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25 含解析
题型组合滚动练(二十五) (分值:53 分 建议用时:50 分钟) [教师用书独具] 序号 1 4 7 9 10 11 得分 答案 一、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 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 交织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 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 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 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 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 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 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__①__,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 辰:朝雾渐渐地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 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 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渐渐地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地翳入了天庭。 __②__,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 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撒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弥漫 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 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 A.比拟 比喻 夸张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对偶 借代 排比 D.对偶 借代 夸张 B [“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是比拟。“地形 像是海里的轻波”是比喻。“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 的,淡青的,惨白的”是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 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找到语句的表达特色, 并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原句强调的是形状、姿态、颜色,将修饰成分独 立成句,起到强调作用。 [答案] 原文将描述炊烟形状、姿态和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 形状、姿态和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1 分)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1 分)增加读者的 阅读兴趣,(1 分)也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1 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 的棋子”“有佳荫处有村舍”,第一处应谈村舍与树林的依存关系。根据“在静定 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渐渐地不见”,第二处应谈朝气对朝阳的影响。 [答案] ①有村舍处有佳荫 ②朝阳是难得见的(每处 2 分)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说某人 “公辅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子的才干。 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 元代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 C.铨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亲自 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作“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 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D [D 项,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 也不算。] 5.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布局的 5 个词语。 (5 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 本段为一个长句,共由 10 个短句组成,从语意上,可分为原则、布 局、目标三个层次。前 6 小句为第一个层次,“建设”一句为第二个层次,后 3 句 为第三个层次。答题范围在第二层,实质为“建设”的五个宾语,学生对其进行 归纳即可。 [答案]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每点 1 分) 6.根据下面的图示,以“硝酸盐”为陈述对象(主语),转述下面的内容。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含氮化合物 ――→经无机化 作用分解 硝酸盐 ――→被人间接食用 后可还原 亚硝酸盐 ――→产生的 危害 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 [解析] 题目的类型是框架图,注意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的条件。如前 两个图框,前面是“含氮化合物”,后面是“硝酸盐”,条件是“经无机化作用分 解”,由此概括“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经无机化作用分解的最终产物”。后面根据 箭头所指按顺序叙述即可。 [答案] 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经无机化作用分解的最终产物,(2 分)被人间接 食用后在人体内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2 分)从而产生使人或中毒,或致癌、致畸、 致突变的危害。(2 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7~8 题。(9 分) 菊 [唐]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②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 ①瓦松: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 什么用处。②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③金心:菊的 花朵。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字,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B.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地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C.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D.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D [D 项,张诗的前两句是叙事,不是直抒胸臆。] 8.同样是写菊,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①郑诗把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写出菊花的高洁、清 幽,表现了自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②张诗写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 霜,但仍像铁骨那样坚硬,支撑花朵不受风雨侵袭而偏斜,表达了自己抗清爱国 的坚贞志气。(每点 3 分) 三、信息性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19 分)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 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 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 2002 年以前,冠状病 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 通感冒。但在 2002 年至 2003 年期间,SARS 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 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 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 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 10 年之后,MERS 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 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 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 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 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 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 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武汉肺炎疫情 我们不慌》,《中国科学报》2020 年 1 月 10 日)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 病毒为什么对于这些动物自身没有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 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 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 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 22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 然界中生长,很难对它们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几乎是很难开展的, 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 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 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 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 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异,就会产生使宿主致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 以肯定。他告诉记者说,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 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 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毒要生 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 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 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 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 病毒传染源》,《环球时报》2020 年 1 月 23 日)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 1 月 26 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的 585 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 33 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 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 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 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 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要知道大 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 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 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 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 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 出现了 53 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 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 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 交易必须动真格》,半月谈网 2020 年 1 月 27 日)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C [C 项,“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表述不准确。] 10.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武 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 B.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 物病原感染,防止传染病发生。 C.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 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推断。 D.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 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 D [D 项,“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错。] 11.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重大突变只是个概率问题,人类每猎食一头野生动 物,都相当于为病毒进入新物种掷了一次骰子。 B.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 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 C.几乎所有持有“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的商户都会超范围经营,他们 都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D.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 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管理严重不足。 B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动真 格。A 项,强调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C 项,强调要加强执法力度,D 项,强调要 修订现有法规,都能支撑观点;而 B 项强调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多样性, 不能支撑观点。] 12.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 分) [答案] ①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接着析危害、谈必 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然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 ④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 格。(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3.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6 分) [答案] ①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②改变习俗, 不吃野味;③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④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 检疫。(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