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语文试题 解析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语言基础 (每小题 3 分,计 18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_______向别人讨教。 ②这个集团内外_______,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 ③他的胸中_______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A. 不耻 沟通 包含 B. 不齿 沟通 饱含 C. 不耻 勾通 饱含 D. 不齿 勾通 包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这是考 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不耻”指不 以之为羞耻。如“不耻下问”。第一句中,句中是说他虽是著名学者,却不以向别人求教为耻, 应使用“不耻”。“沟通”,谈话。“勾通”,暗中勾结串通。第二句中,从后面“干了不少违 法的勾当”可知,前面应是说勾结串通,应使用“勾通”。“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第三句中是说他的内心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应使用“饱 含”。故选 C。 【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 词再作区别。比如,“沟通”和“勾通”,不同的语素是“沟”和“勾”,“沟通”是言语进 行交流;“勾通”,意思是“暗中勾结串通”。(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 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 面考虑。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文人或仕宦,他们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把 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②中国古代文论追求行文如高山流水般顺畅自然。要达到这种境界,文章中的每一个句群就 要做到语流通畅,毫无阻滞。 ③在传统文化继承上,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应该积极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 放光彩。 ④在西安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件后,很多小煤气站依然不按照操作规章工作,干着厝火积薪 之事,实在令人担忧。 ⑤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曾经导演过执牛耳的《红高粱》,但最近的《满城尽带黄金 甲》却引来了一片争议。 ⑥当年的那支国王队,与今天相比,同样找不出分毫的影子,没有人留守到今天,彼时的三 剑客早已风流云散,并不复勇猛。 A. ①②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 辨析正误。“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此处用于形容质朴简单的乡村生活,使 用错误,属于望文生义。“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不能用来形容行 文的自然流畅,故错误。“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从语意来看,句中说传统文化继 承不能保守,此处使用符合题意。“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句中形容小煤气站不规范的操作所存在的危险,正确。“执牛耳”,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指人;句中形容《红高粱》这部影片,对象不当。“风流云散”,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四下离散。 句中使用正确。故选 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瓜田李下”,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田园生活, 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如“执牛耳”一般指人,句中用来形容影片,故错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 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 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 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 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 塑料现在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每年大约有 800 万吨左右的塑料流人海洋,有的被冲 到海岸上,有的则漂流入海。 B.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有的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 户实施价格欺诈的行为。 C.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启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强调要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维护教育公平, 坚决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D. 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普京在日前举行的俄罗斯大选中胜出,当选总统,整个选举 过程透明,结果合法有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 项, 语义重复。错在“大约有 800 万吨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一个。C 项, 成分残缺,“净化”缺宾语,应该为“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的环境”。D 项,句式杂糅。“根据” 和“显示”杂糅,应改为,“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或“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 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 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 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 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恰当的一项是( )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 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 。 , 。 , 。 ①精确地克敌制胜,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并掌握其作为一种特殊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才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③特别是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作为一种特殊舆论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④正如解决癌症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 ⑤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争阵地,夺 取舆论高峰 ⑥而且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 A. ④⑤②⑥③① B. ⑥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⑤⑥③① D. ⑥③②④⑤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是一道有语境的排序题,从语境来看,这段 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对谣言的战争”,据横线前的“不能仅仅”可知,后面应该有与之搭配的 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第⑥句中有“而且”一词,这与横线前的“不能仅仅”相衔接,且前 面是说“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第⑥句中说的是“舆论的武器”,这些都是对抗谣言的手段; 前面的“不能仅仅”和第⑥句中的“而且”又与③中的“特别是”构成进一层递进关系。接 下来比喻论证,第④句“正如解决癌症问题”,这就引出比喻论证,②中的“特殊细胞”与④ 中的“细胞”相连,最后⑤中“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是过渡句,①放在最后,指出如何 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降到最小。故选 B。 【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1.整体把 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 主旨。2.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 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 5.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 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 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 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 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B 项,“忝 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是谦辞,此处可改为“名列”;C 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 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的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可将“承让”改为“手 下留情”;D 项,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可将“忽悠”改为 “欺骗”。故选 A。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 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 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 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 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 (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 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6.下列句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 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把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心理称为莼鲈 之思。 B.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 丽。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C.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 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为“调”,合称“宫 调”。 D.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 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项”,这 是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 项,“后来把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心理称为 莼鲈之思”错误,应该是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选项对典故的分析有误。此 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故选 A。 二、课内文言知识(每题 3 分,共 18 分) 7.下列各句式,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虞常果引张胜 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B. ①幸蒙其赏赐 ② 今日幸为开宴 C. 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②(卫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D. ① 独畏廉将军哉 ②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式,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 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在句中担任的不同成分来辨析用法的异 同。B 项,两个“幸”都解释为“希望”。A 项,“虞常果引张胜”,这句话是说“虞常果然供 出了张胜”,“引”解释为“牵连;攀供”;“引赵使者蔺相如”,意思是“延请赵国使者蔺相 如”,“引”意思是“延请,在前面带路”。C 项,“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这 句话意思是“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拟”意思是“模仿”;“复 举剑拟之,武不动”,这句话是说“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拟”的意思是“比 划,用武器指着”。D 项,“独畏廉将军哉”,这句话是说“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独”表 反问,难道;“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这句话是说“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 不长寿呢”,“独”意思是“唯独”。故选 B。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②宰惊魂,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B. 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C.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D. ①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②璘败,累系浔阳狱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 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在句中担任的不同成分来辨析用法的 异同。C 项,“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这句话说“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 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幸”意思是“侥幸”;“吾母与弟在 汉,幸蒙其赏赐”,这句话是说“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幸”意 思是“希望”。A 项,两个“谢”都解释为“道歉”。B 项,两个“让”都解释为“责问”。D 项, 两个“系”都解释为“拘禁,拘囚”。故选 C。 9.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A. 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 相如闻不肯与会 B. 甘心老是乡也(省略) 此五霸之伐也 C. 何以汝为见(宾前) 坐归来堂烹茶 D.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 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 式的辨析。首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 然后依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D 项,两个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应 为“求可使报秦之人”,“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应为“又去无款识的古器”。A 项,“见犯乃 死,重负国”是被动句,“见”表被动,“见犯”意思是“被侵犯”“被侮辱”。“相如闻不 肯与会”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与”的宾语,应为“相如闻不肯与(之)会”。B 项,“甘心 老是乡也”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甘心老(于)是乡也”;“此五霸之伐也”是 判断句,“此……也”表判断。C 项,“何以汝为见”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 “汝为见”应为“见汝为”,整句应为“以何见汝为”,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见你呢”。“坐归 来堂烹茶”是省略句,前面省略主语,“归来堂”前省略介词“于”。故选 D。 10.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羝乳乃得归(名作动) ②毕礼而归之(使动) ③留军壁邺 ④坐客乃西顾而叹(名作状) ⑤已却秦存赵(使动) ⑥剑斩虞常已 ⑦或移坐更近之(形做动) ⑧ 归璧于赵(使动) 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⑩反欲斗两主 (使动) ⑪公子自骄而功之 ⑫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形作动) ⑬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A. ①⑪/②③⑤⑩/④⑥/⑦⑧⑫/⑨⑬ B. ①③/②⑤⑧⑩/④⑥/⑦⑫/⑨⑪⑬ C. ①⑪/②⑤⑧⑩/③④⑥/⑦⑫/⑨⑬ D. ①③/②⑤⑩/④⑥/⑦⑧⑫/⑨⑪⑬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 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考生应先明确词语的本来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 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①③都是名词做动词,“羝乳乃得归”中“乳”意 思是“喂奶”,“留军壁邺”的“壁”解释为“扎营”。②⑤⑧⑩都是使动用法,“毕礼而归 之”的“毕”意思是“使……完成”;“已却秦存赵”的“却”意思是“使……退兵”;“归 璧于赵”的“归”意思是“使……归”;“反欲斗两主”的“斗”意思是“使……斗”。④⑥ 都是名词做状语,“坐客乃西顾而叹”中“西”意思是“向西”;“剑斩虞常已”的“剑”意 思是“用剑”。⑦⑫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移坐更近之”的“近”意思是“靠近”;“单 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的“厚”意思是“交情好”。⑨⑪⑬都是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的“奇”意思是“以为奇”;“公子自骄而功之”的“功”意思是“以为功”,“盖马伶耻出 李伶下”的“耻”意思是“以为耻”。故选 B。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或移坐更近之 ②以中否角胜负 ③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④帝每欲官,妃辄沮之 ⑤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⑧决负约不偿城 ⑨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 A. ①②④⑤⑦⑨ B. ②③④⑥⑧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①③④⑥⑦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的通假现象。②⑤⑧没有通假。①“或移坐更近之”的“坐”同“座”,意思是“座位”。 ③“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的“禽”同“擒”,抓住。④“帝每欲官,妃辄沮之”的“沮”同 “阻”,阻止。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的“员”,通“圆”,圆形。⑦“掘野鼠去草实而 食之”,“去”是通假字,通“弆”,意思是“收集”。⑨“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的“采” 同“彩”。故选 D。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 ①白,字太白,山东人 ②衡下车,治威严 B. ①于是相如前进缶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①于是公子立自责 ②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 D. 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②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故选 C。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 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C 项,“于是公子立自责”的“自责”不是古今异义词, 古今都指“自我责备”。“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中“明年”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第二 年”。A 项,①“白,字太白,山东人”的“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②“衡下车,治威严” 的“下车”古义指官员到任。B 项,①“于是相如前进缶”的“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亲人”。D 项,①“寻其方 面,乃知震之所在”的“方面”古义指“哪一方、哪一面”;②“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的“实在”古义指确实存在,确实还在。故选 C。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 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 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 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 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 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 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 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 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 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 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 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 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 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 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13. D 14. C 15. C 16.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制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 呢! 【解析】 视频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 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C“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而不是简单的长子。 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 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 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 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 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 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 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 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 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 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 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 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 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 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 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 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 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 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 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 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 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 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 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 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 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 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 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 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 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 人说: “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 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 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四、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 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 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7.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 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 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 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 愁之深重绵长。 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 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8.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7.BC 18.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 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 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 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 感并不强烈;C 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 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 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 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 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 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春光已过三分”体现了词人的 伤春情感。考生在作答情感分析类试题的时候,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词人的情感。 五、默写(每空 1 分,共 20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4)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岳阳楼记》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_________。《醉翁亭记》 (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 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8)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 (9)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蒹葭萋萋,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蒹葭》 【答案】 (1). (1)呼尔而与之, (2). 蹴尔而与之 (3). (2)臣之妾畏臣, (4).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5). (3)苟全性命于乱世,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7). (4)浮光跃金, (8). 静影沉璧 (9). (5)云归而岩穴暝, (10). 山间之朝暮也 (11). (6)援疑质理, (12). 俯身倾耳以请 (13). (7)俶尔远逝 (14). 往来翕 忽 (15).(8)右手秉遗穗, (16).左臂悬敝筐 (17).(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 风雨不动安如山 (19). (10)白露未晞, (20). 在水之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 分 析 语 境 , 然 后 再 结 合 具 体 的 语 境 回 顾 诗 句 。 默 写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如 下 词 语 : “ 呼 尔 ”“ 蹴 ”“ 畏 ”“ 苟 ”“ 闻 达 ”“ 璧 ”“ 暝 ”“ 援 ”“ 俶 尔 ”“ 翕 忽”“秉”“敝”“晞”“湄”。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 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 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 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 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 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 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 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 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 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 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 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 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 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 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 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 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 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 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 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 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 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 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 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 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 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 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 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 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 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 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 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 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 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 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 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 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 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 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 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 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 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 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 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 恍若三五空屋。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 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C. 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D. 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21. 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20. C 21. 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面对艰苦的 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对于已逝 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22.朱熹提出“敬”的重要性,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 心。引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 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 【解析】 【20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 项,“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 市的习俗”不当,文中说“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 然无觉”,虽“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但并不意味是他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 是“为了了解习俗”。B 项,“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过于 绝对;文中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该郑重其事地举行,但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D 项, “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 C。 【2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 理解文章词语内涵和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文本,圈出文中写“庄重”表现的 句子,然后进行整合。第一段说“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 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第三段说“庄 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我 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再结合前 面所写的弘一法师骨塔前的情形和感受,可以知道此处的“庄重”指的是面对生命的到来或 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第五段说“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 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 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 心怀感恩”,此处“庄重”的表现是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第七 段“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 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这里的庄重要求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 畏之心。如第八段“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 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 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这里的“庄重”要求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考 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2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这是考查散文 中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属于作用题的范畴。首先找到所引用的朱熹的话,理解其意思,然 后再看该引文前后写了哪些内容,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而朱熹的话与这些内容有什么样的关 联。朱熹的话在第七段,“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这是“敬” 的重要性,而第七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后面的内容应是为了该 句服务的,即借助朱熹的话来阐明“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的观点,朱熹的这句 话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同时由朱熹有关“敬”的名言引出下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 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七、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 大儿子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他因杀人罪而坐监。小儿子却 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 为何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命运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 “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答案】河的两岸 河的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越。——题记 有个故事说,上帝把两粒种子撒在沙漠,一粒种子在沙漠中抱怨,终于死亡,化为沙粒; 一粒种子努力寻觅生长的条件,终于长成一棵胡杨树,化为一片绿洲。 上帝说:人生的河有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越。 曾在街头看见托碗行乞的残疾人,蓬头垢面,将残缺的肢体炫耀似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脸上是麻木的表情,眼光迷茫空洞。放下一元钱,回到学校,翻开课本,正是史铁生的《我 与地坛》,心中莫名地生出一份伤感。“我用轮椅丈量生命”,振聋发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脑中浮现的是残奥会上那些拼搏的身影。我突然明白:人生的河有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 越。 不记得是范进中举的狂态,还是张继枫桥夜泊的行吟;不记得是一朝踏尽长安花的傲颜, 还是挂印而归的坦然。只知道他们都曾走进科举的大门,一些从此挤进侯门,在风花雪月中 做尽阿谀奉承之事;一些归隐田园,在风和日丽中彰显闲适恬淡之情。 历史记下了他们,留待后人评述。 他,面对一群人的凌辱,低头,从胯下爬过,坦然而去;他,面对一群人的围攻,昂首, 从马上跳下,剑在颈间滑过。无论是从胯下爬过的韩信还是乌江自刎的项羽,都能审时度势, 不因环境改变自己的志向,这只因为生命是一条河,一岸是死的堕落,一岸是生的超越。 田间,一块闪闪的金子,同时耕作的两个读书人,一个视而不见,一个拾起又丢弃;一 辆华车驰过,还是这两个读书人,一个熟视无睹,一个举目遥望。一把刀从席间划过,管宁、 华歆之间变成一条鸿沟:一边是堕落,一边是超脱。 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举手投降,为虎作伥,出卖自己的同胞;她,义正词严,甘愿牺 牲,保护身边的同志。同样的白色恐怖,甫志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江雪筠活在人民的 心中。 在同一间教室的你我他,有人正挥笔疾书,有人正昏昏欲睡;有人一脸的坦然,有人一 脸的迷茫。时间在流逝,成为一条河:一岸是堕落,一岸是超越。 佛说人生而平等。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血在我们体内流动,然而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河的两岸,一岸是堕落,一岸是超越。但我想知道你的脚踏在河的哪岸? 点评:文章把材料中的“环境”比喻成人生的河流,从河的两岸入笔,叙述相同的环境 中不同的志向造就的不同的人生。行文中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分析问题时紧紧扣住题记内容,从河的两岸分析相同环境下因为个人的做法不同而成就的不 同的人生,暗合材料的内涵。语言简洁、干脆,结构严谨,语句有表现力。 【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四自”和“三不”。“四自”(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作高度的开放性,而“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新材料作文,审题 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 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在这则材料中,重刑犯的两个儿子生长环境相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他们的异口同声 的回答,特别耐人寻味,这便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据此,可确定如下立意:①身处逆境,不 要自暴自弃,而应挣脱环境的束缚。②成功来自内因,靠自己努力才能改变命运。③环境影 响人的成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