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通过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生内 容,它把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如诗歌,音乐,与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如绘画、雕塑,以及初级综 合性艺术如歌舞、表演等,通过演员的演出而有机统在一起,形成自己复杂的艺术综合体。 这些原本独立的艺术手段在进入戏曲的综合体之后,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 节奏和韵律统一于舞台,而不再是其本身。 戏由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的,它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化为自身的韵律,使之 成为统领戏剧的魂灵,同时通过舞蹈化的舞台动作未呈现它,其中的曲词由诗歌的直抒胸臆 改为代言体,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由作者改换成剧中人,于是曲词抒怀就受到剧中人物的身 份、修养、心理和环境的限定,不能由作者随心所欲,音乐则随着人物心情和命运的变化而 发生旋律改换,不再遵从自在韵律。舞蹈的作用被放大,人物动作都被纳入了非生活化的舞 蹈动作,因与生活动作产生距离而体现出美感。至于戏曲的化妆美、服饰美、道县美,也是 由戏曲舞台手段的综合性所决定。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随意驱遣歌唱、舞蹈、念诵、表 演等手段辅助行动,而不受现实生活情景的限制。 戏曲既然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的表现 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 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就拉开了距离。使用脸谱也是戏曲的特 征,它进一步把现实推向幕后,渲染象征的氛围,使戏剧指向写意。人们见到关羽的枣红黑 脸,就感觉到他的忠肝义胆:见到曹操的碎纹白脸,就感知了他的奸诈多疑。 戏曲依靠叙述性手段与带有强烈装饰性的表演动作,得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 理,因而获得了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追求 “不似之似”“吉外之旨”“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 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 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戏曲既然是写意化的、不以状摹外物而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它就成 为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戏曲重在随时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表演强调用诗歌、 - 2 - 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把人物行动的内心依据或外界刺激人物内心所激起的反应直接揭示 出来,不仅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而且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这奠定了戏曲抒情性的基 调。尽管戏剧展现人生的本质属性要求它成为叙事艺术,戏曲舞台也确实具备相应的叙事功 能,但既叙事又抒情,叙事中有抒情,以抒情来叙事,构成了戏曲表现方法的辩证统一。 (选自《文艺报》,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是一种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它把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和初级综合性 艺术等多种艺术叠加在一起。 B. 诗和音乐是戏曲最重要的手段,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魂灵,但是这些节奏 和旋律是无法自己呈现的。 C. 戏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的这种“表现性”体现在其写实性上,如用演员快步跑圆 场来表示剧中人物在急速行路。 D. 戏曲艺术在舞台表现中,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只有叙事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要 用抒情手段来加以配合。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各种艺术手段原本是有其独立性的,但进入戏曲之后,它们必须要服务于舞台表现的目的 和要求、节奏和韵律,其独立性已经消失。 B. 戏曲获得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可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即表演者在表演时 可以随自己的心思而定,有任意发挥的自由。 C. 舞台中的人物动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它毕竟与生活中的人物动作不同,具有舞蹈化、非 生活化的特征,因此,与生活实际有距离。 D. 戏曲作为一种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不 仅要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还要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是一种表现人生内容的复杂的艺术综合体,依靠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 表达手段。 B. 戏曲中的曲词是一种代言体,由剧中的人抒发内心的情感;而直抒胸臆的诗歌,抒发内心 情感的主体是作者。 C. 中国人因为不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所以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 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 - 3 - D. 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等戏曲表演,虽然不是生活动作,但观众却能够理解,这符合写 意化的美学原则。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 本题中,A 项,“叠加在一起”错,根据文本“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可知,应是“综合 了”多种艺术。 B 项,“诗和音乐是戏曲最重要的手段”错,原文只是说“戏曲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 的”,曲解文意;另外,“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魂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作为统领戏剧的魂灵不是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而是将它们化为戏曲自身的韵律。 C 项,“写实性”错,根据文本“戏曲既然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 现性’的艺术,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可知,应是“写意性”。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表 演者在表演时可以随自己的心思而定,有任意发挥的自由”说法错误。由文中“提倡内在精 神的传达”的信息可知,这种随心所欲不是随意为之,而是要符合“内在精神的传达”。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本“中国人的艺术观 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 间的距离”可知,“不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与“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 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 4 -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 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 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 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 - 5 - 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 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 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材料二: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 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 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 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 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5 月 27 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赛以“技能合 作、共同发展”为主题,来自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 698 名选手齐聚山城、同场竞技。 世界技能组织副主席、竞赛委员会主任施泰芬·普拉绍尔说,两千年前,一条被称为“丝 绸之路”的古代贸易通道将东西方连接在一起。这条通道不仅运输着中国的精美丝绸和瓷器、 罗马的玻璃和青铜器、印度的棉纺品,还有由俄罗斯玉石雕刻而成的精美珠宝。是技能和工 艺成就了这条“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沿路传 播着新的思想和理念。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着同样的理念,在促进贸易蓬勃发 展的同时,不断增进友谊。技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世界技能组织是 交流技能和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我们将利用技能的力量激励和教育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助 他们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光明网报道《“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渝开幕》 材料四: 理想最终确定的时间 理想动摇时的态度 理想梦想的动力 高中确立 36.67% 坚持到底 47.78% 未来幸福生活 38.89% - 6 - 大学确立 32.22% 拼命思考原因 25.56% 实现自身价值 35.56% 还未确立 31.11% 选择放弃 20% 不确定动力 25.55% 没有回答 6.66% ——来自某大学对 200 名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只为自己劳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伟大人物,但是有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充满希望,需要青年勇挑重担,勇立时代潮头,不能视探索尝试为畏 途。 C. 古代“丝绸之路”由技能和工艺促成,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可以帮助青年取得事业 的成功。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青年的责任,需要青年拥有勇克难关、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 当精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共同目标劳动,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为人类牺牲了自己的人,是真正的伟大人物。 B. 三分之一多的高中生没有在高中确立梦想,他们主要是为了未来幸福生活和自身价值而奋 斗。 C. “一带一路”在促进贸易、发展友谊等方面,有着和古代“丝绸之路”类似的作用。 D. 逃避责任、担心吃亏、畏惧挑战的青年,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也很难成就事业。 6.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青年在新时代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志向。 【答案】4. C 5. C 6. (1)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 (2)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勇往直前,不畏惧,不逃避。 (3)在技能方面锤炼自己,投身全球贸易的浪潮。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 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 - 7 - C 项,“可以帮助青年取得事业的成功”错误。帮助青年取得事业的成功,在下文世界技能组 织中提到,和古代“丝绸之路”没有关系。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 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A 项,“……是真正的伟大人物”错误。原文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 是伟大人物”。 B 项,“他们”理解错误。为了未来幸福生活和自身价值而奋斗的是大学生。 D 项,“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错误。原文是“很难”,而非“无法”。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 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筛选文中相关信息,材料一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选择了最能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材料二有“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只要青 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 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材料四有“利用技能的力量激励和教育数以百万 计的青年,助他们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整合以上信息, 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 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 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 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木碗 时圣华 ①在我刚刚懵懂记事时,家里就专门配给我一只吃饭用的小碗。家里地里活多,孩子也 多,家长根本顾不上给我这年龄段的小孩喂饭。我端着小碗,边走边喝一口粥,走路趔趔趄 - 8 - 趄,脚下像没根似的。碗也端不平,时常大半碗粥喝不到嘴里几口,都洒落地上了。父亲把 我的这套吃饭行为称为“种饭”,走到哪里掉到哪里,说我浪费粮食有罪。 ②端碗“种饭”还算小事,我父亲最不能容忍的是我把小碗打碎。这会把他惹得大发雷 霆。有时端着碗不注意,碗从手中掉落下来,摔烂成几瓣,这就闯下“祸”了。拮据的生活 中,打碎一只碗,等于家中损失一件“固定资产”,再置办碗是需要花钱的,钱又从哪里来 啊! ③有一次因为我制造的“打碗事件”,家里“开了锅”,乱成一团麻。由于奶奶拦着, 我没挨揍,急得父亲跺脚叫骂:“连端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你说你打了多少碗 了?” ④不久,村里来了个“旋木碗”的工匠。奶奶找到一段榆木,花五毛钱给我旋了一只小 榆木碗。这回我算有了件“宝贝”。 ⑤开头几天,碗用完后,顾不得刷就急着藏起来。柴草垛里,墙角旮旯里乱藏。晚上睡 觉时,把它放到我的床头枕边上。生怕别人抢走,又怕哥哥姐姐偷用。夜间忽然醒来,先摸 小木碗,摸摸在不在。摸着了,就能接着倒头睡下。 ⑥中秋节那天,家里照例吃一顿猪肉炖豇豆角的铁锅炖菜,改善改善生活。家人舍不得 吃肉,都轮番着把肥肉块夹到我的小木碗里。奶奶说二孩瘦得像只蜻蜓,肋巴骨透亮,多吃 点肉贴补贴补吧!我的木碗里的肉块堆成“尖山”,可劲吃也吃不完,就用筷子再挨个给家 人夹回去几块。最后剩下来,把碗和肉一起放到床头上。这一夜非常热闹,猫来了,耗子跑 了;猫撵走了,耗子又来了。总有“吱——吱——吱——”和“喵——喵——喵——”的叫 声交替传来。母亲把床帮拍得山响,轰赶馋嘴的猫和耗子。实在无效,就点亮煤油灯吓跑它 们。没动静了,赶快吹灯,节省煤油。折腾到后半夜,最后母亲点亮油灯,把我叫醒,经我 同意才把木碗和肉盖到锅里,用石头把锅盖压住。 ⑦由于木碗藏放不力,被狗叼、猫舔、鼠啃的事情时常发生。有天晚上木碗被老鼠拉走, 啃碗磨牙,木碗上留下道道齿痕。大哥用磨石把齿印打磨光洁,先用醋擦洗,又用蒜瓣擦了 又擦,彻底消毒后才让我使用。大哥看我像护宝贝似的护着小木碗,只好忍痛割爱,把他当 赤脚医生时上级发给他的那只急救药箱腾给我用。药箱是木质的,刷着白漆,印有红色十字, 做工比较精致。大哥把锁头、钥匙都交给我,专门让我存放木碗用。我把木箱放到床头上, 把钥匙拴在上衣扣子上。 ⑧耗子的确可恨。我把吃剩的半根油条装进木碗,锁到木箱里,晚上,耗子闻到香味, 连夜把木箱前面右上角咬开一个洞,真是让人心疼。哥哥找来许多牙膏皮,熬化成锡液,倒 - 9 - 在两块带槽的木板夹层里,冷却为锡板,又从锡壶匠那里用锡板换回来一些紫铜铆钉,把木 箱的上面四角全用锡板包严,铜钉铆紧,再不怕耗子咬箱子角。这回真的是高枕无忧了。 ⑨这只小木碗一直伴随我到八岁上学那年。多少年来,我没有忘记奶奶,且时常想起那 只小木碗,更是牢牢记住父亲的那句话:“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此话让 我刻骨铭心,催我发奋,鞭策我上进,激励我力争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不能容忍我“种饭”,更不能容忍我把小碗打碎,一是因为我把饭洒落到地上浪费了 粮食;二是因为我打碎了碗很难有钱置办;三是因为我人小不懂事、不争气,致使父亲愤懑 以致于恨铁不成钢。 B. 奶奶把我形容成“蜻蜓”,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一方面使当时我的瘦弱形象得到了生动 呈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家的贫困,还表明了奶奶对我的怜惜和疼爱。 C. 文章以“小木碗”为线索,串起了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生活片段,传达出父亲、奶奶、母亲、 哥哥对我的理解、关怀与激励。 D. 文章通过一些细节的生动描写,如老鼠啃碗、哥哥修箱子等,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贫穷,体 现出家庭氛围的温情。 8. 简要分析文章中画线句“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的意蕴。 9. 第⑤段写“我”藏碗这件事,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端饭碗的本事”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这里既指吃饭时端稳饭碗的能力, 也指挣钱吃饭的本事。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背后的期望,希望“我”将来成为“有 本事”的人。 9. ①就这件事本身来看,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写出“我”对小木碗的时刻关注,表达出 “我”对小木碗的喜欢与珍爱。②从行文结构方面来看,一是与文章标题“小木碗”和第① 段开头一句“在我刚刚懵懂记事时,家里就专门配给我一只吃饭用的小碗”互相照应;二是 与第④段最后一句“这回我算有了件‘宝贝’”互相承接,是对上文“我”视小木碗为“宝 贝”心理的具体行为展现;三是与前面①~③段写我打碎碗给家人和自己造成困窘形成对比; 四是引出了下文耗子啃碗、哥哥修碗等事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 - 10 - 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 “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 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 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 答案。本题中,A 项,“三是因为我人小不懂事、不争气,致使父亲愤懑以致于恨铁不成钢”, 主观臆测,无中生有。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 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 解句子的意义。本句有修辞义,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章可知,父亲因为我摔碗而生气, 包含了对我的担心和期望等复杂的情感。“端饭碗的本事”首先分析表层义,再结合比喻手 法分析深层义即可。这句话表面上说端不好碗,吃不好饭,是指上“饭碗”是“谋生的本领” 的寓意,指没有谋生的本领,将来将吃不上饭。一语双关,写出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从 而“让我刻骨铭心,催我发奋,鞭策我上进,激励我力争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 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 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 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我”藏碗这件事,是文章着重表现的情节,可以从 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藏碗”是因为“这回我算有了件‘宝贝’”,“顾不得刷就急 着藏起来。柴草垛里,墙角旮旯里乱藏。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我的床头枕边上。生怕别人 抢走,又怕哥哥姐姐偷用。夜间忽然醒来,先摸小木碗,摸摸在不在。摸着了,就能接着倒 头睡下”,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写出“我”对小木碗的珍视和喜爱;从结构上看,“宝贝” 它是因为前文“我”总是因为打碎碗而惹麻烦,现在小木碗不会被打碎,所以“我”特别喜 欢它,与前文相呼应;也又引出下文“大哥用磨石把齿印打磨光洁,先用醋擦洗,又用蒜瓣 擦了又擦,彻底消毒后才让我使用。大哥看我像护宝贝似的护着小木碗,只好忍痛割爱,把 他当赤脚医生时上级发给他的那只急救药箱腾给我用。药箱是木质的,刷着白漆,印有红色 十字,做工比较精致。大哥把锁头、钥匙都交给我,专门让我存放木碗用。我把木箱放到床 头上,把钥匙拴在上衣扣子上”和哥哥“把木箱的上面四角全用锡板包严,铜钉铆紧”的情 节,体现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 - 11 - 【点睛】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 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 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解答本题需要先解 读题干要求,找到挖掘角度,再结合文本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 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 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 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 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 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 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 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 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 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 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 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 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 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 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 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 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 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 12 - C.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 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11.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 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 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 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 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D 9.D 10.C 11.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 们指挥差遣的。 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解析】 【10 题详解】 - 13 -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D 项“动”,总是,常常。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 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 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 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 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 A.B;③“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 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 A 和 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 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 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 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 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 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 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 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 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 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 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 - 14 - 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 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 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 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 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朝做官,担任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 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做文帝的挽郎,后来做过冯翊书佐、武阳 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 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 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 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 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抓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 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 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 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 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 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 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遍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 陶,全县的百姓都像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 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 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 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 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 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 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 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 - 15 - 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 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 深就像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 魏德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①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 长江东下,经巫峡,人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 此时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歌子”为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具有限定内容的作用,本词描绘的是江 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景物描写为秋日风光。 B. 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 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 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 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 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 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15.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答案】14. A 15. 词作上阕精致地描画了潇湘秋夜荻花蒙蒙、云烟缥缈的美景,表现了 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词作下阕记叙自己在水乡的简朴恬淡生活,流露出对 这种生活的满足与惬意;整首词作借美景与乐事表达了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旷达隐逸情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 16 -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A 项,“词牌名具有限定 内容的作用,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一句错,因为词牌名一般与词作内容没有直接 的关联,“限定内容的”应该是题目。本词描绘的内容也不是江边渔人的生活。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 分析景语。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 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题中,本词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本词中上阙,描写了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 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 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美丽画面。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本词中下 阙,写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 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词作下阕记叙自己在 水乡的简朴恬淡生活,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惬意;整首词作借美景与乐事表达了淡泊 名利、怡情山水的旷达隐逸情怀。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 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 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 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 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 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 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 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 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 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 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17 - (1)李商隐《锦瑟》中 “__________ ,_______。”两句,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 来营造迷离、凄怨意境。 (2)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 。”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 , ________。” 【答案】 (1). 庄生晓梦迷蝴蝶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3). 吾尝终日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问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 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 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 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 情况,本题要注意的字有:鹃、臾、术、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国产 C919 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为一件______的大事。C919 客机是我国商 用飞机公司为国内外中短航线研制的新一代窄体客机,是我国飞机制造史上的里程碑。C919 客机在空气动力方面的最大进步就是采用了超临界机翼,这是运输机空气动力领域内一个重 大技术突破。但创新之路并非_______。对于客机来说,机翼是技术含量最大的部分,当年美 国商务部严禁与我方合作项目涉及机翼技术。我国科技工作者_____,凭着自己的努力,攻克 了超临界机翼的技术难关。与普通机翼剖面形状相反,超临界机翼上部平坦,下部隆起。这 样气流达到亚音速之后,形成的激波强度较低,能改善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降低飞行阻力; 同时超临界机翼还可以减轻飞机结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油耗,节约运营本,可谓是______。 ( )。与机械式操纵系统相比,这种操纵系统体积和重量更小,使客机结构 重量降低,载荷更大,经济性得到有效改善。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达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 增加飞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飞机寿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万众瞩目 一帆风顺 独立自主 两全其美 B. 引人注目 一马平川 独立自主 两全其美 C. 引人注目 一马平川 自力更生 一举两得 - 18 - D. 万众瞩目 一帆风顺 自力更生 一举两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C919 客机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是为了配合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 B. 为了配合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C919 客机还采用了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 C. C919 客机还采用了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以配合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 D. 为了配合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C919 客机所采用的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的目的,增加飞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 飞机寿命。 B. 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达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提升飞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飞机寿 命。 C. 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提升飞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飞机寿 命。 D. 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达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的目的,增加飞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 飞机寿命。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 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万众瞩目,意思是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瞩目”侧重关注;引人注目,意思是 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侧重于用眼睛看。本句意思是国产 C919 客机首 飞,成为一件让大家关注的事,所以应该用“万众瞩目”。排除 BC。一帆风顺,意思是船挂 满帆,顺风行了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一马平川,意思是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 平地,指广阔的平原。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本句强调创新之路并非顺利,所以用“一帆 风顺”。排除 BC。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独立自主,意思是不依 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侧重指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 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本句强调我国科技工作者凭着自己的努力,攻克了技术难关, 因此应该用“自力更生”。排除 AB。一举两得,意思是指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两全 - 19 - 其美,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本句指攻克了超临界机翼的技术, 赢得两方面的好处。应该用“一举两得”。排除 AB。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第一段所写内容为 C919 客机在“空气动力方面的进步”,第二段写“电传操作 系统”,所以所填句子在段中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选项,上半句紧承上文所讲的“空 气动力设计”,下半句“C919 客机采还用了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引出下文所讲的“电传 操作系统”。排除 AC。BD 两项类似,但“C919 客机所采用的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这只是一 个词,中心词是“电传操纵系统”不能独立成句,所以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电传操纵系统还可以达到更加精细的飞行控制”,“达到……飞行控制” 不搭配,可改为“实现……飞行控制”或“达到……飞行控制的目的”,排除 AB。“增加飞 机操纵性能和稳定性,延长飞机寿命”,“增加……操纵性能和稳定性”搭配不当,应为“提 升……操纵性能和稳定性”,排除 D。 故选 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0.天府大学作为“2019 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分会场承办方,为前来参会的警察和消防 员写的广播稿,其主体部分有五处表述不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警察和消防员们: - 20 - 欢迎各位来到我校参加“2019 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诸君的莅临让我们倍感荣幸。 我校背靠青城山,南望清水河。运动会期间,我校的志愿者将会为你们鼎力相助。在运动会 开幕式上,您将看到我校师生优美的舞蹈,聆听到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 登场,一展才艺。 祝大家在本次盛会取得优异的佳绩! 【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到来”; (2)“鼎力相助”改为“谒诚服务”; (3)“聆听”改为“听到”; (4)“粉墨登场”改为“登台表演”; (5)“优异的佳绩”改为“优异的成绩”或“佳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 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 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解答此类题可 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莅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用在 来参赛人员身上不当,改为“光临”或“到来”。“力相助”为敬词,不能说自己,改为“谒 诚服务”。 “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此处不合语境,改为“听到”。“粉墨登场” 为贬义,改为“登台表演”。“优异的佳绩”重复啰嗦,改为“优异的成绩”或“佳绩”。 21.下面是有关高中生涯规划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 言连贯,不超过 200 个字。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9/11/29/2344362085269504/2 346709651972096/STEM/4105fc34be384bc6b556483ab2eb1cc8.png] 【答案】高中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知彼,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愿景等方面分析 自我资源,从社会信息、职业信息、学校信息、专业信息等方面分析外部世界;然后结合二 者选择生涯路向,从方向、目标、路径等方面作出决策;接着制定行动计划,确定任务、策 略和进度。生涯规划过程中,要随时把握自我资源和外部世界的变化情况,保持动态适应, 及时反馈,评估和修正自己的生涯路向和行动计划。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示意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 - 21 - 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解答此题,考生要关 注以下细节:找出话头“高中生涯规划”;根据箭头指向,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表述;注意 特殊的双向箭头“认识自我资源”“分析外部世界”的含义;“保持动态适应”与“选择生 涯路向”“制定行动计划”的关系;图示中的文字信息不能丟落。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得家国情怀镌刻进了国人的心灵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春节团拜会 上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 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并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 爱国相统一,让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 万家,家与国紧密相连。新时代,要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 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文体 要求,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家与国 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国,由一个个家组成。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国,其实,要有家, 就要先要有国。 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们的祖辈身处炮火之中?这是先 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国,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 有安稳幸福的小家? 5000 年前的大禹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领众人治水多年,三过家门而 不入,他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团结,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 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国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万万安稳的家。 大禹之后,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一生。孟子广颂“儒家经典”,凝聚了万千 中国人的心;辛弃疾铁血沙场,鲁迅弃医从文,等等,他们都是先救国,再管家。正因如此, 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说“国家”,而不是说“家国”?小的家庭想要美满幸福,就得先强国。 十八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黑暗时期来临。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笔笔屈辱的 - 22 - 赔款,国家一蹶不振。可是,中国亡了吗?不!没有!没有!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带着铁带 着血带着骨气的成语: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嫉恶如仇……这些成语,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 基因!于是,便又有了一辈辈的革命烈士,梁启超、谭嗣同、朱德、周恩来、毛泽东…… 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这就是为什么要 强国的理由,因为光有家,国却衰败得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 宰割。 人民、祖国、家庭,这就像是水、粮食、空气,每一个都无比重要。家庭幸福,人民回 报祖国,祖国承载家庭。 现在,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前人们的铺垫。闻一多、朱自清,用自 己的思想将人们团结起来;邓稼先、钱学森,使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氢弹,用科学让祖国 强壮起来。他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是一棵小树,一群人就是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国 与家,密不可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春节团拜会上的内容,阐述国与家的关系。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 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 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 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可以抓住国与家的关系,或者爱国情感等方面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爱国爱家;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体悟爱国主义精 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有国才有家”。开头可以用问句引入,如“若无强 大稳定的国,又怎会有安定舒适的家?”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家是江河,国 是汪洋;家是独木,国是树林,独木不成林;家是肉身,国是灵魂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 悟或做法,如“家与国无形,却深藏人心中。人应忧国顾家,两全其美。若难以两全,应信 - 23 - 无国焉有家之理,以国重,家次之”。 【素材】《老子》中有云:“天之道,损不足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余以奉有余。”多少人, 为了国家利益,置父母、妻子而不顾?这些人深知无国焉有家! 一个人如果失去灵魂,这个人就会成为行尸走肉。若无国之灵魂,家也是行尸走肉一般。 若无伟大的共产党,哪有今日繁荣富强的中国?若无稳定强大的中国,何谈现在的美满家庭? 可有些人,不知其中利害,贪国之财,行不仁之道。殊不知,贪国之财为误国,若贻误国事, 又岂有幸福之家?信无国焉有家之理,维护祖国,亦维护自家。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多少文人墨客把他久久吟颂。例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 的《示儿》、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陆游临终前不忘交待妻儿, 祖国统一后要到他的坟前告祭;岳飞在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短短十四个字,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文天祥浓浓的爱国情怀。早在 1295 年,元军入侵宋朝,文天祥毫不犹豫把全部家产充当了军费。他领兵作战十分勇猛,但还是 因为力量悬殊太大而失败。担任右丞相后,在和元军丞相伯颜谈判时被抓。在关押期间,他 宁死不屈,在路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有国才有家,我们要爱国爱家,带一份家国情怀生活、成长。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 24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