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共3小题,满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候。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星超高片酬的危害非常大,对此人们普遍已有深刻的认识,可是制作方只关注明星耀眼的光环。‎ B. 中国影视明星的数量少不是绝对的,这只是相对于影视产业其他环节的快速发展而言的。‎ C. 当下,只有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影视公司才能在影视明星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成功。‎ D. 中国影视业就是因为明星高片酬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所以影视作品质量下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指出了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危害。‎ B. 文章第二三段从经济规律与产业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明星超高片酬现象产生的原因。‎ C. 文章第四段将美国的影视业和中国的影视业做了比较,指出中国影视业的弊病所在。‎ D. 文章第五段对上文的论述做了总结,并提出改变中国影视业现状的具体细致的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星并没有那么重要,好的创意、精湛的演技和制作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B. 当下中国影视业的低迷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明星并不是影视业的出路。‎ C. 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规则,影视业就能稳定健康发展。‎ D. 改变中国影视业的现状还需多方面努力,以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对此人们普遍已有深刻的认识”错误,文章第一段提到“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文中只是说“广泛论及”,选项变成“深刻的认识”,二者的程度不同。C项,“只有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影视公司才能在影视明星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成功”错误,文中并没有说“当下只有给明星提供高片酬才能获得成功”,而且第四段说到“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可见,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并非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D项,“中国影视业就是因为明星高片酬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所以影视作品质量下滑”错误,文中并没有说中国影视作品质量下滑完全是由明星高片酬导致的。原文第一段“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偷换概念。故选B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第五段……提出改变中国影视业现状的具体细致的办法”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五段提出的办法并不详细具体,文中只是说“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规则,影视业就能稳定健康发展”错误,选项中“……就能……”把前后关系断定得绝对化了。故选C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挺拔之姿 ‎①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②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③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④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⑤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⑥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⑦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注释:①井渫:jǐng xiè比喻洁身自持。②挥麈:huī zhǔ,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挥麈,挥动麈尾。③瓦甓:wǎ pì,泛称砖瓦。‎ ‎4. 结合文本,分析一下作者笔下的竹子形象。‎ ‎5. 文章第④段引用了屈原写《离骚》的例子,请说说其使用的手法及作用。‎ ‎6.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你对文章第④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4. ①在作者眼中竹子是倔强坚韧,有生命力的。‎ ‎②竹子是从容优雅的,是四君子中最清俊的。‎ ‎③竹子是有风骨的。‎ ‎④竹子也是孤高兀傲的。 ‎ ‎5. ‎ ‎①使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②通过假设如果屈原生活在有竹的地方,受到竹子品格的影响,便不会自沉汨罗,来突出竹子所具有的异于俗常的高洁品质、遒劲的风骨。 ‎ ‎6. ①“竹子”代表风骨,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风骨,有内心的支撑。②面对世俗生活的纷纷攘攘,每个人都应该学一学竹子的精神,面对逆境的顽强坚韧,向往光明的傲岸品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的分析鉴赏能力。分析物象,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相关内容,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第二自然段说:“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由此可得出:“在作者眼中竹子是倔强坚韧,有生命力的。‎ 第三自然段说:“‘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由此可得出:“竹子是从容优雅的,是四君子中最清俊的。”‎ 第四自然段说:“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由此可得出:“竹子是有风骨的。”‎ 第四自然段还说:“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由此可得出:“竹子也是孤高兀傲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表现手法和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二要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三要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作用。‎ 原文说:“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此处使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把屈原和竹子做对比。“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此处通过假设如果屈原生活在有竹的地方,受到竹子品格的影响,便不会自沉汨罗,来突出竹子所具有的异于俗常的高洁品质、遒劲的风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通过划横线句子后边一句话“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可看出,“竹子”代表一个人的风骨,“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风骨,有内心的支撑。“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面对世俗生活的纷纷攘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一学竹子的精神,学习它面对逆境的顽强坚韧,向往光明的傲岸品格,超凡脱俗的气质,领悟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做一个“竹”一般的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胖元凶:糖分or脂肪?‎ ‎①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世卫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运动。‎ ‎②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还会发出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这样得出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 ‎④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饮食——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家禽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⑤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很好地检验出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如果能量失衡假说成立,这些受试者在实验结束时体重将不会变化,因为他们摄入和消耗的热量始终会相互抵消。如此的话,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将从理论上被证明,肥胖确实和摄入的热量直接相关,不管热量是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效果是一样的。如果食物结构会影响脂肪积聚,那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受限的情况下,受试者体重和脂肪量都会下降,这将是对激素假说的强力支持,说明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与脂肪或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更易使人发胖。‎ ‎7. 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 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 C. 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D. 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B. 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是最理想的情况。‎ C. 在实验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禽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 D. 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弄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发病机制的了解。‎ ‎9. 刘水身高172,体重92千克,半年前,他开始减肥,现在体重已减到76千克。很多人问他有什么减肥心得,他说,除了进食量有所减少和适当的运动外,他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吃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结合上文,试分析刘明减肥成功的主要原因。‎ ‎【答案】7. B 8. A ‎ ‎9. 刘水的减肥餐单中的牛肉、水煮蛋保障了人体所需的脂肪和蛋白质,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所占的比重非常低。摄入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会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有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因此,避免摄入糖类,少吃高淀粉类蔬菜和谷物等食物是刘水减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 B项,“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错。原文说:“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原文是说“可能促进”,题干把或然当已然。‎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筛选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然后找出选项在原文所在区间,一一比对,得到答案。‎ A项,“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错。通过阅读一、二自然段可知,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有相通之处,都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问题。‎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解答时,要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找到相应答题区间,然后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整理出答案。‎ ‎“除了进食量有所减少和适当的运动外,他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吃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刘水的减肥餐单中的牛肉、水煮蛋保障了人体所需的脂肪和蛋白质,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所占的比重非常低。摄入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会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有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因此,除了“进食量有所减少和适当的运动”外,避免摄入糖类,少吃高淀粉类蔬菜和谷物等食物是刘水减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满分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乙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释: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谋士。陈轸凭借口舌之利,为齐国击退楚国大军。‎ ‎10.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 爵为上执珪 上执珪:楚国最高的爵位 D. 今君相楚而攻魏 相:做宰相 ‎11. 下列对原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B.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C.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D.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和陈轸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士,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口舌之利力挽狂澜。‎ B. 甲文中的烛之武从国家利益角度陈述利害,使得秦军退兵。‎ C. 乙文中的陈轸通过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陈述利害,使得楚将昭阳退兵。‎ D. 乙文中的楚将昭阳之所以能被陈轸的言辞打动,是触动了他个人的实际利益。‎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 ‎③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答案】10. D 11. B 12. A ‎ ‎13. ①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②楚王不可能设置两个令尹!我私自为将军打个比方。‎ ‎③有个人蛇先画成,拿过酒杯准备喝,就左手持杯,右手画了起来,并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相”是“辅助、辅佐”的意思。句子翻译为:“现在您辅佐楚国攻打魏国。”‎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未成”前边省略主语“蛇足”,句子翻译为“蛇足尚未画完”;“人之蛇成”中,“人之蛇”作“成”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D;“子安能为之足”,“为之”作“足”的状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A。整个句子翻译为:“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最终没有喝到酒。”‎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佚之狐和陈轸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士”错。是烛之武而不是佚之狐,陈轸是战国时期的谋士。‎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句翻译时应注意:鄙,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其:这;焉,怎么,为什么;陪,增加。‎ ‎(2)句翻译时应注意:窃,私下;譬,打比方。‎ ‎(3)句翻译时应注意:引酒,拿过酒杯;且,准备;乃,就;足,添足。‎ ‎【点睛】翻译甲:‎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翻译乙:‎ 楚国大将昭阳率楚军攻打魏国,击杀魏将,大破其军,占领了八座城池,又移师攻打齐国。陈轸充任齐王使者去见昭阳,再拜之后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就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楚王不可能设置两个令尹!我私自为将军打个比方。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先,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这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让我们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请饮此酒。有个人蛇先画成,拿过酒杯准备喝,就左手持杯,右手画了起来,并说:我还可以为蛇画上足呢。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最终没有喝到酒。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径 宋代: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注释:保暹(xiān),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断棱:路上石板断裂的缝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境界全出。初秋时节,杉竹林叶叶茂枝密,清阴一片,甚是安谧。一条小道,从中蜿蜒穿行。幽静雅致,正是僧人信步闲行的好去处。不说“秋径”而秋径自见。‎ B. 颔联、颈联接上联“闲行”两字, 以情景交融写法,写自己在闲行中品味到的种种意趣:寺僧来去的身影,石板裂缝留下小虫穿过的痕迹,诗人流连忘返、游趣横生。‎ C. 尾联大笔宕开,不以小径作结,却从曲径通幽的现状,进而想到那视线不到之处,那层层岩岫下,一定有不少高僧在隐居。诗人喜爱小径,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D. 这首诗,句句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句锤字锻,洗尽铅华。处处紧扣秋径,不断变换角度,勾勒了一幅深山秋色图,同时将自己淡泊的胸怀寄托在景中。‎ ‎15. 清代学者汪景龙评说这首诗时称它“得幽淡之旨”,请结合诗歌的第三、四联加以赏析。‎ ‎【答案】14. B 15. ①第三联,以“虫迹”“幽穴”等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微之处的摹写展现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原始形态之美,极力渲染林中之静。作者将观察的目光投注到“虫迹”“苔痕”等细微物上,正是源于他闲静淡远的心境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②第四联,诗人展开美好的想象,遐想峰顶下层峦深处的幽谧,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安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以情景交融写法”错。颔联、颈联主要采用的是以动衬静(或以动写静,或以声绘静)的手法。此时正是“空山新雨后”,金风送爽,凉意宜人,诗人心旷神怡,游兴更浓了。密林深处更是宁静至极。忽然,诗人听到轻微的步履声,它划破了寂静,显得分外清晰。原来是寺僧归来了。归僧的脚步声消失了,四周又是一片悄然。在这样静谧的天地里,诗人的目光由大及小、由粗及细,开始注意起大自然可爱的小生命了。他看到,这条小路上石板的断缝间,时浓时淡地点满了暗绿的青苔。于是诗翁的兴致更高了,谛视也愈细了。他见到在那幽穴裂罅之间,虫迹纵横交叉。尾联,这条密林中的小路使诗人流连忘返,以致他展开遐想:在那下面层层岩峦的深处,必有深幽之地,可以隐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人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其次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还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注意把思想情感和分析表达技巧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然后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 第三联,写诗人饶有趣味地观察小径中的一切。他见到路边,小虫钻过的地上,有一个个小洞,山路的石板断缝间,长满了青苔。诗人以“虫迹”“幽穴”等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微之处的摹写展现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原始形态之美,极力渲染林中之静。作者将观察的目光投注到“虫迹”“苔痕”等细微物上,正是源于他闲静淡远的心境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第四联,“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诗人展开美好的想象,遐想峰顶下层峦深处的幽谧,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安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满分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表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景。‎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女也不爽 (2). 士贰其行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长太息以掩涕兮 (6).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贰”“涕”“艰”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巧言令色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B. 未来的搜索引擎一定是神通广大、无所不为的,它能听会说、会思考、懂用户,并且能够与后端的服务深度结合。‎ C. 一线城市近期暴涨的房价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市场对一线楼市调控预期逐渐增强,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D. 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项,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 B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去做的,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此处褒贬误用。‎ 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气息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用来形容呼声,错误。‎ D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此处正确。‎ 故选D。‎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D.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末句改为“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方式”;B“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语序不当,改为“虽然诺奖评委会”;D“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杂糅,“能”“都可以”去掉其一。‎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中,A项紧缩主干之后就会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B项出现了关联词语,就要考虑一下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D项则是将“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和“它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造成结构混乱。‎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④⑤⑥③②① B. ①②⑤④③⑥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语句的连贯。这个可根据所给的话题来选择。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本题中,第三个空前面描写闭关自守的民族,所以和它对应的第三个空应该是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四个选项只有C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然后按照C顺读一遍,发现:“狂妾自大”和⑤④照应,“闭关自守”和①②照应,“急功近利”和③照应,句式也分别照应。最终确定答案为C。‎ 故选C。‎ ‎【点睛】一般说来,解答衔接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20.请根据应用文体语言特点,找出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 )‎ A. 校学生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B.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C.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D. 高三(1)班一同学于‎4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B项,“尊称”改为“称呼”,谦、敬不得体; ‎ C项,“全部”改为“全都”,广播稿要用口语,只要消除“全部”与 “全不”的歧义即可; ‎ D项,“48元”改为“若干”,招领启事中不能出现具体钱数。‎ 故选A。‎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 假设你与家人在某文化街上看到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大堰河”与《包身工》中的一位“包身工”的铜铸雕像。但除名称外,两尊雕像没有任何差别。请你向同行的家人简要说出两尊雕像各自本该具有的特点。答案不超过100字。‎ ‎【答案】大堰河是艾青的保姆,是底层劳动妇女但却相对自由,可以设计成抱着婴儿、衣着破旧、疲倦中带着笑容的样子;包身工则完全和奴隶一样,丧失了人的尊严,可以设计成瘦削、蓬头垢面、眼神空洞的样子。‎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对文本中人物形象掌握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熟练掌握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考虑语言的表达得体情况,同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大堰河是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介绍大堰河:大堰河是艾青的保姆,是底层劳动妇女但却相对自由,可以设计成抱着婴儿、衣着破旧、疲倦中带着笑容的样子。‎ ‎《包身工》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芦柴棒”,她手脚瘦的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侮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介绍大堰河:包身工完全和奴隶一样,丧失了人的尊严,可以设计成瘦削、蓬头垢面、眼神空洞的样子。‎ 四、写作(60分)‎ ‎22.请在“林芝的_____,我的_____”横线处分别填写恰当的词语,每处至少填写一个字、至多填写三个字,第一个横线处只能填表示季节或天气的词语,并以填写完整的语句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未来的期待,或对过去的反思,或对当下的困惑与你的行动。‎ ‎【答案】林芝的春天,我的爱 林芝的春天,是郭沫若笔下的阳朔山水,是北宋范宽画里的《雪山萧寺》,是容中尔甲歌声中的《九寨之恋》。林芝的春天,我的爱。‎ 清晨从七点钟开始,门巴的夜明树忽闪忽暗,叶上仿佛沾满了顽皮的萤火虫,悄悄将天际擦亮。一夜无眠的柳枝在极度缺氧的高原上努力张开双臂拥抱阳光,无奈梨花带雨、樱花销容,寂寞深处泪阑珊,柳叶只好伴着她一起飘垂,摇摆在我的风景里。这是春风、春水、还有带雪的春雨,柔情得像刚刚劳作了一夜的美少女,披着梦的衣裳,手有点冷,心却暖烘烘的。‎ 站在山下,极目望去,雪峰突兀,数道银光在蓝天下闪烁;接近峡谷处,山峦起伏跌宕,云杉蔽日,松柏参天;山脚,桃红杏黄梨白柳绿,引来群蝶飞舞,真是一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春图。上千只飞鸟漫天掠过,将一些种子抛撤在树巅,几个月后,吊兰、槲寄生等兰科植物就要开办“空中花园”,白的紫的红的黄的……繁花似锦,芳香扑鼻。‎ 天空中,万道霞光舒展开来,朵朵白云如披挂蓝天的哈达,天尤其的蓝、更加的近:借部云梯,便可登天遨游。山腰处、松柏间,“隆达”飘起来,五色的经幡代表了“日红天蓝云白土黄水绿”;那山、那水、那景丰韵得让您心驰神往,顶礼膜拜还有淳厚的高原气息、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和神奇的格萨尔王传说让您入梦入幻,如痴如醉;更有甚者,豪饮尼洋河迤逦神韵,漫步唐蕃古道,放马鲁郎林海、瞻仰千年桑树,探险雅江大拐弯,旷古秘境、千年净域、幽远得让您一见钟情,流连忘返。‎ 走近夕照下高低错落的寺院,金顶宝幢更加肃穆,殿内雕梁画栋,壁画五彩缤纷,家乡晨钟暮鼓仿佛敲打在我的耳边。青稞地里,芳兮悠悠,香味飘渺。‎ 林芝的春天,我的爱。林芝,西藏现代化的未来。展望未来,默默祈祷林芝会摇身一变而成旅游胜地;林芝的水脉很充沛,希望凭借特殊的气候,能够让这里的植被生长更加茂密,让这里的农牧业发展更加迅速。‎ 近几年来,林芝地区交通道路运输建设日趋完善,保障了旅游业发展,随着交通的发达,我们可将自己特色产品出售给全国各地,希望林芝的优质产品能够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林芝的春天,我的爱。我爱林芝的一切,祝福林芝的明天会更好!‎ ‎【解析】‎ ‎【详解】‎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作文为半命题作文,第一个空旨在引导考生选取有特点的景物,以便为第二个空所写的“事件”“人物”或“情绪”服务。当然,补充完整的标题,整体上要“成语句”,如果填写成“林芝的冬天,我的父亲”就显得牵强,容易套作;再比如,填写的词语不符合要求,如“林芝的高山,我的青春”,第一个空填写的词语“高山”不是表示季节或天气的词语,如果考生作文正文也未提及季节,阅卷老师则该评判作文为套作,正文中提及季节并写了相应的典型景物且为“青春”服务的,是为合格作文,但要扣1分;考生标题超过了规定的字数,如“林芝的春夏秋冬,我的梦里梦外”扣1分。期待考生在考场上的创造。‎ 参考立意:‎ ‎(1)林芝的春天,我的爱 ‎(2)林芝雨,我的爱 ‎(3)林芝的秋,我的梦 ‎(4)林芝的夏,我的青春 可用素材:‎ ‎(1)林芝被誉为太阳的宝座,其在于它的地理条件优越,虽然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气温寒冷且氧度稀少,但林芝却处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依山傍水再加上自然形成的暖流气候,让林芝变成了一个特别的热带湿润地区。‎ ‎(2)林芝作为西藏的江南,未来的发展前景肯定是巨大的。而且作为旅游城市来说,与拉萨相比除了不是西藏的经济文化中心之外,其他的也算是相当有优势了。‎ ‎(3)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的脚下,看到的是高大耸立的山峰,一眼望去确是那么高,那么远。我生活在美丽的小江南——西藏林芝察隅县(去往县城的路途)。这里的景色却是那么美丽动人,走到这里这狭小的地方,有一种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在我们林芝浙地区分了很多地方,例如波密,密林,工布江达,墨脱,等等!只有生活在察隅的人是过上了一种神仙过的日子,一个偏僻的小沟沟里,四季如春,夏天是个避暑的地方,气候很好不热,暖暖的。‎ ‎(4)春天的林芝美不胜收,桃花竞相开放。桃花有的开在草地上,有的开在山坡上,有的开在农家小院里……它们热烈而鲜艳,与蓝天、雪山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不就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5)如果你错过了林芝的春天,那你可千万别错过了林芝的秋天。秋天的林芝也美不胜收,树林五彩斑斓,有金黄色的、红色、绿色……真像一幅油画!田野金色一片,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题目是《林芝的春天,我的爱》。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林芝”“春天”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描写,文章开篇使用排比句式抒发感慨:“林芝的春天,是郭沫若笔下的阳朔山水,是北宋范宽画里的《雪山萧寺》,是容中尔甲歌声中的《九寨之恋》。林芝的春天,我的爱。”文章主体部分分别写清晨的林芝,站在山下看到的林芝,天空中的林芝,傍晚的林芝。借写林芝的春天,表达我对林芝的爱。然后分别从“旅游业”“农牧业”“优质产品”等方面对未来的林芝进行展望,表达对林芝未来的期待。文章结尾处再次总结全篇:“林芝的春天,我的爱。我爱林芝的一切,祝福林芝的明天会更好!”文章文笔细腻,文意连贯紧凑,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给人以思想的熏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