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剧相较于电视剧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用户体验。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剧的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就是已在欧美日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当下的大部分国产网络剧虽然表面上采用国际流行的周播制,但相较于国外秉持的那种从拍摄、制作到播出一系列操作流程皆有别于日播的“周播”概念,中国的“周播剧”只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把作品拍成低配版的“电视剧”,着实令人遗憾。 为什么要在网络剧中推广周播模式?以美国电视剧产业为例,一部美剧在正式播出前,一般要先播出讲述整部剧人物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先导集,然后播出平台凭借先导集的观众反馈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如果被订购,创作者还要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喜欢原因,作为拍摄后面剧集时调整情节和风格的依据。这样可以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当然,先导集获得好口碑不代表受众一定会继续收看该剧。在制作播出中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成了美剧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边拍边播”还使剧目很难被盗版,无形中也保护了制片方的权益。 周播模式优点多,为何偏偏中国网络剧玩不转?首先,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形成了每晚连看两集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一时间很难调整得过来。其次,在过于看重商业利益的浮躁氛围影响下,制片方一时间很难适应“周播”模式。以往一部二十多集的网络剧只需两三个月即可完成拍摄制作。但若按照周播模式,则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投入产出比急速下降,想要挣快钱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那份耐心和情怀。最后,周播模式无形中缩短了剧本的创作周期,创业者需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无论从经验、能力还是合作模式上,国内现有的影视人才队伍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学习、磨合、提升的过程。 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近两年仍在坚守,但更多地采取“边剪边播”的“曲线救国”模式,试图在“拍完再播”和“边拍边播”之间走出一条结合国内网络剧客观情况的平衡之路。这种做法无疑为今后网络剧对周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信随着网络剧产业日趋成熟,更多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注重受众观赏体验的精品力作将涌现出来。网络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指日可待。 (摘编自龚禹霖《网络剧也需精耕细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剧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用户体验,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与创作者互动,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 当下国产网络剧虽然开始学习欧美日韩的“周播剧”,但只学到了周播剧的外在,其本身完全是在用传统的思维创作电视剧。 C. 中国网络剧玩不转周播模式,与观众收视习惯难以调整、从业者没有精耕细作的耐心和情怀、创作者经验能力不足等不无关系。 D. 只要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我们的网络剧产业就会成熟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出问题,点明中国网络剧发展至今与当初的预想差距较大,令人遗憾。 B. 文章以举例论证的方式,阐述网络剧推广国际流行的周播模式的原因及该模式的优点。 C. 文章通过国内外网络剧制作流程方面的对比,论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 对于中国网络剧,文章先交代现状,再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改进方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国产网络剧的周播模式发展得不顺利有很多因素,我们可以积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作新思路。 B. 只有改掉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创作网络剧的惯常制作模式,国产网络剧精品才有望大量涌现出来。 C. 我们只要像美剧那样正式播出前先播出先导集,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并作出相应调整,就可以避免收视率低的情况。 D. 国产网络剧的发展道阻且长,只有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剧模式的经验,注重受众的观赏体验,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未然当作已然,原文是“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命运的设计”。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D项,“我们的网络剧产业就会成熟起来”绝对化,而且在原文中无依据。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论证推理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改进方案。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分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说法太绝对。“就可以避免收视率低的情况”过于绝对,从文中来看,“这样可以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亏的情况”,而之后还需要创作者“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以保证收视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找寻小喇嘛的人 申赋渔 1999年的夏天,我因事业不顺而请假去旅行。我从南京去了西安,从西安去了兰州,接着又来到青海的西宁。没有计划,只是一味往远处走。 从西宁的塔尔寺出来,在市里转了一圈,实在没什么可去的地方,就返身去了长途汽车站。正好有一辆车要去青海湖,已经启动了。售票员出来给我打了个手势,发动机就突突地响着,在车站的出口等我。 车上只有最后一排有两个空位,等坐定下来,我不由吃了一惊。整个车上静悄悄的。偶尔有人说话,也是压低了嗓门,像在耳语。当然,即便大声嚷嚷我也听不懂,一车全是藏族人。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一个中年汉子,脸黑得可怕,见我看他,立即定定地望着我。我慌乱地移开目光。在他的脚底下,放着一只包。包的拉链拉了一半,一把长刀的柄露在了外面。我立即把头扭过去。我左边是空位,空位的左边是一个袒露着右臂的中年喇嘛。 喇嘛微微笑着,朝我点点头。到底是出家人,慈眉善目。我悄悄把屁股移到左边那个空位上,靠喇嘛坐下。 喇嘛看我坐过来,很高兴,或许是对一个孤身的内地游客好奇,主动跟我搭话。他的汉语相当生硬。他说他去找他的小徒弟。小徒弟12岁,因为骂了几句,就跑了。他叹口气。他已经找了三天。有人说这孩子跑回家了。他去他家里看看。车子从西宁开到小喇嘛的家,下午出发,要开一夜。下车之后,还要翻两座山。 车子越开越荒凉,像一个小虫子爬行在无尽的山路上。虽然有喇嘛在跟我说话,可是陷身到这气氛诡异的陌生人群之间,我总觉得不安。车子开到倒淌河,司机停车休息。我上过洗手间,又赶紧上车。一个人在车上往外打量。倒淌河的水很浅,河面也不宽,涉水能过。看不到河岸,也许就没有河岸,河水可以随便在草地上流淌。长满青草的河滩无边无际。那个喇嘛蹲在河边,用手捧着水洗脸。他回过头,看到我一个人在车上看他,站起身,朝我挥挥手。 人们陆续回到车上。车子缓缓开出。坐在我旁边的喇嘛从怀里掏出一本本子,递到我手里。他说,这是他登上北京天安门,发给他的证书。我一看,果然是。我说,你去过天安门?真不错。心里有点好笑,去过北京也值得炫耀么。他又跟我说,他去过黄鹤楼。“离你们南京近不近?”我忍不住笑起来:“远得很,那是在武汉。”喇嘛看我笑了,也笑。随后,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看不懂,也许是他出家的证明。他指着一行藏文说,他叫加措。我有点诧异,这就像我主动给一个陌生人看我的身份证。这是什么意思呢?喇嘛可真是奇怪的人。 天越来越黑,车子像往一个深渊里开。外面除了这辆车的车灯,前后左右,看不到半点光亮。黑暗像是黏稠的,车灯的光亮被吸住了,根本射不远。加措说,你到青海湖做什么?我说,就是玩。他说,玩不大方便。没景点,也没什么人,住的地方都没有。我看看他,我不太相信这么有名的青海湖,竟如他说的一般。然而我没多问。我想,到了就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加措推推我。我猛然坐直。加措说:“要到了。你下车之后,沿着右边的一条路,一直往前,走一公里,再往右,走500多米,就看到灯光了。你跟旅社的人说,是加措介绍你来的。”我连声说谢谢。心里却想,呵,帮朋友拉生意吧。 我一下车,立即就被黑暗淹没。加措从汽车的后窗用手电照着我。车子开得很远了,那手电还亮着,最后变成了一个小亮点,才慢慢消失。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如果没有加措的指点,我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连路都找不到,只能在荒野当中迷失。 找到旅店,老板是个汉族女子,听我说到加措的名字,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立即为我安排晚饭和床铺。 当我终于在旅店的木床上躺下时,我满心惭愧。在我上车之后,加措其实就看出了我内心的惊惶。他为了我心安,一直做着种种努力。我所有的小心思,对于加措来说,都是透明的。可是他宁可忍受我的猜忌,却要把慈悲布施到最后。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事业不顺”“没有计划”等出游背景的交代,隐隐透露出“我”此行中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为全文作铺垫。 B. 喇嘛与全车人举止的不同,让我更愿意挨着慈眉善目的喇嘛,但是“我”内心的不安并未消除。 C. 喇嘛在旅途中不断地和“我”交谈,目的是消除“我”内心的不安,但他的这些行为却让不明就里的“我”感到十分怪异。 D. 文章结尾部分有关旅店的描写,再次深化了喇嘛这一形象,可以看出“我”对喇嘛之前的猜忌懊悔不已,也表现出“我”对宗教由不信任变得信任。 5. 本文多次描写“我”身处诡异的气氛及荒凉漆黑的环境中,有何作用? 6. 本文结尾一段写“我”的内心独白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凉诡异的气氛。②烘托了“我”内心的惶惑不安和恐惧,为喇嘛的出场做铺垫。③喇嘛为了缓解“我”的不安,做出种种善意的行为,与荒凉诡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爱与善的主题。 6. 观点一:不多余。①这样写充分表现了“我”内心的愧疚,喇嘛早已看穿“我”惶恐和不信任的内心,但他以慈悲之心包容“我”,帮助“我”摆脱困境,使“我”感受到人情的温暖。②巧妙地解释了上文喇嘛种种“奇怪”行为的缘由,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③使喇嘛这一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更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观点二:多余。①文章写到“我”到旅店住下,“我”对喇嘛的感激之情已经洋溢于文字之中,无需再加以点明。②上文喇嘛种种“奇怪”的行为,读者已经完全可以明白,喇嘛早已看穿“我”惶恐和不信任的内心。但他以慈悲之心包容“我”,帮助“我”摆脱困境,使“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③这样写直接点明了主题,文章失去应有的含蓄性,读者也因此失去了联想和想象的审美体验。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无中生有。“我对宗教由不信任变得信任”在文中并无依据。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多次描写“我”身处诡异的气氛及荒凉漆黑的环境中,有何作用?”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中人物和环境的作用。明确考点后,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反复阅读,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题干说多次描写“我”身处诡异的气氛及荒凉漆黑的环境的作用,那么在阅读而文章时,要把分散的环境描写意义找出来,看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景的,结合“我”的心理活动,分析其作用。文章第7节“车子越开越荒凉,像一个小虫子爬行在无尽的山路上。……可是陷身到这气氛诡异的陌生人群之间,我总觉得不安。……倒淌河的水很浅,河面也不宽,涉水能过。看不到河岸,也许就没有河岸,河水可以随便在草地上流淌。长满青草的河滩无边无际。”此处的景色描写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凉诡异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惶恐不安,第8节叙述喇嘛向“我”做出种种友善的举动,想以此消除“我”内心的惶惑不安和恐惧。所以上文的景色描写在结构上还有为下文喇嘛的出场做铺垫。第9节“天越来越黑,车子像往一个深渊里开。外面除了这辆车的车灯,前后左右,看不到半点光亮。黑暗像是黏稠的,车灯的光亮被吸住了,根本射不远。……”第10节说“我一下车,立即就被黑暗淹没”,第11 节说“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如果没有加措的指点,我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连路都找不到,只能在荒野当中迷失。”喇嘛热心为“我”指路,与荒凉诡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爱与善的主题。 点睛: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的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转换对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语言时,要尽量采用答题术语,表达简洁流畅。环境的作用一般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性。3、渲染某种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5、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处境、命运(身份、地位)等。 6.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结尾一段写‘我’的内心独白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作品结尾的妙处,是常考的内容之一,主要以概括和分析作用的形式出现,分析要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结尾的内容来分析它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题目问的是本文结尾一段写“我”的内心独白是否多。回答这个问题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是多余,还是不多余。然后都要结合作品从人物:“我”的内心活动,喇嘛的举动,还有结构、主题等方面来回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众多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挥发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 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一批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来200-300g黄金,1000-3000g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金矿石。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品牌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问题经常会和回收商产生分歧。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以及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 7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弃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此外,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7. 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显示,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非常低,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这些资 源反而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危害。 B. 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还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C. 鼓励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是一种正规渠道,能够更便利地服务用户,也较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D. 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更新量、废旧手机存量和手机中 贵金属的含量等,揭示了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 B. 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说明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 材料三以苹果公司推出的以旧换新服务为例,倡导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废旧手机回收正规渠道,从而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职责。 D. 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很多,可设实体店回收,也可网上回收:如设置实体的回收箱、回收点、回收站以及在网上搭建旧手机回收服务平台等。 E. 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9. 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DE 9. ①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②用户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③回收体系不完善④正规回收渠道难寻。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以偏概全。“都会……”的表述有误。材料一中说到了废弃手机的危害,“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挥发到水、土壤和大气中”“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A项,混淆概念。“手机产量”和“手机市场出货量”是两个概念,原文说“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并没有提及手机产量。B项,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说“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金矿量”,并没有说其他金属的含量都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C项,曲解文意。“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职责”分析有误,材料三只是介绍了苹果公司回收旧手机的做法,希望其他厂商借鉴。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来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说法太绝对、未然当已然等。 9. 试题分析:题干是“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因文找题。材料一中说“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这就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回收废旧手机的习惯,会随意丢弃。材料二说“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品牌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问题经常会和回收商产生分歧。”由此可见:回收废旧手机,除了消费者缺乏回收习惯外,消费者还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材料三说:“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这说明废旧手机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回收渠道难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雄有孝性,颇涉书史,好刑名,廉谨雅素,不妄交友,喜怒不形于色。释褐奉朝请。父于郡遇患,雄自免归,晨夜扶抱。及父丧居忧,殆不可识,为世所称。 清河王怿为司空,辟户曹参军,摄田曹事。元怿迁司徒,仍随授户曹参军。并当烦剧,诤讼填委。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 先是,御史中尉元匡复欲舆棺谏诤,尚书令澄劾匡大不敬,诏恕死为民。雄奏理匡曰:“窃惟白衣元匡,历奉三朝,每蒙宠遇。高祖赐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弹纠。刚毅忠款,群臣莫及;骨鲠之迹,朝野共知。先帝已容之于前,陛下亦宜宽之于后。”未几,匡除龙骧将军。右仆射元钦曰:“至如辛郎中才用,省中诸人莫出其右。”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城南叛。时遣大都督王延明督临淮王彧讨之,盘桓不进。乃诏雄辅太常少卿元诲为使,持节,乘驿催军,有违即令斩决。 寻转吏部郎中,迁平东将军,郎中如故。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于安民,安民之本,莫加于礼律。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书奏,会肃宗崩。 未几,诏雄以本官兼侍中、关西慰劳大使。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征。二言简罢非时徭役,以纾民命。三言课调之际,使丰俭有殊,令州郡量检,不得均一。四言兵起历年,死亡者众,见存耆老,请假板职,悦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魂。五言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帝从之。 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 释褐奉朝请 释褐:辞官 B. 盘桓不进 盘桓:徘徊 C. 孝悌卓然者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D. 雄惧其谗慝 谗慝:进谗陷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节,“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 B. 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古代也是官职名,即帝王的医疗官。 C. 肃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D. 崩,即“驾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或皇太后之死,诸侯之死叫“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辛雄秉性孝顺。父亲生病时,辛雄辞官回家,早晚尽心尽力照料,从不马虎。 B. 辛雄公正处事。他做户曹参军时,对于烦琐的部门事务,能做到平心正直、公断合理地处 置,无不使人心悦诚服。 C. 辛雄敢于直谏。面对元匡因想抬着棺材进宫死谏而被弹劾之事,辛雄历数元匡的忠义与率直。 皇帝大为赞赏,让他做了龙骧将军。 D. 辛雄心系百姓。皇帝让他担任关西慰劳大使,出发之前,辛雄请求皇上五件事,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13. 把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父丧居忧,殆不可识,为世所称。 (2)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征。二言简罢非时徭役,以纾民命。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等到父亲去世守丧期间,(形销骨立),(他的模样)几乎变得认不出来,被世人所称道。 (2)第一是拖欠的租调,应该一律不再征收。第二是整顿免除不合时宜的徭役,以缓解百姓的沉重负担。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有误”的一项,可以用排除法。A项,“释褐”:古代“褐”是指粗布短衣。“褐”最早用葛、兽毛编制,后来通常用大麻、兽毛织就,是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任官职。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郎中”: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张冠李戴。做龙骧将军的是元匡。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居忧”:“父亲去世”;“殆”:“几乎”;“为世所称”被动句,译为“被世人所称道”。第二句关键点:“逋悬”:“拖欠”;“非时”:不合时宜“”;“纾”:“缓解”。 参考译文: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辛雄很有孝顺的秉性,广泛涉猎书册史籍,喜好刑名之学,廉洁谨慎,雅静朴素,不随便结交朋友,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以奉朝请开始做官。父亲在郡任上得了疾病,辛雄辞官回家,早晚照顾病中的父亲。等到父亲去世守丧期间,(形销骨立),(他的模样)几乎变得认不出来,被世人所称道。 清河王元怿任司空,征聘他为户曹参军,代理田曹事物。元怿升任司徒,辛雄仍被授为户曹参军。部门有无数争论诉讼,极其繁琐忙碌。辛雄平心正直地处理,加上他熟悉政务,很多事情经过他的公断处理后,没有人不心悦诚服。 在这以前,御史中尉元匡又想抬棺进宫死谏,尚书令元澄弹劾元匡对皇上大不敬,皇帝下诏对元匡恕免死罪,贬为平民。辛雄上奏为元匡辩护道:“臣认为庶民元匡,历经三朝,常蒙皇恩宠信。高祖赐给他匡的名字,陛下也任命他纠察弹劾的专职。他刚毅忠诚,群臣都比不上;率直的行为,朝廷上下都知道。先帝已经容忍在前,陛下也应宽大在后。”不久,元匡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右仆射元钦说:“比起辛雄的才能,尚书省中任何人都超不过他。”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举城叛降南方,当时朝廷派遣大都督王延明督导临淮王元彧前去征讨,部队徘徊不前。皇帝就下诏让辛雄辅助太常少卿元诲为特使,拿着符节,乘驿马催促军队,有违抗者下令斩决。 不久,转为吏部郎中,升迁为平东将军,郎中的职务不变。辛雄上疏道:“帝王的根本原则,莫过于安民,安民的根本,关键在于礼制与法律。礼制与法律已经设置好了,可选择贤能的人来实施,天下安定和谐,无不是任用贤能的功劳。”上奏疏议时,正遇上肃宗去世。 不久,皇帝下诏让辛雄以原官职兼任侍中、关西慰劳大使。准备出发之前,请求皇帝五件事:第一是拖欠的租调,应该一律不再征收。第二是整顿免除不合时宜的徭役,以缓解百姓的沉重负担。第三是征租课赋的时候,要区分富庶与贫困地区,下令衡量统计各州郡的经济情况,不得平均分配。第四是战争已经有几年,死亡的人很多,幸存的老人,请给予一定的补偿,从而愉悦活着之人的心,同时安慰死者的灵魂。第五是国家战乱这么久,礼仪已经极少练习,如果有全家和睦、孝悌显著的家庭,应加以表彰。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永熙二年,辛雄又兼吏部尚书。这期间皇帝身边一批近侍宠臣专恣朝政,互相不停地请托,辛雄害怕他们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就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议论的人对此颇有讥讽。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陶氏别业 (唐)刘昚虚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注〗白衣: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故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前两句紧承题目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 B. “种柳长江边”“白衣来几年?”均采用用典的手法,分别写出陶渊明的归隐时间之长和隐居之志。 C. 诗歌五六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渊明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D. “明宰非徒然”,“明宰”指陶渊明,“非徒然”通过双重否定,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 E.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他既想当官守住俸禄,又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 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4. BE 15. ① “物象自清旷”写出景物明丽澄澈的特点,承接上文,对前面的景物描进行总结。②“野情何绵联”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绵绵不断的羡慕向往之情。引出下文,为下文进一步抒发情感作铺垫。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错在“分别写出陶渊明的归隐时间之长和隐居之志”。内容颠倒了,顺序要调换。应该是“分别写出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E项,错在“诗人矛盾的心情,他既想当官守住俸禄”。诗人心情并不矛盾,只有归隐之情。“愿守黍稷税”,反映出政治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风。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在诗歌中的作用。”此题的考点是理解和分析诗句的作用的。要把具体诗句放在全诗中分析,首先要读懂诗。诗歌前两句“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紧承题目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种柳”、“白衣”,化用典故,分别写出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诗人抒写了向往归隐的情怀。“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这两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渊明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这两句诗在内容上写出景物明丽、澄澈的特点,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在结构上,既是承接上文,对前面的景物描进行总结,又引出下文,为下文进一步抒发情感作铺垫。“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明宰”:以光明主宰天下,指月亮。“徒然”:这里指偶然。意思是冷冷清清地在山中赏月,能以光明主宰天下并非偶然。这两句诗人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诗歌的最后两句“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反映出政治的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风,也表现了诗人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本诗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陶氏先祖隐居在明丽、澄澈、清旷的生活环境中的艳羡。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两句强调一味思考不如学习,与《论语》中的“____”表达意思一致。 (2)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_”,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荣辱不惊心态,大致相当。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思而不学则殆 (4).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尝”“须臾”“殆”“誉”“沮”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不能掉字。“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中“且”不能丢掉。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12月31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市民们来到纪念碑前悼念逝者,不禁长歌当哭,泪湿脸庞。 ②《战狼》中脱下军装的冷锋见危授命,他在非洲国家的一场叛乱中不忘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 ③义乌最美媳妇李冬莲数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故事穿云裂石、感天动地,她多次获得义乌市道德模范、感动义乌孝义人物等荣誉称号。 ④既然有前车之鉴,为何不引以为戒,不吸取经验教训,还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目无全牛,留下明显漏洞,这就不要怪别人钻空子了。 ⑤“汉字守护人”杜道生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家,虽历经百年沧桑,最终登上学术顶峰,但依然不失箪食瓢饮的学者本色。 ⑥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卖”,“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二者理念高度一致,可谓珠联璧合。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 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合语境,望文生义。②“见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使用正确。排除D项。③“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此处适用对象为“故事”,不正确。④“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句中“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留下明显漏洞”,说的是不全面,此处望文生义。⑤“箪食瓢饮”:指清贫的生活。使用正确。排除答案B项、D项。⑥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此处符合语境。本题答案是A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冯小刚执导的《芳华》这部影片的票房,自12月15号上映以来快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增长到近14亿左右,还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B. 我们缅怀周恩来,是因为他凭着聪明智慧和坚强意志,铸就那个时代无论国内外都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地球上的地位得以触底反弹。 C. 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 香港回归20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保证供应、价值稳定为宗旨,遇到水灾也会千方百计去维持香港肉食市场的稳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义矛盾。错在“近14亿左右”,“近”与“左右”矛盾,逻辑错误。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前加“一带一路”。 D项,句式杂糅。错在“秉承保证供应、价值稳定为宗旨”。把“秉承”改为“以”,或者把“为”改为“的” 19. 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婚联的一项是 A.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B.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C.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D. 借得山川秀,添来新气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婚联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有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讲究平仄。仄起平收。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等。本题中,A项,用以祝文人寿的对联。此联是周恩来等贺马寅初六十寿的对联。 B项,这是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幽”就是腐刑,“信史”指《史记》,说的是司马迁。对联大意是,刚正不阿的品格,正气直冲上天。虽然受到了刑罚苦难,但是还是写成了史记标榜千秋。D项,元妃省亲大观园时,黛玉题的《世外仙源》里面的。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医学界对头发早白的原因有三种说法:首先是遗传说。①__,他们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②____。欧莱雅发质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黑发变白是一种名为TR-2的蛋白质基因在作怪。其三是精神说。人的压力过大,③__,精神的紧张抑郁又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促使人过早产生白发。 【答案】 (1). ①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 (2). ②其二是基因说 (3). ③精神就会紧张抑郁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责任担当,是企业的社会良心,有责任担当,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小企业能力有限,但也可做“小善”,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有了这种“小善”担当,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如此,企业就能占据提升经济效益的制高点。 ①有责任担当,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有了这种“小善”担当,小企业也不一定能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 (2). ③企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也不一定能占据提升经济效益的制高点。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题其实是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分析第①句的逻辑推理:“有责任担当,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前后句并没有条件关系。即“有责任担当”的前提,并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正确的逻辑为:“有责任担当,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仿照①的推理方式,第②句“有了这种‘小善’担当,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推理错误,因为“这种“小善”担当”并不是“ 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的条件。同样,第③句“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如此,企业就能占据提升经济效益的制高点。”这句明显推理也错误,因为即使“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企业”不一定“就能占据提升经济效益的制高点”。以上错误是推理太绝对了,逻辑思维不严密性造成的。 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要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为贵”“和和美美”“和谐共生”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熟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似乎被冷落了。我们行色匆匆,不想去理解和沟通;我们有些冷漠,不关心他人的世界;我们对陌生人充满了防备,甚至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淡漠…… 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隔膜,多些和谐呢?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 两千年前,老子全力倡导“小国寡民”的社会,幻想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境界;但是,在那尔虞我诈、硝烟弥漫的时代,那不过是一种奢望啊! 历史的车轮急驰而过,其间几多兴衰变幻,聚散分合,到了太平盛世的当下,老子如能活着,会惊奇的发现他的理想几成现实:街头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的全是冷漠的脸;上下电梯,擦肩而过的权当他乡之客。回到家中,则单门独户,形如鸽笼,不知隔壁是谁家;倘若对面夫妻吵架,则闭门听之,若隔岸观火,幸之乐之!俨然一幅“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图像!社会发达了,地球成“村”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却似乎退步了!一墙之隔,恍若远隔重洋! 善良的人们痛心的发现,我们淡漠的是社会的温暖,我们失落的是真诚的微笑,我们遗忘的是无关利益的关怀!于是网络无限发达,虚拟的鬼与真实的人畅快交流。我们的言语退化了,而我们的手指更灵活了;我们的面部表情冷漠了,而网上骗人的招数却是花样翻新!不能否认,许多网上聊天的人希冀能找到一点心灵的慰藉,他们所寻找的,不正是那么一点现实中缺少的温暖吗? 人,还是需要那么一点温暖啊! 坚硬的外壳下,掩盖的原来只是一颗虚弱的心!无论多么坚强,总有脆弱的时候;无论多么热闹,总有孤单的时候;无论多么强大,总有无助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从内心涌出来的不就是对温暖的渴望吗?也许,只要一张甜甜的笑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种真诚的眼神,就能让你从心灵的泥淖中解脱出来!无需过多言语,只要真情涌动! 海子说:陌生人啊,我也给你祝福! 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许多人不愿不屑的事。君不见,车祸现场,围观者众,施以援手者寡;街头乞讨,掩鼻厌恶者众,投币给物者寡。于是,善良的长沙人才子豪走上街头,倡导“拒绝冷漠,真诚拥抱”的活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抱抱团”。一个陌生人给予的一个真心拥抱,远比附近的人虚伪的言语更能温暖人心!也许拥抱过后永不会再相见,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次邂逅,但这次美丽的邂逅带来的温暖,一定留在了心里,滋润着相拥过的两个人,两颗心!那样一个简单的拥抱,轻易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那种简单的感动让我们明白了: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我们学会温暖他人,生活中多一些这样善意的举动,社会的温暖不就会升高许多了吗? 也许冷漠的人从此学会了温暖,悭吝的人学会了奉献,自我的人学会了关照他人。一个寻常的举动,会带来不寻常的回应,这是人世间的温暖。我仿佛看到:在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后开心的笑脸,小男孩将刚买的面包送到街头乞讨者脏黑的手中...... 陌生人,多一些微笑,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吝啬。也许拥抱的方式西化了一点,但真诚不假,真诚无价!相拥相笑的现代人,不是远比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活得更幸福吗? 毕竟,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啊!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作文,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内涵,这是一个最佳立意点;其次从局部落实材料的几个环节点,这也是立意的最佳点, 还有就是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找到材料的关键短语和关键词语,扣住了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本次作文的材料围绕关键词“和”一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说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和”;第二句话列举了一些跟“和”有关的耳熟能详的熟语,体现了“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第三句话联系现实生活,指出“和”似乎被冷落的现象;第四句话是“和”被冷落的原因:不想去理解和沟通,不关心他人,对陌生人的防备心重,亲人间关系渐渐淡漠等等。材料四句话,中间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句话转折语意,强调的是后者,所以本次作文的立意应放在后者“和”被冷落及其原因的分析上。题干要求“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隔膜,多些和谐呢?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立意引导为:①沟通。沟通能消除误会,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②爱。心中有爱,并将之化为行动,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中有爱,能将人变得平和,能减少矛盾的产生。③真诚。真诚待人,才能换来真诚的回应,你我都真诚,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防备,少些冷漠。注意:只针对“和”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是偏题行为;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