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成都市“五校联考”高 2015 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全卷满分:150 分 完成时间:150 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 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 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 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 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 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 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 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 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祯《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 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 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 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 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 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 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军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 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 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 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 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 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D.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D.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只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B.清王士祯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C.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D.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 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 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 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 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①雍州 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 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 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 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 从之游,尽得其要。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繇:同“由”。② 勔:堂兄王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指出 B.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撰写 C.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欺侮 D.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章 5.对文中划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 分)( ) 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勃天资聪颖。六岁时就才情过人,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勃浮躁浅露。因写《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贬斥出沛王府。补虢州参军,他杀死官奴,其父受到 牵连,被贬为交址令。 C.王勃文思敏捷。援笔而成《滕王阁序》,被人称奇。因为他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 磨墨、酣饮,再蒙被而卧,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 D.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 服。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如卢照邻,而胜过王勃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译文: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 769 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杜甫《登高》相比,两首诗的景与情关系有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李白的《蜀道难》中,他用急流和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效果来描写蜀道沿途山势的险峻 “ , ”。 (2)在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诉说王昭君离开故国,至死也不得回归故里的凄凉和孤独 “ , ” 。 (3)在《劝学》里,荀子用一前一后两个比喻形成对比,其中“ , ” 一句从正面说明坚持不舍的精神对学习与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 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 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 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 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 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 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 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 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 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 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 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 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 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 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 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 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 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 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1.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 .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 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 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C .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 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D .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 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E .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 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11.(2)小说重点突出了马兰花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11.(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1.(4)小说多次写马兰花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兰花每次流泪时的表现和心情,并说明文 章这样写有何效果。(8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字音字形题中,哪项是完.全.正.确.的( )(3 分) A.石栈 猿猱 峥嵘(zhēng róng) 参差(cēn cī ) 错落 B.砧(zhān)板 鬓(bìng)角 迁谪 呕哑嘲哳 C.蛤蟆陵 钿头银箅 阑干 偏僻(pǐ) D.歧望 数罟(gǔ) 蓼(láo)蓝 跬(kuǐ)步 1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2016 年 10 月 11 日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男足对阵乌兹别克斯坦男足,最终以 0:2 的比分输掉 比赛。赛后很多媒体发表评论,说中国男足的表现差.强.人.意.。 B.近年来,抑郁症这一精神疾病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前一阵子从“加油,好男儿”比赛中出道的明星 乔任梁之死更是引发了舆论界的议论和粉丝们的实际回应。其中不乏危.言.危.行.。 C.古往今来,大部分极有成就的大家在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之前都韬.光.养.晦.。 D.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跟随原声电影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大部分电影中角色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者听起来确 实感到困难。 B.由于微信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犯罪分子的“新天地”,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软件,带来的安全 隐患也值得大家关注。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 平的大学和学科。 D.巴金“讲真话”的精神影响了一大批同样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作家,其中萧乾是受巴金影响最深 的一位。 15.请根据《红楼梦》中以下人物描写,判断相应人物及其对应判词。(人物各 1 分,共 3 分;对应判词各 1 分,共 3 分。总共 6 分。) A 头带妙常冠,身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注:淡黄绿色) 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珠。 B 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她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 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 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她只爱打扮成 个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C 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❶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❷崇高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❸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A 人物 是( )判词为( ) B 人物 是( )判词为( ) C 人物 是( )判词为( ) 16、根据情境,补全文段,必须包含一种人生哲理,不少于 50 字(5 分) 小溪水一路奔腾,有时遭遇丛生的荆棘,有时流进险恶的深潭,有时冲击巍峨的大山,有时跳下斧劈 的悬崖……和万千细流共同汇入浩瀚大海之时,小溪水说: 五、写作: 17、阅读下面两位同学对话,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甲:对语文不用花很多时间,你下再大的功夫花再多的时间也拿不到很高的分,因为它是素养问题。 还是把时间 留给其它学科比较好,可以拿高分。 乙:正因为是素养问题我才要把语文学好,学习是为了成长,眼睛不能只盯着分数。 甲:考大学是看分数的,分数高就能上名牌大学,上了名牌大学就能有好工作。 乙:上名牌大学固然好,但个人的发展主要靠个人素养。 对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有什么见解? 写作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文体为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 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答案 1、答案C 【试题分析】A.无中生有。对应区域在第二段“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文中并没有说近体诗具有“生命力”,选项中“逐渐走向衰微”更是无从谈起。B.强加因果。“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D. “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D 【试题分析】D项原文(第二段)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A 【试题分析】A项“其作用只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祯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D 檄:动词,用文书声讨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词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A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句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要注意“都督”统领下的几个行为动词;文言虚词“乃”;对话标志词“曰”的断句。 答案:A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答案C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选C。表述不正确,没有因果关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B。 7答案:(1)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丛生,想到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废:废去官职;客:客居;见通“现”,抒发 ;大意2分) (2)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应承,到王勃那里,竟随便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宿:从前,事先;夸客:夸(于)客,向客人夸耀;泛然:随便,漫不经心的样子;大意2分)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诗歌鉴赏 8题答案 同:两首诗歌都是通过借景抒情,通过不同时节的景色来抒发杜甫内心的愁绪。(2分) 异: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1分)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2分) 9题 ① 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标注:答案提到漂泊流浪,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也可给满分)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标注答案提到:年老多病,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体弱多病也可给分)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标注:提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国事的关心,忧国忧民也可给分)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孤独也可给分)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10题:名篇名句默写: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此句极有可能与前一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混淆。) 11题:文学文本阅读: (1)答案:D给3分,B给2分,E给1分,A、C不给分。 A 错在“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三孬只是提醒马兰花,并没有搬弄是非;C 错在“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世故圆滑”,文中看不出马兰花丈夫“世故圆滑” 的特点;E“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不准确,从文中多汇了四百块钱和邀请马兰花一家住到自己家的房子看,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2)答案: ①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听说麻婶的不幸后,提不起精神,不时发呆,想起之前麻婶的帮忙,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不在麻婶未脱离生命危险,麻婶女儿伤心之时,提及借款之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坚强而不妥协。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一点2分) 【解析】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概括。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 (3)答案: ⑴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2分) ⑵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脉络清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1点2分) 【解析】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的发展脉络。有时,小说会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小说明暗线安排的好处或作用的分析,一般是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4)答案: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具体分析每点2分,共6分,说明效果2分。) 12:题选A B.zhēn bìn C.篦 pì D.跂 liǎo 13题选A 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含肯定。 B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C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D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高超娴熟。 14题:选D A句式杂糅,改为“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困难。” B主语残缺,删去“由于” C搭配不当,“加快”和“规模”搭配不当。) 15题: 答案:A人物 是(妙玉 )判词为( 3 ) B人物 是(史湘云)判词为( 2 ) C人物 是(王熙凤)判词为( 1 ) 16题: 答案要点:前进的路途难免会跌宕起伏,困难重重,只要心怀梦想,智慧选择我们的道路,积蓄力量,团结协作,我们终能冲破困境,到达理想的彼岸。 给分标准:共5分。开放试题,酌情给分。注意补写的句子要切合文意,衔接顺畅,表达某种人生道理。 17题:作文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方面,抓住关键词语文学习或语文素养,从语文学习或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来谈即可。 文言文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 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 腹中写稿”。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 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 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