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平遥二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一种普及的诠释文本的幼稚方式。一方面,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想象,这无疑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另一方面,当读者一旦把对图像的阅读当成主要的阅读方式之后,就会因为读图的轻松放弃了文字书面的阅读,从而依赖于读图。文字的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它提供的是因人而异的有多种可能的个性化阐释,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是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对于读者来说,书面文本具有一种开放的、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属性。‎ ‎“现代人的自我认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自我认同的危机:不要现代性,殖民;要实现现代性,也‘殖民’——两难”(张志扬)。在这个“两难”的语境里,该如何应对挑战?我们当然不会因噎废食。‎ ‎(节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的一项是( )‎ A. 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后产生了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这正体现了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B.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面临“文化身份”缺失的问题。英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和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对汉语,甚至对汉语诗歌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C. 网络时代以键盘操作为主的语言书写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同时也正在销蚀和改变着我们的语言。‎ D. 汉语文本不断卡通化、图像化,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取代。这将会限定和剥夺读者的想象能力与个性化阐释。‎ ‎2.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文化渗透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部分,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这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和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造成的。‎ B. 汉语要融入世界的文明之中,就要在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中更加突出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要尽量避免异族语言的渗透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C. 根据于坚的观点,在21世纪,如果能够保持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诗性特征,就能够成为克隆世界的普通话,进而引导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D. 汉语正处于“两难”境地:不参与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会失去很多机会,因落后而被殖民;参与进去,文化的自我个性也有可能被全球化语境吞噬。‎ ‎3.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B.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经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从而成为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C.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能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因此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像,就会被它吸引,从而放弃文字书面的阅读,产生依赖性。‎ D.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文字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爱好进行多种个性化的阐释。‎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审清题干“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是说需要思考的问题。A项是产生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因果关系无中生有;B项,“要尽量避免与异族语言的渗透和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文中“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意思不符;C项,“如果能够……,就能够……”表意太绝对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因此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像”说法错。文中第五段“当读者一旦把对图像的阅读当成主要的阅读方式之后,就会因为读图的轻松放弃了文字书面的阅读,从而依赖于读图”。‎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信综合征 刘七平 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玩游戏、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 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 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 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 ‎“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 ‎“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嗐,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 ‎“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 ‎“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 ‎“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 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 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 ‎“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 ‎“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 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 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陆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 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您还没睡呢?”‎ ‎“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 ‎“收到了。爸,您的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 ‎“我没事,老毛病了,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 ‎“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症”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 B.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俏对人的毒害。‎ C.本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阿鹏与阿辉在喝酒时的一句“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道出了现代人生存的误区以及回归真实后的发自内心的感慨。‎ D.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 E.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随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的构思特点。‎ ‎(4)本篇的标题为“微信综合征”,有人建议改为“莫让亲情等待”,你是否同意这一改法?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CE ‎(2)①结构上是对前文内容中两人关系的概括。②内容上,形象精炼的语言,意蕴丰富的潜台词。指出“网友”“朋友”应有的区别。⑧主题上借短信话语反映了带有普遍启示意义的社会现实一一人陈关系的淡漠化。‎ ‎(3)①情节安排:因手机没电而想起朋友,和朋友聊天引发“微信”话题的感慨,并从两个家庭中的摩擦引发思考。结尾处却以阿辉父亲添加微信再生波澜,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主题。②表现主题:提炼于生活,高于生活。充分表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科技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使感情淡漠。‎ ‎(4)示例一:“微信综合征”:①更贴近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标题是全文的线索,使行文流畅清晰。③是对阿辉们的生活现状的准确概括。④同时也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危害。示例二:“莫让亲情等待”:①吸引读者,更具有抒情性和启示意义。②设置悬念,在结尾处出现“亲情”的故事。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老父亲的形象令人感动。④主题更突出鲜明。科技可以带来更多的便捷,但亲情不容等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错;B项“微信对人的毒害”错;D项“没有落伍于时代”的表述不准确。‎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速读题干,考查划线句子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答题了,划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在分析时要结合中间段落的作用来解题;而题干的另一要求是结合全文分析,还得分析划线句子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如本题①结构上是对前文内容中两人关系的概括。②内容上,形象精炼的语言,意蕴丰富的潜台词。指出“网友”“朋友”应有的区别。③主题上借短信话语反映了带有普遍启示意义的社会现实一一人陈关系的淡漠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构思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情节安排、表现主题方面概括。分析情节安排,常常要先回答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再概括出几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分析内容之间的关系,一般小说的情节安排特色,分析结构特点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殊性”。分析表现主题的特色,也就是分析如何巧妙地反映出主题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丰富意蕴。探究此类题目要注意几点:一是审清题干,看清题干潜台词,明确探究点;二是掌握“多角度”探究思路,如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主旨)等。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观点明确,切记模棱两可。可以从人物、文章内容、主旨等角度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同时要有条理地阐述,体现层次性,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再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有的标题就是文章得线索,有的标题则暗含了写作的技巧。如本文“微信综合征”是全文的线索,将文章所写的故事以及引发的人生体验贯串在一起,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B. 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 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6.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答案】5. A 6. C 7. C ‎ ‎8. ①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②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允许我退职回家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如成语“细大不捐”,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题详解】‎ 试题分析:“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诚”“捐”“疑”“为”“疽”“请骸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 ‎,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 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遣 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0. 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案】9. BD 10. 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错误,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D项,“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错误,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故选BD。‎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分析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根据“饥寒永相望”分析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根据“欲出畏虎狼”和时代背景分析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谈嘱托司马迁任太史继而能完成其所欲论著时说“且夫孝_____________,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始于事亲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须臾”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 从亚锦赛的溃不成军到斯坦科维奇杯的屡遭绝杀,中国男篮最近的表现实难恭维,而教练郭士强的帅位也是风雨飘摇。‎ C. “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A率尔成章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假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B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搭配不当,应该为“摇摇欲坠”。 C意味深长 用于话语“含蓄深远,耐人寻味”。D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B. 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首相安倍晋三的表现令人侧目。他在讲话中回避就日本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作出反省,并在20年来首次没有发表“永不再战”誓言。‎ C. 《伏尔加船夫曲》被这位歌唱家宽广的音域演绎得如此深沉壮丽,激发出国家大剧院中座无虚席的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一方面”应放“基层”前。C. “宽广的音域” 改成“音域宽广”放在“歌唱家”之前;“座无虚席”放在“国家大剧院”前。D.“这方面”表意不明。‎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④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逻辑性很强的议论性文段的顺序排列。“课本定位”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是⑤③①和④②。教学内容有主有次,⑤是根本,故在最前。另外要注意②中“从而”可以作为语言标志,顺承上文。‎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中⑤③①、④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A。‎ ‎1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散句变整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基准句,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解答本题,首先选择出恰当的句子作为“标本”,然后将其他句子按照统一结构和句式进行调整。如可以选择如下的句式:最……不是……,(而)是……。句式确定之后,再调整各句句式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充合理的句子(每空不超15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答案】 (1). ①自己才能生存。 (2). ②不侵犯别人的权益。 (3). ③但底线不能缺失。‎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 为了生存。”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 点睛:“语意连贯”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案】唤醒自己 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忧愁。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当曼声歌罢,清风拂过,该去的已去,剩下的沉积在生命之树上,形成一圈生命的年轮,永不消逝。‎ ‎——题记 我不知道古人独坐品雨轩,欣赏空灵飘逸的雨丝,品茗聆听雨声是如何心境,偶尔面对时光缓缓流逝,嗅碧绿清香的茶叶飘散的香味,便开始羡慕古人品味雨声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清气,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深藏已久的平静,一如香茗化开在心泉里。‎ 夜雨敲窗。我拧灭了最后一盏台灯,轻轻拨开横亘在雨荷我之间的窗帘,“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合上沉重的课本,便是合上喧嚣的生活,拒绝了霓虹灯和日光灯的乱颤,只为品味那横亘了几千年的文雅与浪漫。‎ 雨轻拍着屋檐,如同抚儿入睡声,点点滴滴,敲击着夜朦胧的扉门。夜凉如水,一股幽幽之情,竟悄悄循迹到了我心灵空旷的野谷,遗下一串串寻梦的足音。‎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它唤醒了我内心的平静,自然与人的心灵的相通,犹如同天与地一般,在暮色苍茫中竟也如此贴近,莫非雨此刻也如我欣赏它的心境来体会我的内心之平静吗?‎ 我不知道模仿古人体会雨声是否会被讥为附庸风雅,然而此刻品味那雨声所带给我的平静已独成一道风景。不然那古迹斑驳,雕龙刻凤的品雨轩为何就是销声匿迹了呢?那唯一矗立在江边的望月塔为何就此蛛丝叠叠?‎ 又会有谁如我一般让雨来唤醒自己内心的那一抹平静,愿着一袭风衣让远寺的钟雨交错声传入耳中?又会有谁愿擎一柄油纸伞伫立在望月桥上,看水面微波点点?‎ 我终于明白人们不愿唤醒自己的原因不是因为其听雨场所的消失,而是因为这股社会越刮越浓的庸俗之气。‎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 溶溶月,淡淡风,烟随风逝,名随史流。让我们品味雨声,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抹平静。‎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有材料的命题作文,材料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唤醒自己”,同时也给我们的写作指明了方向。结合材料材料,考生可以思考:①为什么要唤醒自己?②唤醒自己的意义是什么?③怎样唤醒自己?④唤醒自己的什么?考生可以想到:唤回或唤醒自己的本真、自尊、爱心、责任、善良、良知、潜能、科学精神、民族魂等立意。“唤醒自己”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唤醒”,一个是“自己”。“唤醒”就是叫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意。“自己”代词,就是自身、本身。明白了这些,然后思考写什么。可以写四个方面:(1)为什么要唤醒自己;(2)怎样唤醒自己;(3)唤醒自己的过程;(4)唤醒自己的什么(意如志、斗志、爱心、责任、良知、潜能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