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箱末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骥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 - 22 -‎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摘自新华网)‎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因而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 B. 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C.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 D. 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2.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调查显示: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B. 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 C. 冯骥才认为因为旅游公司开发运营不当,所以现在古村落发展已经是“千村一面”,毫无二致了。‎ D. 冯骥才表示乡村可以搞旅游,特别好的村落还可以通过旅游进行文化传播,引发人们的热爱和欣赏。‎ ‎3. 下列对材料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基层群体的谋生办法与社会的乡土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 B. 传统古村落逐渐消亡意味着乡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C. 古村落开发中迭出的不良问题说明我们对古村落遗存的保护迫在眉睫。‎ D. 中国古村落的没落昭示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对传统乡土文化造成了冲击。‎ ‎4.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答案】1. C 2. D 3. B ‎ ‎4. 传统村落开发套路化、粗鄙化、单一化严重,对情感和文化价值重视不够。传统村落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被年轻人抛弃。‎ ‎【解析】‎ - 22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错,材料一“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最普遍”并不是“不会靠其他技能,只能靠种地生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错,材料二原句为“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所以并非所有传统村落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B项,“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错,材料二“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并没有说其他地区保留完好,材料二“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说明其他地区保留情况并不是很好;‎ C项,“已经是‘千村一面’”错,材料三冯骥才说“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已经”一词使用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意味着乡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错,乡村人离不开土,“乡土文化”并没有过时,仍有存在的必要。‎ 故选B ‎【4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材料三的第一句话“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总结出:传统村落开发套路化、粗鄙化、单一化严重;‎ 根据“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得出:对情感和文化价值重视不够;‎ 根据材料三最后一句“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得出:传统村落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被年轻人抛弃。‎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动 荤 尹守国 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拐棍,走出东屋。这拐棍,是三年前吉东第一次去省城领奖时给爷爷买回来的。庄上的那些老头儿说,这拐棍叫龙头拐杖,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拄的就是这种。‎ 爷爷自从有了这条拐棍,走道就离不开它了。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 不一会儿,爷爷在西屋里喊:“吉东,你下地,把锅台上的那个油坛子给我抱进来。”‎ - 22 -‎ 吉东听爷爷在喊他,知道爷爷不生他的气了,紧溜地下地穿鞋,才穿上一只鞋,刚好吉宝放完爆竹进屋。他听到爷爷的喊声,看到那个油坛子就放在锅台上,就顺手抱起来,冲着东屋喊:“哥,不用你了,我给爷爷送去得了。”‎ 吉东听了吉宝的话,把刚穿好的鞋又脱了下来,重新爬到炕上听戏。‎ 吉东刚爬上炕,就听到爷爷骂吉宝:“你个小兔崽子,谁让你把油坛子抱进来的?我是让你哥抱的!”‎ 吉宝跟爷爷犟嘴:“你不就是要油坛子吗?谁给你抱进来还不一样?”‎ 在这个家中,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爷爷有时候也骂吉宝,但骂别人时,是沉着脸子,骂吉宝时,总是笑着。‎ 这次爷爷是沉着脸子骂吉宝的,爷爷说:“你这么点儿个小屁孩,抱油坛子有个啥用?你是不是成心想气死我?”‎ 吉宝还想争辩,爷爷顺手抄起了身边的拐棍要打吉宝,吓得吉宝大叫着往屋外跑。‎ 正在当院挂灯笼的吉宝爹,听到屋里的叫吵声,赶紧跑进屋;吉东也从东屋出来了;吉宝娘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后屋赶过来,心想:这是怎么了?上午老爷子还挺好的,把当院前前后后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了,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抱柴火不得劲儿。晌午吃饭时喝了半杯白酒,还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呢!‎ 吉宝一见到娘,便委屈得要哭出声来:“娘,我咋的了?爷爷让我哥把油坛子抱到西屋去,我正好路过,就替我哥抱了,我做得不对吗?”‎ ‎“油坛子?”吉宝娘笑了,他摸着吉宝的头说,“傻儿子,是你不对了。爷爷是看你哥这么大了还没动婚,着急了,他是想让你哥抱抱油坛子,动动荤,爷爷着急抱重孙子了。”吉宝听了娘的话“扑哧”一下子笑了。‎ 这两年来,吉东的婚事都成了爷爷的心病了。吉东每次要去相亲时,爷爷都表现得异常积极,连吉东的皮鞋,他都给打得溜光锃亮的。要是吉东去的时间短,爷爷就唉声叹气,说这个准是又不成了,要不怎么这么大点儿工夫就回来了?‎ 有一次,吉东相完亲后跟同事喝酒去了。爷爷坐在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他见人就说:“这回可能差不多了。”下午三点多,吉东醉醺醺地回来时,爷爷气得胡子都撅到鼻子上去了。‎ - 22 -‎ 吉东明白了爷爷让他抱油坛子的用意,也明白了爷爷这几天为啥莫名其妙地跟他生气。他噌的一下子窜到西屋,把那个油坛子抱在怀里,冲着坐在炕上的爷爷说:“今天我表个态,明年我一定动婚,争取明年过年时,咱们家六口人,转年再过年时,咱家就七口人。”吉宝也跑了进来,他站在哥哥的身边,也跟着凑热闹。他说:“爷爷,我也抱了油坛子了,比我哥抱得还早,我也向你保证,我一定比哥哥早动婚,等明年过年时,咱们家里就七口人,转年过年时……”还没等说完,他自己就先大笑起来。‎ 爷爷看着两个孙子站在地上一唱一和地表演,终于忍不住笑了。‎ 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选自《文学界》,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插叙吉东相亲的内容,使行文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淡,也有助于人物刻画,如若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B. 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紧溜地下地穿鞋”“黑灯瞎火的”“动婚”等口语体现了作品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C. 小说通过父母都在忙活计而他却待在炕上听戏、爷爷帮他打理皮鞋、他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吉东的形象。‎ D. 吉东送的拐棍,爷爷“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这体现了他对孙子孝心的珍视。‎ ‎6. 小说除了结尾“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透露出过年的气息之外,还有哪些地方透露出过年的气息?请结合小说,加以概述。‎ ‎7. 对于小说中爷爷,有的人说“他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5. C 6. 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写到吉宝“放完爆竹进屋”,写到吉宝爹在“当院挂灯笼”,提到爷爷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还提到爷爷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放爆竹”“挂灯笼”“煮饺子”“掷骰子赢钱”等民俗活动,都透露出浓浓的过年气息。 ‎ ‎7. 观点一:爷爷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理由:①他在家里有绝对权威,家里“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②他因小事便与孙子动怒,他因为吉东没“动婚”,跟吉东怄气,还把火气撒到小孙子吉宝身上。③他迷信、保守,为了早抱重孙子,一心盼望吉东“动婚”,他密切关注吉东的相亲活动,还想通过“动荤”的方式让吉东“动婚”。‎ 观点二:爷爷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理由:①他珍视孙子的孝心,天天带着孙子送他的拐棍。②他勤劳爱家,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提早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抱到窗下,还准备晚上跟孙子们一起掷骰子赢钱。③他希望家庭人丁兴旺,为了让吉东早日结婚,先是跟吉东怄气,然后又想通过“动荤”的方式让吉东“动婚”。‎ - 22 -‎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对吉东形象的解读有误。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这就要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找出信息区域,归纳概括即可。题干的关键词是“透露出过年的气息”,筛选有效信息里的关键词,概括答题。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写到吉宝“放完爆竹进屋”,写到吉宝爹在“当院挂灯笼”,提到爷爷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禾都报道窗下”,还提到爷爷说“晚上要和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这些“放爆竹”“挂灯笼”“煮饺子”“掷骰子赢钱”等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都透露出浓浓的过年的气息,就此回答即可。‎ ‎【7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道题事实上在探究人物的形象,但同时又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例如,认为老爷爷“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在作答时就要在文章中筛选出能体现爷爷这一性格特点的信息句来。譬如,爷爷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想通过“动荤”的方式实现让吉东“动婚”的愿望,说明他保守顽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正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虽然具有家长的权威,却又可以跟孙子玩起掷骰子赢钱的游戏,可见爷爷可爱的一面。‎ - 22 -‎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①;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②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③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④童隶⑤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胜:景观优美。②薪(qí):通“祈”,求。③沙:指金沙堆。④却:退。⑤童隶:书查,仆役。‎ ‎8. 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2 -‎ A.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B.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C.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D.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 下列对文言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庐陵萧君主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B.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C. “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D.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 ‎10. 下列对于这两段文言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与物,而这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哪怕不能达到目标,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C.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D. 《观月记》中作者认为观赏中秋之月最好是靠近水边,独自一人前往离人远的地方,这与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答案】8. D 9. A 10. C ‎ ‎11. (1)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深思考并且谨慎采取的缘故了。‎ ‎(2)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些地方,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解析】‎ ‎【8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此句话译为: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正黄”修饰“沙之色”,中间不断开,排除AC;‎ ‎“与月相夺”主语是“沙之色”,“如玉盘”修饰“水”,中间不断开,排除B。‎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错,“君圭”是名。文章最后一段“庐陵萧君圭君玉”译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错,此文作者用的手法是:因事说理。‎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 22 -‎ 注意重点字:(1)“此所以”译为“这就是……的原因”;“学者”译为“求学的人”;“取”译为“采取”;(2)“虽”译为“即使”;“身”译为“亲身”;“至”译为“到达”;“当”译为“应该、应当”‎ 点睛】译文:(一)‎ ‎ 因此我便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能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远而广泛全面。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 ‎ 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氏王安石记。‎ ‎(二)‎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明亮,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的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滩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宁静,远离世俗)吗?‎ 我大约在8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 22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度暗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译。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率。③屠苏:药酒名。‎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 王诗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通过元日革旧布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 D. 来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因愁整夜难眠、辗转到天明;王诗的第三句则用“喧瞳”写出了朝阳升起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13. 同为辞旧迎新的两首诗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2. A 13. 来诗主要表达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主要表达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 22 -‎ 项,“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错,“所有原因”不全面,“愁”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有“万里相思”。‎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来诗结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泉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所以来诗主要表达愁苦的心情,王诗主要表达喜悦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用桑叶的新鲜润泽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 ‎(2)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诗经》典故,以姑娘思念情人自比,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与《桃花源记》中“鸡犬相闻”相似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青青子衿 (4). 但为君故 (5). 沉吟至今 (6). 狗吠深巷中 (7). 鸡鸣桑树颠 (8). 寄蜉蝣于天地 (9).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沃”“衿”“沉”“吠”“颠”“蜉蝣”“渺”“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1分)‎ - 22 -‎ ‎15.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蓊郁(wěng) 悄然(qiāo) 斑䦨(lán) 无动于衷 B. 点缀(zhuì) 混沌(dùn) 数载(zài) 繁芜从杂 C. 瞥见(piě) 涸辙(hé) 婆娑(suō) 急不遐择 D. 颤栗(zhàn) 嫉恨(jí) 诅咒(zǔ) 义愤填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悄然(qiǎo)意思是:忧愁地、寂静地;“斑䦨”应为“斑斓”,意思是: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B项,数载(zǎi)意思是:好多年;“繁芜从杂”应为“繁芜丛杂”,意思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内容、文字)繁多杂乱、借指繁多杂乱的文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C项,瞥见(piē);“急不遐择”应为“急不暇择”。‎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人这个词的全部意义的人。由于他________,于是被说成对世界怀有敌意;( ),于是被说成冷酷无情。啊,谁要是知道自己心肠硬,就不会逃避!正因为感情过于丰富,才遥避感情!——如果他逃避世界,那就是因为他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无力________这个世界;因为他逃避世人,所以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结果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他是孤独的,________他找不到知音,——但是他一直到死都以常人之心待一切人,以慈父之心待家人,把生命财产献给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这样去世了,他将这样________。‎ ‎(摘自弗朗获·格里尔帕策《在贝多芬墓前的演讲》)‎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世隔绝 抵抗 因为 永垂不朽 B. 离群索居 抵抗 因此 永无止境 - 22 -‎ C. 与世隔绝 抵御 因为 永垂不朽 D. 离群索居 抵御 因此 永无止境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他没有感情 B. 由于他不热情 C. 由于他逃避感情 D. 因为他不热情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他逃避世人,所以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却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的结果。‎ B. 如果他逃避世人,那就是结果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却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 C. 因为他逃避世人,所以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回报。‎ D. 如果他逃避世人,那就是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却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的结果。‎ ‎【答案】16. A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第一空后面“于是被说成对世界怀有敌意”,“与世隔绝”意思为: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离群索居”意思为: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语段意思是“他”逃避世人、世界,并不强调孤独,所以第一空应填“与世隔绝”,排除BD;‎ ‎“抵抗”意思是: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抵御、抗击外来的武装侵略或敌军进攻。“抵御”意思是:抵挡;抗御。前文说“他”逃避世界、逃避感情,所以第二空应填“抵御”,排除C。‎ 因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因此:因为这个、所以;‎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 22 -‎ 括号前为分号,所以此句所填格式应与前面一句相同,前面“由于他……”,所以此处也应该是“由于他……”,排除AD;‎ 后文说“他”逃避感情,所以应填“由于他逃避感情”。‎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此句前是分号,所以此句与前面一句格式应相同,前面一句“如果他逃避世界”,所以此句应该是“如果他……”, 照应前一分句“必然是……如果……那就是……”结构,排除AC;‎ 再根据语法上看后边分句,B项明显有语病,逻辑不成立。去掉关联词后是判断句。他……就是他……,他……,就是结果他……,后者主语不一致除了逻辑不通,也换了主语,话题或陈述对象不一致导致分句关系衔接不紧。他……就是……的结果。他……就是结果……,前者衔接更紧凑。‎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 - 22 -‎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 ‎19.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三气”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培养志气、涵养大气、滋润灵气三个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革命英雄立志报国”校本课程、“大气学习大气人生”主题班会、“唐诗宋词赏析”选修课程等形式实现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从上至下读图:最上面表示“三气校园文化建设”;中间是三个方面:“培养志气”、“涵养大气”、“滋润灵气”;最下面一栏是“革命英雄立志报国”校本课程、“大气学习大气人生”主题班会、“唐诗宋词赏析”选修课程。注意途中箭头和括号,表明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上面和中间要素的关系是:“三气”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培养志气、涵养大气、滋润灵气三个方面内容。然后和最下面一栏的要素关系是: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革命英雄立志报国”校本课程、“大气学习大气人生”主题班会、“唐诗宋词赏析”选修课程等形式实现的。最后把三者间的关系表述清楚即可。‎ ‎【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 - 22 -‎ ‎、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网红争奇斗艳,令世界多姿多彩。李子柒,一个聪明能干的90后四川女孩,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杞熟了就做梳杞酥,能自制文房四宝,还会养蚕、蝶丝、刺绣、竹艺、木工……从后院挖个芋头,水里捞条鱼,就是一顿美食。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因的生活画卷,在You Tube已累计拥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各国粉丝735万。即使他们看不懂中文,即使视频没有文字解说,他们依然不吝于在评论里表达对李子柒的喜爱。而国内网友却评价不一,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是中国人的罪人。‎ 对此,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结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2)以网友的名义给李子柒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文体不限,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书写整洁美观。‎ ‎【答案】【例文】‎ 活成你的模样 李子柒:‎ 你好!‎ 我是你的同龄人,非常喜欢你制作的视频,更喜欢你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样子。‎ 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 六月小麦熟,割来酿成小麦啤酒;手工造纸,养蚕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这些视频中的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喜欢你的坚持与努力。你的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时间跨度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若不是你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无法看到这样优秀的作品。对于自己不会的东西,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你为了拍这个“活字印刷”,专门花了小半年时间去学,最后才拍出活字的视频。‎ 享欢你的平和心态、热爱生活。90‎ - 22 -‎ 后常常以废柴自嘲,葛优瘫成为网上最火的图片。“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等网络词,精准地反映了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而你的作品与此恰相反,你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静静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充实而幸福的“桃花源”,是当代人渴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你对自然,对家乡、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都充满了热爱。砍柴,割竹子,生火做饭,腌咸鸭蛋,采野菜……中国古代文人讴歌的田园生活,在你的视频中真真切切的展示在我们面前,而你的这些视频台词不多,几乎是沉默,却又精准而专注地传达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意田国的美,我知道,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颗淡定平和的心是很难做到的。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真正的大智慧,是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卸掉生活的重负。专注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喜欢你的至简的表达方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娓娓道来,没有舞台背景,只有山间风光,没有修饰,只有朴实本色,而越是平凡,越是能够让我们品读文化的厚重,越是能够触碰我们心灵的柔软,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化表达。恰恰可以帮助西方人,从他们媒体对中国的抹黑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中国不是洪水猛兽,中国人有高洁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可以吸引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更朴实,更扣动人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也是我向往的生活。‎ 你的中国朋友 ‎2020年1月10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所给材料是一则时事、时评。解答此类题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 ‎ - 22 -‎ 一是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根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本次作文材料取目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网络走红现象。材料中的“有人认为李子染的视频体现了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正能量有人认为她的视频带有鲜明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是有团队在精心包装,并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使得这个问题具有了理性思辦的色彩,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考生可以从支持肯定的角度,分析李子柒现象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国际意义;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探讨李子柒走红网络现象户生的社会原因。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或外国青年的身份给李子柒一封信的任务要求,注意要有交流的语气以及书信体的格式。‎ 立意:1.生活,就是做好简单的事;‎ ‎2.寻找生活的美好;‎ ‎3.真正的美源于至简和朴实;‎ ‎4.认真对待生活的人,生活必然不会亏待你。‎ 素材:‎ ‎1、李子柒为什么这么火?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到了李子柒的热,也触动了他们心里的热爱,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息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2.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强,爱护自然等理念。乡里乡亲的友好互助,对传统文化与目然的尊重,是都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始终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而众多引发人们共情的视频,可贵之处正在于对这种情感的挖掘式建构。‎ ‎3.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子柒的视频对外国观众来说,展现出了浓浓的“中国味”中国风,展现了勤劳、朴实、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中国人传统品质,展现了一个关好亲和的中国形象。李子柒自己或许并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本意,但她不经意成为了这方面的“高手”。‎ ‎4.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变的是物与环境,不变的是中国文化情,李子柒无疑便是一个真正明白生活的人。在奶奶生了一场重病时 。她终于想明白,或许现在就是回归真实生活的节点,她不想在“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念中活一辈子。于是,她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从此返璞归真,迎来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5‎ - 22 -‎ ‎、曾经的那个年代,没有高速的汽车。没有便捷的网络,没有光明如昼的不夜城,也没有如此丰富多姿的夜生活。但是那时候,人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演滴,能认认真真地感受美好。生活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我们,恐怕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纯真的幸福了。当我们被项目搞得昼夜不分,方案改了几十遍还是没通过时;当我们忙到连外卖都放凉了,肚子咕咕叫时;当家人生病,我们抱着电话通哭,却没法儿赶到身边时;你是不是每天都不得不紧绷每一根神经,不敢放松,不敢懒,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社会淘汰?我们被社会的快节奏带乱了步伐,总想了以后,却忽略了眼前的当下。‎ 结构层次:题目为“我愿活成你的模样”,开篇简引材料,展示事件。正文部分分三层,表达对李子柒的喜欢与热爱:喜欢你的坚持与努力;喜欢你的平和心态,热爱生活;喜欢你的至简的表达方式。最后引用海子的诗,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 ‎ - 22 -‎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