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古代诗歌鉴赏 ‎(2019·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小题。‎ 破阵子·赠行①‎ ‎[宋]辛弃疾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种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②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③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注】 ①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②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的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③拚:甘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上片首二句用年少时的满眼春光与而今的秋叶离开树枝形成对比,语言含蓄蕴藉。‎ B.下片首二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醉酒的情状,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 C.结句“天寒将息呵”,笔锋一转,与前面形成顿挫,读来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D.以议论为词是辛词的特色之一,本词引议论性的语句入词,论随情至,富有表现力。‎ ‎【解析】 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本题B项,“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错,“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两句,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故选B。‎ ‎2.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答案】 ①抒发了闲居家中的苦闷之情。“便好”“莫忆”二句和最后一句都写出了作者闲居家中的无奈之举,苦闷之情。②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伤之情。上片首二句和“可怜白发多”一句,表达了时光飞逝,转眼已近暮年的感伤之情。③抒写了报国无门、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我定思君”二句写出了自己希望报效朝廷却不得朝廷重用,自己的爱国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心情。④抒发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无奈之情。下片首二句,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要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体现情感的关键句(尾联)来考虑作答。题干问的是: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抓住标题“破阵子·赠行”‎ ‎,结合词人生平,辛弃疾是南宋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20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酒醉之时,渴望着重上前线。词的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思索。再抓住词中的情语,如“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和“天寒将息呵”句,可知闲居家中的作者的无奈,苦闷之情。“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可怜白发多”,“少日”“而今”的景象,可见时光易逝,转眼已近暮年的感伤之情。且“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我思而君不思,写出自己希望报效朝廷却不得朝廷重用的悲愤心情。“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单一的,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阙 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刘眘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景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解析】 “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这里是以景结情。‎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小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 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是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仔细比对原诗词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理解有误。由题目“有怀”和上片“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故地重游。故选A。‎ ‎2.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6分)‎ ‎【答案】 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诗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通过诗意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本题题干问的是: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应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诗句所写内容是寒气转暖、阴云散尽、久旱终究会迎来滂沱的大雨。结合生活深入的理解,就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终将过去,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主旨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作答这类试题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韩 翃 邻家不识斗鸡翁①,闭户能齐隐者风。‎ 顾步曾为小山客②,成名因事大江公③。‎ 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④东。‎ ‎【注】 ①斗鸡翁:汉代王奉光好斗鸡,与宣帝识,后封侯。②山客:指隐士。③江公:汉武帝时的经学博士,精通《诗》和《春秋》。④洛城:指古代洛阳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诗的一、二句,“斗鸡翁”与“隐者风”对举,表达作者对张参军有隐者风范的高度赞赏之情。‎ B.“顾步”二字,活现出张参军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暗示其以隐求仕的心态。‎ C.张参军成名的原因诗中作了交代,这也是古代士子求取功名的路径。‎ D.全诗多用对比,将张参军及第前“寂寂无名”与及第后“衣锦而归”的情态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 ‎【解析】 “以隐求仕的心态”有误,诗句写的是张参军及第前寂寂无名的隐士生活状况。‎ ‎2.本诗“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两句,值得品味,请简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①运用白描手法,描摹出张参军赴考途中和及第荣归时的情景。②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出张参军及第前后天壤之别的生活特点。③选取单纯的意象构成画面,表现人物。④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张参军的赞赏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赏析】‎ 关于韩翃的史料不多,按照鞠飞的观点,韩翃生卒年当在唐开元七年(719)至贞元四年(788);按鲍俊琴的说法,韩翃主要经历了才名早负的青年时期、多风多雨的幕僚时期、否极泰来的御笔点官时期,第二阶段创作最多,成就最高。其创作多是赠送往来、酬唱应答之作。‎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一诗之解,本于《唐音癸笺》载“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原则读解。‎ 首句写张参军进士及第前“不为人识”,连邻居都不看重,其寂寂无名之状态可想而知,但张参军真正的情形呢,作者用了“能齐隐者风”来表达,当有赞许之意在其中。“隐者,隐士”,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张参军是闭门读书之人,有隐者风范却不被人知,当是作者对其人品学识的肯定。“斗鸡翁”是用典,也表明张参军将来是一位有作为之人。‎ 颔联交代张参军曾有过的隐居生活经历,“顾步”二字描写其隐居生活的状态,那种怡然自得、读书为乐的生活可以想见。正是埋首穷经方能一举成名。‎ 颈联描绘张参军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孤身求学,秋闱及第“单马重裘”的情景。路途的孤苦荒凉等等情状可以通过“寒芜”一词去体会,及第后的生活与及第前有天壤之别,这已是常识了。从这里,是可以看出韩翃是有人生体验的。按照当今学者研究的成果,韩翃的生平并不详实,但他少负才名,被召“翰林待诏”,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及第,却是有据可考的。这里不敢妄断本诗是在他幕僚时期的所作,但从赠诗中可以看见韩翃自己的影子。‎ 尾联两句,描写张参军东归,照应诗题。故园的道路依然是来时的路,故园也依然是当年的故园,故园冷落,回故园的道路也是冷落的,那不是与当年外出时一样的冷落吗?归去,腊月里暮天残雪却是从洛阳出发,及第荣归的。‎ 全诗有实写有虚写,时空转换跨度大。作者对张参军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一举成名充满了赞扬之意,有对人生追求的昂扬之气。而“昂扬”之气也是韩翃诗歌里透露的一以贯之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 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解析】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词句,离怀别思表现含蓄蕴藉。‎ ‎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2分)(2)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2分)(3)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