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大庆四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 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 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 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 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 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 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善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 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 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于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一种在求知求 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谈“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 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关于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 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 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 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 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往,非常形象而精彩。 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 并付诸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 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 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 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2016 年 9 月 29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学术情境”和“艺 术情境”。 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 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是创“形象”为“象征”,如崔护的“人面桃花”写的虽然是情事却引喻为 某种反省精神。 D.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提出论点,引出话题;当中三段分别谈了“学术情境”与“艺术 情境”,最后总结两种情境的不同。 B.文章列举《诗经·关雎》和《诗经·衡门》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二者有共同的学术背景——古老文化 的生殖崇拜。 C.林语堂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或许是故意歪曲了老子“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的原意,作者用此例是 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分析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这些分 析论证是以经典阅读为前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我们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红叶题诗”,我们就可以获得在人生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B.如果我们能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力求全面通晓,就可以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 C.渐习能求得知识,增进学养;顿悟能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因为顿悟而替代神秀被传 衣钵,这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 情”的象征,这是经典阅读中的艺术情境。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4-6 题。 清水湾 阎连科 ①世界是相异相悖的。 ②北京很夸张地把湖称为海,不知是见识所致,还是狂傲的结果。都城嘛,也许是应该的。 云 南哪,那么巨大的湖,竟就叫为池,相比北京就真有边陲仆从的感觉了。而港岛的东陲西贡, 有 一地方叫作“清水湾”,以中文和中原的世俗文化去理解,清水湾既是一地名所赐,那就一定缘于 一条河流的弯道和弯道所箍围的村落。潺潺水澈,袅袅烟青,如同一首诗或是一篇富有韵致的散文 吧。 ③然而,清水湾并没有那河水的湾流和坎烟。原来在山上——原来香港是岛也是山;原来世上 的岛屿都是山;原来世上所有的岛山都是被海裂从地下挤压出来的肿岩而被时间拂抚为世间杂乱、 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清——原来香港也是这样儿。而落寞在西贡山上的清水湾,现在却还持 重禀赋,无瑕玉守成这样儿。在一片岛山云雾里,匿藏了香港固有村屋中的“丁户房”和山脉间的 筋道与人烟。那房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丑;无所谓现代、传统和落伍,它就那么方方正正,半高不 高,千篇一律地守着它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九龙、 港岛那里的繁闹是 在它的窗眼下面开始的。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也都 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如同一位百岁老人,整齐地收藏在他的杂物箱中的旧发卡和 废锅勺。时间于它就像无始无终的海,记忆于它就是海里的点点岛屿和礁石。时间比记忆长到无法 说,一如大海比起岛屿大到无法说。可是那又怎样呢?虽然你生了我,而我依着你的嘱托,默默地 守着和活着,持之以恒地记忆着,当你需要人类的物是物非、人是人非时,不是还要到我的百宝箱 中去翻找、取用和挪拿吗? ④我活着,就是为了记忆。被遗落,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证明。 ⑤当记忆丰满、久远到如同一座岛屿上四季不衰的翠青时,我就长生了,如同海水、山脉、时间、 星辰、云流和土地。清水湾就是这么去想的,也是这么去做的。这么守在繁闹香港西贡边远的山皱 里,如被时间设置在荒芜间的路标和岁月中桩钉不锈的钉子。取名清水湾,并不依着一条四季不息 的河,也不取悦于一首诗或一篇文,而是那么散散撒撒,坐落下来的一处处的村屋,一丁户又一丁 户的老房。大家都一概儿环湾赋形,依光走向,面对着阔大云连、无边无际,又水碧云澈的海—— 原来村村户户都拥有一片这样的海。原来清水湾间的村屋丁户们,竟都坐落在一湾碧澈的海边和山 间的林木里。因为这样它才叫了清水湾。一湾儿海水和海水中错落有致的一个又一个的岛,都是时 间的永存和常翻常新、永远翻掀不尽的老挂历。有海不说海,如同北京和云南,是湖不说湖。但它 把自己拥有的大海谦为一湾时,却没有滇池那种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那样称 谓的狂傲和虚浮心。“湾”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清”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而 “水”,就是常人、常心,那与谁都是一样的普罗大众了。 ⑥清水湾,真是一个好名字。 ⑦从前年到了这儿后,朋友和同仁就使我心遂所愿地每年都到这儿来,如朝圣的人每年都到西藏 去,都到耶路撒冷的圣山与圣墙的下面。然后呢,清水湾就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 生去处和心终之地了。如同一个农人终于认定深山中的一棵枯枝老树,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棵神 树。 (选自 2017 年 6 月 21 日《扬子晚报》)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用“世界是相异相悖的”开头,既统领了全文,又引出北京把湖称为海、云南把湖称为池, 再引出清水湾这个叙述对象。 B. 清水湾坐落在一片岛山云雾里,虽然落寞,但仍保留着人世间杂乱、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 清。 C. 作者介绍清水湾取名时,将其与北海、中南海、滇池比较,突出它没有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狂 傲和虚浮心的特点。 D. 结尾写作者自从到香港后就年年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来到清水湾,体现了清水湾在其心目中的分量。 5. 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请简单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6 分) 6. 请结合全文探究“清水湾”的深厚意蕴。(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8 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 2.92 亿人。而 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 显。 要论知识付费领城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 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 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 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是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 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 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足了这种“如识焦虑”人群的心理。 (摘编自《专家解读: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2018 年 9 月 25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自 2015 年以来,不少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每天有 1000 多 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 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 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同时,如识付费也能让传 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 者的距离不新拉近,学习效率更高。 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忧,目前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 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 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幅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 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未来,必然有更多新鲜的 改变吹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编自《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2018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就是财富” 渐渐变成了现实。知识付费受到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海量信息,让需要找到有价值内 容的用户付出了不小的时间成本。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学 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但是,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短时间内各种如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水平参差不 齐。在知识付费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的确在吸引消费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 了不少“干货”“硬货”,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 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不掺水的、专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 消费者真正学有所得。感到物有所值,才是如识付费迎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 对于提供相关产品的平台来说,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在各个领域“术业有专攻” 的人才参与到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解法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知识付费内容要有“干货”》,20l8 年 5 月 14 日《经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 2015 年以来,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 2018 年用户规模将达到 2.92 亿人。 B.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内容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形态多元化两大明显趋势。 C.知识付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消费业态,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D.互联网海量信息让有需求的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过大,是知识付费受青睐的最根本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的便捷、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知识焦虑”等因素,促进了知识付 费领域不断发展。 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知识,具有 广泛的用户基础。 C.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目渐丰富。在筛选、吸收时很多人产生了“知识焦虑”,而日益激烈 的竞争又加剧了焦虑。 D.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 正感到物有所值。 9.知识付费有何优势和不尽人意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 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 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 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 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 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 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 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 “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 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 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 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 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 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 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 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 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 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 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 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 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 方。 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 人称为“通儒”。 B. 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 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 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 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 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 赏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5 分) ⑵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5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6 题。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名③。 注:①此诗作于 696 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 “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 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 重严肃。 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 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 势。 D.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 15.全诗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 三 )情境默写(本小题共 3 题,6 分) 16.(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 ”的好局面。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3)《师说》 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 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 ,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 ,想闯就闯。但是宁波市 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 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 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 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 亡的案件 ,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黄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 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 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 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 者”就 ,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 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C.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 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D. 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尘埃落定 无法无天 B. 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盖棺定论 无法无天 C. 屡见不鲜 家常便饭 尘埃落定 恣意妄为 D. 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盖棺定论 恣意妄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并非没有考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 B. 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 C. 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D. 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 20.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 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之至。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 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下面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龙马帮助唐僧完成了取经之行,被佛祖赐予“天马”的光荣称号。回到长安后,它去磨坊探望 当年不愿协助唐僧共赴西天取经的老朋友——青龙马。 得知白龙马的成功与荣誉,青龙马十分后悔。它说:“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不停地走,论路程也 不比你短。可除了甜美的草料外,我却什么也不曾得到。” 白龙马说:“你贪图驾轻就熟,满足于主人提供的草料,自然就不会有外出闯一闯的勇气。你走路 没有方向,永远只会在原地打转转。我却涉深水,穿沙漠,忍饥渴,斗妖魔,历尽千辛万苦, 一直坚持走 下去,才完成这次伟大的行程。” 青龙马听了之后想:再有机会,我绝不再犹豫观望了。 要求:读了上述故事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 得抄袭,不得套作。 大庆四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A(缩小了“人文情境”这一概念的范围,原文只是讲了“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个方面) 2、B(是为了二者有共同的学术背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错,应该是为了证明“学习要博览群 书,拓展视野”) 3、C(“惠能因为顿悟而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这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于文中无根据) 4. A“统领了全文”分析错误。从文中的内容来看,后面重点是放到了对清水湾的叙述上,因此只 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故选 A 项。 5. 第③段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1 分 第④自然段中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1 分 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用第三人称的“它”。1 分 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1 分 而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1 分 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使 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1 分 6. ①清水湾是香港历史的记忆与文化,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 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 与潜吵,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它守候着自己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 的记忆与文化。 ②清水湾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是常人、常心。 ③清水湾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去处和心终之地,是人们心灵的精神家园,朝拜的 圣地。 (每点 2 分) 7.C(“知识付费……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不正确。原文是互联网“正在 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8.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不正确。原文为“知识付费集合了教 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 9.优势: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节约时 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3 分) 表现: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部分平台 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3 分) 10、C 11、B(物故,亡故去世。) 12、D(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 13、(1)如今将军仅率领(或: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 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以”“规”“霸王”各 1 分,大意 2 分) (2)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笃”“望”“优 容”各 1 分,大意 2 分) 14.B “乐战”是“好战”之意。 15.①盛赞唐军的仁义。“王师非乐战”写出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 ②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垂恤生灵。“子之慎佳兵”要慎重兵事,少杀戮。 ③赞颂唐军的兵威,对征讨怀有必胜信心。“海气”两句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定能击败叛军。 ④劝诫友人等将领们莫要贪功邀赏。“莫卖卢龙赛”两句希望以国家大义为重。 16.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D(“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是句式杂糅,应该改为“按照当地法院审理”或“当地法院审理 认为”;另“形成交通肇事罪”为搭配不当,应改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18、C(屡见不鲜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见怪不怪意为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 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家常便饭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 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尘埃落定多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 于有了结果,盖棺定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 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指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19、B(根据主语一致,和后文“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的搭配,排除 A、C(不是“并非没有考 虑”,而就是“没有考虑”);根据上下文照应如“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排序上 宜先行人后骑车的,排除 D,故选 B) 20、“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 “莅临”改为“来到”; “拜谒”改为“参观”; “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 “观赏”改为“一睹”。 21、申请人先准备材料,(1 分)然后在学校开证明,(1 分)提交地铁办理中心审核(1 分),材料 齐全符合条件者,缴费领卡(1 分);材料不齐者,补齐材料重新申请(1 分);条件不符者,不予办 理(1 分)。 22 写作指导: 思路点拨作文可以从白龙马的角度来写,白龙马的成功经验有三点:有远大明确的目标,不怕吃 苦流汗,一直坚持走下去。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落笔,写出自己对人生追求的看法。也可以从青龙 马的角度立意,青龙马的教训是:畏惧受累,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目标。人生其实很简单,就是怎样对 待机会。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写写自己把握机会、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以表达对 这一问题的看法。 ] 【参考译文】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喜好学习,为人沉稳,家中有很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 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时人称他为通儒。 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 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 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 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 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 大家都免于一死。 隗嚣一向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他,任用他为持书平(治书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 离去,辞还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 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 样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把他放到老师或朋友的位置上,等道路打通了,使他按照他的志 节行事。”杜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隗嚣才同意杜林 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 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 仁义之道的?我虽然是个小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 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的事情, 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 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祟牡林的学识渊博。 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 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 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 后来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 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 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 无偏。郎官中有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学之 士。 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 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为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 召必到。其他的王傅虽然没有受到批评,而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 重他。建武二十二年,杜林又担任光禄勋。不久,代替朱浮担任大司空。第二年去世,光武帝亲自 参加葬礼为他送葬,任用其子杜乔为郎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