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追求的目 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字千金的 精简短章更为推崇。正如刘勰所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 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 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 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 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 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 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 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 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 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各用五个字营造了三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诗人只把六个意象连缀成句,除此之外不着一字。这样的写法真 是干净利索,从意象营造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意象的密度很高。它们为读者展 现了一幅极其生动、丰满的早行图景:鸡鸣声声,乡村旅店的茅檐上方斜挂着一 钩残月;一条板桥上积满浓霜,上面印着行人的足迹。句中虽无一字直接抒情, 然而早行的苦辛、心境的寂寞皆渗透在那些物象之中,读来令人恻然心动。如果 不是意象如此密集,恐怕难以在寥寥十个字中安置如此丰富的内涵。‎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 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 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 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 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 ‎‘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 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 ‎ 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 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 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 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 不受损伤。‎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 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 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诗篇的情形 则与诗句大不相同。一首好诗,不但应该“状难写之景,如见目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而且应有完整的意境和流畅的意脉。‎ 那么,对于诗篇来说,什么样的意象密度才恰到好处呢?宋人范温的一段话 颇有启迪意义,他说:“诗贵工拙相半,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 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范温所说 的“工”与“拙”指诗歌艺术的精丽与朴拙,意即一首诗既应有精丽细密的部分, 也要有相对朴拙粗放的部分,才能张弛有节,并突出重点。一首诗中的意象密度 也是如此,整首诗的意象最好是“疏密相半”,也即有疏有密,疏密相济,才能 恰到好处。事实上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 彻了这种精神。他们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 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 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 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 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 C.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 效果。 ‎ D.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作品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 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 A.“意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 都不是好诗,密度过大是诗的一种缺点。‎ ‎ 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 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写景意象过于密集而招致了一些非议。 ‎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基本上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 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 ‎ 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 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就可以放松要求。 ‎ 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 的名句,加大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 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 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 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 一套步调,‎ 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 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 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 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 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 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 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 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 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 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 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 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 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 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 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 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 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 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 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 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 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 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 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 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 诉我爹。青树说,‎ 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 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 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 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 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 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 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 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 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 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 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 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 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 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 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6.“爹,我转弯了”这句话,即是理解青树的关键,也是理解主旨的关键,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 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 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 6000 万 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 年我就拿到 1000 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 ‎8000 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 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 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 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 地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 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 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 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 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 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 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 2015 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 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 38%,中国只 有 16.8%,还不及 OECD 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 350 万。‎ 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 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 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 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 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 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 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 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 500 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 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 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 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 2017 年 1 月 19 日《光明日报》第 6 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 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 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 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 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 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 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 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 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 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 目中的形象。‎ ‎(摘自 2015 年 10 月 13 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 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 B.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 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 C.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 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 D.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 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 B.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 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 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强调学术界应自我反省内部 问题。‎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 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 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 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 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 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 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 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 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 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 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 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士论多.之 赞美 B.命戡.福建叛军 攻克,平定 C.官军奄.至 全都 D.学者翕.然.从之 一致的样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 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 B.“刑部”‎ 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 其中“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 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 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 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 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 泰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 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5 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 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 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行至蕲水,等不及卸下马鞯,即 欲眠于芳草。既描绘出月下芳草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溪”作了量词,巧妙地将风、月 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 C.“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 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写词人以马鞍作枕,斜卧绿杨桥,尽情 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温情;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 ‎ 。‎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 。‎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 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 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 的史诗般的气质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某些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 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须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 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 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火.中.取.栗.。‎ ‎⑤欧洲杯八强诞生后,回想过去二十天观看的比赛,欧洲杯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 秀.色.可.餐.的大餐,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下,人工智能的层层浪潮正拍打着全球经济的堤岸,一大批中国公司弄潮 而起,抢占市场,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由于日本乒乓球联赛的水平较低,更多的日本顶尖高手愿意来中国 乒超联赛锻炼比赛经验,这其中福原爱是个最成功的例子。 C.由于中国为治理空气污染和实现“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做出努力的原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 40%来自中国。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 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 ‎19.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 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根或起或伏、或明或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 的旋律。 。‎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 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 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 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 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 ‎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 ‎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20.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其中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 指出并改正。(5 分)‎ 邀请函 本校第七届艺术节将于 2017 年 12 月 25 日至 12 月 28 日隆重开幕。我们向 本市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发出诚挚邀请。‎ 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优美的舞蹈,聆听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 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 春晖中学 ‎2017 年 12 月 15 日 ‎21.某校高三(1)班同学庆祝中秋节的联欢会上,主持人不小心将端午节、春节、 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他按照节日先后顺序整理好对联,再在中国的 传统节日(除这三个以外)中,选择一个,写一副对联。(6 分)‎ ‎①窗含明月十分圆②冰心洁玉大夫诗③迎新春前程似锦 ‎④贺佳节事业辉煌⑤地得清秋一半好⑥芳草美人屈子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③②⑥①⑤ C.⑥②⑤①③④ D.③④⑥②⑤①‎ ‎(1)对联顺序的正确选项是 。‎ ‎(2)另选的传统节日 。 ‎ 对联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 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 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 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 800 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荆州中学2018级9月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C 原文“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2.B 说法过于绝对。‎ ‎3.B 参见文章第一段,可得出作者观点,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4.C(A“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 ‎5.(1)聪慧。很有生意头脑,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2)勤劳。“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3)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 ‎6.(1)对理解青树的关键:指路上需要转弯的事实,点明了青树的生活习惯,突出了青树对父亲的依赖,与父亲去世自己无依无靠形成照应;借此写出青树与老牛之间的交流,体现青树与老牛之间相依相伴的情感,从而引出青树的心里变化。(3分)‎ ‎(2)对理解主旨的关键:点明了青树的生活改变,从而体现大山中的人们生活状态需要改变,思路观念需要转弯,启人思考;通过对红苗转换观念,致富改变生活的事例,指明了人们生活转弯的方向。(3分)‎ ‎7. C(C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C(A项,三者材料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B项,三则材料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阐释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并无孰优孰劣之分;D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9.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10. C ( 奄:忽然) ‎ ‎11. A(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12. D(“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13. (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注意“胶、易、执、凡”的理解,各1分,句意1分)‎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注意“鄙”“陪”“薄”的理解,各1分,句意2分)‎ ‎14.D( “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5. ①叠词,“弥弥”写水之盛,“隐隐”写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明月朗照下的美景,营造出清丽的意境,让诗人忘却了世俗荣辱得失,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③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层层涌起,广袤的天空云层若有若无,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皎洁。‎ ‎(另:回答俯仰结合或远近结合,对偶亦可。每回答一种手法2分,答对3点即可) ‎ ‎16.(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C ‎①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②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 ‎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④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⑤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使用不当。‎ ‎18.A(B.“锻炼”与“经验”搭配不当,可将“锻炼”改为“积累”。C.句式杂糅,可将“的原因”去掉。D.偷换主语,“作为……”是承前省略句,后面的主语应该是一局之长的他,而不应该是市委组织部。)‎ ‎19.答案:D(根据材料,第一处横线谈论的中心是思绪、旋律的线条,②句中的“散漫开”“归拢来”可形容思绪特征;第二处横线需要一个转折句,③④句型符合,然而第三处横线只有④与下一句构成内容与结构的对称,所以先③后④;最后一句以①作结论进行总结、升华。‎ ‎20. ①将“开幕”改为“举行”②删“各位”或“们”③将“聆听”改为“听到”④将“粉墨登场”改为“登台表演”⑤将“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21. D ‎22.略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 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