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先妣(bǐ) 筵席(yán) 倩影(qiàn) 白泠泠(líng) 情不自禁(jīn) B.笑靥(yǎn) 挣揣(chuài) 谂知(shěn) 霎时间(shà) 煞费苦心(shà) C.乳媪(ǎo) 忏悔(chàn) 玉醅(pēi) 囊者(náng) 九曲黄河(qū) D.罗帷(wéi) 剌谬(là) 恬静(tián) 槛阱(jiān) 风流倜傥(t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B项,笑靥(yǎn)——(yè); C项,囊者(náng)——(nǎng); D项,槛阱(jiān)——(jiàn)。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摄制(shè) 执拗(niù) 煞风景(shà) 长歌当哭(dàng) B.血液(xuè) 脑髓(suī) 文绉绉(zhōu) 睚眦必报(zì) C.辑录(jí) 恪守(kè) 干细胞(gān) 数见不鲜(xiān) D.疾病(jí) 吮吸(shǔn) 露马脚(lòu) 遂心如意(su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煞风景(shà)——(shā); B项,“脑髓”中“髓”为suǐ; C项,干细胞(gān)——(gàn)。 故选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下载(zài) 创口(chuāng) 冠心病(guàn) 翘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C.请帖(tiě) 梵文(fàn) 摈弃(bìng) 按捺不住(nà) D.菁华 (jīng) 宁可(nì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冠心病(guàn)——(guān); B项,吐蕃(fān)——(bō); C项,摈弃(bìng)——(bìn)。 故选D。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纤绳/纤尘不染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铜臭/乳臭未干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着落/不着边际 D.臧否/否极泰来 慰藉/声名狼藉 屏蔽/屏气凝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diào/tiáo,jiàng/xiáng,qiàn/xiān。 B项,读音分别是xíng/shěng,tà/tuò,xiù。 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uàn/quān,bó,zhuó。 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pǐ,jiè/jí,píng/bǐng。 故选A。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涯海角 飞扬拔扈 提防(dī) 道行很高(héng) B.呕心沥血 淋漓尽致 不屈不挠(ráo) 汲取教训(jí) C.雪中送炭 笑容可掬 戕害(qiānɡ) 针砭时弊(biān) D.朋比为肩 秘而不宣 佛像(fó) 看家本领(kān)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飞扬拔扈——飞扬跋扈; B项,不屈不挠(ráo)——(náo); D项,朋比为肩——朋比为奸。 故选C。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近年来,引人关注的夜间旅游正成为热门项目,也成了一些城市亮丽的明片。 B.各部门要让技术对结渠道畅通,形成高效协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扶贫。 C.走进活动现场,感受演说者的睿智,领略辩论者弛骋古今、纵横捭阖的风采。 D.科学研究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 A项,“明片”应为“名片”; B项,“对结渠道”应为“对接渠道”; C项,“弛骋”应为“驰骋”。 D项,正确。 故选D。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闻报道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B.大家习惯了加班加点、熬夜透支,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劳现象更加普遍。 C.在竞技场上,要放松心态,专注比赛;一味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背上包袱。 D.蓝天保卫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应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项,“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一般为褒义词。使用正确。 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望文生义,根据语境,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C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句中起转折作用。使用正确。 D项,“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使用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并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B.中国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关键是在于我们热爱学习。 C.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既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D.虽然童话讲的都像梦话,但梦话里有新鲜的空气,值得现实生活中的人进来呼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成分赘余,“一个重要的原因”跟“关键”语义重复。故选B。 【点睛】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改善民生需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辩证关系。 ; 。 , 。 ①说到底,民生改善要以经济发展实际为条件 ②既要尽力而为,在经济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改善民生 ③这样才是可操作、能落地、可持续提升的民生改善浙江考试 ④也要量力而行,尊重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题目很容易做出。②承接上句中的关键词“尽力而为”阐述,④再承接上句中量力而行进行阐述。①③是总结,前一句是前提,后一句是结果。所以正确语序是②④①③。故选D。 10.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反问,夸张) B.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夸张、比喻) C.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比喻、拟人) D.车过故乡,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 (借代、拟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句意思,然后分析。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D 项,“借代、拟人”错误。“万笏朝天”,是一组花岗岩石奇峰,高约两百余米,如墙并排而立,为典型的指状花岗岩峰墙景观。整组石峰气势雄伟,犹如百官手持玉笏朝贺三清天尊,又如古代六部尚书持笏朝拜皇帝,为比喻修辞。“渐渐露起头角来了”为拟人修辞。故选D。 1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都是曲牌名”错误。【正宫】是宫调,不是曲牌名。 C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悲喜剧),四大悲剧还有《麦克白》。 D项,“毅然赴死”错。《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故选B。 1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臣具以表闻 B.故述往事,思来者 C.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D.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A项,使动,使……闻,使……知道。句意: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 B项,使动,使……思考。句意:了解他们的抱负。 C项,“表”,显露、彰明,名词作动词。句意: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D项,使动,使……受辱。句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 故选C。 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A项,“于庭”,状语后置句; B项,“于星火”,状语后置句; C项,“何如”表疑问,既是固定句式,也是宾语前置,应为“如何”。全句译为“少卿你觉得我对妻子和儿女怎么样啊”; D项,“于大夫”,状语后置句。 故选C。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恨私心有所不尽 B.凡再变矣 意气勤勤恳恳 C.桂影斑驳,树影移动 且勇者不必死节 D.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也 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私心”,古义:内心,心愿;今义:只为个人打算的念头。 B项,“再”,古义:两次;今义:常作“又”讲。“勤勤恳恳”,古义:诚恳的样子;今义,勤劳而踏实。 C项,“斑驳”,不是古今异义。“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指无须,没有必要。 D项,“沉溺”,古义:陷入;今义:是表示人十分喜欢某人、某事、某物,所表现出的状态。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强颜”,古义:厚颜无耻;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故选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是:这 B.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东犬西吠 西,名作状,向西 C.乳二世 乳:喂养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不久 D.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仿效 而母立于兹 而: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效”,结合“读书久”分析,奏效,这里指“获得功名”。“仿效”错误。句意: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故选D。 1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余居于此 B.鸡栖于厅 C.室西连于中闺 D.而母立于兹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介词,在; B项,介词,在; C项,此句中“于”为介词“和”; D项,介词,在。 故选C。 17.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母亲往日对自己的期待和叮嘱”说法不对。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却同样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渎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以上回忆,看来不过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故选D。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放鹤亭记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际天 际:交会 B.纵其所如 如:往 C.时从宾佐僚吏 从:跟随 D.虽南面之君 南面:面南背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从”,使……跟随,这里指“带着”。注意课内知识迁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句意:当时带着宾客随从。故选C。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安在其不辱也 B.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代词,它们;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B项,介词,都是“用、拿”之意。 C项,介词,在;介词,被。 D项,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故选B。 2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错误。结合“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分析,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放鹤,招鹤之歌”,不是山人所作,而是作者。故选D。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答案】(1)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或尚且)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 (2)我忍耐着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牢狱中而不死去的原因,是遗憾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平庸地死了,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在后世得到彰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遁”,隐去;“之”,助词,的;“虽”,即使;“荒惑败乱”,荒唐迷惑颓败迷乱;“酒”,饮酒;“为”,动词,成为;“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对。(2 )“所以”,……的原因;“苟活”,苟且偷生;“幽”,被囚禁;“于”,介词,在;“粪土”,监狱;“而”,连词,表转折;“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状语后置句);“恨”,遗憾;“私心”,内心的事情,指探求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著书立言,流传于后世(古今异义词);“鄙”,鄙陋、鄙薄;“没世”,终结一世,指死;“文采”,文章;“表”,显扬;“于”,介词,在;“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状语后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有删改) 22.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 【答案】①笤帚是村里人约定俗成的秩序的证明。②“慧”字形象地说明智慧源于对心灵杂质的清扫。③借笤帚、石碾等意象表达对重秩序、尚自律的传统的崇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主要分析“笤帚”和“慧”字的内涵及作用等。结合文本内容“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分析,可见作者写“笤帚”是因为它是人们眼中秩序的象征,而这种秩序是自觉的,是一种本分,是一种大智慧,作者写笤帚,写“慧”字的构成,正表现出对人们能够自发遵守秩序的赞美。 23.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答案】①钟具有象征的意味,是忧患意识和精神警示的形象化。 ②采用拟人手法,以真切的感性体验(“疼”“欢快”)来表达深邃的思考。 ③通过今昔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们失去危机感的忧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画线部分写的是“过去的钟”和“今天的钟”,过去的钟天天经受敲打,表面发亮,声音欢快;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心已死。从手法上来看,过去和现在形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们失去危机感的忧思。“疼”运用了拟人手法,“疼”“欢快”来表达深沉的思考。钟被敲打和不被敲打状态不同,显然是使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忧患意识和警示作用。 24.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故乡眼”关联着古井、石碾、老柳树和钟等“几个老物件”。这“几个老物件”,是故乡内涵的聚焦物,以之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几个老物件”在结构上起线索的作用。③“眼”透露出故乡丰富的意蕴:故乡存在的见证,人们表达乡愁的依托,故乡生生不息精神传统的象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鉴赏及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可以从结构、写作手法、内容主旨等方面分析标题的妙处。特别是对运用了比喻或象征手法的文题既要答出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答出它的深层含义。而且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来探究文题的妙用,这样答来,角度才全面,答案才规范。从表层含义来看,“眼”是眼睛的意思,“故乡眼”既可以指故乡看世界的眼睛,也可以指人们回望故乡的眼睛。从深层含义来看,文章开篇就说“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可见这个标题关联着这几个老物件,这几个老物件是故乡的代表,也是乡愁的寄托者。从结构上来看,几个老物件,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表达效果来看,以“故乡的眼”为题有一种新奇感,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点睛】鉴赏品味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因此考生在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具体来说,要求考生把握句子的以下内容:1.抓关键词。把握重要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分析句子结构。3.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4.关注句子的位置。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尤其是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考生要弄清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案】上片开头发问,写眼前实景,借春花秋月等美好的事物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是实写;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之后又回到实景中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是虚写;下阙一开始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是虚写;最后将笔力集中到一个“愁”字上,自问自答,以江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愁之多、恨之深。诗歌虚实相生,起伏跌宕,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直抒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题干已经提示手法为“虚实结合”,需要结合词内容分析实写的内容,虚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如何结合等。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 、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春花秋月何时了”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这是实写。“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这是虚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这是实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是想象之景,虚写。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化抽象为形象,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本词借助虚实结合,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情感。 【点睛】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虚实结合,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填空题(本大题8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愿陛下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保卒余年。 (2)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 (4)屈原放逐,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答案】(1)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 (2)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3)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4)乃赋《离骚》 厥有《国语》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矜”“庶”“骢”“做”“霭”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写作 2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辣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 有人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有人说,“租生活”体现的是—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有人说,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有人说, “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租生活”: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 当你需要一件东西时,会选择直接购买,还是租一个来用?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打开各种网络租赁平台,从房屋、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相机、无人机等电子数码产品,再到高档衣物、首饰、鞋、包等个性化用品等,都可以通过“租”来获得,类的租赁服务,让“租生活”触手可及。 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现象,“租生活”颇为值得研究。细究之下不难发现:“租”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高质量、高价格但使用又低频次的社会产品便有了广阔的租赁空间。其本质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共同拥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获利。对很多人来说,“租”是一种成本核算后的节约,一种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 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用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租”不都是因为囊中羞涩,更是一种环保、时尚、前卫的生活态度。搜狐网友“冷漠范”说:“循环共享的模式引领着一种更环保、便利、高效的生活。” 而且,“租生活”最大限度地提升物品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绿色消费”等不谋而合,从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租生活”,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理应为之点赞。 当然,“租生活”发展的背后,契约精神也不可或缺,特别依赖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租生活”需要政府的鼓励、全社会的参与和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才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种新消费模式的浪潮之中。 【解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时下越来越流行的 “租生活”现象,并且展现了一些人对“租生活”现象的看法。总的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这种生活方式,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是—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二是否定这种生活方式,说“租生活”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租生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租生活”表明自己的态度。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参考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租生活”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以及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租生活”,然后展开议论可以。 原因分析:减少资金投入;减少浪费;减少处置旧物的繁琐。租生活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体验和心理需求;租赁制度日益完善,风险逐渐减小;“共享经济”的兴起…… 做法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对用户信誉进行更有效筛选?能否及时确立相应的规范与准则,对租赁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用户的权益进行更好的保障与维护?如何更有效的引导,使租赁消费真正成为一种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滋生“奢侈消费”“攀比消费”? 综合材料中的内容,立意参考为: 1.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租不到。 2.“租生活”是一种新的潮流。 3.“租生活”: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 4.以租代买何以日益流行? 5.东西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6.“租生活”触手可及。 7.不求一生所有,只求曾经拥有。 8.重享受轻拥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