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2017-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2017-03)

‎2017届高三3月下旬质量检测 ‎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 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镶嵌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和几颗眨着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 ① 。脚步声,说笑声,狗吠声,婴儿啼哭声,汇成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记忆中还有的,是村头的大槐树下,几位驼背的老人吧嗒着旱烟袋,坐成夕阳下一道(苍茫/苍凉)古老的黑剪影。他们的身后是整齐却高矮不等的柴草堆,上面遮盖着破旧的蓑衣和苇笠……每当想起这些,脚口便涌动着幸福与感动,大自然和村庄恩赐我很多,我却把村庄帖心暖肺的关怀与眷恋带进了喧嚣的城市。‎ ‎ 我坚信,在亘古不变的传统耕作方式面前,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我的脑海里时常(涌现/闪现)这样一个画面:皮肤黝黑的农夫,佝偻着腰,正迎着朝阳辛勤耕作……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几十年,留下生命神秘的遗传和互为亲人的缘份。‎ ‎ 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 ② ;就像镌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一次次被亲情和愿望反复翻阅和咀嚼。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宽厚和仁慈的土地,凝结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虽然/即使)被踩在脚下,可是依然坚韧博爱。这就是土地的秉性和品格。‎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眷(juàn) 缘份 B.佝(gōu) 帖心暖肺 C.嚼(jué) 镌刻 D.载(zǎi) 亘古不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苍茫 涌现 虽然 B.苍茫 闪现 即使 ‎ C.苍凉 闪现 虽然 D.苍凉 涌现 即使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飘散出淡淡的酒香和菜香 ②季节一次次将其摊开和描摹 B.①飘散出淡淡的酒香和菜香 ②一次次被季节摊开和描摹 C.①淡淡的酒香和菜香飘散出 ②一次次被季节摊开和描摹 D.①淡淡的酒香和菜香飘散出 ②季节一次次将其摊开和描摹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曾经的年少轻狂已经付诸东流,曾经的花样年华也已悄然而逝,但是步入中年的我们仍然不坠青云之志,渴望不断超越自我。 ‎ B.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络平台在移动端积极布局,发展迅猛,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 C.消化过剩产能督查组将严肃查处那些顶风违规生产、企图火中取栗以谋取一己之利的企业,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D.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要杜绝花拳绣腿,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兼具的特色产业,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坚信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接下来的5到10年里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B.珍藏于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由数十个著名寺庙的画师集体创作而成,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C.2017年国际自行车赛于本月6日在云南昆明开赛,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千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D.部分地方政府尝试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家,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座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估和成效评估相结合,对政治协商工作进行考核。‎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七弦妙制有洞天 ‎ 有宋一代,琴学大兴,甚至引起封建帝王的浓厚兴趣。宋徽宗本人乃操缦名手,对传世名琴更是汲汲以求。当时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一部迎合最高统治者审美趣味的《洞天清录》也便应时而生。‎ ‎ 《洞天清录》的作者赵希鹄,生平事履未详。据明代张萱跋万历刊本《洞天清录》,言其为“宋宗室子”,自幼受高尚生活元素之熏染,便将其多年来对各类古董珍玩的鉴赏心得与审美经验著成此书,“以贻清修好古尘外之客,名曰《洞天清录》”,列于其首的便是,“古琴辨”35条。与中国传统琴学论著偏重于琴曲解题、琴人传略、演奏技法、审美意趣不同,《洞天清录》“古琴辨”部分主要是对古琴材质、斫制方法、形制样式进行品鉴的经验总结,“其援引考证,类皆确凿,固赏鉴家之指南也”(《四库全书总目》)。‎ ‎ 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从朱长文所言“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琴史·尽美》)不难看出,古琴选材与斫制(良质、善斫)已然超越演奏技法(妙指)和审美意趣(正心),被提到首要地位。无怪赵希鹄感喟,“古材最难得,过于精金美玉,得古材者,命良工旋制之,斯可矣”(《洞天清录·取古材造琴》)。古人在斫琴的实践中发现桐木是制作古琴面板的良材。正如赵希鹄所言,“桐木年久,木液去尽,紫色透里,全无白色,更加细密,万金良材”;“宜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而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而梓木纹理坚实细密,可以让琴音在槽腹内回旋,取得余音绕梁的共鸣效果,适合用作琴的底板,“今人多择面不择底,纵依法制之,琴亦不清,盖面以取声,底以匿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法当取五七百年旧梓木”(《洞天清录·择琴底》)。对于底面也采用桐木的“纯阳琴”,赵希鹄指出“古无此制,近世为之”,虽然音色古朴浑厚,但共鸣效果不佳,“必不能达远”,非为佳构。古琴取材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梧桐,以山石中生长的为佳。‎ ‎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梧桐还象征着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卷阿》):或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正是梧桐这种独特的文化品质,才使其成为琴材的终极之选。‎ ‎ 用阴阳理论解释琴材的选择,大约始于北宋《琴书》,“凡制琴,以桐木为阳,楸木为阴”,阴材、阳材分别指琴底和琴面。古琴面料所用桐木按生长方向分为阴材、阳材,首见于《洞天清录》:“盖桐木面阳日照者为阳,不面日者为阴。”为此,赵希鹄还提供了两种验证方法:一是以水试沉浮,二是在晴天和雨天、清晨和傍晚抚琴以辨别音色。对于后者,赵希鹄还颇为自得,认为“古今琴士所未尝言”(《洞天清录·古琴阴阳材》)。将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纳入阴阳体系加以阐释,在当时并不鲜见,我们只要略一翻检同时代的《梦溪笔谈》之类的科技典籍便可见其端倪。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但居然能随着旦暮、阴晴等环境变化而发生条件反射,甚至“此乃灵物与造化同机,非他物比也”,未免耸人听闻。‎ ‎ 在制作工艺与藏品选择上,赵希鹄提出“制琴不当用俗工”“择琴不必泥名”“制琴不必求奇”等原则,对雷氏琴(唐代名琴)、百衲琴等当时推重的“概念琴”颇不以为意,“弹之则与寻常低下琴无异,此何益哉”,主张“依法留心斫之,雷张未必过也,惟求其是而已矣”,对如今泥沙俱下,甚至存在以收藏为名行诈骗之实的收藏品市场而言,倒不失为一针见血的确论。‎ ‎ (选自2017年1月《光明日报》,作者黄敏学,有删改)‎ ‎6.关于《洞天清录》及其内容,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琴学大兴,封建帝王兴趣盎然,朝野上下,无不以制琴为荣。为了迎合最高统治者,《洞天清录》便产生了。‎ ‎ B.《洞天清录》的作者是赵希鹄,这是一本古琴赏鉴指南书,全书主要介绍古琴材质、斫制方法、形制样式的品鉴经验。‎ ‎ C.古琴选材与斫制已经超越演奏技法和审美意趣,被提到首要地位。所以,《洞天清录》的作者认为古琴演奏技法和审美意趣已不重要了。‎ ‎ D.古琴制作,应当用紧实而纹理顺直的老桐木为面板,用纹理坚实细密的梓木为底板,这样不但音色古朴浑厚,而且能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 ‎7.关于本文论述的阴阳理论与实践,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赵希鹄看来,近世以来出现的面板与底板均采用桐木的“纯阳琴”,制作工艺不佳,导致古琴整体制作水平有所下降。‎ ‎ B.所谓阴材、阳材,既可分别指古琴的底板与面板,又可分别指“不面日”和“面阳日照”的桐木,这种说法首见于《洞天清录》。‎ ‎ C.宋代常用阴阳理论来阐释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赵希鹄甚至认为,可在旦暮、阴晴等环境变化下弹奏桐木制作的古琴来辨别音色。‎ ‎ D.对于《洞天清录》中桐木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材、阳材不同及所制古琴音色不同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耸人听闻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二、三段关于《洞天清录》的引文,除了用来说明古琴制作相关问题之外,还介绍了“洞天清录》的作者、成书目的及影响。‎ ‎ B.本文围绕《洞天清录》-书来写,先从成书背景引出,再总体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文章主体部分是对阴阳理论的详细阐释。‎ ‎ C.“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句中的“梧桐”意象所包含的文化品质,是梧桐成为琴材终极之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 D.赵希鹄认为,古琴制作应选择良材,使用良工,依法制作,选择古琴则不必在意所谓“名琴”。本文作者也赞成他的观点。‎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递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巨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遏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遂寝 寝:平息 B.陷骁将郭恩 陷:陷害 ‎ C.因事与仲淹忤 忤:抵触 D.和丹砂饵之 饵:服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 ‎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5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眺望(一作“鹦鹉洲①即事”)‎ 崔涂②‎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 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注】①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又因轻慢刘表,转寄于江夏太守黄祖门下。黄祖的长子黄射曾在江中沙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写成著名的‘鹦鹉赋’,鹦鹉洲从此得名。后祢衡因讥讽黄祖被杀,葬于鹦鹉洲。②崔涂:唐末诗人,进士,曾屡遭谗毁,仕途不顺,终生漂泊。 ‎ ‎(1)诗的首联有何作用?(4分)‎ ‎(2)诗人在后三联是如何表达感情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在《论语·为政》中从反面阐述学习和思考应该相互结合的句子是“ ① , ②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通过否定将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观点来表明自己 生死观的句子是“ ③ , ④ ”。‎ ‎(3)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欲借饮酒赏菊排遣愁绪的句子是“ ⑤ , ⑥ ”。‎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 秋天的草地中充满了命运的不安和变数。一次烧荒,让711号园丢失了大片的野荒草地。好在,一场秋雨适时地赶来了,它清理了地面烧荒的黑灰,让草野的肥养都浸到了地下。转眼间,又把清新留给了这个园子。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寒冷的深秋里, ① ,太阳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都充满着对夏天的依恋和召唤。抬头看一眼天空透亮的阳光,低头瞅一眼路边放荒的地面上, ② ,你的目光便如发现“新大陆”一般僵直了。‎ ‎17.阅读下面材料,为G20杭州峰会拟一副对联。总字数不超过20个字。(4分)‎ ‎ 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于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拉开帷幕。钱塘江边,西湖之畔,各国领导人齐聚杭州,为世界经济把好脉、开好方。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用“四个建设”“三个共同”为全球经济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提振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勇气,推动本次峰会取得丰硕成果。‎ ‎18.下图是为宣传山东旅游而设计的一个推介图标。请写出该国标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4分)‎ 六、(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硬打三分 ‎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 ‎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说是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 ‎ 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 ‎ 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要什么料得供什么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我要的是酸枣木。这是牛犄角枣木。‎ ‎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 ‎ 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我要的是坐地棵。‎ ‎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锯的是树的上半截?‎ ‎ 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只见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 七天后,马馆长看到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 十四天后,老人对马馆长说,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水。‎ ‎ 那又是为何?‎ ‎ 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 ‎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时,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 您这是做的什么?像枣核,‎ ‎ 老人颇为得意,算是让你猜对了,这叫枣核钉。我做的马凳,浑身不见铁。我用枣核钉,拼接凳面。‎ ‎ 二十八天后,马馆长再去探视时,只见老人用二分半的凿子在木枋上凿眼。凿刃啃咬着矩形小凹槽,金黄的木屑被掏出,榫眼却没凿透。‎ ‎ 马馆长笑了,您这是……‎ ‎ ①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 三十五天后,老人面前的木枋子长出了榫头,不过马馆长看了一眼,觉得卯眼不对。既然是卯榫结构,怎么榫头大于卯眼呢?走着瞧吧。‎ ‎ 四十二天后,马馆长看马凳还未成型。凳面与凳腿,长掌与短掌,牙板与嵌板,还在老人面前摊成一片。他不由得催道,再过七天,“纪念馆揭幕式”就要举行了!‎ ‎ 满四十九天,揭幕式如期召开。‎ ‎ 一块红绸布被揭开,原来只是一只马凳,高一尺六寸六分六,厚墩墩的凳面分出三条粗腿,立柱分别往八个方向伸展着,上承下托如重檐歇山,全身结合无一钉一铁。颜色如老榆木擦漆却免漆,气味似松香又掺进五月槐花香和紫荆条花香。‎ ‎ 马馆长指着马凳说,钉马掌师傅把马腿弯起,马蹄垫在上面,翻蹄亮掌,然后顶住刀铲,切下一层烂马蹄,剔掉旧马蹄铁,换上新马掌,战马才能奔跑如飞。想当年,冀东几百匹战马在东八县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就是多亏了这样一只小马凳。并且,无论将马凳怎么扔,最后总是三条腿着地,不滚不倒。‎ ‎ 有人问,现在,可以宣布马凳收藏了吧?‎ ‎ 话音刚落,老人提着十八磅大锤闪亮登场了,说了声:慢!还有最后一道活儿没完呢。‎ ‎ 老人左手持二分半凿子,右手持斧,往那本无缝隙紧致的榫眼正中生生开出一道黑缝,然后从口中衔着的三枚木楔取出一枚,插立于黑缝之中。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如此三声三锤三楔,说来也神了,那三枚木楔,已分辨不出你我,竟然和整个马凳浑然一体了。‎ ‎ 众皆称奇。有人问,您这一手活儿可有名称?‎ ‎ 老人吐出四个字:硬打三分。‎ ‎ 这时,坐在前排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者,被人搀扶着颤巍地走上前来,拉住老人的双手,连说道:你就是当年给骑兵营钉马掌的小马哥!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我就是骑兵一连的老连长,当年就是你飞出的马凳,挡了日本鬼子一军刀,我的马刀才劈了下去。硬打三分,是你的外号。你还记得是哪位首长给你起的外号吗?‎ ‎ 我宁可忘了我姓甚名谁,也不会忘了给我起外号的那个人。‎ ‎ 谁?‎ ‎ 聂帅,聂荣臻!‎ ‎ (选自2017年第3期《小小说选刊》,作者许福元,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分)‎ ‎20.小说详细展示老人制作“马凳”的过程,有何用意?(4分)‎ ‎21.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 ‎ ①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2分)‎ ‎ 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 (2分)‎ ‎22.有人认为,题目“硬打三分”可换为“马凳”,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选择题:1-12 CCBDC DCBBC CB 二、(每题3分,共9分)‎ ‎6.D D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虽然音色古朴浑厚,但共鸣效果不佳”,转换了说法,是正确的。A项“制琴为荣”表述有误,原文第一段为“能琴”指弹奏琴,选项表述曲解文意;B项从原文第二段“便将其多年来对各类古董珍玩的鉴赏心得与审美经验著成此书”“列于其首的便是‘古琴辨’35条”,可知《洞天清录》不仅仅介绍古琴品鉴,本项表述混淆范围;C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赵希鹄的观点无中生有。‎ ‎7.C C项出自原文第五段“将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纳入阴阳体系加以阐释,在当时并不鲜见”“在晴天和雨天、清晨和傍晚抚琴以辨别音色”等内容,是正确的。A项“导致古琴整体制作水平有所下降”无中生有,且从第三段开头“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也可知此观点错误;B项从原文第五段“用阴阳理论解释琴材的选择,大约始于北宋《琴书》”,而选项 “古琴面料所用桐木按生长方向分为阴阳材,首见于《洞天清录》”表述为张冠李戴;D项自原文第五段“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可知作者认为“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阳材不同”是正确的,选项表述曲解原意。‎ ‎8.B B项主次不清,本文主体部分介绍了《洞天清录》关于古琴选材的内容,而借助阐释阴阳理论也是为了说明古琴的选材,并不是针对阴阳理论本身的。‎ 三、(每题3分,共12分)‎ ‎9.B B陷,意思应为“攻陷”。‎ ‎10.C 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C 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B “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 ‎13.(10分)①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诚”“虑” “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 ‎②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 ‎)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 ‎16.(4分)①又突然有了几分暖意 ②竟生出了嫩绿的草芽 评分标准:第①句2分,第②句2分;第①句扣住暖意,第②句扣住草芽萌发;意思对即可。‎ ‎17.(4分)参考示例:‎ ‎(1)钱塘江边风云际会 西子湖畔中国担当 ‎(2)杭州城拉开经济帷幕 习主席提振世界信心 评分标准:每一联得2分;围绕材料来写,上下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对,仄起平落。‎ ‎18.(4分)答案示例:‎ ‎ (1)图形主要由一座山、一位古人形象组成,整体构图为变形汉字“山东”。(2分)‎ ‎(2)山代表五岳之尊泰山,古人形象代表圣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寓含着山东自然与人文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故里。(2分)‎ 评分标准:答出两个构图要素可得2分,寓意2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符合山东地域特点,也可适当给分。‎ 六、(共18分)‎ ‎19.(4分)答案示例:干练矍铄,技艺高超,认真严谨,自信,勇敢无畏,珍视荣誉。‎ 评分标准:每点1分,围绕人物形象、技艺、态度、品质作答,对4点得4分。符合意思即可。‎ ‎20.(4分)答案示例:充分展示了老人的才华和胸有成竹的自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悬念感;为文末揭示老人的身份做了铺垫。‎ ‎ 评分标准:每点1分,能够扣住小说内容和结构作答。意思对即可。‎ ‎21.(4分)答案示例:①语言描写,表现老人的幽默,突出老人对自己技艺的自信。‎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动词和拟声词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气势和技艺的纯熟。‎ 评分标准:每句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符合意思即可。‎ ‎22.(6分)答案示例:‎ 参考答案一:不同意。“硬打三分”题目新颖,有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能揭示老人的技艺高超和人格的硬气,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2分)概括小说的关键情节,凸显积极昂扬的精神主题。(2分)若以“马凳”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参考答案二:同意。“马凳”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马凳叙述故事;(2分)通过展示做马凳的过程,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技艺才华;(2分)能通过揭示马凳在抗战时的价值来表达小说爱国的主题。(2分)若以“硬打三分”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 评分标准:选择观点,能围绕小说要素进行有理有据阐述;符合意思即可。‎ 七、(共60分)‎ 参考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