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兰州一中2019-2020-2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许红燕 审题人:张天闻 ‎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 ‎《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曹雪芹以谶言的手法和诗词隐语的特点,使每个人物口中或笔下的咏物诗词既是个人遭际的抒发,寄托了身世的慨叹,又隐含着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的预感。从而与人物刻画结合得贴切自然,成为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点睛之处。第七十九回宝黛修改《芙蓉女儿诔》引出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谶语。这里明是诔晴雯,暗则是诔黛玉,为黛玉作谶,也是为宝黛爱情的落空作谶。小说中黛玉听后“忡然变色”便是一种暗示。而此前许多相关她命运的谶言,多是出自她自己之口,如《葬花辞》《秋窗风雨夕》,是黛玉伤春悲秋的心情表述,也是作者在哀叹黛玉命运的暗示。‎ 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读者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隐喻,语言便不再令人伤痛和动容。当“葬花”的凄凉和“埋香”的雅致与谶言合二为一时,《葬花吟》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来,它的意境才是最独特的。‎ ‎《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如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而宝钗过生日时,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文,点中了宝玉将最终出家。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作者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作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宝玉所感伤的是大观园失落的感伤,也是青春繁华失落的感伤。‎ ‎《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的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而读者亦感觉更加有趣味性。另一个反谶的例子是香菱,第六十三回行令,香菱掣的是一根并蒂花,上面写着“连理枝头花正开”,但香菱遇上薛蟠,并未得到幸福,遇上金桂,更是命丧黄泉。作者选择反谶以反说正,更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力感。‎ 事实上,《红楼梦》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到来,这是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忧虑。曹雪芹处清朝乾隆时期,前期家族盛大,受皇恩庇护,见识了生命的最繁华。直至家族败落,又穷困潦倒到极致,看到了生命的最衰败。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在小说中每一个谶的运用都有其道理所在,对情节的发展和整部作品的主旋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摘编自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有预言的含义;从先秦起它就被广泛运用于小说中,对逃避文字狱有特殊作用。‎ B.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结合了谶言的手法与诗词隐语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特征,预示人物的命运。‎ C.具有独创性的结合了人物性格的红楼谶,不是悬念和伏笔,而是和诗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的谶言。‎ D.曹雪芹能够冷静地观察社会看到个人命运的征兆,所以才能在家族的兴亡中看到生命的繁华与衰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以解读谶言在叙事小说中的作用为中心话题层层递进,论证《红楼梦》谶言的艺术特色。‎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红楼梦》谶言的独创性在于与人物性格相结合。‎ C.文章强调《红楼梦》中的谶多是不明朗的暗谶,论证时分别列举了元妃、黛玉、宝玉等例子。‎ D.文章末段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论述了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及其人生际遇对其创作《红楼梦》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诗谶寄托了人物对自已身世的慨叹,隐含人物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的预感,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B.《红楼梦)中的暗谶既有用小说中的戏曲情节的形式,也有借用环境和景物的形式来暗示人物的命运。‎ C.作者认为,在《红楼梦》中每一处暗谶的布局都是曹雪芹的用心所在,每个谶的运用都有存在的道理。‎ D.反谶现象存在于《红楼梦》的叙事中,以预言和应验的不同,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小说魅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人脸识别,关系到“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更多指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来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脸、角膜、指纹等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政府、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并搜集其数据。在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技术收益的乐观预期。而在我们这里,似乎许多公司陷入了技术狂欢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见责任。‎ 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今天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也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就笔者个人观察来看,情势似乎并不乐观。人脸识别在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效应,除了支付行业外,人脸识别进校园等都被“发明”出来了,甚至看个新闻APP也索要人脸权限。仔细想想,我们的人脸信息或许是交出去了,但它们会得到用心保护吗?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只顾及流量,却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却不顾隐私保护。‎ ‎(摘编自扶青《对刷脸支付保持审慎态度》,有删改) ‎ 材料二:‎ 自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邮箱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更改,但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更改则非常困难。比如,要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只能进行整容(即便整容,脸部大部分特征仍会被机器识别)。至于指纹、掌纹、虹膜、基因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并提供给敌对势力,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故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即便是被合法收集的,对其也要采取极其高度的注意并加以保管,以防止被泄露或被非法处理。‎ 除了唯一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还有一个特殊点,即对该信息的收集可以在不经过自然人主动配合的情形下进行。据报道,在伦敦生活,两天会被摄像头拍下70次。此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告知同意原则实际上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法律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程啸《加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法律保护》,有删改)‎ 材料三:‎ 旷视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员范浩强介绍,就生物识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应用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虹膜识别,目前主要见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的虹膜识别解锁。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较高的,但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硬件造价高,识别过程需配合,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 ‎“综合来看,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范浩强表示。‎ 人工智能行业资深人士孙立斌认为,生物特征识别迅猛发展,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抗伪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例如步态和人脸一体化识别,能够大幅度增加伪造数据的难度,提升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识别信息是指釆集于人体的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 B.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为它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 C.人脸信息的一大特点是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 D.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要远低于电话号码等物理信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的情况下,人脸信息就可被读取获得,这令许多欧美国家对人脸识别技术非常担忧。‎ B.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更改的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C.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更改,这使其在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后,当事者受到现实损害后无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D.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特性,而虹膜识别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相对不便,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 ‎6.如何解决“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8.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 ‎,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胡亥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呑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黜”“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3分)‎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主要写书斋所处的地理环境,以秋巷高树蝉声的“动”反衬书斋的静。‎ B.本诗颈联两句所写人物看似都与将军无关,但都是在从侧面衬托将军形象。‎ C.将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只能借赏画读书来抒发心中郁闷。‎ D.这首诗写诗人探访龙武李将军的书斋,主要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15.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将军的形象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中国古典诗词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诗歌形象更为突出。《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心理学上讲,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 ),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这绝不是______,事实就是如此。不用多说,只要打开鲁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______了。‎ 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______安分,手脚也非常勤快——“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权利,她就心满意足了。可是祥林嫂如此朴素简单的人生愿望却因身边的种种人事而无法实现,她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但“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在一片欢欣的“祝福”声中,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在族权、夫权和神权的重重枷锁之下,怀着对地狱的恐惧,一直被人们______的祥林嫂,最终“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和身体所受的折磨相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 B.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C.身体所受的折磨是无法和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相比的 D.因为它不但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骇人听闻 显而易见 不只 唾弃 B.危言耸听 显而易见 不只 厌弃 C.骇人听闻 不言而喻 不止 唾弃 D.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不止 厌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她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但“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B.她虽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并在不断地进行抗争,但“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C.虽然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并在不断地进行抗争,但“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D.虽然她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但所追求的“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对于一个接受移植的器官来说,除了发挥生命功能的外来细胞是核心之外,①___________。“单一外来细胞移植不易成活,也不‘合群’”,必须为器官提供细胞载体与结构支架,这就需要用到生物材料。通俗地说,生物材料是要为移植的功能细胞搭个“家”,连“家”一起搬过去, ②___________,进而成活下来。由于要植入体内,甚至是人体内的核心部位,因此对于生物材料的选择,③___________,如可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一定的空间结构、孔隙率、降解速率等特性。‎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9月3日,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剧院座无虚席。一束光波伴着袅袅烟雾倾泻而下,照亮了舞台上席地而坐、身披铠甲的将军。悠远的古琴声拉开芭蕾舞剧《花木兰》的序幕。芭蕾舞剧《花木兰》凭借唯美浪漫的色彩、精湛曼妙的舞姿、跌宕起伏的剧情,将中国传统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技术完美融合,征服了纽约的观众。美国观众从中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接续历史又承接当代,因而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伴着冬日风雪到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这一年的年初,感觉到刺骨的寒意:无法预测的疾病,难以回归的故乡,封锁得堪称荒凉的城市,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病毒歧视的恶意,兴风作浪的谣言……‎ 但在这漫长的冬天里,又充溢着刺破阴霾的阳光:在一线逆行者奋不顾身的姿态中,我们见证了火热的责任担当,在外卖小哥们奔波派送的身影里,我们感受着温热的人间烟火;发放给海外留学生的“健康包”是来自伟大祖国的暖意,援助物资上的一句句标语与口号里,是源于文化根脉的温情……‎ 这一年,在“二月寒”里,在“三冬暖”中,你对这“人间温度”又有怎样的思考与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兰州一中2019-2020-2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B (A项,“从先秦起它就被广泛运用于小说中”错。根据文“‎ 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可知,应该是“明清时期”。C项,“不是悬念和伏笔”错误。根据文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可知。D项,根据原文“曹雪芹处于清朝乾隆时期……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可知,属于因果倒置。)‎ ‎2. A (A项,“层层递进”理解错误。应该是总分结构。)‎ ‎3. D(D项,“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根据文中“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可知是以预言和现实的反差来形成小说独特的结构魅力,而不是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4. B(B项:强加因果,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是因为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而“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需要高技术”是其“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的原因。)‎ 5. C(C项:“无法预防后续存海的发生”错,以偏概全,原文是“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发生”。)‎ 6. ‎(1)顾客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 ‎ (2)企业减少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 (3)政府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 (4)提升技术水平,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 ‎ (5)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以便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 ‎【解析】“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主客观因素,具体而言涉及顾客、企业、政府、技术本身等多方面。‎ 7. ‎ B(题中B项,“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错误,表明他对牛马的喜爱,同时也是自己的专长。 ) ‎ ‎8. (1)更积极,特别有干劲。他看到懒民的变化后,就想着赶紧干活去。‎ (2) 更自信,充满成就感(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 (3) 更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 (4) 更机智,学会审时度势。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 ‎ 9. ‎ ‎ ‎(1)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2)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3)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 ‎10. B ‎ 11. B(B项“黜”为降职,不表示升迁官职。)‎ ‎12. C(C项,有三处错误:“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岀建议。)‎ ‎13. (1)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但是……的原因”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共3分)‎ (2) 销毁兵器,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定语后置1分,弱:削弱。(1分),句意1分,共3分。)‎ (3)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1分;庠序:都是学校。1分;申:反复陈述。1分;句意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鹫,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夺取三十七城秦始皇七年去世蒙鹫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岡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这时己经吞并天下,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控制要塞,(长城)起于临洪,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依靠阳山.蜿蜒曲折向北延伸。风餐露宿在外驻军十多年, 驻扎在上郡。这时蒙恬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蒙恬在外负责军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竞争。‎ 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动身出游会稽,在沙丘去世,没有公开消息,群臣都不知道。这时丞相季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帝, 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怀疑此事,又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就替胡亥尽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己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 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拘禁在代邑。此前己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于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疽'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 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入的教导,以表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很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起自临洗,直到辽东,筑城墙挖壕 堑长达万余里,这里面哪能不截断地脉呢?这就是我的罪过。”就吞药自杀。‎ ‎14.C ‎15.李将军是一位生活闲适、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儒将形象。(2分)诗歌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4分)‎ ‎16.(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空一分)‎ ‎17.D ‎18.B ‎19.C 20. ‎ ①生物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让外来的细胞有个支撑和依靠 ③有很多苛刻的要求 ‎ ‎21.①2019年9月3日 ② 芭蕾舞剧《花木兰》 在纽约演出 ③ 它融合中西艺术之美 ④ 让美国观众看到了更加自信和开放的中国 ‎22.作文 ‎【审题立意】‎ 材料分析——材料选取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以“寒”与“暖”为核心进行编排,立意时要先分析清楚这两个字的内涵。所谓“寒”‎ ‎,既可以指疫情中个体或是团体的艰难或悲伤的境遇,可以指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存在的,会给他人或抗疫工作增加风险和难度的行为与心态,而“暖”字,则侧重于指抗疫过程中涌现的,种种饱含正能量,能激励或者感动我们的现象或群体。材料限于篇幅,能列举的非常有限,但“......”则提示我们,在符合作文材料和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向的联系与发挥。‎ ‎1、取“温暖”的一面立意 这是最常见,也最好写的一种立意,扣住“温暖”一词,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正能量进行剖析或赞美。既可以针对个体、也可以针对团体,既可以致敬英雄,也可以致敬普通人,既可以只分析某一件事,也可以对多个事件进行综合盘点。需要注意的是,论述时,一定要注意挖掘“温暖”的本质,而不能只流于表面,泛泛而谈。‎ ‎2、取“寒冷”的一面立意 这一角度,同样是“温度”这一关键词的范畴,立意时,则是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负能量事件进行批判。‎ ‎3、“寒”与“暖”辩证分析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