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月月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月月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月月测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 ,至今都让人 ▲ 。‎ A. 波澜壮阔   解释 拍案叫绝 B. 波涛汹涌   解释 叹为观止 C. 波澜壮阔   诠释 叹为观止 D. 波涛汹涌   诠释 拍案叫绝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这里是强调“声势雄壮”,应该选“波澜壮阔”。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②“解释”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解说,阐明。“诠释”更适合于书面语境,故用“诠释”。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这里没有强烈的感情,故用“叹为观止”。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 22 -‎ A. ①③④②⑤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①④⑤③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排序,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①⑤是对前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的解释,和前文句子照应,①紧承前文,在先,排除CD;③④②解释①一组,在①之后;⑥是对⑤的解释,⑥在⑤后,排除B。故选A。‎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 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汽车广告)‎ C. 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 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句中是“追寻油迹”显然“汽车”不合理,应该是“加油站”之类的广告。故选B。‎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 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 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 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 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答案】A ‎【解析】‎ - 22 -‎ ‎【详解】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内容,答题时注意找到材料陈述对象和特征,然后梳理,此题是选择题,注意选项和材料的对读,题中A项,“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错误,文段中“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即“物理性的采集”指“收藏素材”。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家有庐告田亩,荡尽,遂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道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优。”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入酒家,痛饮达旦。磋乎!予几年前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22 -‎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 邑人以之规予曰 规:约束 C. 予几年前性刚命蹇 蹇:不顺 D. 以取罪戾 戾:违反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回”。‎ B. 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内心舒畅。‎ C. 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示欣赏。‎ D. 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的感慨。‎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 ‎⑵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 ‎【答案】5. B 6. C ‎ ‎7. (1)因为我曾经看到你们这些人饮酒,在自己喝酒时,心里好像在想着什么,眼睛好像注视着什么,酒杯虽然在手里,而心思在谋求着别的。‎ ‎(2)我于是感叹说:“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8. 放荡不羁、率性自如、穷困潦倒、自得其乐(安贫乐道)。‎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 - 22 -‎ 项,“规”解释为“约束”和“邑人以之”不合文意,应该是“规劝”。句意为“乡亲们因为这个规劝我”。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示欣赏”错误,根据文中句子“每十日送柴米归”“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回君没有不顾家庭生活,作者欣赏回君的是他潇洒自如的生活方式。故选C。‎ ‎【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盖:因为;其:自己;意:心思;别有营:谋求着别的。第(2)句,乃:于是;堪:忍受;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概括即可,答题时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耽娱乐,嗜酒。家有庐告田亩,荡尽,遂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概括“放荡不羁”;根据“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概括“率性自如”;根据“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概括“穷困潦倒”,根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概括“安贫乐道”。‎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回君,是(我的)同乡,和我是表兄弟。(长着)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子,浓密的胡须。回君(很)聪明,沉溺(于)游乐,嗜酒如命。家里(原)有房屋田地,(现在)都没有了,(他家变得)极为贫穷。(他)擅长下棋,经常和别人赌博,挣到钱就用来买酒,乡亲们都讨厌他。‎ - 22 -‎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游戏、玩乐,特别喜欢和(他)喝酒,乡亲们因为这个规劝我说:“我们也可以(和你)一起饮酒,(可你)竟然和无赖喝酒,为什么呢?”我说:“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我曾见过你们喝酒,在你们喝酒的时候,心里好像有所想,眼睛好像有所注视,酒杯虽然在手里.但是心思却另有谋划,勉强笑一下,身上常常好像有很大的事情牵绊,偶尔喝醉一次,强装姿态拘谨小心。人生没有事情不痛苦,只有在举杯(饮酒)那一刻,还算是快乐的,(但你们)还不能放开胸怀,你们浅薄到何种地步了?回君却不是这样,当他想要喝酒的时候,酒忽然摆在他面前,(他)就像生病的人得到了药,就像猴子得到了果子(一样)。(他的)耳朵、眼睛一冬,思想专一;除了酒以外,再也不知道别的了。(他)悠然自得,高高兴兴,说话重复,举止错乱:‘笑口不合,(他的)身体都充满喜悦之情。和他喝酒,特别能有助于人(心情)欢畅,我因此每天(都)愿意和他(一起)饮酒。”乡亲们又说:“这个不务正业的人不照顾(自己的)家,怎么值得(你)选择呢?”我说:“回君是一个人,田产都没有了;你们有千顷良田,整天焦虑操劳,(人)还没到四十岁,(但)胡须头发都变白了。回君不照顾家庭,你们不照顾(自己的)身体,身体和家庭哪一个更亲近?回君应该嘲笑你们,你们反来嘲笑他么?”那些人无话可答。‎ 回君(家中)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饮酒(时)就到别人家去住,不回家,每隔十天送些柴米回家,到门口大声喊:“柴和米在这里!”(说完)就离开了。他的妻子出门来取,(他)已经离开一百多步远了。(他的)腰间系一条丝囊,常常空无一钱。有时我问他说:“没钱了,(你)靠什么生活呢?”回君笑着说:“(钱)就快到了。”不久(他)有钱了,我又对他说:“不要把钱花光。”回君又笑着说:“如果不花光,(钱)一定不会(再)来。”我说:“(你)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他)说:“我从二十岁之后,(就)没有立足的土地,又不做生意,但是这个丝囊(中的钱)随着花尽就会随着来,虽然家乡遭遇水灾、旱灾,人们大多挨饿,但是唯独我像过去一样(生活)。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我说:“好啊。”‎ 我曾经和回君以及二十多个豪放的年轻人,结成酒社。聚会时每个人(面前)放一大酒坛,比赛(饮酒),那个喝得最多的人就被推举作为社长。我喝的比较多,已经烂醉如泥,恍惚间看见二十多个人都拜倒在厅堂的下面。当时月光明亮,(大家)互相搀扶脚步踉跄(走在)湖堤上,看见江水从天边而来,(水色)晶莹耀眼,波涛拍打堤岸,汹涌澎湃,(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叫,欢笑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这一夜,城中的居民都不能安睡。‎ 现在我又因为不得志(在)京城谋生,所遇到的都是富贵之人,(我)不敢过 - 22 -‎ 分自由随意,(怕)因此招致罪过。而且我近来更加厌恶繁华,喜欢安静地呆着,无所事事地呆坐在一间屋子里,将来酒都要戒掉,哪能像从前那样开怀畅饮呢?我的弟弟有信寄来,说(和)我(一起的)二十多个青年人都已各奔东西,只有回君家中日益贫困,(但他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喜欢喝酒。我于是感叹说:“人们都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可是)回君没有改变他的乐趣,回君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 注:①指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传送酒食。③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杜甫自称。‎ ‎9. 全诗围绕“枉驾”(即“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 ‎10. 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 ‎【答案】9. 首联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 ‎ ‎10. ①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②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③因自己住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④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 ‎【解析】‎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把握诗歌语言,理清诗歌思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本题要求考生简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枉驾”来展开的。考生要结合每一联的内容理解,看看该联是从如何写““枉驾”的。首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写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写作者为自己没有什么好招待严公而愧疚。‎ ‎【10题详解】‎ - 22 -‎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诗中,诗人杜甫贫寒,又地处偏远,友人严公“枉驾”,这令诗人格外感激。“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意思是严公携酒馔来访,足见严公礼数很周到,考虑很到位。结合注释③中,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表明杜甫已多次拒绝,而“非关使者征求急”,意思是你此次前来应与使者征召之事无关,也就婉言谢绝了严公征召自己出仕。“地辟柴门迥”表明自己地处偏远,家境贫寒,表达为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之情。“看弄渔舟移白日”表达诗人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22 -‎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然后知生于忧患 (3). 隰则有泮 (4). 扈江离与辟芷兮 (5). 以手抚膺坐长叹 (6). 望帝春心托杜鹃 (7). 人而无信 (8). 无情未必真豪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善才”(句中指精通音乐的艺人)“隰”“泮”“扈”“江离”“辟芷”“抚膺”(“膺”指的是胸膛,下面是“月”旁)“杜鹃”“望帝”“豪杰”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 22 -‎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 22 -‎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两人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 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 22 -‎ D.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13.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14.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 ‎14. 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说法不准确,原文“‘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 C项,“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误,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 D项,“‘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原文是“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误,原文“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故选B。‎ ‎【13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其作用一般是衬托主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次要人物是“我”,能增强故事真实感;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应根据“我”在文章中的安排来分析作答,分析“我”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入手,看看这一人物对情节、主人公的作用。从全文内容来看,“我”见证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是线索人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我”与海英和玉莹对话,为两位妈妈镶牙,最后交代实情,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展开文章,推动了情节发展;“我”见证了海英和玉莹的选择,通过“我”更好地展示了海英的自私和玉莹的孝心,“我”心中对他们的评价,能够丰富人物的性格和展现文章的主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使用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小说内容人物的感知与理解,具体分析即可。本题抓住题干要求的“对比”,在原文中寻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通常能衬托、突出某一方。小说全篇都是围绕着海英和玉莹的言行而展开对比的,分析时要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再进行概括;如“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和“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展现出家境的不同;而她们有钱的要求“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没钱的却要求“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行为的区别展现出品质的区别,两人在为人与孝心上有天壤之别。‎ ‎【点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 ‎4.引出主要人物;‎ ‎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 ‎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栖 - 22 -‎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 22 -‎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 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 “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16. 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穿越时空、超越阶级,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B. 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 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 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17.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君子”与“贵族”的异同。‎ ‎【答案】15. A 16. B ‎ ‎17.‎ - 22 -‎ ‎ 同:①都强调道德品质、社会责任:虔诚、乐于助人、敢讲真话、敢于自我牺牲等。异:②贵族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③而君子无关财富、身份、地位、年龄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错误,由原文“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可知,是部分“受访者”不是“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还缺少限定语,原文是“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 ‎ C项,“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错误,强加因果关系,原文表述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 D项,“‘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错误,原文“‘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终极目标”于文无据。‎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B项,“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错误,原文表述为“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意思是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并成为“自觉”,“君子人格”才会得以崇尚。‎ 故选B。‎ - 22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原文“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君子”与“贵族”都强调要有虔诚、乐于助人、敢讲真话、敢于自我牺牲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原文“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君子”与“贵族”不同在于“贵族”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而“君子”无关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馈赠 孙 郁 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所有的人,而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 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愿意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 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 - 22 -‎ 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欢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鲁迅对现代画派也很喜欢。而且鲁迅特别注重风俗的研究,对地域文明有特别的感受。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鲁迅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这种打扮带来了很多麻烦,经常受到羞辱。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但银行里的人不肯把钱给他,因为他们不相信穿着破烂的人有能力取这么多钱。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就要求开箱检查,因为他的样子像是在卖鸦片。而鲁迅在进出大楼时被保安轰出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文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专家评介,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读他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为什么鲁迅还在流动?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鲁迅永远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鲁迅坚守自己的个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 鲁迅的思想作为一个过程,依然可以给今天每一个人带来启发。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享受与趣味,有那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在他的坚守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丰富的鲁迅,一个用世俗语言无法描述的鲁迅。‎ ‎18. 下列对文中“河的流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也没有成为什么,他的思想总是在不断的发展。‎ B. 鲁迅坚持自己的操守,坚守自己的个性,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特别是“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C. 鲁迅首先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所以他每年都翻译两三本书,而胡适40岁以后就没有作品问世了。‎ - 22 -‎ D. 鲁迅的思想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所以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19.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有很多朋友。他的朋友有许多都是很有个性的,比如郁达夫和萧军。特别是萧军,东北人,有时候很粗野,但鲁迅很喜欢他。‎ B. 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他只有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所以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C. 鲁迅对一些达官贵人、社会闲人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横眉冷对”,但他很有操守,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D. 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 ‎20. 作者说鲁迅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一点?‎ ‎【答案】18. C 19. D ‎ ‎20. ①关怀与爱护学生:很多学生成为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②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学生。③写文章爱开玩笑。④结交有个性的朋友,不喜欢和那些会“莫名其妙地装孙子”的人来往。⑤性格率真。爱好广泛。穿着很朴素。⑥非常有操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鲁迅首先是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所以他每年都翻译两三本书”错误,原文“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文中说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是为了论述鲁迅在50岁的时候思想和智慧依然在不断发展,所以“河的流淌”指“思想和智慧依然在不断发展”,而非不断有翻译作品。‎ 故选C。‎ - 22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表述错误,原文“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思想和智慧是永不停息的。‎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首先圈定范围,然后概括。原文“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 “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可以概括为鲁迅关怀与爱护学生,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愿意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可以概括为鲁迅写文章爱开玩笑,结交有个性的朋友;“鲁迅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鲁迅的爱好很多”,可以概括为鲁迅爱好广泛,穿着很朴素;“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可以概括为鲁迅非常有操守。‎ - 22 -‎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 ‎ - 22 -‎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