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三(5月模拟)(2017-0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三(5月模拟)(2017-05)

秘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A 孝义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三(5月模拟)‎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笫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号在木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超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突了中原民族席政而坐的习惯。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约。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 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 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保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繁荣,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包容性。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从长城修建以来,长城内外逐渐形成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两千多年来,长城内的农业民族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行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长城见证了农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 ‎ (节选自段清波《城和长城:中华文明的见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历史上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在农耕文化在影响北方游牧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从而形成了长城地带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B. 从胡服、旗袍、马褂,到五谷杂粮和磨面方法,从胡床、骡子、汗血宝马,到琵琶胡琴和歌舞杂技,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多元影响。‎ C.在相互打交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长城地带的“民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在保有自己风俗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文化特征。‎ D. 两千多年来,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长城内的农业民族在长城地带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发展了农耕文化,还有着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在向长城地带各 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过程中,也推动了他们的文明进程。‎ B.在魏晋以前,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懂磨面方法,也没有面食,直到魏晋时期大批北 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胡人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C.游牧民族主导中原后,总是希望统一中国,这样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农业民族相融合,这也是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D.长城地带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起源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彼此 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文化中已经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根源于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沿者长城一带向中原汇聚。‎ B.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不仅在长城地带汇聚各民族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也使中原的文化艺术例如戏剧、词、曲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C.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繁荣,但作为以个民族实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 族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化有一个过程,期间有着几千年的跨度。‎ D.长城修建以来,在它的内外各民族就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长城不仅是农耕 和游牧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雪窗帘 迟子建 ‎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我上车的时候她就生在那里了。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多半,看上去六十左右,穿灰棉袄,扎一块深蓝色的头巾,带着一只篮子。她似乎怕别人不小心踢着那篮子,时常地往下望上几眼。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她的自言自语声引得我忍不住想笑。比如她轻声嘀咕:“这荒郊野外的还亮着灯,这不是给鬼照亮的嘛。”这电线杆子可真多啊,隔不远就一个。这电是从哪里走的呢?”‎ ‎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 老女人从裤兜里掏出票来。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千真万确。‎ ‎ 很快,列车员过来了。她听明了事情原委后,对老女人说:“这事情怪不了别人,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这铺已经卖给人家了。” ‎ ‎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她颤着声问。‎ ‎ “坐边座上吧。”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 ‎ 老女人落下了眼泪,提着篮子来到边座上。她看了一眼那贴着车厢壁立着的座儿,说:“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七仙女的屁股也坐不稳定呀!”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 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一起身就自动立起来了!”‎ ‎ 老女人把篮子放到窄窄的桌上,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用手护着那只篮子。‎ ‎”‎ ‎ 一个年轻人叹了口气,说:“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得了。”‎ ‎ 这时从靠近门口的地方走过来一个穿驼色毛衣的男人,他看上去有六十左右了,戴一副老花镜,手中提着一份报纸。他对年轻人说:“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行了吗?”‎ ‎ 那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连连摆着手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万一磕碰着怎么办?”‎ ‎ “我天天早晨都打太极拳,什么毛病都没有,别说爬上铺了,就是上树都没问题!”老人拍着胸脯说。‎ ‎ “那可不行,万一有闪失,我可负担不起!”那人的脸涨红了,借口上厕所,逃之夭夭。‎ ‎ 老头叹了一口气,说:“不诚心让铺,装什么好人啊。”说完,回自己的铺位了。‎ ‎ 有个抱小孩的妇女说:“我带着孩子睡在下铺,可是小孩子离不开我,不认别人,我要是在家,她奶奶搂着她睡都不行。她不认生的话,我就让你和她睡一个铺了。”‎ ‎ 我犹豫了一下,轻声对她说:“要不你和我睡一个铺,你睡前半宿?”‎ ‎ “姑娘,不用你费心了,我能坐着,不就是一宿吗?”‎ ‎ 先前我还有些紧张,她的话竟使我一阵轻松。我说:“要不我睡前半宿,后半宿你睡?”‎ ‎ 车厢突然暗了下来。我睡不着,不时地翻身探头看一眼老女人,她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样子就像一个用心听讲的学生。‎ ‎ 我终于在黎明前连续睡了三四个小时。醒来见她依然把手搭在篮子上,端正地坐着。我不由得心生羞愧。我跳下中铺,对她说:“大娘,到我的铺上休息一会儿吧,篮子我帮您看着。”‎ ‎ 她用微弱的声音说:“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快到站了,不麻烦你了。”她的话使我无地自容。我觉得喉咙那里热辣辣的,仿佛着了火。‎ ‎ 天色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仿佛挂了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老女人又开始用指甲去刮霜花了,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刀在割着我的心,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 抱小孩的妇女过来了,她对老女人满怀歉意地说:“‎ 原想着和孩子早点起来让你去躺躺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一觉就睡到天亮了。这时,又有几个旅客过来让她去自己的铺位躺一会儿。老女人回答大家的话总是一个内容:“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要到站了,不用了。”‎ ‎ 前方就要到青杨树车站了,那是老女人下车的地方。她的腿已经麻木了,走得很迟钝,踉跄着,像是拼尽全力在拖着两条腿走。她挎着的那只篮子,也跟着她踉跄着。‎ ‎ 我坐在老女人坐过的边座上,透过她刮开的那道明净的玻璃,望着那个小小的站台。她终于下了火车。她把蓝围巾系到头上了,缩着身子在站台上张望着。火车启动了,她的身影很快就被甩在车后,甩在一片苍茫的白雪中,模糊了,不见了。而我所坐的座位,还残存着她的体温,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从未有过的寒冷。‎ ‎ (有刪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女人,由卧铺票却因为不知换票流程,导致自己的铺位被一个中年人强行占据而无人相助的不幸遭遇。‎ B.小说除了用环境、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外,还用了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等。‎ C.老女人喋喋不休地表达着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疑问,比如窗外一闪而过的电线杆、车厢上的弹簧边座等,这表现了她幽默风趣的性格。 ‎ D.小说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如结尾些老女人的座位“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 冷”,在冷热对比中突出了"我”复杂的心理感受。 ‎ ‎5.这篇小说以“雪窗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6.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在寒冷和恋伤中,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温暖,给人以希望。这篇小 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温暖”的?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 周有光和他的时代 ‎ 每个老人都是一部历史本。何况这位老人名叫周有光!‎ ‎ 在周有光先生漫长的生涯中,先搞经济,西装革履供职于大银行,业务办到美国华尔街;解放后服从组织,50岁时转行语言学,研究创制汉语拼音,跨界成功,被称作“中国汉语拼音之父”。‎ ‎ 搞经济,那是民国时期的事。那时银行界的人都知道有个聪明、有干才的周有光,他不仅办事能力强,还搞研究。1949‎ 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在政权更替之际,他是要以己之长报效国家。但是,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老和尚没咒儿念了。周有光转行,倒是转对了。虽然后来政治运动不断,周有光的人生际遇也不免随大流颠倒浮沉,但毕竟拼音字母离政治远些。‎ ‎ 待到改革开放,特别是退休后,他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现代化、全球化、中东局势、印度经济、公民意识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公众人物。‎ ‎ 人出名了,人们才发现,原来,周有光与作家沈从文是连襟,娶的是美丽才女张允和。老两口一辈子和睦,举“杯”齐眉,两“老”无猜,令人羡煞。‎ ‎ 金玉良女士是周有光先生的“小友”,十多年来,不论酷暑严寒,每周一次探望周先生,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他的人生经历和过往年代。她记下来,如今竟成一本书——《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老先生亲自题写了书名,大有“御笔钦定”的意思。‎ ‎ 周先生回忆中讲到农本局,据他解释,农本局就是特种农业银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解决大后方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政府加强了农本局的领导。农本局的宗旨是促进农业信用的流通,促进农产品运销。‎ ‎ 在局长何廉领导下,农本局适时地在后方的广大农村,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业合作银行(即合作金库);又因陋就简,尽量利用已有的公共财产,如乡村的祠堂、关帝庙或观音庙、集镇的会馆来筹建农业仓库。有了农业仓库,农民把收获的物产储存在那里,就不用担心霉烂、损坏。同时,农民如果需要现金,可以用储物作为抵押从仓库借款。农民从合作金库借款,利率很低,而且也不用物品担保;只有一个条件:必须是本县合作社社员。因为合作社连带有集体责任,合作金库借出的钱款不必担心不能归还。‎ ‎ 农本局相继在四川重庆、湖南长沙、陕西西安、贵州、广西桂林、湖北西部设立专员办事处。周有光经人介绍,在重庆专员办事处主持日常工作。从1938年到1939年一年的时间里,重庆专员办事处先后在三十多个县,成立了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周先生到省内各个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巡回指导、审查;还尝试办家畜保险业务;为了改良柑橘品种,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教授到江津、綦江等处调查。他跑遍四川各地,对那里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 ‎ 他刚到四川时,发现橘农没有储存条件又无法外销,柑橘大量上市时根本卖不上价钱。农业仓库建成后,农本局仿照北方夏天窖冰的方法,向橘农推广如何把柑橘储存在仓库里。柑橘储藏问题解决了,橘农的收入也提高了。‎ ‎ 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寇连续两天对重庆市区实施震惊中外的狂轰滥炸。山城变成火和血的海洋。不久,周先生带着他的办事处迁往长江上游宜宾。‎ ‎ 回顾农本局岁月,周先生说:“当时政府每一个方面都是向老百姓要钱的,而钱哪里来呢?追本寻源主要从农民身上来的。只有农本局把钱借给农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所以农本局对抗战是有巨大贡献的。 ‎ ‎(节选自周有光和他的时代——一个人的百年史》,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周有光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思想家。‎ ‎——摘自《法制晚报》‎ ‎②周老曾戏称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 ‎③他一生很少浪费时间,总是坐在那里看书或写字。但他很爱玩,也很会玩,可是只玩最高级的。比如他在国外总是到最好的剧院,听最好的西洋音乐,欣赏最美的油画,‎ 到最好的博物馆,经常翻阅最权威约百科全书。‎ ‎——摘自《周晓平:我的父亲周有光》‎ ‎④107岁时,周有光曾玩笑说“上帝太忙,把我忘了”。如今,上帝带走了这束光。‎ ‎——摘自搜狐新闻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今年年初,周有光与世长辞,他是一位长寿的学者,一生经历了四个时代,被人戏称为 “四朝元老”,经历丰富,堪称一部历史书。‎ B.周有光在民国时供职于大银行,专门搞经济,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他只好转行做语言学工作,被称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 C.周有光退休后不再研究语言学,85岁时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现代化、全球化、公民意识等人类大问题,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D.为了让别人更多地了解他,周有光亲自口述,并请金玉良代笔写成自传,还亲自题写了书名“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 ‎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周有光在1949年出版了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这表明他和其他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想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新中国出力。‎ B.在文革动乱时期,周有光由于转行于语言学领域,远离政治,因此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没有像其他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政治运动的波及。‎ C.周有光在解放前曾经负责农本局工作,林局把钱借给农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解决了农民的许多经济问题,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D.周有光解放前在四川工作时,在三十多个县成立了合作金库和农业金库,并亲自向橘农推广如何把柑橘储存在仓库里,从而使橘农收入得以提高。‎ E. 周有光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他曾戏说自己一生就等于零。但在别人眼里,无论是工作业绩、学术成就还是爱情婚姻,都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 ‎9. 周有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蓟人也。曾祖台之,晋侍中。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请。冲之少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曰:‎ ‎ 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探异今古,观要华戎①。加以亲量圭尺②,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然而古历疏舛,类不精密,群氏纠纷,莫审其会。寻何承天所上,意存改革,而置法简略,今已乖远。臣生属圣辰,询逮在运③,敢率愚瞽,更创新历。‎ ‎ 事奏。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出为娄县令,谒者仆射。‎ ‎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④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 ‎ 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  冲之解锺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选自《南齐书•祖冲之传》,有删改) ‎ ‎【注释]①华戎:华夏和戎狄,②圭尺:测日影长短的尺子。③询逮在运:确实遇到好的世运。④司方:指示方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B. 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C. 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D. 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博访前坟 坟:典籍 B. 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 漏:疏漏 C. 置法简略,今已乖远 乖远:差错甚多 D. 文惠寻薨,事又寝 寝:停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冲之年轻时才思机敏,喜欢考证古代的典籍文献,他上表指出古代历法存在许 多错误,应该重立新法,但未能施行。 ‎ B.祖冲之擅长机械,奉太祖之命成功改造兴所造的指南车,这是自三国马钧以来 不曾有过的成就。他造的千里船,可以日行百里。‎ C.祖冲之重视农业,他在任长水校尉时曾写下了《安边论》,想开垦屯田,推广农业种植,受到齐明帝的重视,但因战争而没能实行。 ‎ D.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算术,多才多艺,玩博塞游戏更是冠绝当时,海注释了许多古代典籍,并撰写了《缀述》数十篇。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奏。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 ‎(2)乃速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①‎ 范成大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②,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③‎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辟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晚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②老子个中不浅: 东晋庚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股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个中:此中。③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处指故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词的前四句,先写想起以往在十处过中秋的情景,为后面写自己在梦中来到黄鹤山南楼参加中秋宴会做了铺垫。‎ B.第四句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的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我”来仙地游,觉得自己也是仙了。‎ C.“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两句运用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突显月光的亮,“独”字表现了月遗世独立的神韵。‎ D.“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描写了一幅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江流平静的开阔而柔美的景象。‎ E.“空敝黑貂裘”用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的典故,形容自己长年奔波,劳累疲惫的窘况。‎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 ‎(1)庄子在《逍遥游 》中,认为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还是不能达到真正”逍遥”的原因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从听者角度侧面描写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 。”‎ ‎(3)陈毅的诗《梅岭三章》中有一句“取义成仁今日事”,这是化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 “‎ ‎ ”一句来的。‎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以项是 (3分)‎ A.苏轼把对自然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丰富了词的内容,赋予了词昂奋的豪情与超旷的思绪,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B.“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竟然能够在“24孝”中忝列门墙,这说明一向重视“孝悌之义” 的中国杜会已经出现"行孝难”的窘境。‎ C.钱理群的《名作细读》和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致琢磨的意识,一种含英咀华的态度,一些深入浅出的方法。‎ D.他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却依然热爱学术钻研,并且如颜回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了金玉满堂的华界泰斗。‎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调査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加强母语教育不应以摒弃英语学习为代价,49%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B.中国古人性格中具有实用理性色彩,这使他们对今生今世的思考居多。因此,虽然前世茫茫,古人笔下却不乏对“只我前身是阿谁”的回答。‎ C.这家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所生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企业销量连续几年成倍增长,成为蛮声中外的品牌。‎ D.近几年,网络社交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代,许多网络新词语已经登堂入室,其“热效应”甚至已经影响、传递到社会的权威部门。‎ ‎19.填入下段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前后衔结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在中国文化里,建筑 ① 有居住的功能,② 一些符号,代表了生命的渴望。中国人 ③ 不会使用石材建屋, ④ 有意地选择了木材。这不是为了省钱,也不是 ⑤ 技术上的落后,指示代表一种价值观。古建筑技术中,砌墙也不用石和砖,而是用夯土, ⑥ 古代称建筑为土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 (5分)‎ ‎ 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 ① ,大部分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又由于高原 自然生态系统较脆弱, ② ,所以大多数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方式,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对于一些已经开放旅游的森林公园和保护区, ③ ,严格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旅游活动,正确处理好旅游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1.阅读右面这幅漫画,为它拟一个简明生动的标题,并说明漫画寓意。 (6分)‎ 标题: 。(2分)‎ 寓意: 。(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报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 材料一 联想创始人柳椅志每天5点多起床。新东方总裁俞洪敏几十年不换发型,保持6到9毫米的超短发,只为节省时间。村上春树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五六个小时,天天如此。‎ ‎ 材料二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总是停不下、等不及,似乎人人都是“时间满档”的匆匆过客,然而,他扪没有时问探望双亲、关注家人,却有大量时间去参加各种名目的无聊应酬;他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却又把时间浪费在过量的手机游戏和无穷无尽的微信闲聊上。‎ ‎ 材料三 罗振宇在他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讲到:未来在时间这个战场上, 有两门生意会持别值钱,一是帮别人省时间,二是帮别人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 在美好的事物上。‎ ‎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