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4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付讲学士。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谢迁传》,有副改) 【注】①祥襢(xiangDàn ):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B.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C.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遭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D.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造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阴,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本文中“谅阴既终”意思是居丧期满后。 B.内阁,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制度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 C.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又可指宦官。本文中指朝内之官,即朝 D.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注重孝道。他反对皇帝居丧期间就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自己居丧期间也不接受朝廷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的任命。 B.谢迁心怀百姓。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和尚书倪岳都持反对意见。 C.谢迁敢于犯颜直谏。孝宗晚年无视以空名领取粮饷的弊政,谢迁直言,只有违犯者必诛,才能除掉积蠹。 D.谢迁深得器重。谢迁得到几任皇帝赏识,七十九岁了依然被委以重任,且待遇优厚,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遂号文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2)世宗即位,道使存问,迁乃道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 【答案】 1.B 2.C 3.C 4.(1)日讲前一天晚上他必定整理衣冠练习背诵,等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讲解词语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讲得好。 (2)世宗即位,派遭使者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奋学习,效法祖先,积极纳谏。 【解析】 1.句中“数月”补充叙述谢迁居位的情况,故断开;“帝”换了主语,故在前面断开;“帝待迁愈厚”是对待某人感情深厚,“以”后表述具体做法,故之间应断开;“除夕”表时间,故前面应断开;“及”是“等到”的意思,故断开;最后“使者”是主语,其前要断开。 2. C项后世的“中官”就是“宦官”。 3. C项,强加因果。 4.此题注意,正:整理;及:等到;敷词:讲解词语;数:多次;存问:慰问;谢:致谢;劝:鼓励;法:效法。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获得孝宗多次称赞。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远佞,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堪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也持反对意见,此议于是搁置下来。 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虚言禁止无益,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必诛,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遣官员带着自己亲手写的诏书到谢迁家起用它,命巡抚、按官敦促他上路。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有病时则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答案讲评】B [大意:升任枢密院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任命(他)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B.“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C.“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D.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答案讲评】B (“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答案讲评】C (“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关键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 (2)“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关键点:孝友,孝敬友爱;厉,激励;迁,升职;并,一起;焉,代词,他们。) 附: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李承之)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郡守生气地说:“属官敢这样吗?”李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就应当遵循法规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李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李承之)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李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李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邪恶不正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的)究竟。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李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任命(他)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