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 鹏之徙于南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节选)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2、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3.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4、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学法指导:阅读、体会、分析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题为—《逍遥游》。“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题解1、复习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2、复习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二、突破语言关1.自学:教师范读课文,对同学做注意课文的节奏,对生字词做标记的指导;指导同学默读课文,结合注解议课文。教师总结生字词如下:鲲(kūn)抟(tuán)阏(è)蜩(tiáo)决(xuè)蟪蛄(huìgū)鴳(yàn)数数(shuò)恶(wū)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万物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小结: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四、布置作业1.总结本文中的文言现象。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第二课时一、导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逍遥一词。可能出现的观点:A走出教室,在外面玩不受老师的约束是逍遥。B有很多钱,想买什么买什么是逍遥。C有无限在的权力,想干什么干什么是逍遥。同学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今天来学习研究一下庄子对“逍遥”的理解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可见这种人做了神仙也不…(逍遥)二、讨论:(一)鲲化为鹏鸟,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是否可认为是逍遥?请用原文回答.明确:不可以认为是逍遥,因为文中有: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说明其并不逍遥,因为其飞有所凭借。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喻说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无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有所待,都是非逍遥的。课文还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二)楚之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这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为逍遥吗?明确:不可以,因为他们与朝菌、蟪蛄相比只是小年与大年的区别,他们也汪可能无限期地生长。毕竟千年是他们的限期。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反对。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二两段中穿插了几乎相同的“蜩鸠笑鹏”和“斥鷃笑鹏”故事,有何用意?一则为了对比衬托出鹏的形象的高大;二则则可以造成行文的波澜,正可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也是庄子行文惯用的“以重言为真”。(“汤之问棘”)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三)现实生活中“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可谓人尽其才,他们是否到了逍遥的境界了呢?明确:不是,因为其受到功利、荣辱的限制。列子算不算逍遥者?不算。“犹有所待者也”。真正的逍遥者是怎样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四)我们上课前对“逍遥”的理解是否为真逍遥?明确:不是,因为我们有功利、有荣辱,我们受到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法律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 尧让天下于许由是一则称颂隐士的寓言。尧视许由为贤者,欲以天下让之。不曾想,在真正大智慧的人的眼里,天下犹如敝屣,弃不足惜。真的隐士是弃名利、绝机巧的,在其看来,鸟筑巢于林也只占一枝而已,鼠饮水于河也顶多喝满肚子,贪图许多又有何益呢?儒道相争,由来已久,帝尧在儒家看来是上古贤君,而在《庄子》描绘下变得智识浅陋,竟不及一山野村夫了。思考:这则故事能说明什么?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重实而不重虚名的人(这一寓言,主旨是“圣人无名”)二、肩吾问于连叔、惠子谓庄子分别可做怎样的理解?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 ——不求功,不居功而反有惠及苍生的大功。(这一寓言,主旨是“神人无功”)三、简述庄子散文的鲜明特色。四、小结: 本文说其“逍遥”,说其如何能得“逍遥”。本文之主旨,在乎“凝神”。而神之能凝,在心意之逍遥,欲心意之逍遥,则在无为。人之所以不得逍遥,盖因“有为”。所以本文之提纲在于: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大樗无用。只有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无用,才能达到“无为”之境界。如此方得真逍遥。五、作业1、描述大鹏翱翔天空的壮举,要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充分发挥想象,不能照原文翻译,300字左右。2.预习《尊生》。三、板书设计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有所待——依赖巨风(六月息)(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善用比喻物(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1)小知不及大知(2)小年不及大年(3)汤之问棘—补充验证前文人(4)斥鴳之语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四、写作特点1、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传”,“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五、先秦诸子知识1、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儒家:孔子(孔丘)———《论语》孟子(孟轲)——————《孟子》荀子(荀况)——————《荀子》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7、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