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2020年6月28日第五次模拟)‎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却成了一种速度和时代精神的象征,广为留传,甚至渗(shèn)入到家用产品领城中,影响了电熨(yùn)斗、烤面包机等的外观设计。‎ B.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胼手胝(zhī) 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精,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可以穿过美丽的花径(jìng) ,到杏坛前去接受教化。‎ C.喜剧,它是一种更加高明的哗(huā)众取宠,也是掌声最多的一种电影类型,或说它更像一把双刃剑:拍好了,你便一夜暴红;反之,喝倒彩的舆(yú)论便会把你湮没。‎ D.权健、华林等一些名声煊(xuān)赫的直销企业,都并非一般的小作坊(fáng),他们凭着种种模糊操作一路壮大,为其“合法性”构筑起了视障效应,让消费者难以辨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小题。‎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甲】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表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日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乙】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丙】不讲“土地伦理”( 【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膨胀 B.围垦 C.日前 D.岌岌可危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武汉封城,不代表隔离了爱,更不代表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汉,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牵绊,都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深情。‎ B.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有助于减少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对野生动物不再意外伤害,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C.据联合国2019年估算的数据称,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至少有43%濒临灭绝,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门语言消失,并带走与之关联的文化和知识遗产。‎ D.墨子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3 分)‎ 当前,“人设”从动漫中的“人物形象设定”,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并逐渐成为网络常用语,指某人的社会形象。可以说,① ,还是在社会生活的 “大叙事”中,“人设”都在积极发挥作用。人们将人设与表现人物特征的词语连在一起使用,有凸显性格特点的,比如“耿直人设”“硬汉人设”;有突出人物品质的,如“学霸人设”“敬业人设”;有强调生活态度的,② ;还有侧重社会角色的,如“好父亲人设”“好学生人设”。“人设” 既是自我期许,③ 。‎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6 分)‎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蒋捷 《贺新郎·秋晓》‎ ‎100‎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1974年,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博尔恩在《德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报告中,阐述了乡村景观的内涵,并根据聚落形成的不同,划分出乡村景观发展的不同阶段,着重研究了乡村发展与环境、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他认为,构成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乡村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农业地理学家的兴趣。1960-1971年在奥特伦巴的倡议和领导下,出版了《德国乡村景观图集》,土地利用图和农业结构图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索尔认为“乡村景观是指乡村范围内相互依赖的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域单元”,或者是“在一个乡村地域内相互关联的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总体”。社会地理学家着重研究社会变化对乡衬景观的影响,把乡村社会集团作为影响乡村景观变化的活动因素。‎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 ‎201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这一文件,并将乡村景观定义为“人与自然共同塑造的水陆区域,用于农耕、畜牧、造林、渔猎以及获取其他资源,比如盐等”。乡村景观属于多功能资源,它既体现了所属居民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成为了见证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景观风景。乡村景观体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环境、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持续变更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的遗产积累。‎ 几个世纪,甚至是数千年以来,乡村景观一直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维持平衡。 ‎ 一些人类的日常活动产生了较为温和的、细小的变化;而有些人类的活动,由于生产方式和科技进步,经济、政治的影响,带来了剧烈的变化……由此产生的遗产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组合成为了丰富多样的、有形或无形的动态遗产,而这样的动态将会一直伴随着乡村景观的发展。‎ 人口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一些乡村地区荒废,同时另一些地区却在承受人口压力。另外,我们不能忽略城市对乡村区域以生态足迹的形式(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 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其脆弱性以及使用功能。对于乡村景观环境的任何细小改变,都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乡村景观遗产的废弃。所以,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是乡村景观中无形或有形遗产得以持续的必要手段。‎ ‎(摘编自ICOMOS 丝路遗产2019年3月18日)‎ 材料三:‎ ‎2020年4月18日,是第38个“国际古迹遗址日” 。世界各地围绕“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提升公众对遗产多样性、与当代生活相关性的认知。‎ ‎“共享”基于共识。“共享责任”不仅提醒全社会都有义务保护文化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有责任推动搭成和维持共识——相比前者,我们常常弱于实现文化遗产这一重更深刻的人类进程意义。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也在发出的号召中,将“共享”表述为:“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文化或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关注并保护遗产重要属性特性、意义和价值方面所起到的集体责任。”疫情之中,人们容易更敏感地感受到对立与分化;疫情之后,如何恢复和促进认同与尊重,又是一个长期且刻不容缓的携手过程。‎ 我们能够做什么? 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遗产事业,继往开来”,强调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世代相传、永续传承。2019 年主题则是“乡村景观”。共享和永续的理想,都在提醒人们应该静下心来,在文化遗产价值框架内,重新排序为达到“相互认同与尊敬”而必做的清单。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此时描述的乡村遗产与景观,应该被推升至更为前沿的位置。‎ ‎(摘编自齐欣《2020年疫情之中理解“共享”的责任》,《人民日报》 2020年4月20日)‎ ‎7.下列对材料中“乡村景观”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地理学家博尔恩在《德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报告中,根据经济结构的不同,划分出乡村景观发展的不同阶段。‎ B.在奥特伦巴倡议和领导下出版的《德国乡村景观图集》,主要由土地利用图和农业结构图组成,这是社会地理学家对乡村最观的研究成果。‎ C.乡村景观体现了所属居民的文化意义,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维持平衡。‎ D.脆弱性是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之一, 对于乡村景观的任何细小改变,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乡村景观遗产的废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乡村景观体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各种因素的持续变更所产生的遗产积累,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是乡村景观中无形或者有形遗产得以持续的必要手段。‎ B.城市以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的形式对乡村区域带来影响以及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环境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 C.“共享责任”不仅提醒全社会都有义务保护文化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文化遗产一重更深刻的人类进程意义——全社会有责任推动搭建和维持共识。‎ D.共享与永续的理想提醒人们在文化遗产价值框架内,重新排序为达到“相互认同与尊敬”而必做的清单。‎ ‎9.如何才能将乡村遗产与景观“推升至更为前沿的位置”?‎ 结合材料,对此提出合理建议。(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 分)‎ 茶 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量。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赞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四百元一斤。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头遂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藤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拇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栩栩如生。小平头看得眼直了,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语说,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下杯中茶,继续说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名闻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膜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见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1期,有删改)‎ ‎10.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4 分)‎ ‎11.结合故事情节,概括小平头的人物形象。(4 分)‎ ‎12.赏析文中面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 分)‎ ‎13.结合全文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 分)‎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宋]曾巩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此,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可谓易矣。‎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此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 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相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事称于世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盘杆有戒 戒:戒文。‎ B.则求其放心 放心:丢失的本心。‎ C.伐其邪气 伐:去除。‎ D.直而温,宽而粟 栗:战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就道德之实者,可谓易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予将就学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 D.以文学吏事称于世云 不赂者以赂者丧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起笔点明古时先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射御等往往以礼乐为基础,为下文议论做了铺垫。‎ B.古时先贤学者学习实践“五礼”和“六乐”,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 礼仪修养细致入微。‎ C.作者通过“古之学者”与“今学士大夫”的对比,强调欲成为君子需倚靠礼乐来形成礼仪规范,兼修内心,养成高尚品德。‎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作者纵论古今,富有学者气息,对礼乐的态度也可见作者恭谨、严肃的一面。‎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4 分)‎ ‎(2)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奠余授也。(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9.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 诗,第五、六两句中“ ”字表明老农辛苦一年却被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2 分)‎ ‎20.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 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曰:“衣敝缊袍①,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②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 何足以臧?”(《论语·子罕》)‎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③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盂子·告子上》)‎ ‎【注释】①缊袍:乱絮制作的袍子。②忮(zhì) :逞能,逞强。③愿:仰慕,羡慕。‎ ‎21.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孔子对子路态度的变化。(2 分)‎ ‎22.结合材料评析儒家的仁义观。(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只选3 小题)‎ ‎(1)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畏途巉岩不可攀。 , 雄飞雌从绕林闻。(李白《蜀道难》)‎ ‎(5)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孔子曾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论语》)最近有许多年轻人加入“饭圈”(由粉丝组成的团体),在社交平台上自发为偶像宣传、助威。在这个饭圈之中,有人负责转发资料和数据整理,有人负责回应他人的评论。粉丝们投入许多时间、金钱和精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让自己的偶像更好更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北斗星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学科 答案 ‎1.D (A项,留传一流传; B项,皓首穷精—皓首穷经; C项,哗(huā) 众取宠—哗(huá)众取宠,暴红一爆红。)‎ ‎2.C (“日前”是几日前,这里应该改成“目前”。)‎ ‎3.A (A项,甲处顿号改成逗号。)‎ ‎4.D (A项,“不代表隔离了爱,更不代表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代表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更不代表隔离了爱”。B项,“避免对野生动物不再意外伤害”不合逻辑,删去“不再”,改成“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意外伤害”。C项,“据联合国2019年估算的数据称”句式杂糅,应删去“据”或“称”。)‎ ‎5.①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 ‎ ‎②如“精致人设”“简约人设”‎ ‎③也是他人和社会评价(也是自我评价)‎ ‎(第一空,根据前文“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和后文“还是”需要用“无论”呼应,可知第一空应填“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第二空,根据上下文中各种人设词语,以及前面“生活态度”一词,可以填“如‘精致人设’‘简约人设’ ”等,所填人设内容与生活态度有关即可;第三空,据前文“既是自我期许”可知,应用“他人和社会”呼应“自我”,“也是”呼应“既是”,此空应填“也是他人和社会评价”,回答成“也是自我评价”亦可得分。)‎ ‎6.天色微明,冷月微黄,似一盏昏黄迷蒙的秋灯,独在天边泛着幽光。月色淡淡,篱落疏疏,几不见影。只见几朵小牵牛花,在竹篱上静静地绽开了,一袭青衣在月下略显单薄。高处树影间,零星几点红枣藏在叶底,更为初秋添了几分秋意。(修辞2 分,与意境符合2分,语句连贯、准确、生动1分,字数1分。)‎ ‎7. C (A选项篡改文意,“根据经济结构的不同”错误,原文是“根据聚落形式的不同”。B选项张冠李戴,“这是社会地理学家对乡村景观的研究成果”错误,根据原文结构和“土地利用图”“农业结构图”可知,这应该是农业地理学家的成果。D选项篡改文意,“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错误,原文是“都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 ‎8. B ( B选项中“城市以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的形式对乡村区域带来影响以及变化”错误,原文中是“城市以生态足迹的形式(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等)对乡村区域带来影响以及变化”,“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只是“生态足迹”重的一些形式。)‎ ‎9.①重视城市对乡村区域带来的变化;②加强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③推动搭成和维持共识;④坚持“共享”的理念,强调集体责任。‎ ‎(4点中任答一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由“我们不能忽略城市对乡村区域以生态足迹的形式(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可知,应重视城市对乡村区域带来的变化;由“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是乡村景观中无形或有形遗产得以持续的必要手段”可知,应加强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由“‘共享’基于共识。‘共享责任’不仅提醒全社会都有义务保护文化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有责任推动搭成和维持共识”可知,应推动搭成和维持共识;由“‘共享’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文化或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关注并保护遗产重要属性特性、意义和价值方面所起到的集体责任”可知,应坚持“共享”的理念,强调集体责任。)‎ ‎10.①描写名茶市场,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③为下文小平头论茶、老人赠茶等情节埋下伏笔。④“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得1分。)‎ ‎11.①痴迷于茶,对茶有极高的品鉴能力。小平头常看茶,对老人的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娓娓道来。②热心善良。在老人拒绝一单生意后为他着急并出言相劝。③敬畏茶和茶人,谦逊真诚。小平头十分恭敬地捧起竹藤箱,在被老人夸时他谦逊推脱,在受赠时又觉心中有愧。(答出其中一点并分析得2分。 )‎ ‎12.①运用比喻,描绘出茶叶之香嫩,体现了茶品质之好。②运用动作、神态、细节、心理描写,“眼直了”“嗅唤”“品啜”等表现了小平头对茶叶的欣赏与喜爱,也从侧面表现了 茶叶品质不俗。③调动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茶叶的色香味俱佳的特点。④多用短句及四字短语,富有节奏感,音韵美,语音清新典雅。⑤杂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灵动,富有变化。(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13.①老人倔强地将茶叶“塞”到小平头手上,不卖而送,是因为小平头虽买不起茶但识茶,与之前的年轻人买得起茶却不识茶形成对化,可见老人视小平头为知音,也可见他对自己制作茶的骄傲与珍视,体现了老人的匠人精神。②小平头的神情反映了老人送他品质如此之高的茶叶的惊愕,也从侧面体现了茶品之高,丰富了茶魂的内涵。③老人的举动抨击了当下用金钱来衡量一 切的不良风气,表达了人们心底对自身价值获得他人及社会认可的渴望。(答 出一点得2分)‎ ‎14.D (栗:谨慎。)‎ ‎15.A (A. “而”都是连词,表示递进,并且。B.助词,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词,用在判断句中,放于主语后,引出判断。C.兼词,于之,向他/语气词,可不译。D.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16.D (本文并没有描写,最后一段文字主要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17.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断错一处扣0.5分。)‎ ‎18. (1) 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要点: 非独,不仅;去邪,祛除不良的习气:救,矫正:中,中正。)(一点1分)‎ ‎(2)对于外物有所倚靠,我已经能力不足,而对于弹琴我心里很久之前就想学了,只是担心没有人教我。(要点: 待,倚靠;窃,心里,私下里:既,已经;其余授,宾语前置句,没有人教我。) (一点1分)‎ ‎19.古体诗(新乐府诗) 空(每空1分)‎ ‎(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且以“野老歌”为题,故可判断为古体诗。)‎ ‎20.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将老农辛劳一年无粮可食与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将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社会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老人与狗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②以“老人”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僧之情。(答出一点得2分。)‎ ‎21.先夸奖,后批评(2分)‎ ‎22.①儒家重仁义轻物质。(1 分)②认为耻于物质上的匮乏不是仁义,仁义者不重视物质,不因为物质贫穷而在富人面前自惭形秽,不嫉妒别人、不贪求身外之物是君子的基本之道,儒家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和道德的提升。(2 分)③这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对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导向有积极的作用。(1 分)‎ ‎23. (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3)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5)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24. 作文 ‎[审题指导]‎ 孔子的观点强调了群居时谈论内容要符合道义,当下年轻人加入饭圈在社交平台上为偶像宣传助威的行为弊大于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谈论内容大多符合道义,当然,对此也要辩证分析,理性看待。‎ 综合材料,可知关键词是“饭圈”“义”等,要挖掘其意义,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立意:‎ ‎(1)慎入“饭圈”,在圈中要言行及义 ‎(2)理性对待“饭圈”,追星君行要符合道义。‎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上限60分,既写“饭圈文化”又紧扣“言之及义”。对饭圈文化能有自己的看法,对其弊大手利能有理性分析,突出追星言行要符合道义。能围绕观点由表及里深入分析,行文体现思病,语言流畅,有亮点。‎ 二类文,上限51分。能理性对待饭圈文化,在圈中的言行及义。能围绕观点进行分析,行文能体现一定思辩,语言流畅。‎ 三类文,上限43分。忽视材料,纯写饭圈文化,泛泛而谈;或大张旗鼓支持饭圈文化;或是只写群居相处时要谈大义等。‎ 四类文,20分以下,与材料、文题都完全无关的,视作离题。受了平时准备好的套文、宿构文的影响,作文时自己不审题,拿了一篇文章来乱套。‎ 残篇评定 ‎1.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个字扣1分)‎ ‎2.600字以下作文,36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不评0分。‎ ‎6.只写标题,给2分,不评0分。‎ ‎7.完全空白的,或者照抄试卷其他部分内容的,评0分。‎ 附诗歌翻译:‎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附《论语》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 但是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貉皮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自卑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嫉妒别人,不贪求身外之物,只要做到这些,还有什么不好呢?’”子路听说后,经常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没有必要过多称赞?”‎ ‎《诗经》说:‘酒巳经喝多了,德已经满身了。’说的是既有仁义满身,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肥肉精米了;人所共知的好名声集我一身,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花团锦簇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呀!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节制,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 呀!先贤学者,他们用被内外(因素)限制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心性,涵养自己的品格,(竟)到达这种程度。这就是君子能够自爱的理由,每天自强不息,以求达到这种途径的极致。这样他们学习外在知识的时候把这当作本来就应该做的平常事,自省内心时也具备虔诚 的心,那么找到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的实有,又可说是很容易了。‎ 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盛气凌人,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 《颂》 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这些需是先意义的啊!现在的学士大夫对于修身养性这件事情,凡是对外在知识不能具备边力学习追求极致的学习状态,对自省内心又简略其事(偷工减料),可以说是偷懒简陋,无礼轻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找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形成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之实有,简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担心自己无法成为君子反而沦为小人的原因啊!‎ 对于外物有所倚靠 (外在知识的学习) ,我已经能力不足,而对于弹琴我心里很久之前就想学了,只是担心没有人教我。治平三年夏天,在京师遇到洪君,开始与共居一舍的士人一起在相国寺的维摩院听他弹琴。洪君对于琴,不仅仅擅长琴音,还能够表达其中意蕴。我将向他学习,所以说出我所仰慕先贤的故事,希望拿这些故事来激励启发自己。共居一舍的士人,有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我曾巩子固。洪君名叫规,字方叔,凭借文学吏事著称于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