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铜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超过千万户。 B.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讨伐匈奴,因此造成了东汉棘手的边疆问题。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两汉的疆域及兵力威势相差不大,汉武帝竭全国力伐匈奴,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东汉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这种统治政策很好,两汉一直贯彻这一政策是英明的。 D.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吃干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 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注】 李十三,本名李芳桂,渭南县蔺店乡人。李芳桂念书苦读一门心思为着科举高中, 一路苦苦赶考直到五十二岁,才弄到个没有实质内容的“候补”空额。后来为谋生,开始从事皮影戏创作,第一部戏剧处女作《春秋配》。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结构紧凑,其中李十三和田舍娃谈论戏剧的部分交代了两人关系,他们都热爱戏剧艺术,一个爱写,一个爱唱,并于相互欣赏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表现了李十三的热情好客。 C.“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通过观众的反映从反面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D.文章中“你知道喀”“昨日格”“今日格”“迷格登登”等用语,表现了作品语言的生动活泼,也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5.试比较分析李十三与田舍娃人物形象的异同。(5分) 6.请结合小说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并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10 月 2 日17时 30分,2017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将此奖项颁发给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节律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评奖委员会说,人们过去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有内在的生物钟,但其中原理却长期不清楚。这些科学家以果蝇为对象,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并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新华社-新华) 材料二:在他们之前,西摩·本泽曾在果蝇身上发现一个基因,它经过变异,可以将果蝇的生物钟调快、调慢,甚至关闭。虽然这未解释生物钟如何运作,但已踏出关键的一步。在西摩启发下,本届诺贝尔奖三位获奖者利用基因变异的果蝇,做了一些开创性实验。他们的研究在1984年取得第一个突破:他们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period gene,简称“the per”)。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在此基础之上,霍尔和罗斯巴什有了第二个突破。他们发现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 它们在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浓度升高。之后,三位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更多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并研究出他们的产生、运作机制,了解这些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是怎样控制昼夜节律的。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机制,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霍尔激动地表示,有些人曾经对基因研究嗤之以鼻。他说,过去有些哺乳动物学家试图找出哺乳动物生物钟运作机制,但一无所获。“九十年代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没人尝试从基因变异角度研究哺乳动物生物节律,他们甚至在公开会议上拿它开玩笑!他们觉得从基因角度出发是愚蠢的,不会有任何发现。”事实证明,基因对生物行为影响巨大。罗斯巴什表示,虽然目前他们的研究尚不能解决人们睡眠节奏遗传病或需倒时差等问题,“但相信建立在现有基础上,这些问题都将解决,或许不是现在,不是我们,但相信将来会有突破。” 材料三:生物节律是什么呢?说得通俗点,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比如我们人类以及很多其他动物的睡眠控制就与体内的生物节律有关系。有意思的是,生物节律并不是高等动物才有的什么高级功能,几乎所有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单细胞的细菌,都有着生物节律性。生物节律系统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魔法般的存在。试想一下,仅仅依靠基因与蛋白质这样的生物材料,大自然竟然搭建出了一个如同钟表一样准确的计时系统,而且还是光控可调的,自稳抗干扰的。发现这一系统背后奥秘的人,获得诺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或许,这样一个神奇的系统又会像眼睛或鞭毛一样,让神创论者或设计论者拿来当作可以依赖的“证据”。但实际上,这恰恰是进化的结果。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都是进化的产物,而进化的目的——如果说真有什么目的的话——都是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去适应自己的环境。而地球自转所导致的24小时的昼夜更替,恰恰是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都要去面对的一种“环境”因素。 不过,生物节律也并不都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比如筑造出了巨大珊瑚礁的小小珊瑚虫,他们排卵排精的时间非常精确,总是在月圆之夜的同一时间开始,于是能看到珊瑚礁附近像雪一样飘向海面的珊瑚卵,场面蔚为壮观。这种精确性是为了确保了受精的高成功率,而其背后的机制同样与生物节律有关。这套机制同样靠两种基因配合完成,其蛋白产物水平会随着时间周期性波动。只不过,它感受的主要是月光,只有在月光最强的时候,才会开启引发排卵排精行为的基因。 凡是有机会在月圆之夜看到珊瑚礁潜水,见识过珊瑚排卵排精的壮观场景的人,无不感慨于自然的伟大。其实,当我们熬夜犯困、瞌睡连连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伟大机制在发挥功能呢?今天获得诺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人类引领进入了生物节律研究的大门,而门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未知等待着后来者的探索。(摘自《中国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材料二我们了解到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变异的果蝇做实验,发现了哺乳动物昼夜节律性变动的规律。 B.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规律揭示了人们为何想在晚上睡觉。 C.通过材料二可知,在未来,只有通过生物节律系统,人们才能解决睡眠节奏遗传病或需倒时差等问题。 D.霍尔和罗斯巴什研究出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机制后认为其不仅适用于动植物、也适用于人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生物节律是受环境因素决定,依靠周期基因和蛋白质来起作用的有规律的工作机制。 B.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并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C.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生物节律系统,这是它们进化的产物。但不是所有的生物节律都以24小时为周期,为了适应环境的需求,它们会重新定义自身的周期系统。 D.珊瑚虫的排卵排精在月圆之夜的同一时间开始,这种精确性是确保了受精的高成功率,其背后的机制同样与生物节律有关。这种机制受两种基因配合,受月光强度统一指挥。 E.通过生物钟内在机制的研究,使我们对动、植物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和代谢机制等都与其息息相关,生物钟的紊乱会直接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9.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生物节律系统有哪些主要特性?(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0.文章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B.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C.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D.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一般情况下表示提升官职,如文中三迁黄门侍郎,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擢、陟等。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等方式。 C.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D.工部为六部之一,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职称郎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太原“黄坑”的恶习十分严重,时常会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李暠任太长少卿时,悉心整治,扼制住了这一不良风气。 C.唐玄宗在选拔出使吐蕃的使者时,发现除李暠外,朝中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所以才派遣李暠出使吐蕃。 D .唐朝派遣到吐蕃的使者文印与朝廷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时难以区分,李暠奏请印文例时,加上“官告”两个字,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5分) (2)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1)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2),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1)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2)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移是量移,指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B.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 C.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这里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黄州的父老乡亲的淳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 D.下片中“秋风洛水”引用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苏轼在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E.本词措辞直白,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早晨和傍晚明暗变化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在写“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又描绘了水天相接的景色,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勾勒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既需要领导干部的深谋远虑,也要听取基层代表的建议;既要有专家的权威观点,也应有百姓的一得之见。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④清明节,长途跋涉回到家乡,站在祖父的坟头,面对祖父的墓碑,他感到百身可赎。 ⑤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浮躁的社会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⑥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出现道德一泻千里、诚信缺失等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本署名为《记住乡愁》的书,是庄乾坤的一本长篇散文集,封面设计精美,画面淡雅宜人,用不着展卷阅读书里内容,仅看书名,就能够被它吸引住。 B.“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在吴承恩的笔下,神猴孙悟空成了正义的化身、美好的别名。如今,神猴孙悟空的形象不但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而且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 D.我省正加快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C.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高三后,她学习更加勤奋,她的家母也给了她很多鼓励,高考时她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 D.今天是吴大爷96岁生日,孙子吴东东为他精心准备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爷爷身体健康,能活一百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关于人的品德,有公德和私德之分。公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 ,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处事当中,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21.根据下表反映的情况,回答后面两个问题。(不得出现数字。5分) (1)比较五类课外活动的学生参与比重和学校工具比重,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40字)(2分) (2)对此结论你有何建议?请简要阐述。(不超过50字)(3分) 四、作文(60分) 22.请根据自己对以下诗句的感悟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草,是屈原一生的信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白居易对草的生命力的赞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是诗人岑参对草性的肯定;“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这是文学家范晔称誉草的经历。 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个字。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 A 偷换概念。原文是“应逾千万户”。 2. C 强加因果。 3. C原文是“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因此这种统治政策很好,两汉一直贯彻这一政策是英明的。”的推断有失偏颇。 4. C项“从反面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错,应该是从侧面表现。 试题分析:本题从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方面设置选项,旨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 5.相同点:①都比较朴实、重情义、乐观、知足;李十三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醉心于乡村文化,而田舍娃对李十三的及时帮助,则表现出他的仗义和重情。②都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都爱着自己所代表的乡村传统文化,都在表现乡村文化的价值和美; 不同点:①李十三是一位以传统笔触描绘民间文化的贫困知识分子,而田舍娃则更多是以表演形式呈现民间文化的人;②李十三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文人,不太会务农;田舍娃则以自己的演技和勤劳,在当地获得了较好的名声,有一定的生活来源。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只单方面答出相同点或不同点都只给3分。其他答案,紧扣李十三和田舍娃的形象并分析、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在考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比较人物形象间的异同,对学生的归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同点找起来比较容易,但要找出来,则必须结合文末的注,分析李十三的封建文人和田舍娃民间艺人这一身份。能力层级为探究D。 6. ①作者主要想通过李十三和舍娃两人辛苦经营唱戏和戏本,表达作者对他们坚守传统文化的赞美。(1分) ②二人对戏本和唱戏的经营十分艰难,因此作者是呼吁大家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1分)、 ③结合生活经验:反思现在人们生活快节奏、现代化,而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3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并结合生活经验,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得超过4分。 结合小说及备注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的主旨是赞美了李十三、田舍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由于他们二人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的坚守与传承,所以创作意图就很明显了:呼吁人们接受与传承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人。 7.D(A、只是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两个人。B、没有直接的关系。C、绝对化,只有┈┈才) 8. A、D(A、是由周期基因和蛋白质决定,受环境影响。D、受月光强度的影响。) 9.特性:(1)几乎所有生物都有生物节律性。(普遍性) (2)生物节律系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3)生物节律系统具有光控可调,自稳抗干扰的属性。同时具有准确的周期性,但并不都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 10. A 11.D 副职是侍郎。 12.D ( A选项应为“母亲”去逝的时候;B选项应为李暠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时,革除太原“黄坑”的恶习;C李暠能成为出使吐蕃的使者,是因为她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成为朝廷大臣的表率。) 13.(1)译: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知明了的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 (申:告知,表明;期:规定时间内,期间;发:派遣;革:革除) (2)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 (授:授予官职;任;为政:管理;笃:忠实;睦:和睦) 14.答案:B.E (B3分,E2分) 解析: B.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有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但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之意,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无奈量移汝州市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他吟唱“归去来兮”是为表达欲归不得的怅恨。 E.本词措辞含蓄,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含蓄委婉又情真意切。 15.答案:①思乡而不得归,时光易逝的感叹。词前三句表达自己想家却不能自由归去的的怅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加重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氛围。 ②宦途失意的苦闷。词下片前三句,向父老申诉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 ③留恋黄州,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借用张翰的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16.答案:(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落霞与孤鹜齐飞 17.C 18.A (B项偷换主语,应改为“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C项语序不当,不但、而且的内容调换;D项成分残缺,应在“体系”后加上“建设”。) 19. B(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符合语境。“家母”是谦称,是说话人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能活一百岁”不得体,因为吴大爷已经96岁了,那就只剩4年生命了,应该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之类的) 20.①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②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答出不仅是道德操守和信念也可以) ③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 21.答案:(1)(示例)课外活动的学生参与比重和学校工具比重不完全成正比(书画、与手工的学生参与比重和学校工具比重相差悬殊);乐器、球类等学生参与比重和学校工具比重相对均衡。(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 (2)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针对以上结论,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学校应按学生需求合理分配工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书画活动,学校社团可多做宣传,培养学生对书画的兴趣,定时开展书画比赛活动等方面作答。(3分) 22.审题立意点拨 一是要找到关键词“草”,弄清其寓意,这是审题的关键点。寓意性通常指象征义或比喻义。如草可以比喻百姓,也可以象征人的一种品质。依据“草”的特征,可借“草”喻人,托“草”言志。 二是要了解“草”的人文性。如香草与屈原,“香草” 表达了屈原那种高洁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可以颂扬草的“韧性“(经受磨难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之精神),也可以歌颂草的默默奉献精神等等。当然,还可以从反面立意,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讽喻一切恶行如野草。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古文翻译: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知明了的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 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