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吉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学科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安国字君倚,密州安丘人。父光辅,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受经,州守王博文荐为太学助教。孙奭知兖州,又荐为太常寺奉礼郎,州学讲书。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召光辅至。 安国《五经》及第,为枝江县尉,后迁大理寺丞。光辅|教授︱兖州,请监兖州酒税,徙监益州粮料院,入为国子监直讲,景祐初,置崇政殿说书,安国以国子博士预选。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遂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进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给事中。年七十余,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尤喜纬书及注疏所引纬书,则尊之与经等。在经筵二十七年,仁宗称其行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 尝讲《周官》至“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因进言曰:“古所谓缓刑,乃贳过误之民尔。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于饿殍,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尝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帝曰:“联不欲背圣人之言。”命蔡襄书《无逸》、王洙书《孝经》四章列置左右。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欧阳称师民醇儒硕学,在仁宗时,并繇宿望,先后执经劝讲,庶有所补益矣。张锡清慎敛晦,晚始见知。揆[注]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求考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选自《宋史·杨安国传》,有删改) [注]:张揆(990—?),北宋文臣。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上遇/不遇岂非命哉 B. 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土/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C. 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D. 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 既而:不久 B. 安国《五经》及第 及第:此处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C. 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 久之:不久以后 D.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 质直博雅:正直博学高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安国熟谙五经,官职屡获升迁。杨安国以《五经》科考及第,任枝江县尉,后升迁大理寺丞;后历任天章阁待制、翰林侍讲学士等等。 B. 杨安国讲学有悟,于是进谏君王。他曾经在讲说《周官》到“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之时有所感悟,于是针对“缓刑”一事向皇帝提出了看法。 C. 杨安国讲说多年,人们褒贬不一。他在讲说的时候,因为引喻庸俗、尊崇纬书遭到了世人的嘲笑;但是他在经筵二十七年,却得到了仁宗的高度认可。 D. 杨安国曾有奏请,颇得皇帝宠信。他曾奏请在迩英阁的后屏上书写《无逸篇》,皇帝虽然说“朕不欲背圣人之言”,但还是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他的奏请。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 (2)迫于饿殍,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 【答案】1. D 2. C 3. C 4. (1)现在众人手执武器抢劫百姓的粮食,如果一律赦免,恐怕没有什么用来制止奸邪了。 (2)他们被饥饿逼迫,以致起事做盗赋,州县既然不能赈济抚恤,就捕杀他们,不也太过分。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及关键词判断。本句中“经幄”意思是“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由此可推知应是“张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侍经幄”后面要断开,排除A、B项;“由是言之”,习惯用语,后面要断开,且“岂……哉”是固定句式,难道……吗?前后一般也要断开,排除C项。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侧重考查双音节词。文言文中,双音节实词要逐字翻译,还要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古代文化常识;双音节虚词一般为固定结构,平时要注意积累。C项,“久之”意思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童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切忌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因为引喻庸俗、尊崇纬书遭到了世人的嘲笑”错,根据原文“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可知,“尊崇纬书”并没有遭到世人的嘲笑。故选C。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慬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岀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取”,抢劫;“宽”,赦免;“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禁”,制止。第二句关键词:“于”,被动句的标志;“至”,以致;“振恤”,赈济抚恤;“甚”,过分。 【参考译文】杨安国字君倚,是密州安丘人。他的父亲杨光辅住在马耆山,有许多做学问的人跟从他学习经书,州守王博文举荐他为太学助教。孙奭任兖州知州时,又举荐他为太常寺奉礼郎,在州学讲书。不久孙奭与冯元举荐杨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征召杨光辅到京城。 杨安国以《五经》科考中选,任枝江县尉,后升任大理寺丞。杨光辅在兖州任教授,请求监理兖州酒税,调往益州监理粮料院,入朝担任国子监直讲。景祜初年,设置崇政殿说书一职,杨安国以国子博士的身份参预考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升为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于是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都兼任侍讲。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京城刑狱,屡经升迁为给事中。年龄到了七十多,去世,追赠为尚书礼部侍郎。 杨安国讲论经史,一概以其注疏为主,没有别的解说,他的引喻庸俗,有的被世人传为笑谈。尤其喜欢纬书和注疏中所引用的纬书,将它和经书一样尊崇。在御前讲席为皇帝讲读经史二十七年,仁宗称许他品行纯厚质朴,把他比为先朝的崔遵度。 曾经讲解《周官》到“大灾大疫之年,就减轻赋税放宽刑罚”,于是进言说:“古代所说的放宽刑罚,是指赦免有过失的百姓。现在众人手执武器抢劫百姓的粮食,如一律赦免,恐怕没有什么用来制止奸邪了。”皇帝说:“不是这样,天下人都是我的百姓,(他们)迫于饥饿,以致起事做盗贼,州县既不能赈济抚恤,就捕杀他们,不也太过分了吗。”(杨安国)曾经奏请在迩英阁的后屏上书写《无逸篇》,皇帝说:“朕不想背对圣人之言。”于是就令蔡襄书写《无逸》、王洙书写《孝经》四章并将其设置在迩英阁的左右两侧。 论曰:冯元朴实正直博学高尚,具有古代君子的风范,欧阳修称赞赵师民为学识渊博的鸿儒,在仁宗时代,他们二人都一向负有重望,先后为皇帝讲读经史,多少有所补益。张锡清廉谨慎不事张扬,晚年才被人所知。张揆和杨安国父子都在御前讲席为皇帝讲论经史,但考察推究其对经书的解说,并无过人之处。然而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文人士子,具有鲜为人知的美德,不著称于世的太多了。由此而言,士人的得志与否,难道不是命运吗? 【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 完成课内诗歌阅读下列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朗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但是 B.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圈,周 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怀念 D.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满足 6.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酒在魏晋时期受到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虽大业初具却已年近半百,不禁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句中,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C. 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歌抒发他建功立业而不得的苦闷以及渴望招纳贤才的宏图大愿。 D.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7. 下列句子中对涉及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因其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B. “阡陌”一词出自于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指在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 C. “青青子衿”中,子,是敬称;衿,指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D. 周公吐哺典故中的周公,姬姓,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就是《周公解梦》之“周公”。 【答案】5. A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熟练记忆,还可以用代入法,看哪个义项代入原文更符合语境。A项,“但”意思为“只是”。这句话意思是: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A项,“大业初具”理解错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故选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B项,“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表述错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甘州遍 毛文锡①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②,降云齐。萧萧飒飒,边声思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③。凤皇诏④下,步步蹑丹梯⑤。 【注】①毛文锡,唐末五代词人,《花间集》称毛司徒。登进士第后,入前蜀。蜀亡,随蜀主降后唐李存勖。这首词当为歌颂李存勖破契丹兵(公元922)而作。②碛qì:原指浅水中的沙石。“平碛”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③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④凤皇诏涂:又叫凤凰诏,天子的文告。⑤丹梯: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8.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碛雁行低”的“低”字,并非写雁飞得低,而是因为沙漠旷远无际,使得在无边沙漠与无边云天之间飞过的雁阵,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一种错觉。 B. 前三句中“紧”、“低”、“齐”,都提炼得十分准确。“紧”的效果是说秋风猛烈,“低”暗指沙漠的广阔无垠,“齐”则在实写战斗中扬起的尘土烟云的样貌,使人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 C. “青冢”,汉王昭君墓;“黑山”,亦名杀虎山;均在今内蒙古境内。因为青冢和黑山均地处塞外边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较突出的景观,所以前人诗歌中常以它们作为北方边地的代称,并非实指。 D. 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理解为作者自己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 9. 请指出下阕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加以分析。 【答案】8. D 9. (1 )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青冢北,黑山西”说明作战地点偏远,“沙飞”“路人迷”和“铁衣冷”烘托出艰苦的战争环境,歌颂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杀敌的精神。(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战马血沾蹄”侧面描写战事的惨烈,借此歌颂了边塞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破敌报国的功绩),表达了词人的赞美之情。 (3)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临战前的环境,残酷的战事,虚写战争胜利后将士得到朝廷的下诏升赏。抒写了战争胜利的欣喜。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项,“作者自己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理解错误,由注释“这首词当为歌颂李存勖破契丹兵而作”可知,最后两句是想象将士们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再结合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的意思是:青冢北面,黑山西面。飞沙时起时落,常常让行人迷路,战士们穿着冰冷的铠甲。这几句话描写了边塞典型的景物特点,极言环境的恶劣寒冷,从而烘托出战士们不畏艰苦的精神。“战马血沾蹄,破蕃奚”意思是:战马的蹄子上沾染着被杀敌人的鲜血,攻破了蕃奚。这两句话没有直接描写战场上厮杀的场景,但通过“战马血沾蹄”这寥寥几个字可以窥探出战事的惨烈,作者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言简却意蕴丰富,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作战的赞美。“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意思是: 皇帝下诏,士兵踏着丹梯准备受赏。最后两句想象战士们受赏的场景,点明了写作的主题,歌颂了李存勖破契丹兵的功绩。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诗歌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确定诗句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要看诗歌的主要技巧倾向,这就要求熟悉表现手法分类并具有答题方向的识别能力。 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学》 (2)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离骚》 (3)________,靡有朝矣。《氓》 (4)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锦瑟》 (6)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7)狗吠深巷中,________。《归园田居》 (8)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大学》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永遇乐·京口固怀古》 (11)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2). 驰椒丘且焉止息 (3). 夙兴夜寐 (4). 佛狸祠下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 如何四纪为天子 (7). 鸡鸣桑树颠 (8). 沧海月明珠有泪 (9).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 赢得仓皇北顾 (11). 楚天千里清秋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多积累名句名篇,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椒、息、寐、佛狸、惘、纪、颠、沧、仓皇。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们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就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们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了伏笔。 B. 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C. 张叔和张师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D. 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似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E. 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12. 张叔和张婶二人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3. 小说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哪些方面的距离? 【答案】11. AE 12. ①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②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③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④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⑤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 13. 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③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理解不正确,并不是小张不愿回去,而是媳妇不愿意;C项,“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D项,“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无中生有。故选AE。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如:“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表现他们的勤劳;“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表现他们生活节俭;“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表现出他们对儿子的疼爱、体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没有看到孙子不抱怨,只是流眼泪,可以看出他们的忠厚老实。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再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此题从标题“距离”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角度作答。“距离”的表层义即空间上的距离和经济上的差距:“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交代是空间距离,“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交代的是经济上的差距。深层义为心理上的距离,从全文来看,心理上的距离包括张叔张婶与儿子、亲家之间的距离: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终于等来消息了······儿子终于打来电话······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离开宾馆时,张叔就没有告诉儿子”,这些句子表现了张叔张婶和儿子间的距离;“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从中可以读出张叔张婶和亲家之间的距离。这篇小说通过讲述张叔张婶由热切期盼到极度失落的辛酸故事,反映的是当下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差距和隔阂,这是这篇小说的主旨和现实意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分析小说题目意蕴步骤: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几年前,他们曾在清华园里同窗共学,今天,他们又在异地镇江萍水相逢。 B. 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瞻前顾后,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C. 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D. 同志之间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应该讲求一团和气,形成正确的同志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境中两个人“同窗共学”,使用对象不当。B项,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原文强调诸葛亮考虑周密,使用正确。C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语境强调犯错误,望文生义。D项,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语境强调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不合语境。故选B。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B. 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C. 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形象。 D.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先“共商”合作大计,再“共建”合作平台,后“共享”合作成果。B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项,中途易辙。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A项逻辑语序不当。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次去北京的火车上,碰巧儿遇到了您的舍弟,我俩聊了很久,无所不谈,感觉我们真的很投缘。 B. 某单位的部门经理在年终聚会上作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C. 班上的张小强同学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D. 他虽然说话不好听,但只是个孩子,我绝不会与他一般见识,作为长辈,还没有这点雅量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用语不得体。C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D项,“雅量”,敬辞,指宽宏的气量;用于对方。 1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综合⑥个句子,联系语意,会发现④①⑥②句组成提出看法的小论层,②中“这种看法”代指④①⑥的看法,⑤③两句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紧排在这四句之后,并且分别与①⑥对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请给下面一首打乱了顺序的李商隐五律《风雨》重新排序 ①青楼自管弦 ②新知遭薄俗 ③凄凉宝剑篇 ④旧好隔良缘 ⑤销愁斗几千 ⑥羁泊欲穷年 ⑦黄叶仍风雨 ⑧心断新丰酒 A. ③⑥①⑦④②⑤⑧ B. ⑥③⑦①②④⑤⑧ C. ⑥③⑦①②④⑧⑤ D. ③⑥⑦①②④⑧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侧重考查律诗的基本知识和组合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律诗的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然后再组合诗句进行排列。根依压韵先分为两组②⑦⑧∕①③④⑤⑥;根据对仗可确定两联②④∕⑦①;按照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的原则,整理顺序可确定⑦①∕②④;按照粘韵接句,⑦前句必须平脚押韵,④后句必须仄脚不押韵,⑥∕⑦①∕②④∕⑧;最后全篇通读,可定为:③⑥⑦①②④⑧⑤。故选D。 【点睛】平仄是律诗中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根据平仄的要求,七言律诗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9.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拟写出下联和上联。 (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 下联:________(以鲁迅事迹对句) (2)上联:(达尔文)________ 下联:(马克思)绘就社会变革蓝图 【答案】 (1). 四海危艰,周树人激浊扬清,嬉笑怒骂作文章 (2). 破解物种起源密码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对对联的能力。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內容相关,意境完美。(1)小题中,上联写出了杜甫生活的时代、诗歌的主题及风格,下联不仅要与上联结构一致,而且内容上要写出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特点、作品主题和写作风格。(2)小题中下联写出了马克思的成就,相应的,就要求上联不仅要与下联结构上一致,而且内容上要写出达尔文的成就。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五、写作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人生就像五味瓶,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构成。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标题自拟 2.中心自拟; 3.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8岁与18岁的反省笔录 把得与失当成上等的咖啡粉,把思考当成滚烫的热水,煮成一壶苦浓的咖啡吧,喝了它,让它帮你醒脑,让它告诉你成长的滋味。 ——题记 8岁时,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深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18岁时,躲在家中跑步机上,气喘吁吁地跑着。 8岁时,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样,以为网络是什么捕鱼的新方式;18岁时,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操纵着键盘,点击鼠标将文档中的往事放入“回收站”中。 8岁时,《红岩》的“岩”字不会写,于是用拼音代替之;18岁时,坐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读着《边城》,体验着湘西的幽静的美景与淳朴的情感。 8岁时,吃饭时就想到晚上的动画片快到了,于是狼吞虎咽,奔往电视机旁;18岁时,明天还有一篇课文要背呢,于是晚上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大声背着“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8岁时,下课了,狂奔到乒乓球台旁,打上两拍,再冲回教室;18岁时,这道题做完再出去吧,走出这个闷人的地方,透一透气。 8岁时,看《红楼梦》电视剧,不懂得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18岁时,不知不觉地唱起了《爱就一个字》,偶尔还读一读徐志摩的诗。 8岁时,检查视力,咳,视力表最底下的一行也看得清清楚楚;18岁时,看着眼前厚厚的书、小小的字,不由得眼花缭乱,于是戴上了“酒瓶底”似的眼镜。 8岁时,丢失了一件东西,或是做事失败了,会深深地悲伤、失落很长一段时间;18岁时,丢失了东西或遭遇了失败,我会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8岁时,留着短短的头发,清新,自然,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18岁时,蓄起了“清汤挂面”式的头发,也懒得梳理,显得颇龌龊。 8岁时,与班里同学打成一片,随意交往,其乐无穷;18岁时,除了向同学借东西、问题目之外,大都是沉默寡言,独往独来。 8岁时,用纸叠纸包,与伙伴们玩着,或是叠成纸飞机,载着自己的“梦”飞向远方;18岁时,我珍惜每一张纸,有时随便拿一本书,把它当成稿纸,在空白处排满算式。 8岁时,坐在桌旁圆凳上,手托着下巴,与姐姐谈理想——要上什么大学,长大要干什么……;18岁时,实际一点吧,自制了一份短时期的计划表,以后就照这上面的去做,向前冲吧。 8岁时,多羡慕大人,盼望着快快长成像爸爸妈妈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大人;18岁时,却又羡慕孩子,多想做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孩子。 8岁时,已是晚上11点了,我睡着了,做着甜美的梦;18岁时,12点了,我拿着笔“沙沙”地写着一篇题为《8岁与18岁的反省笔录》的文章,品味着成长的滋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材料加话题加作文,而且要求体裁为记叙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要通过话题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话题的含义,重点要理解话题或题目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写作范围。然后通过领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 【审题要点】话题是“滋味”,该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二是比喻某种感受。根据材料“有人说,人生就像五味瓶,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构成”这句话可知,命题者要求考生写的对人生或生活的感受,这感受包括“痛苦”“快乐”“甜蜜”“伤心”“自豪”“苦楚”等等,考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写,也可以选择几种来写,因为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苦中有乐,酸中有甜,失去中有收获,须得慢慢体验,细细品味。 据此,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成功的滋味;失败的滋味;孤独的滋味;苦涩的滋味;甜蜜的滋味;失望的滋味等。 【示范性行文思路】 内容上,既可以写平凡却留下持久感动的一些小事,叙述中突出对生活、人生的领悟;还可以写生活中因为失误而带来恶果的悔恨“滋味”,或者弥补失误后带来的喜悦“滋味”。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生活的思考和品味必须有意义,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万万不可表面化或者低俗化。 写法上,可以具体叙写一件事情,也可以选取几个生活片段写成镜头组合式的记叙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组材时要突出细节,重点描写心理和情感的波动和变化,从而自然抒发对其中“滋味”的理解;构思时要讲究情感线索在文中的贯穿。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滋味”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素材链接】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2.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3.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霍德华•法斯特) 4. 痛苦,能引起深切的同情,还会使人产生唯恐伤害别人的感情,产生对能够忍受痛苦的人的崇高敬意。(托尔斯泰) 5.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褊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罗曼•罗兰) 6. 我们是武神的使者,是北辰指引下的武士,我们因尊严而荣耀,因勇敢而自豪,我们坚定的信仰一如森然铁甲,守护着脆弱人世,守护着无数善良而柔弱的魂灵,我们的血从不白流,我们的奉献无始无休!(江南《九州缥缈录》) 【点睛】记叙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类和记事类。比如这篇作文,如果写人,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带给自己的触动,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叙事时,把记叙的各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在清晰完整鲜明的叙述中表达出“滋味”这一主题,要注意详略的安排,情节上要注意有波澜,情感上要注意表达出动情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