地方是第一处和第十一处。第一处,“朝事已变”是主谓短语,如果单独以“事”为主语,则不符合前后文语境,“朝”不能属前,排除A、D;第十一处,“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是“瑾怒”的后果,“悉逮”不能属前,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职官知识、古代地理知识、古代礼仪知识、古代典章制度知识以及古代讳饰知识等。此类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尤其是必修版本出现过的文化常识和做文言试题中曾经出现的文化常识。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指恢复官职后走上仕途”错误。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官。从后文“世宗初,起用”也可以看出陆昆并没有继续为官。故选D。【12题详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的写作手法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正确。本题D项张冠李戴。“遭受到刘瑾等五十余名奸党迫害”不正确。原文中“后列奸党五十三人”,是刘瑾等人把反对他们的人列为奸党,共五十三人,陆昆、薄彦徽等人都在其中。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文言现象的翻译。同时注意整体把握句意,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注意句子语气通畅,意思明白。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句注意以下词句的翻译。“惑”是被动语态,译为“被他人迷惑”;“卒”,最终;“嗣位”是文化专用术语,译为“即位”;“颙然”是难理解词语,要根据前后文合理推知意思,意为“仰望期盼的样子”;“治”,天下太平。注意前后语意通顺。 本题(2)句注意以下词语的翻译。“匡救”,匡正挽救;“弘济”,广为救助;“伏阙”,趴在台阶上,意译为“冒死”;“悟”,使动用法,使……醒悟、明白。注意语句通顺。【点睛】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断句,可以体现一个高中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和朗读的停顿能力。汉语的基本句型是主谓句,所谓断句,断出来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来看一定是一个主谓句,所以主谓结构是断句的重要原则。答题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断句相同的地方,在原文中断出,这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理解句子的难度;然后仔细斟酌各项断句不同的地方:找出动词(谓语动词),看前后的搭配,把动词施动者和受动者明确出来理解意思,确定主谓结构,作出判定。当然,还可借助常见的语尾助词、句首标志词、特殊的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来进行判定。不过,这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参考译文: 陆昆,字如玉,归安县人。弘治九年考中进士。授职清丰县知县。凭借廉洁干练被征召,升任南京御史。明武宗即位,上疏陈奏要重视风教纲纪事情:“现今郎官对国事提建议,应当加以表彰提拔,而对谏官的考核成绩,也应该以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的多少以及恰当与否为等级的高低上下。尚书刘大夏、王轼以有病为由请求退休;侍郎张元祯、陈清屡次被弹劾却没有离职。贤与不贤颠倒,这实在是国家安定与动乱、盛衰的关键。应该尽力留住二人,遣放张元祯等人使他们回到民间。”又请求广开言路,禁止宴饮游乐,骑马射箭(这些以享乐为目的的活动)。皇上不能听从。时“八党”窃夺权柄,朝政一天不如一天。陆昆与十三个道的御史共同上疏极力进谏说:“自古以来奸臣想要独揽主上的大权,一定会先迷惑君主的心志。例如赵高劝导秦二世严厉刑罚放纵志趣,以便极尽耳目的欢娱;唐朝宦官仇士良教唆他的党羽用奢侈靡费诱导国君,不让君主亲近儒生,这些便可以知道前代兴亡的缘故。那些君主被人迷惑,最终都遭受灾祸。陛下即位以来,天下人仰望着期盼安定太平。但时间不长,陛下便宠幸宦官,毁坏典章刑法。太监马永成、刘瑾、谷大用这类人一同做蒙蔽君主的事,每天只做宴饮游乐之事。上犯苍天的和顺,灾异征兆不断告示,朝廷大臣多次劝谏,未承蒙皇上省察接纳。这些人一定说‘在官中游戏取乐,怎么会关系到国家安定与否’,这正是邪恶、狡诈的人欺骗君主的老办法。陛下享受着宽广的官殿精细的毛毡,哪里知道普通老百姓幽暗简陋的茅舍连风雨也不能遮蔽;陛下穿锦绣的衣服,吃珍贵的食品,哪里知道普通老百姓遭受严寒暑雨,受冻挨饿难以忍受;陛下田猎宴饮游乐,哪里知道普通老百姓辛酸愁苦,奔走求告没有门路。江南米价昂贵,京城盗贼横行。陛下可以放纵情欲,一点也不顾念吗?内阁大臣接受先帝临终前的嘱托,应该随时随地匡正挽救过失,在危难时广为救助,如果我们进谏的话陛下不听从,一定直接向皇帝上书冒死进谏,以便使圣意醒悟。希望陛下以戒惧之心修养德行,立即斥退马永成等人以便杜绝灾祸的开端,委任大臣,努力学习亲理政务,以返回到安定昌盛的局面。”奏疏呈上,朝廷的形势已经变化,刘健、谢迁都被放逐。于是以薄彦徽为首,再上公疏,请求留下刘健、谢迁,而治马永成、刘瑾等人的罪。刘瑾发怒,把他们全部逮捕押进钦犯监狱,各自杖打三十,除去名籍。后来刘瑾等开列奸党五十三人,陆昆、薄彦徽等人都在其中。刘瑾被杀后,又恢复陆昆的官职,但陆昆辞官回乡。世宗初年,被起用,还没有前去上任就去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菩萨蛮纳兰性德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注】。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B.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C.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D.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15.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14.C15.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朔风”“雪”等意象渲染了苦寒萧瑟的氛围,为实写;想象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为虚写。虚实结合扩展了词作的意境,引发联想,表达对妻子的思念。【解析】【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错误。“倩魂犹恋桃花月”,此言梦醒后犹眷恋着梦中的美好的时光。“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意谓夜半无眠,耳畔传来声声画角,更令人惆怅难耐,遂觉枕边孤清凄冷,犹如枕在一片薄冰上。梦境与梦后之境形成强烈对比。梦中是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而梦后则是塞上苦寒荒凉。如此对比便更突出了眷念妻子,怨恨别离的情怀。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上片的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由“朔风”“三更雪”可联想到北风猛烈,雪大寒冷的实景;由“倩魂”可联想到梦境,由“桃花月”的注释可知,词人是写在梦中与妻子欢乐的时光,为虚写。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把词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强烈的表达出来。【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用_____一句作比,通过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写出琵琶曲的错落有致,明快清脆。(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4)《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1).大珠小珠落玉盘(2).卷起千堆雪(3).封狼居胥(4).赢得仓皇北顾(5).位卑则足羞(6).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情景默写和一般性默写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一般性默写要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情景默写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是情景默写,语境意味非常浓厚,注意根据语境的提示,精确回忆原文句子。注意以下词句的写法:“胥”“赢”“顾”“卑”“羞”“谀”。【点睛】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是精准识记的能力,重在平时的积累,识记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名篇的整体背诵,理解大意,明确主旨。②注意句子中通假字、难字和异体字。③重点识记具有哲理的句子、对人生有启发意义的句子、文本中的中心句、观点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等名句。答题时注意情景,根据情景回忆原文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的。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特立独行一蹴而就励精图治水到渠成B.另辟蹊径一挥而就惨淡经营不容置疑C.另辟蹊径一蹴而就惨淡经营水到渠成D.特立独行一挥而就励精图治不容置疑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答案】17.B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句连贯。主要题型有语句排序、补写衔接句等。语句排序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补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分析补写。A项,他们诗风没有完全不同,都有“奇”这个共性特征;C项句子后面是“:”,“:”具有统领提示作用,这句话放在此处不妥;D项“因此”显得太突兀,前面根本没有呈现“原因”。 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成语使用对象是“人”,用在此处显然不对。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道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中唐文学开辟一条新路,符合句意。一蹴而就: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指诗歌创作,应选“一挥而就”。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惨淡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也可以指艰苦地筹划与写作。本句指李贺创作苦心构思,应选“惨淡经营”。水到渠成:水流到了,自然就会形成一条水渠。比喻一旦条件具备,事情自然就会成功。不容置疑:不允许加以怀疑,指绝对真实可信。此处指李贺的诗风独特,应选“不容置疑”。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首先要知道“健康的句子”是怎样的。所谓“健康的句子”就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意明确的句子。凡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意不明确的句子,均可叫做病句。因此要辨析并修改病句就要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同时还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分析该句子在结构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内容上表意是否明确,语气是否通畅。A项中“原因”与“由于”重复。B项与后面题干不衔接,后面“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说的内容是“雕琢”。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应该用“就是”。故选D。【点睛】病句修改、语言的连贯、成语(熟语)的使用这三个考点全都统一在一个语境中考查,强化了语言运用的实用性和交际性,题型全都变成了客观选择题。因有具体语境参照,又只做判断选择,难度相对来说有所下降。 对“病句修改”,要在平时熟悉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对“语言的连贯”,平时要通过大声的朗读来形成正确敏锐的语感,做题时结合语法规范和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对“成语(熟语)的使用”,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分析常见成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决定与行动是改变人生的两大要素。当你想改变自己时,别忘了做一个决定。①______________,就可能给你带来一连串新的方向、新的结果。当你处于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心情低落,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这可能会改变现状。但一个决定是不是有用,③_________,如果没有,则说明你只是给自己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答案】(1).你一旦做了个新决定(2).就需要好好想想并做个决定(3).还要看你做出决定后的行动【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语句补写通常补写三种类型的句子:总括句、展开句、总结句。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题所给语段话题是“决定与行动的关系”,从补写句所处的位置看,三句均是展开句,注意前后句话题保持一致。第一处根据前文语意,应紧承上句,补写“做出决定”,结合后句“就可能”看,该处的语句与后句形成假设关系。此处就应补写为“你如果做出新的决定”;第二处根据前文表达的条件以及后句“这”的指代,该处应补写的意思是“需要好好思考并做出新的决定”;第三处根据前文语意“决定是不是有用”,该处补写的意思应为“做出决定后的行动”,注意前后的关联词。综合以上分析,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保持前后文话题一致,语意通顺。【点睛】语句连贯要求1、保持话题一致。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2 、保持结构、句式一致。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3、保持顺序的合理。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4、保持氛围(意境)的协调。选用句式或所给语段一般有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热情奔放,或悲凉伤感,或明丽愉悦,或冷落萧条。感情上或喜或悲,态度上有褒有贬。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情调和氛围,注意保持选项中的景物及其特征与语段中所提到的景物及其特征的协调性。21.下面材料是台湾知名企业家、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回答《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段话,请根据回答内容,推断并写出记者的问题。记者:?吴清友:弘一大师有一位学生叫丰子恺,丰子恺形容说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第一层住的人就是物质生活,名牌、精品、豪宅、飞机、珠宝等;住在第二层的人,物质生活是生存的基础必要,但是他不会太迷恋,他要有精神生活。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在一楼半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艺术等等,就是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弘一大师脚力很强,他是要住三楼的,三楼就是神性的心灵生活。所以我才说,我也只不过是心灵生活的逃兵。我好像顶多只能住二楼,最多窥望一下三楼,我能上去吗?【答案】您曾经提到相较于弘一大师,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回答推断话题的能力兼考语言的连贯得体的能力,这也是考查交际语言的一种形式。解答此题,首先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括文段大意;然后针对话题和大意提问,注意问题和回答之间的逻辑联系。本题吴清友的回答阐释了“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的观点,提出自己自只是心灵生活的逃兵的观点。提问时,注意记者身份和吴清友的身份,做到语言的得体。可以提问为:吴总,你作为台湾知名企业家、诚品书店的创办人,为何说自己是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呢?【点睛】得体,即用语应适应语言环境。语言得体主要是指使用语言时要与对象、场合、目的、语体特点等相吻合。 1.用语要看对象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其次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2.用语要看场合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在庄重的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应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使用口语。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应有不同的说法。3.用语要注意语体语体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其中口头语言包括谈话语体、演讲语体、辩论语体;书面语言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4.用语要特别注意敬谦。许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教育》有一篇文章,用六个关键词概括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责任、理想(志气)、忠恕、知耻(良心)、气节(骨气)、守礼(恭敬辞让)。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卖国求荣的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能有所提高?不耻下问、大胆质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勤俭廉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为金钱和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政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我们带来了民族的希望。当我们向老师和长辈们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利己”的时候;当我们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吗?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家园而自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主要讲《中国教育》有一篇文章,用“责任、理想(志气)、忠恕、知耻(良心)、气节(骨气)、守礼(恭敬辞让)”概括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1 )“责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生活于群体之中,因而强调责任。在实际生活中,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角色责任。如在家中,要尽子女、丈夫、妻子、父亲或母亲的责任。进入社会,处不同岗位,有不同职责。对于中国人来说,尽人生之责,是做人的本分,是生命意义之所在。(2)“理想(志气)”,重志气是中国的一大传统。自古以来,无论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还是商贾农工,白丁之家,对子女的家教,无不以立志、有志气为先。志气,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志于道,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其二,讲理想、讲志气,也是说人要自强不息,力求上进。(3)“忠恕”,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实行仁道,践行爱人精神的起点。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特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志愿者服务遍及所有角落,这是忠恕之道在今天的高度发扬和升华。(4)“知耻(良心)”,通过道德教化使百姓忧羞耻心,从而自觉走上正道,是孔子为政治国的基本思想。有羞耻心,才知道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所以羞恶之心是走上正道的开端。(5)“气节(骨气)”,中国人重气节。要求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是中国传统很重要的一面,也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6)“守礼(恭敬辞让)”,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用礼来规范。中国人的全部生活,都是在礼的规范之下。礼是治国的纲纪,也是立身之本。礼的精神是恭敬、辞让。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参考立意:结合“责任”“气节(骨气)”分析,可以从责任与担当;做人的原则等角度立意。结合“理想(志气)”“知耻(良心)”“气节(骨气)”等分析,可以从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讲理想、讲骨气,人要有气节;做人应该有气节,懂羞耻;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有志气的人;不断拼搏、自强不息等角度立意。结合“忠恕”“守礼(恭敬辞让)”等分析,可以从宽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宽容大度,严遵法纪等角度立意。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选择“责任”“守礼”等词语,引出论点“生活需要我们勇担责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当我们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一份高贵的价值;责任是失职后的勇于担当,如可以结合马谡的勇于担当、负责任的精神来分析;责任,是宁愿自己付出也要承担过失的决心,在现代和谐社会,责任仍然处处存在,一旦有过失便要付出代价等,可以结合汶川地震,身为教师的范美忠逃跑来分析。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在责任面前,我们应该选择肩负,争做人上之人;我们的生活需要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素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对于中国人来说,尽人生之责,是做人的本分,是生命意义之所在。背弃人生的责任,即不配做人;责任甚至重于生命。齐国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太史记下“崔杼弑其君”,被崔杼所杀。太史的两个弟弟接着照实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又写,崔杼终于不敢再杀。邻国有一史官闻讯,带着竹简赶往齐国,准备接着写。听说已经如实记载下来,才返回本国。汶川地震,老师们为尽教师职责,牺牲自己保护学生,视死如归。这与上述史官的精神,一脉相承,体现出中国人责任重于生命的价值观。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是基于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而自觉担当的责任,是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体现。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上》)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特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志愿者服务遍及所有角落,这是忠恕之道在今天的高度发扬和升华。通过道德教化使百姓忧羞耻心,从而自觉走上正道,是孔子为政治国的基本思想。他提出“行己有耻”应是做人的准则,人不可以无耻。“行己有耻”,用民间的话说,就是要对得起良心。孟子也说过,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就走在正道上。而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有羞耻心,才知道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所以羞恶之心是走上正道的开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绝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文天祥感到无憾和欣慰,因为,为理想信念、群体事业献身和个人人格的完成就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礼是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古代社会建立在个体农业基础之上。古代的礼,主要也只是局限于古代五伦的私人生活的领域,而缺乏公共生活领域的规范。建立现代的礼,在公共生活领域建立规范,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