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西湖高级中学4月考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甘红梅 审核:阮立芳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题(每个2分,共5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譬(pì)如 木讷(nà) 叨扰(dao) 量(liàng)体裁衣 B.描摹(mó) 寄宿(sù) 攒(cuán)射 潜移默化(qián)‎ C.自诩(xǔ) 肖像(xiāo) 真缔(tì) 残羹冷炙(zhì)‎ D.剔除(tī) 提(tí)防 祈(qī)祷 咸与(yù)维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度过难关 穷兵黩武 相辅相承 要言不烦 B.民生凋敝 开门缉盗 剑拔驽张 再接再厉 C.响彻云霄 雷厉风行 无精打采 拾人牙慧 D.振振有词 苍海一粟 倍尝艰辛 山洪暴发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主张恢复周礼,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为纪传体,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C.《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D. 儒家有“六艺”之说,“六艺”一般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________,囯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②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党的高级干部如若不时刻保持警惕,就容________易为腐败分子。‎ ‎③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权力 退化 常常 B.权力 蜕化 常常 C.权利 蜕化 往往 D.权利 退化 往往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魏国军队还未赶来之际,秦国加强了对邯郸的攻势,赵国公子平原君毁家纾难,招募敢死之士三千人和秦国展开激烈战斗,最终保全了赵国。‎ B.他是一位博览群书,善于积累的作家,写作时许多诗句、典故信手拈来,却贴切自然,因此常常使得读者们在愉快的阅读中得到知识的滋养。‎ C.两姐妹离开福建后,一个到美国发展,一个在台湾定居,虽然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但一衣带水,姊妹情深,对彼此的思念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D.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睚眦必报的新闻未免太多,犯而不校的美谈却往往太少。‎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B.为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上海卫生部门呼吁市民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在食用鸡、鸭、鹅等家禽时一定要确保长时间蒸煮(包括禽蛋)。‎ C.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平面,像狮、虎、狼、豹。‎ D.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8.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 A、有道则见(xiàn) 众星共之(gǒng) 道之以德(dǎo) 千乘之国(shèng)‎ B、见其二子(jiàn) 荷(hè)蒉 必也狂狷乎(juān) 曾是以为孝(zēng)‎ C、焉用彼相(xiāng) 有丧者(sāng) 齐衰者(zī) 瞽者(gǔ)‎ D、虽少必作(shào) 民鲜(xiǎn)久矣 颛臾(duān) 能近取譬(bì)‎ ‎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B.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C.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 弟子服劳其 ‎10.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 女与回也孰愈 ‎ C. 周监于二代 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12.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 A. 不吾知也 ‎ B. 有是哉,子之迂也 ‎ C. 吾道一以贯之 ‎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3. 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 )‎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既来之,则安之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 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B.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 C.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D.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5.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作为赠言,下列引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高中以来,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希望你时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饭疏食 B.老者安之/己欲立而立人 C.风乎舞雩/ 尧舜其犹病诸 D.而耻恶衣恶食者/必也狂狷乎 ‎1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课内阅读(一)‎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杖荷蓧      荷:背负。‎ B.行其义也 行:实行、实践。‎ 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 D.植其杖而芸 植:种植。‎ ‎19.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拱而立 ‎ ‎②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6分)‎ 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到宋朝,公元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 ‎,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他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节选自武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 ‎21.关于四次“文化断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后三百多年,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直接导致第一次“文化断层”。‎ B.春秋战国激烈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孔孟思想基本灭迹,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C.宋朝“程朱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发展至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出现了第三次“文化断层”。‎ D.“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文化断层”。‎ ‎22.对老百姓们在文化出现“断层”后的表现,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中国人对“文化断层”不知所措,他们只知道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B.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一旦出现断层就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C.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对其他人、其他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 D.老百姓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 三.课内阅读 ‎(一)‎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23.下列有关上面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可见。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根据上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24.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解析 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 ‎25.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 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 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 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 ‎26.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 ‎ 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 容自得 ‎27.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 第II卷(非选择题)‎ ‎28.孔子为何要“与点”? (2分)‎ ‎29.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四. 简答题 ‎3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概括出两个语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孔子和孟子的话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31.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文段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个特点?(2分)‎ 3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②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2分)‎ ‎ ‎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5分) ‎ 五.填空题 ‎ ‎3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子曰:“志士仁人, , 。”‎ ‎(2)“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4)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友多闻,益矣。‎ ‎(10)子曰:“乡原, 。”‎ 六、语言运用 (6分)‎ ‎34.仿照下列句子,续写两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 ‎ ‎ ‎ 七、材料作文 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 ‎ 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B 2.C 3.B 4.C 5.B 6.C 7.A 8.A ‎9.A ‎10.D 11.B 12.B 13. B 14. C ‎15.【答案】D【解析】D 项,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赠言”这一语境中,不是很得体。‎ ‎16.B ‎17.‎ 18. ‎【答案】D【解析】D 项, 植:立。‎ 19. ‎【答案】B【解析】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③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0. ‎【答案】B【解析】B 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 21. 解析:选 B B 项,春秋时期属于第一次文化断层。‎ 22. 解析:选 D D 项,“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是历代的中国统治者。‎ ‎23.( B )解析 A 项“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原文没有提到;C 项“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原文没有依据;D 项“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错。24.( D )解析 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 25.( D )‎ ‎26.( A )解析 A 项应该是“谦虚谨慎”。 27.( A )‎ ‎28.‎ ‎29. ‎ ‎30.‎ ‎31. 答:中庸思想 因材施教 ‎32.(1)举一反三 评析:略 ‎33.略 34.略 作文例文 把握生活的“轻”与“重”‎ 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 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 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 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 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 “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 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轻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 更远?‎ 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快与慢 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 “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 上上策。‎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 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 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 速度 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 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 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車”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 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車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 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車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 合車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 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 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